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关于物的哲学 被引量:7
1
作者 林德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6,共6页
哲学很少有人研究"物",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也无人专门作此研究,但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关于物的论述,虽较分散,但内容丰富。天地万物、气化万物、圣人创物、百工开物、物阜民安、君子爱物、格物致知、重己役物是其主要的内容。... 哲学很少有人研究"物",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也无人专门作此研究,但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关于物的论述,虽较分散,但内容丰富。天地万物、气化万物、圣人创物、百工开物、物阜民安、君子爱物、格物致知、重己役物是其主要的内容。中国古代关于物的哲学对我们今天坚持以人为本,克服物本主义有重要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物 爱物 役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与哲学的分合及其未来关系之走向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承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宗教 哲学 分合 世界观 形象创造 因缘 基督教 万物 “空” 内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科学何以能普遍化?——科学实践哲学的思考 被引量:4
3
作者 蔡仲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118,共7页
现代科学的普遍性是一种生成的结果。它是实验室的标准化、思维方式的标准化与体制安排的标准化、西方科学与非西方知识,聚集在全球化这一历史机遇中生成的。因此,普遍性不是"方法论过滤"造成的既成事实,也不是西方霸权的阴谋... 现代科学的普遍性是一种生成的结果。它是实验室的标准化、思维方式的标准化与体制安排的标准化、西方科学与非西方知识,聚集在全球化这一历史机遇中生成的。因此,普遍性不是"方法论过滤"造成的既成事实,也不是西方霸权的阴谋,而是人类与物质世界在特定的全球化情境中相聚所造就的历史与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科学 行动者网络 科学实践哲学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的教育与“不可教”的哲学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亚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43,共4页
哲学作为一门爱智之学,并不重视结论,而更看重理性的批判和质疑。它是对确定信念的反思,是对既定知识的审问。它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这种爱智之学是不能简单用讲授知识的方式教给学生的。而今日的哲学教育恰恰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一... 哲学作为一门爱智之学,并不重视结论,而更看重理性的批判和质疑。它是对确定信念的反思,是对既定知识的审问。它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这种爱智之学是不能简单用讲授知识的方式教给学生的。而今日的哲学教育恰恰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一点,将不可教的智慧拼命地用教授知识的方式教给学生,而把哲学的可教部分即它的理性思维、问题意识的训练放在一个极为次要的位置上,极大地忽视。这是当今哲学教育的致命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教育 理性思维 问题意识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哲学与毛泽东的矛盾辩证法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源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3-77,共5页
毛泽东辩证法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作为理论基础 ,但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包括老子哲学在内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法思想。毛泽东的矛盾辩证法继承并发展了《老子》关于相反相成的矛盾论、反者道之动的矛盾转化论和柔弱胜刚强的发展规律论。
关键词 老子哲学 毛泽东 矛盾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探学理,深绎史脉——纪念孙叔平教授诞辰一百周年
6
作者 赖永海 李开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共8页
本文从学术成果入手,阐述了孙叔平教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双重贡献。孙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分说,以四大块构成辨正唯物主义,以“3+9”构成唯物辩证法,以七大块构成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基本原理的研究,均有学... 本文从学术成果入手,阐述了孙叔平教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双重贡献。孙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分说,以四大块构成辨正唯物主义,以“3+9”构成唯物辩证法,以七大块构成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基本原理的研究,均有学术个性可观。其成果是我国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文章从五个方面概述了孙叔平教授对中国哲学史合法性的探索:孙著《中国哲学史稿》建立了“三合一”的中国哲学演进史;以中哲史自身的逻辑发展和相关科学理论为元理论;建立了主客观一,古今统一,认识和价值统一的评价系统;以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写作方法;中哲史范畴系统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叔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哲学史的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价值与学术价值的双丰收--评陈荣富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7
作者 李承贵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学术价值 思想价值 陈荣 四川人民出版社 国家社科基金 重点项目 专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宗教与科学危机——过程哲学视野中的融合
8
作者 蔡仲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科学与宗教 科学危机 哲学视野 自然科学 人类知识 “人性” 西方学者 过程哲学 内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史的考古与激活: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之源
9
作者 刘怀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51,共6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转换的关键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性问题的反思与重构。当代性问题研究要从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与方法论开始。其表现之一是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重新解读;表现之二是直接沟通经典马克思...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转换的关键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性问题的反思与重构。当代性问题研究要从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与方法论开始。其表现之一是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重新解读;表现之二是直接沟通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硬核与当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对话;表现之三是要激活马克思虽天才地提出、却并没有真正见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范式创新 哲学问题重构 激活经典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理研究的推进与时代课题的关切--近年中国哲学研究述评
10
作者 李承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53,共8页
近年的中国哲学研究呈现出纵深多极化的走向。本文选择性地对易学研究、传统政治哲学研究、中国哲学研究方法与创作等问题的讨论进行了梳理、分析和评论,并提出了几个值得中国哲学研究同行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义理研究 中国哲学研究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认知范式理解中国哲学之反省
11
作者 李承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35,共5页
唯物认知范式在20世纪被普遍地用于认知和理解中国传统哲学,这种学术实践对于正确认识、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哲学无疑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对中国传统哲学误读、伤害之情形。其原因涉及"观点在先的解释""物质至上的解... 唯物认知范式在20世纪被普遍地用于认知和理解中国传统哲学,这种学术实践对于正确认识、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哲学无疑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对中国传统哲学误读、伤害之情形。其原因涉及"观点在先的解释""物质至上的解释""唯阶级性解释"。防止此类消极现象发生的对策包括:避免唯物认知范式教条化使用,正确认识学理上容许的错误,明确中国学者的解释责任,促进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努力实现唯物认知范式与中国哲学的融合,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认知范式 中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条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意识形态:符码操控中的真实之死——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解读 被引量:91
12
作者 张一兵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3-29,共7页
"消费社会"并不是鲍德里亚的原创,这是列弗斐尔和德波已经涉及并都有批判性论述的问题。鲍德里亚在1970年完成的《消费社会》一书中的新观点,是提出了消费意识形态批判,而且,他通过消费品之间存在的暗示性意义链第一次说明了... "消费社会"并不是鲍德里亚的原创,这是列弗斐尔和德波已经涉及并都有批判性论述的问题。鲍德里亚在1970年完成的《消费社会》一书中的新观点,是提出了消费意识形态批判,而且,他通过消费品之间存在的暗示性意义链第一次说明了资本主义消费关系中的符码控制,特别是广告景观中的无动机驱动,由此,揭露出资本主义消费社会更深层次的奴役和统治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暗示意义链 符码控制 广告 消费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明 郭广银 李克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8-223,共6页
本文结合江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江苏表现出的鲜明特色及丰富内涵。论文认为,突显核心价值体系的区域追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江苏省思想道德建设需要着力的方向,并对如何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本文结合江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江苏表现出的鲜明特色及丰富内涵。论文认为,突显核心价值体系的区域追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江苏省思想道德建设需要着力的方向,并对如何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格局,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江苏特色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隋唐佛教文化的繁荣 被引量:14
14
作者 洪修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4-109,共6页
隋唐佛教文化的繁荣,表现在佛教发展的规模和译经、著述及思想学说等许多方面,而中国化佛教宗派的创立则是最重要的标志之一。隋唐佛教文化的繁荣与鼎盛,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是佛教中国化的必然结果,也与帝王的宗教文化政策密切相... 隋唐佛教文化的繁荣,表现在佛教发展的规模和译经、著述及思想学说等许多方面,而中国化佛教宗派的创立则是最重要的标志之一。隋唐佛教文化的繁荣与鼎盛,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是佛教中国化的必然结果,也与帝王的宗教文化政策密切相关,同时也是适应统一的社会在文化上的需要而出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中国化 宗教政策 佛教文化 佛教宗派 道教 基督教 发展 隋朝 唐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假存在与景观时间——德波《景观社会》的文本学解读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一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41,共6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德波《景观社会》一书中关于时间问题的诸多观念,特别是他提出的景观时间一说。不同于前传统社会中的循环时间与工业社会中的不可逆时间,景观时间是一种制造伪事件的时间积木。现代社会为人们节约出大量的闲暇时间,这些... 本文主要讨论了德波《景观社会》一书中关于时间问题的诸多观念,特别是他提出的景观时间一说。不同于前传统社会中的循环时间与工业社会中的不可逆时间,景观时间是一种制造伪事件的时间积木。现代社会为人们节约出大量的闲暇时间,这些时间都成为特定的由影像支配的景观时间积木,这种时间积木是通过种种广告欺骗和故意误导来填充的。在那些虚假的被制造出来“伪节日”之中,资本家通过景观强迫我们去买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说到底,景观时间的本质就是异化消费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波《景观社会》循环时间 不可逆时间 景观的时间与空间 伪节日 时间问题 工业社会 景观 虚假 文本学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像、拟真与内爆的布尔乔亚世界——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张一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2-38,共7页
拟像与拟真,为鲍德里亚用以描述当代资本主义最新存在形态的范畴,拟像分别指认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形式:对符号和自然的仿造、无原型的系列生产和模式生成存在的拟真。拟真的世界是资本逻辑制作出来的超级真实的王国,其中,代码的统... 拟像与拟真,为鲍德里亚用以描述当代资本主义最新存在形态的范畴,拟像分别指认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形式:对符号和自然的仿造、无原型的系列生产和模式生成存在的拟真。拟真的世界是资本逻辑制作出来的超级真实的王国,其中,代码的统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隐性暴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拟像 拟真 内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断”还是“任意”(抑或其它)?——从中世纪的liberum arbitrium看康德Willkür概念的汉译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荣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21,共6页
“Willkür”概念不仅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而且在《实践理性批判》、尤其是《道德形而上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是,对于这个概念,国内学术界迄今没有找到一个恰当和统一的中文表述。导致目前在该词翻译上的这种混乱状态的原因是... “Willkür”概念不仅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而且在《实践理性批判》、尤其是《道德形而上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是,对于这个概念,国内学术界迄今没有找到一个恰当和统一的中文表述。导致目前在该词翻译上的这种混乱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则对西方自由(意志)理论之中世纪渊源的漠视、对康德哲学和中世纪哲学之间的内在深刻关联的人为断裂,无疑是更为深层的原因。本文拟通过对中世纪意志概念的层阶分析,寻求接近事情本质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断 任意 中世纪 康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文明中的民主概念和原则 被引量:8
18
作者 顾肃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18,共7页
民主的本来意义是多数人的统治,但不是多数人随心所欲的专横统治,而具有基本的规范和经验特征。按照多元论的观点,民主过程是一套基础规则,不同的社会团体可依据这些规则而追求自身的利益。民主与自由也是平衡的,被统治者定期自由表达... 民主的本来意义是多数人的统治,但不是多数人随心所欲的专横统治,而具有基本的规范和经验特征。按照多元论的观点,民主过程是一套基础规则,不同的社会团体可依据这些规则而追求自身的利益。民主与自由也是平衡的,被统治者定期自由表达同意、人民自由选择自己的经济等生活方式也是民主不可缺少的内容。民众主义的口号经常具有道义吸引力,但在实践中会演变成多数人的暴政,因而需要以程序民主和宪政主义下的法治来保障民主的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民主 自由 民众主义 多元论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永存的想象之境——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评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一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54-61,共8页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学说。他在马克思和曼海姆的基础上,明确指认了意识形态在社会存在中的实存方式,即社会无意识的想象体系。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自身是无历史的,但是它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依存现象却是永远存...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学说。他在马克思和曼海姆的基础上,明确指认了意识形态在社会存在中的实存方式,即社会无意识的想象体系。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自身是无历史的,但是它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依存现象却是永远存在的。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特殊的国家机器,成为统治者合法统治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阿尔都塞 意识形态 国家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灵魂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林元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8,共6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关键,是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作为我们时代的主导价值观,反对个人利己主义的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面对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但必须提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作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关键,是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作为我们时代的主导价值观,反对个人利己主义的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面对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但必须提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作为主导价值观。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精神。以为搞市场经济就不应该实行集体主义价值观,或者认为市场经济本能地趋向集体主义,因而不需要提倡集体主义价值论,都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损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集体主义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