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思与生命——从胡塞尔到米歇尔·亨利
被引量:
5
1
作者
马迎辉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68,共7页
胡塞尔对代现论的批判为原初生命的显示提供了基本前提,"迎向生命"意味着在思的绝对的内在存在中建构生命的先天关联。海德格尔继承了胡塞尔的这一想法,同样将原初的生命体验视为自身动因化的内在存在。但由于对生命的原初体...
胡塞尔对代现论的批判为原初生命的显示提供了基本前提,"迎向生命"意味着在思的绝对的内在存在中建构生命的先天关联。海德格尔继承了胡塞尔的这一想法,同样将原初的生命体验视为自身动因化的内在存在。但由于对生命的原初体验陷入结构化的悖论,胡塞尔最终将生命置入活的当下的自身经验以及对这种经验的绝然的明见性中。在新近的考察中,米歇尔·亨利提出了新的理解方案:生命不可能在时间性的绽出中显现自身,它只能纯粹内在地存在并显示于存在的印象性的自行-感受和感发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
生命
动因化
自行-感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萨特论意向性与自我的建构
被引量:
2
2
作者
马迎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19,共6页
萨特不仅基于对象性反思的局限提出了"前-反思"的我思的观念,而且与胡塞尔同样尝试揭示一种能够深入原初体验的非设定的、同谋性的反思。反思问题上的"突破"使萨特获得了超越论现象学的问题域。在意向性问题上,萨...
萨特不仅基于对象性反思的局限提出了"前-反思"的我思的观念,而且与胡塞尔同样尝试揭示一种能够深入原初体验的非设定的、同谋性的反思。反思问题上的"突破"使萨特获得了超越论现象学的问题域。在意向性问题上,萨特部分接受了胡塞尔的能思-所思的体验结构,强调意向性的外在性维度,但由于他缺乏对原初体验的时间性结构的深入考察,致使他在主体性问题上无法理解胡塞尔式的那种在绝对存在中构建存在的超越论自我,但这一"偏离"却为他成功地打开了从纯粹意识通往海德格尔的无化以及黑格尔式的虚无化的理论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
意向性
时间性
自我
虚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直观:想象变更,还是既视结构?——再论胡塞尔、弗洛伊德的超越论构造
被引量:
1
3
作者
马迎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8-103,共6页
与胡塞尔在纯粹意识的体验流形中建构本质的想象变更不同,弗洛伊德更加关注既视中的错乱现象。在他们各自的超越论视域中,胡塞尔将体验流形的构造最终归为了原初自我在时间统一中对其想象物的认同,而弗洛伊德则将存在和世界的根据揭示...
与胡塞尔在纯粹意识的体验流形中建构本质的想象变更不同,弗洛伊德更加关注既视中的错乱现象。在他们各自的超越论视域中,胡塞尔将体验流形的构造最终归为了原初自我在时间统一中对其想象物的认同,而弗洛伊德则将存在和世界的根据揭示为了原初本能被压抑后的想象形态以及建立在想象之上的替代、转移和变形。在存在和世界的建构上,现象学与精神分析运动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观
变更
既视
超越论构造
压抑
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思与生命——从胡塞尔到米歇尔·亨利
被引量:
5
1
作者
马迎辉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暨现象学研究所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68,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欧洲生命哲学的新发展"(14ZDB018)
文摘
胡塞尔对代现论的批判为原初生命的显示提供了基本前提,"迎向生命"意味着在思的绝对的内在存在中建构生命的先天关联。海德格尔继承了胡塞尔的这一想法,同样将原初的生命体验视为自身动因化的内在存在。但由于对生命的原初体验陷入结构化的悖论,胡塞尔最终将生命置入活的当下的自身经验以及对这种经验的绝然的明见性中。在新近的考察中,米歇尔·亨利提出了新的理解方案:生命不可能在时间性的绽出中显现自身,它只能纯粹内在地存在并显示于存在的印象性的自行-感受和感发性中。
关键词
思
生命
动因化
自行-感发
分类号
B5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萨特论意向性与自我的建构
被引量:
2
2
作者
马迎辉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暨现象学研究所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19,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胡塞尔文集>中译"(12&ZD124)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萨特不仅基于对象性反思的局限提出了"前-反思"的我思的观念,而且与胡塞尔同样尝试揭示一种能够深入原初体验的非设定的、同谋性的反思。反思问题上的"突破"使萨特获得了超越论现象学的问题域。在意向性问题上,萨特部分接受了胡塞尔的能思-所思的体验结构,强调意向性的外在性维度,但由于他缺乏对原初体验的时间性结构的深入考察,致使他在主体性问题上无法理解胡塞尔式的那种在绝对存在中构建存在的超越论自我,但这一"偏离"却为他成功地打开了从纯粹意识通往海德格尔的无化以及黑格尔式的虚无化的理论通道。
关键词
反思
意向性
时间性
自我
虚无化
Keywords
reflection
intentionality
temporality
ego
nihilization
分类号
B516.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直观:想象变更,还是既视结构?——再论胡塞尔、弗洛伊德的超越论构造
被引量:
1
3
作者
马迎辉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暨现象学研究所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8-103,共6页
文摘
与胡塞尔在纯粹意识的体验流形中建构本质的想象变更不同,弗洛伊德更加关注既视中的错乱现象。在他们各自的超越论视域中,胡塞尔将体验流形的构造最终归为了原初自我在时间统一中对其想象物的认同,而弗洛伊德则将存在和世界的根据揭示为了原初本能被压抑后的想象形态以及建立在想象之上的替代、转移和变形。在存在和世界的建构上,现象学与精神分析运动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
关键词
直观
变更
既视
超越论构造
压抑
想象
Keywords
intuition
modification
Déjà vu
transcendental constitution
suppression
imagination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思与生命——从胡塞尔到米歇尔·亨利
马迎辉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萨特论意向性与自我的建构
马迎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直观:想象变更,还是既视结构?——再论胡塞尔、弗洛伊德的超越论构造
马迎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