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稻田生态系统固碳效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卢欣晴 张秀英 +2 位作者 汪振 李升峰 郭文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目的】研究稻田生态系统固碳量的动态变化,为制定与推广耕地固碳减排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基于3年稻田受控试验数据,校验生物地球化学脱氮—分解作用(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DNDC)模型,并估算2018—2020年间中国稻田生态系... 【目的】研究稻田生态系统固碳量的动态变化,为制定与推广耕地固碳减排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基于3年稻田受控试验数据,校验生物地球化学脱氮—分解作用(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DNDC)模型,并估算2018—2020年间中国稻田生态系统的固碳量;分析稻田生态系统土壤及作物固碳量的时空分布,评估农田生态系统在实现“碳中和”中的贡献。【结果】DNDC模型模拟的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田间观测结果一致性较高(相关系数均大于等于0.77,平均绝对误差和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3%);2018—2020年中国水稻固碳总量为523.29 Tg,作物对总固碳量的贡献率达97%以上。江西、湖南、广东和广西的双季稻固碳能力较强,而云南、浙江和海南的相对较弱。单季稻固碳量分布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黑龙江、江苏和湖北的固碳量较高。湖南、福建、江西和广西的双季稻固碳量大于单季稻,双季稻固碳量占总固碳量的60%以上。【结论】DNDC模型可用于模拟稻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中国稻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汇,且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碳量 脱氮—分解(DNDC)模型 稻田生态系统 土壤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保护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王迎英 张刘臻 +4 位作者 甄延临 张从果 董佳琦 卢学鹤 张秀英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1,共7页
基于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和IBIS(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模型模拟农田、林地、草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碳汇通量,进而评估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和新增耕地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 基于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和IBIS(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模型模拟农田、林地、草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碳汇通量,进而评估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和新增耕地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林地、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均承担碳汇功能,总碳汇平均值为4439.56±3257.83 kg C hm^(-2)·a^(-1),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②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新增建设用地13702.09 km^(2),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损失8.21 Tg C,若不考虑碳汇的空间异质性,则碳汇损失7.87 Tg C;③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新增耕地1236.58 km^(2)(27.42%和25.85%转入源分别为林地和草地),导致碳汇增加0.28 Tg C;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农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且其碳汇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耕地保护政策降低了建设用地扩张引起的碳汇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碳汇 建设用地扩张 耕地保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2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SO_(2)浓度时空分布研究
3
作者 江奕轩 张秀英 +1 位作者 董佳琦 胡成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56,共9页
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SO_(2)柱浓度数据的有效性已在多个地区得到验证,但其空间分辨率难以满足小尺度区域研究的精度需求。该文基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耦合气象、夜间灯光和植被覆盖度等数据,将OMI SO_(2)浓度... 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SO_(2)柱浓度数据的有效性已在多个地区得到验证,但其空间分辨率难以满足小尺度区域研究的精度需求。该文基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耦合气象、夜间灯光和植被覆盖度等数据,将OMI SO_(2)浓度数据分辨率由0.25°降尺度到1 km,进而探讨2006—202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SO_(2)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降尺度后的大气SO_(2)浓度数据与站点监测值具有较高一致性(R^(2)=0.74,RMSE=5.29μg/m^(3));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SO_(2)浓度空间异质性显著,值域范围为2.87~35.67μg/m^(3),高值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局地尺度上,大气SO_(2)浓度自城区向周围递减;2006—2020年大气SO_(2)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污染严重地区降速更快,冬季下降速率(1.08μg/m^(3)/a)高于全年(0.68μg/m^(3)/a)。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化的SO_(2)减排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SO_(2) 降尺度 时空分布 长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估算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红飞 穆少杰 +2 位作者 孙成明 李建龙 居为民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7-114,共8页
介绍了草地土壤有机碳的测定方法、评价指标以及草地土壤碳储量的估算方法,从碳的输入、输出和碳素的转化方面阐述了草地土壤碳素转化与积累的特征,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草地土壤有机碳的研究结果,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与评价,指出了当前... 介绍了草地土壤有机碳的测定方法、评价指标以及草地土壤碳储量的估算方法,从碳的输入、输出和碳素的转化方面阐述了草地土壤碳素转化与积累的特征,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草地土壤有机碳的研究结果,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与评价,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为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土壤有机碳 草地碳估算 草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C-HMS水文模型系统在汉江褒河流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雍斌 张万昌 +1 位作者 赵登忠 朱求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6-90,共5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水文模型集成系统将成为未来水文循环过程研究的发展趋势。基于HEC-HMS水文模型系统,采用多种方案对位于汉江上游的褒河流域进行了降雨径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DEM、遥感影像和土壤资料,并结合GIS技术...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水文模型集成系统将成为未来水文循环过程研究的发展趋势。基于HEC-HMS水文模型系统,采用多种方案对位于汉江上游的褒河流域进行了降雨径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DEM、遥感影像和土壤资料,并结合GIS技术推求反映流域下垫面特征的关键水文参数的方法可以与HEC-HMS水文模型系统很好地耦合。该模型对于我国湿润、半湿润山区的次洪模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水文模型 HEC—HMS模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遥感、GIS对稻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监测评价研究--以长江下游平原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晶晶 覃志豪 +1 位作者 高懋芳 林绿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77-784,共8页
稻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由作物、动物、微生物和环境因素共同构成的农业生产体系,具有时空动态性,受人工调控性和环境影响很大。由于稻谷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因此稻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直接关系着稻谷产出水平和国家粮食... 稻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由作物、动物、微生物和环境因素共同构成的农业生产体系,具有时空动态性,受人工调控性和环境影响很大。由于稻谷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因此稻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直接关系着稻谷产出水平和国家粮食安全。开展我国稻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动态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利用遥感、GIS技术快速获取和分析区域尺度范围内的地表时空信息数据的优势,建立一套能够客观全面地监测评价稻田生态系统运行状态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该方法主要是根据稻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分别建立作物长势指数(CGI)、稻田环境指数(EI)、病虫害指数(PIDI)三个指数表征这些要素。最后,确定各个指数的权重,建立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综合指数(EHDCI),客观、全面地反映稻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这里,作物长势指数指示作物长势,通过EVI归一化计算得到。稻田环境指数分为温度指数(TI)和降水指数(PI)分别指代水、热条件对生态系统的胁迫。病虫害指数主要通过官方农业网站发布的病虫害信息确定得到。本文以长江下游平原稻田为例,对孕穗期、抽穗期、黄熟期等水稻生长关键期的稻田生态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表明,2006年长江下游平原稻田生态系统总体运行状态较好,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表现正常,其中安徽最好,健康程度高于正常水平,江苏部分地区在黄熟期健康程度较差。结合2006年各地区的稻谷产出水平,这一监测评价方法能客观地反映长江下游平原稻田生态系统总体运行趋势,可为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政策措施,以确保稻田生产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平原 稻田生态系统 监测与评价 遥感 GIS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郑世伟 江洪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6-64,共9页
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氮沉降的相关文献,从森林植被、土壤生物、凋落物分解、森林土壤和森林碳汇等角度综述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简单介绍了它们的一些响应机制,并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提出展望。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氮沉降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ECAST模型在全球针叶林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袁建 江洪 +2 位作者 接程月 辛赞红 魏晓华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74,共8页
FORECAST模型是一个基于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林分水平模型,它可以模拟多种管理策略对森林的影响来预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帮助我们制定合适的管理策略,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服务。本文选取了国内外几种针叶树种,... FORECAST模型是一个基于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林分水平模型,它可以模拟多种管理策略对森林的影响来预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帮助我们制定合适的管理策略,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服务。本文选取了国内外几种针叶树种,其中包括小干松(Pinus contorta)、欧洲赤松(P.sylvestris)、花旗松(Pseudotsugamenziesi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云杉(Picea asperata)、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对FORECAST模型在其研究上的应用进行简介,通过对各种管理策略的结果分析,探讨各树种的合理管理模式,并利用FORECAST模型解决研究上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水平模型 FORECAST模型 森林生态系统 针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吉毛竹林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许丽霞 江洪 +3 位作者 张敏霞 宋新章 陈晓峰 舒海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8-937,947,共11页
以浙江省安吉县毛竹(Phyllostachy sedulis)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测定了2014年毛竹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特征,首次利用涡度相关法分析了毛竹林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最大光合速率(Pmax... 以浙江省安吉县毛竹(Phyllostachy sedulis)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测定了2014年毛竹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特征,首次利用涡度相关法分析了毛竹林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最大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Rd)和初始量子效率(α)均具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各参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76 5~1.525 7 mg/(m2·s)、0.001 6~0.002 4 mg/(m^2·s)、0.078 5~0.269 5 mg/μmol,毛竹林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年总量为1 596.22 g C/(m^2·a)。影响毛竹林生态系统Pmax和GEP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叶面积指数和饱和水汽压差,Pmax和GEP均随着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和一定范围内的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长,SWC50 cm也是影响Pmax和GEP的重要环境因子(P<0.05),SWC5 cm对二者的影响均不明显(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 亚热带毛竹林 光合作用 总生态系统生产力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鼓楼区LID空间配置与雨洪调控效益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沐寒 尹海伟 +2 位作者 孔繁花 刘佳 仇是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3期30-38,共9页
低影响开发(LID)能够实现源头径流控制,已成为缓解城市内涝的重要策略。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运用GIS和SWMM模型构建LID的空间配置方案,并在城市尺度上模拟分析5个降雨事件下LID组合方案的雨洪调控效应,最后基于费效比方法定量评价成本... 低影响开发(LID)能够实现源头径流控制,已成为缓解城市内涝的重要策略。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运用GIS和SWMM模型构建LID的空间配置方案,并在城市尺度上模拟分析5个降雨事件下LID组合方案的雨洪调控效应,最后基于费效比方法定量评价成本效益。结果表明:研究区LID的适建面积占总面积的16.33%,其结果可为LID规划建设所参考;LID建设后地表径流系数平均可减少0.26,但随降雨重现期的增加径流削减率总体呈递减趋势;LID的雨洪调控效应受诸多降雨特征及LID自身属性特性的多重交互影响;屋顶绿化+透水铺装组合的成本效益最好,包含生物滞留池的方案成本效益相对偏低,综合来看屋顶绿化+透水铺装+生物滞留池+植草沟方案建设潜力最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尺度上LID的空间规划、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雨洪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和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SWMM LID空间配置 雨洪调控效应 成本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表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开存 王灿 +17 位作者 李龙辉 汪涛 吴国灿 付永硕 马倩 张井勇 蔡闻佳 曹静 喻朝庆 朱华晟 南卓铜 陈旻 张晶 纪多颖 沈妙根 唐文君 何斌 占文凤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共22页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项目提出了陆表不均一性检测和订正的新方法,解决了渐变型不均一性检测和订正的难题,构建了中国地表太阳辐射、气温、地温、风速和降水等参数均一化站点和格点数据集,修订了关于中国地表风速变化趋势、增温格...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项目提出了陆表不均一性检测和订正的新方法,解决了渐变型不均一性检测和订正的难题,构建了中国地表太阳辐射、气温、地温、风速和降水等参数均一化站点和格点数据集,修订了关于中国地表风速变化趋势、增温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的结论。融合多源数据,构建并验证了千米级、流域级或县域级的电厂、人口、生物质能、取水量、氮排放、二氧化碳排放等影响自然系统的关键人文要素历史和未来预估数据集。构建了未来关键人文要素情景,研制了碳中和目标下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情景和用于驱动全球模式的未来情景,预估了中国碳中和战略的实施对全球变暖的减缓作用,发现中国碳中和对远期和中期全球变暖的减缓作用显著。给出了中国各省份水体氮排放安全阈值及超越时间,阐明了中国粮食产量与氮施肥的关系,提出了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水体氮排放的有效途径,指出重构城乡养分循环体系是同时保障粮食安全和恢复水质的必要途径。发现全球饱和水汽压差的年际变化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速率的年际变化显著相关,阐明了饱和水汽压差变化在调控生态系统生产力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多因素耦合作用在生态系统生产力变化中的复杂影响。建议更全面细致地评估中国各种碳中和实现路径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影响,以保证碳中和目标与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未来情景 碳中和 陆面过程 生态系统生产力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176
12
作者 朱求安 张万昌 余钧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对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分析中的空间数据插值方法从广义的角度分为点的插值和面的插值进行了论述,讨论了点与面的各种插值方法的理论基础、算法以及应用方式,并对空间插值的应用与推广及相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指出在运用空间插值方法时... 对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分析中的空间数据插值方法从广义的角度分为点的插值和面的插值进行了论述,讨论了点与面的各种插值方法的理论基础、算法以及应用方式,并对空间插值的应用与推广及相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指出在运用空间插值方法时,要得到理想的空间插值效果,必须针对不同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对实测数据样本点进行充分分析,反复试验比较,以选择最佳的方法,并在运用一般插值方法的基础上,依据自身需要及学科的特点,对插值方法进行改进,进而提出适合各学科研究的更优的空间插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空间插值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 区域插值 面插值法 空间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ISM和泰森多边形的地形要素日降水量空间插值研究 被引量:59
13
作者 朱求安 张万昌 赵登忠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3-238,共6页
以黑河流域河西走廊中段地区为例,利用该研究区年、月降水与地形间较强的相关性特点,在PRISM方法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日降水量进行了空间插值计算。文章提出了以月降水量的PRISM空间插值结果为该月逐日降水空间分布的参考本底,利用泰森多... 以黑河流域河西走廊中段地区为例,利用该研究区年、月降水与地形间较强的相关性特点,在PRISM方法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日降水量进行了空间插值计算。文章提出了以月降水量的PRISM空间插值结果为该月逐日降水空间分布的参考本底,利用泰森多边形方法确定空间日降水的概率,从而实现黑河流域河西走廊中段地区日降水的空间制图方法,并对该方法得到的日降水时空数据集进行了误差分析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方法简单可靠,满足分布式水文模型或相关陆表过程分布式模拟对分布式日降水数据时空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SM方法 泰森多边形 地形 降水量 空间插值 气象数据 高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地理要素PRISM空间内插研究 被引量:46
14
作者 赵登忠 张万昌 刘三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5-211,共7页
利用PRISM模型基于DEM、站点数据和其它空间数据图层内插了气象要素,以便准确表达其空间分布特征。为了比较PRISM空间内插结果,采用GIS常用的Kriging内插、Spline内插等方法分别对降水和气温站点数据进行空间插补,并对内插结果进行精度... 利用PRISM模型基于DEM、站点数据和其它空间数据图层内插了气象要素,以便准确表达其空间分布特征。为了比较PRISM空间内插结果,采用GIS常用的Kriging内插、Spline内插等方法分别对降水和气温站点数据进行空间插补,并对内插结果进行精度分析、DEM空间分辨率的影响分析和各个权重因子的影响分析。分析表明,PRISM方法比其它内插方法能够更加精确地表达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更适合于在地形复杂地区地表参数的空间内插。由于气象要素空间分布的复杂性,PRISM内插方法不能完全表达地表参数空间异质性。以后研究中,应在更小的站点影响单元内考虑更多因子利用PRISM方法进行气象要素的空间内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地区 PRISM模型 DEM 空间内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甚薄油膜光谱响应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陆应诚 田庆久 +2 位作者 齐小平 王晶晶 王向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86-989,共4页
海面甚薄油膜存在着特定的光谱响应,文章通过模拟海面甚薄油膜随其厚度的变化过程,研究其高光谱响应特征与产生机理。甚薄油膜随着厚度从大到小的逐渐变化,表现为六种目视特征:彩虹亮油膜、品色亮油膜、黄绿亮油膜、浅绿亮油膜、银色亮... 海面甚薄油膜存在着特定的光谱响应,文章通过模拟海面甚薄油膜随其厚度的变化过程,研究其高光谱响应特征与产生机理。甚薄油膜随着厚度从大到小的逐渐变化,表现为六种目视特征:彩虹亮油膜、品色亮油膜、黄绿亮油膜、浅绿亮油膜、银色亮油膜与几乎不可见油膜。分析六种状态下海面甚薄油膜的光谱反射率表明:350~540nm甚薄油膜的反射差异明显,甚至可以影响到440nm处叶绿素的吸收峰;350~900nm范围内,甚薄油膜的反射光谱普遍高于海水的反射光谱,但540~900nm范围内缺乏明显的吸收反射特征;在近红外920~2500nm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光谱响应。结合海面甚薄油膜光谱响应特征分析,指出海面甚薄油膜存在平行多光束干涉现象,入射到薄膜内的光由于多次反射和折射导致了海面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反射率的增加,为海面甚薄油膜遥感探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海水 油膜 高光谱 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过程模型和森林清查数据的森林生长量估算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登秋 居为民 +4 位作者 郑光 柳艺博 昝梅 张春华 黄金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47-1657,共11页
利用遥感驱动的生态过程模型-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BEPS)、2001-2006年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一类清查-样地尺度)和2003-200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二类调查-区域尺度),分别计算江西省吉安市的森林生态... 利用遥感驱动的生态过程模型-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BEPS)、2001-2006年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一类清查-样地尺度)和2003-200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二类调查-区域尺度),分别计算江西省吉安市的森林生态系统生长量,从不同空间尺度和森林类型对3种数据源估算的森林生长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点尺度上,BEPS模型模拟的森林生长量(4.18 Mg·hm-2·a-1)低于群落生长量(5.86 Mg·hm-2·a-1),与乔木层生长量(4.29 Mg·hm-2·a-1)基本一致,模型模拟结果与两者的拟合R2分别为0.48和0.43。区域尺度上,BEPS模型模拟、二类调查数据计算的群落及乔木层生长量分别为4.65、4.36和3.34 Mg·hm-2·a-1,BEPS模型估算的吉安市各县森林总生长量与二类调查数据计算的群落、乔木层生长总量拟合R2分别达0.84和0.83。一类清查数据计算结果高于二类清查数据计算结果,BEPS模型模拟森林生长量分别与基于一类清查数据计算的乔木层生长量及二类调查数据群落生长量较为一致。从研究区两种主要森林类型来看,常绿阔叶林年平均生长量高于常绿针叶林,常绿针叶林与模型估算结果差异小于常绿阔叶林。最后利用模型估算了研究区2001-2010年平均生长量,为认识研究区的森林生长空间分布差异及更新森林生物量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BEPS)模型 森林清查数据 群落生长量 乔木层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深可见光遥感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7
作者 王艳姣 董文杰 +1 位作者 张培群 闫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101,共10页
水深测量对于水利、航运、近海工程等具有重要作用。在总结国内外水体遥感测深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水深遥感反演中各类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理论解译模型模拟了光在水体内的辐射传输过程,水深反演精度较高,但... 水深测量对于水利、航运、近海工程等具有重要作用。在总结国内外水体遥感测深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水深遥感反演中各类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理论解译模型模拟了光在水体内的辐射传输过程,水深反演精度较高,但模型计算需要大量的水体光学参数且计算过程烦琐;半理论半经验模型对理论解译模型进行了简化,所需水体光学参数少且具有较好的精度而被广为应用;统计相关模型通过直接建立遥感图像光谱值和实测水深之间的相关关系而获得水深数据,且计算相对简单,但由于实测水深值与遥感图像光谱值的事实相关性无法保证,使采用该类模型反演的水深结果有时并不理想。提高水深遥感反演精度,必须进一步加强遥感器研究,充分考虑水体中的溶解、悬浮物质等信息干扰,科学构建水深模型和大气校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水体测深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表土镉汞铅含量的空间统计分析 被引量:45
18
作者 夏学齐 陈骏 +3 位作者 廖启林 季峻峰 田庆久 吴昀昭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102,共8页
在南京城区和周围郊区近2500km2的区域内,采集了670个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Cd、Hg、Pb等重金属含量。在ARCGIS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用地统计学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数据的概率分布特征、空间自相关特征以及变异函数特征。结果表... 在南京城区和周围郊区近2500km2的区域内,采集了670个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Cd、Hg、Pb等重金属含量。在ARCGIS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用地统计学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数据的概率分布特征、空间自相关特征以及变异函数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表层土壤中Cd、Hg、Pb等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其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变异函数分析显示,Cd和Hg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而Pb的方向性不明显。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对研究污染源和污染扩散具有一定指示和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GIS 环境地球化学 土壤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水文模型结合遥感研究地表蒸散发 被引量:24
19
作者 刘三超 张万昌 +1 位作者 高懋芳 柳钦火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4-358,共5页
地表蒸散发是研究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热平衡的关键因子。用改进的DHSVM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汉江上游子午河流域蒸散发进行模拟。根据流域特点,主要进行TM遥感数据的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在此基础上得到叶面积指数和土地覆盖等地表参数;再... 地表蒸散发是研究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热平衡的关键因子。用改进的DHSVM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汉江上游子午河流域蒸散发进行模拟。根据流域特点,主要进行TM遥感数据的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在此基础上得到叶面积指数和土地覆盖等地表参数;再利用G IS技术基于DEM求出坡度、坡向和地形指数等因子。分析了蒸散发时空分布特征,表明日尺度蒸散发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初步验证了结果,表明模型在中国典型湿润区小流域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分布式水文模型 遥感 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J卫星IRS遥感数据的农作物秸秆火点提取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玲 田庆久 包颖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1-667,共7页
根据农作物收割前后的HJ-1B卫星红外相机(IRS)遥感数据特征,提出农作物秸秆焚烧火点提取模式:利用IRS波段3(3.78μm)与波段4(11.36μm)结合两种经典火点探测算法首先提取出所有类型的地面火点;再利用收割前后的IRS波段2(1.72μm)与波段1... 根据农作物收割前后的HJ-1B卫星红外相机(IRS)遥感数据特征,提出农作物秸秆焚烧火点提取模式:利用IRS波段3(3.78μm)与波段4(11.36μm)结合两种经典火点探测算法首先提取出所有类型的地面火点;再利用收割前后的IRS波段2(1.72μm)与波段1(0.9μm)建立农作物秸秆地判定依据,从而从所有类型的地面火点中识别出秸秆火点。结合10月6日、10月21日的HJ-1B IRS影像,对10月21日江苏省农作物收割时期的秸秆火点进行提取实验,并与对应的MODIS探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2为0.685,验证了研究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农作物 秸秆焚烧 HJ I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