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革命与全球治理新议题——“南京论坛2021”国际关系分论坛综述 被引量:4
1
作者 姚远 方文青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86-97,I0004,共13页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给全球治理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南京论坛2021”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全球治理新疆域”分论坛,从科技革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全球治理规则主导权竞争、科技...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给全球治理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南京论坛2021”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全球治理新疆域”分论坛,从科技革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全球治理规则主导权竞争、科技革命对大国竞争的影响等角度评估了全球治理的新趋势,从美国对华科技政策的新特点、美国对华科技遏制的新手段、未来中美竞争的新赛道等视角分析了中美科技战略竞争的新动向。论坛还围绕极地治理、核治理等全球治理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路径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次论坛紧密围绕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全球治理带来的重大影响,从多层次、多视角提出真知灼见,扩展了对全球治理重大议题与前沿领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 全球治理 中美战略竞争 南京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海洋法对陆源放射性污染的规制效果——基于“气候变化案”影响的讨论
2
作者 张诗奡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107,I0004,共18页
陆源放射性污染问题长期以来受到国际法碎片化问题的制约。“福岛核污染水”问题,折射出防止陆源放射性污染问题的国际法规则局限性。这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否适用“预防原则”以及是否可以引述外部规则等问题有关。国际海洋法法... 陆源放射性污染问题长期以来受到国际法碎片化问题的制约。“福岛核污染水”问题,折射出防止陆源放射性污染问题的国际法规则局限性。这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否适用“预防原则”以及是否可以引述外部规则等问题有关。国际海洋法法庭在“气候变化案”咨询意见中对上述问题有所触及。“气候变化案”自身在程序合理性与合法性层面存在瑕疵,但其法律论述可能影响未来海洋法规则实践的发展。该案实体部分针对“预防原则”与外部规则的解读,对于“福岛核污染水”问题提出的有关防止陆源放射性污染的国际法规则挑战具有潜在影响。基于“气候变化案”的逻辑,以“福岛核污染水”问题为对象进行推演,有助于预判未来陆源放射性污染相关国际法规则的效力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案 福岛核污染水 海洋法公约 国际核法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局势的新动向、新态势、新挑战
3
作者 朱锋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I0001,共21页
在美国“印太战略”的拉动下,南海域外国家对南海稳定的干涉性介入近年来明显上升。外交、政治、法理、军事和情报等领域的小多边机制和持续扩大的阵营性介入行动也在不断增强。南海争议已经实质性地超越了岛礁主权和海洋权益争议,正在... 在美国“印太战略”的拉动下,南海域外国家对南海稳定的干涉性介入近年来明显上升。外交、政治、法理、军事和情报等领域的小多边机制和持续扩大的阵营性介入行动也在不断增强。南海争议已经实质性地超越了岛礁主权和海洋权益争议,正在成为东亚围绕着中国大国崛起而呈现的中美海权竞争、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的地缘战略竞争和“印太地区”结构性区域安全板块塑造的竞争。中美战略博弈持续加剧,域外一些国家正以更密集、协调和系统的方式深度介入南海地缘政治竞争,导致南海局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北约逐步突破其传统地缘界限介入南海,美日韩三边合作及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持续系统性地抹黑中国在南海的合法行为,美日澳菲“小队”日益将军事合作重点聚焦于南海,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也在积极调整“三海联动”战略,通过政策协同强化对南海事务的干预。美国则在其“印太战略”框架下,借助菲律宾、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前沿盟友,持续增强对南海地区的延伸性威慑。预计在特朗普2.0背景下,美国将整合并延续既有南海政策,进一步从法律、外交、军事与舆论等多维度对南海事务进行干预,实现对中国的围堵遏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战略” 南海政策 特朗普2.0 “三海联动” 前沿盟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特朗普1.0到特朗普2.0: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政策透视 被引量:9
4
作者 朱锋 凌邦皓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80,共25页
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到拜登政府再到特朗普第二任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在延续中演变。随着中美关系的不断演进,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政策也历经酝酿期、实施期、推进期,进入到强化期。在战略竞争的主基调之下,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策略已完成系统化构... 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到拜登政府再到特朗普第二任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在延续中演变。随着中美关系的不断演进,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政策也历经酝酿期、实施期、推进期,进入到强化期。在战略竞争的主基调之下,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策略已完成系统化构建,竞争态势也产生锚定效应,这一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政策中,科技竞争是其行动重心,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发动贸易战和科技战到拜登政府打造“民主科技联盟”、构建“小院高墙”,美国一直试图压制中国的高科技发展,从而维护其优势地位。虽然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对华政策仍会保持政策惯性,但其内外限制因素不断显现,美国两党及社会的对华态度差异日益明显,美国盟友也因战略自主、发展利益、力量对比等因素没有足够动力配合美国构建遏华联盟,加之中美相对国力差距的缩小不足以支撑美国继续推进对华战略竞争甚至所谓的“新冷战”,因此,美国难以长期维持现有的对华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战略竞争 科技竞争 美国对华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战略博弈与国际形势新趋向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蕴岭 朱锋 杨伯江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1-15,I0002,共16页
当前世纪疫情和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格局加速调整,影响国家间力量对比、竞争优势转化乃至国际秩序调整的因素更加复杂多元,历史性转型和变革性调整成为国际战略格局新态势。乌克兰危机和美国对华实行“竞争、冲突... 当前世纪疫情和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格局加速调整,影响国家间力量对比、竞争优势转化乃至国际秩序调整的因素更加复杂多元,历史性转型和变革性调整成为国际战略格局新态势。乌克兰危机和美国对华实行“竞争、冲突与合作”战略,使大国对抗重回世界政治。国际格局演变使亚太开始具有区域冲突的现实性,地区安全形势面临新一轮变局。这既对中国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带来重大挑战,也为中国引领世界繁荣稳定提供了机遇。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国际形势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向,积极促进区域合作和秩序构建,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给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宝贵的信心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形势 大国博弈 中美战略博弈 区域合作 区域治理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问题新特点与中国周边安全形势——2024年度“南海论坛”综述
6
作者 常娜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4,I0004,共11页
2024年南海局势复杂多变,南海问题依然是全球最为复杂的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争端之一。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复杂的南海局势,为维护我国南海岛礁主权与海洋权益,为促进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在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2024年度... 2024年南海局势复杂多变,南海问题依然是全球最为复杂的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争端之一。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复杂的南海局势,为维护我国南海岛礁主权与海洋权益,为促进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在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2024年度“南海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南海维权维稳斗争的新形势与新特点”“南海维权法律战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南海问题与中国—东盟关系”“南海问题与中国的周边安全局势”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南海论坛”旨在为相关涉海热点问题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对话和交流平台,积极促进南海研究的发展,论坛成果对于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具有重大理论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论坛 维权维稳 法律战 周边安全 中国—东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太战略”视域下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太空合作:逻辑、实践与掣肘
7
作者 黄硕 《南洋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9,共17页
太空领域正日益成为影响全球权力格局的关键战略变量。在美国“印太战略”框架下,基于大国竞争的战略认知,美方通过太空合作谋求双重目标:既巩固其全球主导地位,又削弱战略竞争对手的影响力。东南亚国家则秉持“战略自主”原则,以提升... 太空领域正日益成为影响全球权力格局的关键战略变量。在美国“印太战略”框架下,基于大国竞争的战略认知,美方通过太空合作谋求双重目标:既巩固其全球主导地位,又削弱战略竞争对手的影响力。东南亚国家则秉持“战略自主”原则,以提升地区话语权和促进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参与合作。这种合作通过政府间机制与商业渠道双轨推进,呈现出3个显著特征:一是合作路径的网络化整合,形成多层次协作体系;二是合作内容的安全化转向,将技术议题战略化;三是合作领域的发散性拓展,实现跨领域协同联动。这种多维互动模式正在重塑印太地区的太空地缘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战略” 太空合作 美国 东南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南方”视角下中国-东盟新能源汽车合作评析
8
作者 马博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24,I0003,共22页
在“全球南方”崛起和绿色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凭借领先的电池技术、整车制造及供应链优势,积极拓展东盟市场,而东盟国家通过政策激励、资源优势及市场... 在“全球南方”崛起和绿色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凭借领先的电池技术、整车制造及供应链优势,积极拓展东盟市场,而东盟国家通过政策激励、资源优势及市场需求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双方合作涵盖整车出口、本地化生产、供应链安全及技术共享,展现了“全球南方”国家间的互利共赢。然而,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加剧给中国—东盟新能源汽车合作带来挑战。美国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通过产业补贴、供应链重组及技术封锁等手段增加外部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东盟需加强技术协同、供应链整合及政策协调,以提升区域竞争力并抵御外部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南方 新能源汽车 中国—东盟合作 供应链安全 绿色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国主导下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吕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3期89-92,共4页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经济协议,因为美国的高调加入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宣布加入TPP的目的在于借助这一协议重振国内经济、重返亚洲,影响亚太地区的经贸关系,并以此来制衡中国在这一地区...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经济协议,因为美国的高调加入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宣布加入TPP的目的在于借助这一协议重振国内经济、重返亚洲,影响亚太地区的经贸关系,并以此来制衡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美国也希望借助TPP实现亚太地区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的目的。对于中国来说,TPP的壮大也是一种威胁和挑战,中国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姿态进行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美国 重返亚洲 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南方”在国际海洋治理中的角色--以《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谈判为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聆群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3年第6期68-89,I0003,I0004,共24页
“全球南方”概念的兴起,根源于发展中国家实力的增长和参与全球治理意愿的提升。在国际海洋治理领域,“全球南方”国家一直较为活跃。在近年《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的谈判过程中,“全球南方”团结协作、贡献巨大,并将继续为《海洋生物... “全球南方”概念的兴起,根源于发展中国家实力的增长和参与全球治理意愿的提升。在国际海洋治理领域,“全球南方”国家一直较为活跃。在近年《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的谈判过程中,“全球南方”团结协作、贡献巨大,并将继续为《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的生效和实施发挥作用。这是“全球南方”成为世界政治一股重要力量的力证。为继续在未来海洋治理以及全球治理中发挥作用,“全球南方”要消弭因内部差异和外部势力干扰而产生的离心力,加强区域和国际组织机制的建设和利用,大国也要付诸行动形成合力。作为“全球南方”当然和重要一员的中国,要继续支持其他“全球南方”国家广泛参与全球治理,并为全球治理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南方 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 国际海洋治理 全球治理 国际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俄高度军备依赖关系生成机制探究——基于主动锁定策略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涵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33,159,160,共28页
依赖关系可以出现从轻微依赖、中度依赖到高度依赖等不同程度的情景,是否存在供求关系、是否涉及关键资源、能否承担转换成本是判断国家间依赖程度高低的三个标准。印度和俄罗斯之间的军备合作达到了一种高度依赖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 依赖关系可以出现从轻微依赖、中度依赖到高度依赖等不同程度的情景,是否存在供求关系、是否涉及关键资源、能否承担转换成本是判断国家间依赖程度高低的三个标准。印度和俄罗斯之间的军备合作达到了一种高度依赖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伴随着俄罗斯作为资源供应国采取的主动锁定策略生成并得到强化。通过“展示-供应-刺激-捆绑”这一系列主动锁定策略,俄罗斯逐步强化了印度对其军备供应的高度依赖,也使其国防发展模式和作战理念深深烙上了俄罗斯的印记。在军备依赖的强化过程中,印俄关系得到积极巩固和深入发展,但印度的战略灵活性也同时受到了损害,使印度处于机会主义风险中。当前印俄军备贸易过程中的摩擦、国际军备出口市场竞争的加剧、美印军事关系的发展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印俄锁定依赖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赖关系 印俄关系 军备贸易 转换成本 战略灵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利益的矛盾与取舍:日本实践国际海洋法的策略难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诗奡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51-67,I0003,共18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海洋法在传统海洋强国与第三世界国家间长期博弈的背景下继续发展,日本亦开始重视基于国际海洋法规则维护其海洋权益。战后日本面临的客观条件,使其在维持经济安全方面得益于传统海洋强国所主张的“海洋自由”,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海洋法在传统海洋强国与第三世界国家间长期博弈的背景下继续发展,日本亦开始重视基于国际海洋法规则维护其海洋权益。战后日本面临的客观条件,使其在维持经济安全方面得益于传统海洋强国所主张的“海洋自由”,也使其在国土安全层面对这种“海洋自由”存在顾虑。长期以来,日本对其安全利益进行权衡,在选择追随美国等传统海洋强国关于“海洋自由”主张的同时,对于涉及国土安全利益的国际海洋法规则,则刻意采取了模糊处理的策略,以最大化其国家利益。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日本采取的这种模糊策略开始面临现实压力。日本虽然于2014年提出了“海洋法治”概念,但其实践国际海洋法的策略难题依旧存在,对于关键规则的解释与实践仍显模糊与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海洋政策 国际海洋法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海洋法治 海洋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国际法政策实践:海洋安全与对海洋法规则的“防御性解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诗奡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35-54,I0002,I0003,共22页
国家为了达成符合本国利益的目标,通常会在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等实践上呈现出政策化特征,即“国际法政策”。各国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涉及国家安全利益的条款也同样实践了不同解释和适用立场的“海洋法政策”。新中国在过去很长一... 国家为了达成符合本国利益的目标,通常会在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等实践上呈现出政策化特征,即“国际法政策”。各国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涉及国家安全利益的条款也同样实践了不同解释和适用立场的“海洋法政策”。新中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海洋法政策”的基本逻辑,建立于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等安全利益的基础上,确立并长期坚持了海洋法相关规则基于“大管辖海域+相对强势的管辖权”为核心思路的“防御性解释”逻辑。随着中国海洋权益内涵的丰富与变迁,以及中国国防力量的不断发展,“防御性解释”在未来需要进行相应调整。这种调整不应“非黑即白”,需要具有“中国智慧”的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法公约 国际法政策 防御性解释 海洋强国 海洋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武器化与人工智能认知战——一项机器学习与行为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曾庆鸣 毛维准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80,158,159,共34页
作者基于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针对1950—2024年173例美国对外政策与行为,构造以ChatGPT为对象的行为实验与对照研究,涵盖美国制裁禁运、安理会否决、军事干涉、政权更迭、海外作战等五类事件。虽然目前大语言模型未在明面上被用于... 作者基于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针对1950—2024年173例美国对外政策与行为,构造以ChatGPT为对象的行为实验与对照研究,涵盖美国制裁禁运、安理会否决、军事干涉、政权更迭、海外作战等五类事件。虽然目前大语言模型未在明面上被用于谋杀、军事破坏或系统性认知攻防与渗透,也没有大语言模型认知攻防作战公开明确的战略政策执行或文本宣示,但OpenAI的ChatGPT模型展现出显著的认知安全风险。这种认知威胁具有长期性、隐蔽性、精准性等特点,其潜在认知杀伤与认知“殖民”能力不容忽视。ChatGPT能够选择性呈现信息与伪造事实,并塑造、扭转用户认知与思维模式,引导用户产生对美国对外政策与行为正当性的积极情感,进而实现认知操纵。ChatGPT生成的内容在文本、叙事与情感等三个层面表现出正负面极化情感动员趋势,通过“言过其实”“无罪推定”“以退为进”等方式放大己方正当性、美化自身形象,通过“栽赃陷害”“无中生有”“有罪推定”污名化、妖魔化竞争对手形象。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认知战成为一种隐蔽、精准、低成本、高收益的非动能作战工具。人工智能认知战利用人类的认知弱点和思维偏差,潜移默化地实施思维诱导与认知操纵,实现了“认知武器化”,对认知域国家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ChatGPT 认知战 算法 机器学习 行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缘冲突下全球粮食危机的传导效应与中国因应之策 被引量:8
15
作者 蒋家敏 魏梦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4,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地缘冲突不断加剧背景下,以俄乌冲突为切入点,构建俄乌冲突下粮食危机的生成逻辑,分析其传导效应,把握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的内在机理,从而探索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路径。研究表明:地缘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地缘冲突不断加剧背景下,以俄乌冲突为切入点,构建俄乌冲突下粮食危机的生成逻辑,分析其传导效应,把握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的内在机理,从而探索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路径。研究表明:地缘冲突导致的粮食危机实质反映出全球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在短期内俄乌冲突直接导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随后传导至化肥和能源市场,间接推高粮食价格。俄乌冲突的持续发酵会引发更多外溢风险,一方面负向影响全球粮食产业链稳定,另一方面加剧中国粮食供给与市场压力,推高农资成本,同时增加中国贸易政策制定难度和风险。据此,提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4条路径:一是构建粮食进口多元化格局;二是完善中国粮食安全监测预警体系;三是健全粮食产业财政支持政策;四是畅通粮食流通内部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危机 传导效应 地缘冲突 俄乌冲突 中国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华战略竞争下的美国国会涉台立法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文星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105,I0004,共20页
近年来美国国会持续以日益激进的姿态干涉台湾问题,在提案总数、修正案与法案以及专项对台法案数量、提案议题、立法进度、成法数量等涉台立法方面,呈现出一系列历史罕见的重大变化。分析美国会涉台立法提案发起的时间、议题和内容,可... 近年来美国国会持续以日益激进的姿态干涉台湾问题,在提案总数、修正案与法案以及专项对台法案数量、提案议题、立法进度、成法数量等涉台立法方面,呈现出一系列历史罕见的重大变化。分析美国会涉台立法提案发起的时间、议题和内容,可见其持续以立法手段干涉台湾问题的关键诱因是对华战略竞争,而新冠疫情冲击和乌克兰危机升级,则是促使美国会发起数量更多、危害性更大的涉台提案的“双引擎”。当前美国会空前负面的角色,不仅损害中方核心利益、加剧中美在台海对抗态势,而且危及地区和平稳定、冲击全球治理发展与国际秩序走向。为维护国家利益,中方应从学理与政策层面加强对美国会涉台立法研究,思考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会 涉台立法 对华战略竞争 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情报界对华威胁认知论析--以《美国情报界年度威胁评估》报告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文星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00,109,共6页
[研究目的]分析美国情报界对中国的威胁认知与评估,有助于理解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及其未来前景,为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历年《美国情报界年度威胁评估》报告为分析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探讨美国情报界... [研究目的]分析美国情报界对中国的威胁认知与评估,有助于理解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及其未来前景,为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历年《美国情报界年度威胁评估》报告为分析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探讨美国情报界对华威胁认知、影响因素、危害后果与中方应对。[研究结论]随着美国外部安全环境和中美关系的变化,美国情报界日益视中国为“首要威胁”,对中国国家利益构成愈加严峻的挑战。中国应基于对美国情报界对华威胁认知趋势及其危害的全面分析,制定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情报界 威胁认知 “中国威胁” 国家安全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竞争背景下澳大利亚的“战略均衡”外交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途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24,I0004,共19页
与莫里森政府一边倒地支持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相比,阿尔巴尼斯政府展现出更多的战略自主性,提出“多极地区秩序”与“战略均衡”,呼吁与地区中小国家一道塑造大国战略竞争的国际环境。这既是对历届工党政府独立外交传统的继承,又是澳大... 与莫里森政府一边倒地支持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相比,阿尔巴尼斯政府展现出更多的战略自主性,提出“多极地区秩序”与“战略均衡”,呼吁与地区中小国家一道塑造大国战略竞争的国际环境。这既是对历届工党政府独立外交传统的继承,又是澳大利亚为了在中美大国博弈的夹缝中生存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但建立在澳美同盟基础上的独立外交并不独立,以中国为假想敌的战略均衡政策并不均衡。阿尔巴尼斯政府对外政策的矛盾之处在于:在呼吁主权与战略自主的同时,又在不断强化对美安全依赖;提出要尊重地区中小国家的对外政策选择空间,又极力拉拢地区国家选边站;期待改善对华经贸与外交关系,又在国防方面极力应对中国的“威胁”,一如既往地把澳美同盟视为对冲任何风险与不确定性的保证。因此对工党政府的所谓“独立外交”和“战略均衡”,不宜抱有过高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竞争 澳大利亚 战略均衡 战略自主 安全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多边主义视角下美国芯片供应链合作机制研究
19
作者 马博 侯乐轩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106,共24页
为了应对全球芯片短缺及维持美国在芯片领域的优势地位,拜登政府延续上届政府政策,针对芯片供应链出台了众多举措。相较于上届政府,拜登政府更加注重联合盟伴的力量,通过构建一系列芯片供应链合作机制,试图完成“去中国化”的战略目标... 为了应对全球芯片短缺及维持美国在芯片领域的优势地位,拜登政府延续上届政府政策,针对芯片供应链出台了众多举措。相较于上届政府,拜登政府更加注重联合盟伴的力量,通过构建一系列芯片供应链合作机制,试图完成“去中国化”的战略目标。本文基于小多边主义视角,对拜登政府构建的一系列芯片供应链合作机制展开分析。拜登政府通过构建威胁共识,利用美国在安全、产业方面的不对称优势来拉拢、胁迫盟伴参与到小多边机制中,旨在加强对供应链的掌控力,维持自身的产业领先优势,同时进一步强化对中国高新技术的遏制和打压。此外,这些小多边机制之间也存在着侧重环节、排他性以及议题联结程度方面的差异,从而直接影响其政策效果。由于芯片供应链本身的特性以及小多边机制固有的缺陷,美国构建小多边芯片供应链合作机制的政策构想将面临众多挑战,其持续性和实施效果存在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多边主义 芯片供应链 中美关系 科技联盟 科技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组织结构与运作变迁
20
作者 王婉潞 《极地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679,共13页
当前,南极治理决策制定的初步环节逐渐由南极条约体系内部的不同组织与机构完成。作为南极条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Committe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CEP)是依据《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第11条设立... 当前,南极治理决策制定的初步环节逐渐由南极条约体系内部的不同组织与机构完成。作为南极条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Committe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CEP)是依据《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第11条设立的常设机构,不享有独立决策权,其讨论成果最终转化为协商会议通过的措施、决定或决议,如今CEP已成为协商会议“措施”的最大供给者。自1998年成立以来,CEP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早期CEP由年度会议和会间非正式小组构成。随着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CEP先后设立两个正式附属小组,分别负责审议南极特别保护区与南极特别管理区的管理计划,以及执行气候变化应对工作计划,并在这两个议题上形成“正式附属小组—CEP—协商会议”的逐级建议结构。基于这种变化,我国不仅要重视CEP会议最新议题,更应该重视闭会期间的工作,特别是培养各层次的专业人才,让他们有机会深入参与CEP各议题的讨论,以全面提升我国南极制度性话语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CEP) 环境保护 组织结构与运作 南极条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