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症、低氧与口腔肿瘤的发生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韩生伟 韩伟 胡勤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007-1009,共3页
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炎症因子及效应细胞,这些因子及细胞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凋亡,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和肿瘤细胞的转移。目前大量文献证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 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炎症因子及效应细胞,这些因子及细胞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凋亡,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和肿瘤细胞的转移。目前大量文献证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炎症信号可能在炎症和肿瘤间起关键作用。以NF-κB为靶点的生物治疗也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低氧是肿瘤微环境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因子 口腔肿瘤 低氧 生发 肿瘤新生血管 效应细胞 肿瘤细胞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成釉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回顾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林梓桐 王铁梅 +4 位作者 韩方凯 陈菲 彭靖园 蒲玉梅 张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9-731,共3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成釉细胞瘤(Recurrent ameloblastoma,RAB)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我院1991~2008年收治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35例RAB病例,进行Gardner分型和初次手术治疗方式的统计学分析;对23例颌骨内... 目的:探讨复发性成釉细胞瘤(Recurrent ameloblastoma,RAB)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我院1991~2008年收治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35例RAB病例,进行Gardner分型和初次手术治疗方式的统计学分析;对23例颌骨内RAB的Gardner分型和X线分型进行分析统计;对21例行颌面部CT检查病例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Gardner分型中实质型RAB最多共24例(68.6%),软组织内RAB有12例(34.3%);颌骨内RAB最多的X线分型多房伴蜂窝型共8例(22.9%),CT影像可以清晰的显示成釉细胞瘤的边界、密度、形状、范围及对周围组织的累及情况。结论:成釉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及术式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RAB易出现软组织复发及表现为多囊伴蜂窝型的X线分型;CT对RAB尤其是软组织复发成釉细胞瘤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瘤 复发 Gardner分型 X线分型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间隙病变的CT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方凯 王铁梅 +2 位作者 林梓桐 陆东辉 陈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3-835,838,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颞下间隙病变应用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ITF病变,应用螺旋CT及全景片、华氏位对ITF病变进行影像学诊断研究,并与病理诊断及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113例ITF病变经临床、X线、病理组织学证实分为肿...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颞下间隙病变应用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ITF病变,应用螺旋CT及全景片、华氏位对ITF病变进行影像学诊断研究,并与病理诊断及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113例ITF病变经临床、X线、病理组织学证实分为肿瘤及炎症两大类,肿瘤97例(97/113),炎症16例(16/113)。肿瘤中原发恶性肿瘤19例(19/97),原发良性肿瘤9例(9/97),继发性肿瘤为邻近部位肿瘤侵犯ITF69例(69/97),其中包括恶性61例(61/69),良性8例(8/69)。ITF恶性肿瘤CT征象大多为:窝内肿块,咽旁间隙受压移位,邻近骨质破坏,CT增强瘤体呈不均匀强化,ITF炎症CT征象:窝内弥漫性密度增高,脂肪带消失,骨质破坏少见。结论:临床上ITF肿瘤与炎症均为开口受限、面部肿胀,影像学上又都表现为窝内占位效应,常导致误诊,仅靠临床诊断非常困难,螺旋CT影像学的应用为ITF病变的诊断提供了重要指导意见,为ITF病变的治疗计划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信息。其诊疗阳性率与全景片华氏位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颞下间隙病变 肿瘤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脱位口内复位法的改进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银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7-607,共1页
颞下颌关节脱位是指髁突滑出关节窝以外不能自行回复原位者,以急性前脱位最为常见,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关节脱位后必须予以及时复位,常用的复位方法为口内法及口外法。但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常规的口内复位法通常较为费力,有... 颞下颌关节脱位是指髁突滑出关节窝以外不能自行回复原位者,以急性前脱位最为常见,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关节脱位后必须予以及时复位,常用的复位方法为口内法及口外法。但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常规的口内复位法通常较为费力,有时难以复位。作者在临床应用时对常规的口内复位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脱位 复位法 复位方法 临床实践 临床应用 关节窝 前脱位 常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靶向性沙门氏菌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裸鼠Tca8113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李浩 陈健翔 +4 位作者 泥艳红 黄晓峰 陈亮 华子春 胡勤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靶向性沙门氏菌VNP20009与环磷酰胺联合应用抑制人舌鳞癌细胞移植瘤的效应与毒副作用。方法:建立舌鳞癌Tca8113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64只,随机分为4组,治疗后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检测血清VEGF、ALT、AST及肿瘤与肝脏内... 目的:探讨肿瘤靶向性沙门氏菌VNP20009与环磷酰胺联合应用抑制人舌鳞癌细胞移植瘤的效应与毒副作用。方法:建立舌鳞癌Tca8113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64只,随机分为4组,治疗后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检测血清VEGF、ALT、AST及肿瘤与肝脏内细菌浓度。结果:沙门氏菌与环磷酰胺联合比单用沙门氏菌或环磷酰胺能更有效地抑制Tca8113移植瘤的生长(P<0.01)。结论: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与环磷酰胺有协同抗肿瘤作用,联合治疗可以增强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癌 肿瘤靶向性沙门氏菌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agle犬后牙完全性纵折粘结再植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黄政 杨卫东 +2 位作者 朱雅男 何琴 王文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Beagle犬后牙完全性纵折口外粘结再植模型方法。方法:选取32颗Beagle犬前磨牙,劈裂牙冠后完整拔出,体外完成根管治疗,Super Bond C&B粘结剂粘结两纵折片,植入牙槽窝,Ribbond弹力纤维固定实验牙。通过大体检查和X线放... 目的:探讨建立Beagle犬后牙完全性纵折口外粘结再植模型方法。方法:选取32颗Beagle犬前磨牙,劈裂牙冠后完整拔出,体外完成根管治疗,Super Bond C&B粘结剂粘结两纵折片,植入牙槽窝,Ribbond弹力纤维固定实验牙。通过大体检查和X线放射检查观察实验牙8周。结果:劈冠后拔牙口外粘结再植成功率为71.9%。结论:Beagle犬前磨牙可作为建立后牙完全性纵折口外粘结再植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纵折 粘结 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癌抗原提呈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江琳琳 张全安 +3 位作者 郑勤 胡勤刚 魏魁杰 韩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1-783,785,共4页
目的:分析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抗原提呈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30例原发舌癌患者的肿瘤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AP-1和Tapasin的mRNA相对表达量,同时检测正常... 目的:分析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抗原提呈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30例原发舌癌患者的肿瘤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AP-1和Tapasin的mRNA相对表达量,同时检测正常黏膜角化上皮细胞及舌鳞癌细胞系中TAP-1和Tapasin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肿瘤标本中TAP-1和Tapasin的表达显著下降,并且其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0.001)。与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相比,肿瘤细胞中TAP-1和Tapasin的表达亦呈明显降低。结论:舌鳞癌中TAP-1和Tapasin的表达明显降低,可能是导致肿瘤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癌 抗原提呈相关基因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γ对舌鳞癌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8
作者 江琳琳 张全安 +3 位作者 郑勤 胡勤刚 魏魁杰 韩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45-647,共3页
目的:观察干扰素γ对舌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干扰素γ对舌鳞癌细胞处理,观察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基因芯片分析干扰素γ处理后基因表达的变化,并采用实时定量PCR验证;western blot检测AKT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 目的:观察干扰素γ对舌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干扰素γ对舌鳞癌细胞处理,观察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基因芯片分析干扰素γ处理后基因表达的变化,并采用实时定量PCR验证;western blot检测AKT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采用不同浓度的干扰素γ处理CAL27细胞后,肿瘤细胞的生长明显加快,肿瘤生长72、96h后,细胞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因芯片结果显示PIK3C2A的表达提高2.5倍以上。western blot结果证实干扰素γ处理细胞后,AKT信号通路被激活。结论:干扰素γ处理舌鳞癌细胞后能加快肿瘤细胞的生长,激活AKT信号通路,其不适用直接对舌鳞癌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AKT信号通路 舌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