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稷下”考原——兼说“稷下学宫”的历史生成
1
作者 杨云荃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6,共12页
根据西汉以前的可靠史料来考察“稷下”的本来面貌,剔除后世的传说因素,可以发现“稷下先生”是受齐国国君赞助的思想群体,“稷下”是他们的集中住宅区。稷下学术是战国学术的重要组成与集中反映,但“稷下学宫”的提法却是近代以来教育... 根据西汉以前的可靠史料来考察“稷下”的本来面貌,剔除后世的传说因素,可以发现“稷下先生”是受齐国国君赞助的思想群体,“稷下”是他们的集中住宅区。稷下学术是战国学术的重要组成与集中反映,但“稷下学宫”的提法却是近代以来教育史研究中一个长期误解。先秦诸子教育以“家”为主要教学场所,与文献中所描述的学校制度异途。先秦乃至汉代并无所谓“稷下学宫”的记载,稷下学者的教学方式与诸子无异。东晋以至唐宋对“稷下”“讲堂”的记述,和“孔子讲堂”“子夏石室”等一起构成了中古社会以学校制度为原型对先秦诸子教育的重构。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的涌入,又进一步唤醒了中古时代“稷下”的“讲堂”记忆,“稷下学宫”作为古代高等教育传统的典型在现代学术体系中得以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宫 先秦诸子 学校制度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疑古与释古时代的庶人经学 被引量:2
2
作者 成祖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4-165,共12页
在疑古运动冲击下传统经学轰然倒塌,儒学因之成为无处归栖的游魂。传统信古一派则竭力辩护、拒斥,然终因有违于现代科学不获于当世。释古一派通过"二重证据法"的方式,根据出土与传世材料的相互解释以重建古史、确认经典的价值... 在疑古运动冲击下传统经学轰然倒塌,儒学因之成为无处归栖的游魂。传统信古一派则竭力辩护、拒斥,然终因有违于现代科学不获于当世。释古一派通过"二重证据法"的方式,根据出土与传世材料的相互解释以重建古史、确认经典的价值,于当代影响最大成为主流。然则考古材料的有限性和解释的趋同性注定了这一方法的局限。事实上,无论是疑古学派的否定,还是释古学派的肯定,都存在着一个本质上相同的非现代性前提,通过否定或肯定经典古老的历史和圣人创作以否定或肯定经典的价值。而经典的价值并不在经典之外,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乃是由于其自身的价值。这就需要观念的转换,由经典之外渺茫无稽的古史转向经典之内凝聚的悠远绵长的价值和时代之思,由对经典之外圣人的崇拜转向经典之内庶人智慧的认同,从而在现代和后现代语境中重新确立经典的合法性,实现经学和儒学的现代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古 信古 释古 庶人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