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简介
1
作者 程诚 张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58,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思想解放潮流与海内外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中国学术界迫切需要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承继好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的时代命题。学界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研究渐趋活跃,逐渐走出了传统党史和国际共运史...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思想解放潮流与海内外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中国学术界迫切需要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承继好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的时代命题。学界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研究渐趋活跃,逐渐走出了传统党史和国际共运史的研究范畴。在研究资料上,除了各地编纂的地方文史成果,近年来伴随着历史档案的数字化、规范化与市场化进程,一大批尘封已久的史料得以披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档案 南京大学 国际共运史 中国史 学术交流 研究范畴 时代命题 地方文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著名大学历史学院的办学理念与经验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罗晓翔 王涛 +1 位作者 于磊 梁晨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0,96,共5页
本文通过梳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多所著名大学历史学专业的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特色,比较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的历史学专业的本科教育与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或不足。我们认为对我国历史专业培养能力不足的反思不能只停留在表层,... 本文通过梳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多所著名大学历史学专业的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特色,比较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的历史学专业的本科教育与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或不足。我们认为对我国历史专业培养能力不足的反思不能只停留在表层,而要特别注意背后的深层因素,尤其是制度因素。南京大学以"创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尝试各种制度性的调整,这或将切实、长效地提升我们的本科教学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可证”“可视”到“重塑”:人工智能时代历史学研究的新趋向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玉 程诚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8,共8页
人工智能(AI)为历史学研究提供了新视野与新方法。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算法对历史文献进行深度分析,验证以文本为代表的旧史料,生成以数据集为代表的新史料,为历史研究提供更为客观、科学的依据。人工智能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 人工智能(AI)为历史学研究提供了新视野与新方法。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算法对历史文献进行深度分析,验证以文本为代表的旧史料,生成以数据集为代表的新史料,为历史研究提供更为客观、科学的依据。人工智能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重现历史场景,不仅能为研究者提供可视化研究路径,还能满足次时代公众的历史阅读需求。机器算法可以从海量数据中发现隐藏的关联,辅助问题意识的产生,还能实现同声传译,打破国际化学术交流的桎梏。总体而言,人工智能在增强历史研究“可证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史学“可视化”,将收史学“重塑”之效;它不只是技术工具,更是历史学者学术对话的共同体。历史学者应正视新机遇,熟悉人机交互的多模态协作,做好史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历史研究 范式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廉泉、吴芝瑛旧藏敦煌写经来源、真伪及流散考——以南京大学博物馆藏为线索
4
作者 魏美强 李文 史梅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6-154,共9页
在搜集散见多处的廉泉、吴芝瑛旧藏敦煌写经的基础上,以南京大学博物馆所藏两件廉泉、吴芝瑛旧藏朱书(血书)写经为线索,结合相关史料、档案,通过考证其题跋、印鉴,指出这批写经系1910—1911年前后经孙寒厓之手得自敦煌藏经洞,真伪应无... 在搜集散见多处的廉泉、吴芝瑛旧藏敦煌写经的基础上,以南京大学博物馆所藏两件廉泉、吴芝瑛旧藏朱书(血书)写经为线索,结合相关史料、档案,通过考证其题跋、印鉴,指出这批写经系1910—1911年前后经孙寒厓之手得自敦煌藏经洞,真伪应无疑义。1931年廉泉去世前,写经已部分转赠;1931年廉泉死后,这批写经经公开拍卖后流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泉、吴芝瑛 敦煌写经 南京大学博物馆 来源 真伪 流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更新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基于宁波伏跗室永寿街区的实证
5
作者 戚红年 周学鹰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5,共7页
历史文化街区是承载城市文化根脉的活态载体,其保护与更新需统筹留存活化、价值实现等核心诉求。针对产权复杂、功能衰退、结构老化等共性难题,采用“微更新”模式,以轻介入的渐进式策略,聚焦街区居民与文化的共生关系,可推动历史城区... 历史文化街区是承载城市文化根脉的活态载体,其保护与更新需统筹留存活化、价值实现等核心诉求。针对产权复杂、功能衰退、结构老化等共性难题,采用“微更新”模式,以轻介入的渐进式策略,聚焦街区居民与文化的共生关系,可推动历史城区高质量发展。本文以宁波伏跗室永寿街区为例,立足“人”的主体性,探索“微更新”实践模式:创新采用“产权共有+多方参与”机制,促进传统空间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微更新实践不仅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更以文化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为重构人、文化与城市空间的和谐关系提供实践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更新 历史文化街区 制度创新 城市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追寻:人工智能时代的历史知识生产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涛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5-63,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历史知识生产和历史学家的工作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会推动创意内容生产的大爆发,带来智慧产品的供给侧自由;但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普及,很有可能恶化历史书写的整体生态环境。历史学的专...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历史知识生产和历史学家的工作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会推动创意内容生产的大爆发,带来智慧产品的供给侧自由;但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普及,很有可能恶化历史书写的整体生态环境。历史学的专业化是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当前,作为职业的历史书写已然无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一些历史学家担心自己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忽略了历史知识生产活动的特殊性。人工智能时代的历史书写更需史学工作者回到初心,充分强调史学工作本质上的思维锻炼与真相探寻,而非将其视作谋生手段,而这将更加有利于创造出本真的历史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历史书写 职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初期金陵大学内迁争议中的美国因素
7
作者 蒋宝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25,178,共10页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金陵大学面临留驻南京或内迁大后方的抉择。经过几个月的犹豫与反复,在未得到创始人会与校董会授权的情况下,校方自行决定内迁。1937年底,金陵大学顺利迁至成都,并于1938年初重新开学。同时,出于维护校产的考虑,...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金陵大学面临留驻南京或内迁大后方的抉择。经过几个月的犹豫与反复,在未得到创始人会与校董会授权的情况下,校方自行决定内迁。1937年底,金陵大学顺利迁至成都,并于1938年初重新开学。同时,出于维护校产的考虑,该校一部分中、美籍教师留守南京校园。然而,内迁之举受到部分传教士的指责,引发不小争议。在抗战初期传教士与校内教职员又有回迁南京的意见分歧。金陵大学内迁过程及引发的各种争议,受到各种美国因素的影响,但校方始终坚持民族国家立场,在大后方坚持办学,为抗战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初期 金陵大学 内迁 美国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号”中的历史流变
8
作者 胡阿祥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2,共5页
在中国古代,国号既是家天下的标志,也是国家政治文化的符号。中国古代国号皆具或显或隐的美义,这些“美号”,或与君主的统治息息相关,并发挥出多样的现实功能,或体现了非汉民族的“汉化”倾向,从而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思想基础与... 在中国古代,国号既是家天下的标志,也是国家政治文化的符号。中国古代国号皆具或显或隐的美义,这些“美号”,或与君主的统治息息相关,并发挥出多样的现实功能,或体现了非汉民族的“汉化”倾向,从而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思想基础与政治根本。解析中国古代国号与国家之间的名实关系,既有名实相副者,也有名实不副者;既标示着相应王朝的特征所在,也隐藏着不少值得发掘的重要内容;国号又有转为名号、族称与域外称谓者,这彰显了相应王朝的地位与影响。至于大量存在的相同国号,后人采取了冠以顺序词、方位词、国姓以及缀以地名、五德或使用代称等处理方法,以求加以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号 国家 中国古代历史 名实互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熙后期赫寿等人对西藏社会的观察——以一份未刊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奏片为中心
9
作者 吴昌连 胡霆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2,157,共9页
康熙四十八年(1709),侍郎赫寿等人受清廷派遣,入藏协助拉藏汗管理西藏事务,留下了多份西藏社会观察报告,其中包括一份详细记载西藏风土人情的满文奏片。该奏片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尚未刊布,亦未得到学界的专题讨论。对该奏片的汉... 康熙四十八年(1709),侍郎赫寿等人受清廷派遣,入藏协助拉藏汗管理西藏事务,留下了多份西藏社会观察报告,其中包括一份详细记载西藏风土人情的满文奏片。该奏片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尚未刊布,亦未得到学界的专题讨论。对该奏片的汉译和分析可知其具奏时间、具奏者、资讯来源等信息,该奏片对清代西藏历史研究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寿 满文奏片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稷下”考原——兼说“稷下学宫”的历史生成
10
作者 杨云荃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6,共12页
根据西汉以前的可靠史料来考察“稷下”的本来面貌,剔除后世的传说因素,可以发现“稷下先生”是受齐国国君赞助的思想群体,“稷下”是他们的集中住宅区。稷下学术是战国学术的重要组成与集中反映,但“稷下学宫”的提法却是近代以来教育... 根据西汉以前的可靠史料来考察“稷下”的本来面貌,剔除后世的传说因素,可以发现“稷下先生”是受齐国国君赞助的思想群体,“稷下”是他们的集中住宅区。稷下学术是战国学术的重要组成与集中反映,但“稷下学宫”的提法却是近代以来教育史研究中一个长期误解。先秦诸子教育以“家”为主要教学场所,与文献中所描述的学校制度异途。先秦乃至汉代并无所谓“稷下学宫”的记载,稷下学者的教学方式与诸子无异。东晋以至唐宋对“稷下”“讲堂”的记述,和“孔子讲堂”“子夏石室”等一起构成了中古社会以学校制度为原型对先秦诸子教育的重构。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的涌入,又进一步唤醒了中古时代“稷下”的“讲堂”记忆,“稷下学宫”作为古代高等教育传统的典型在现代学术体系中得以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宫 先秦诸子 学校制度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州县陋规的产生和地方财政之关系——以徽州府休宁县为例
11
作者 牛建强 刘姝婷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7,共11页
陋规是清代州县财政普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依据陋规内涵查检“陋规”一词在史籍中出现的时间和频次推断,其产生于明万历初张居正赋役改革之后。赋役折银及其定额化,加上银两价值受市场波动而缩水的影响,以及中央财政更容易从地方财政... 陋规是清代州县财政普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依据陋规内涵查检“陋规”一词在史籍中出现的时间和频次推断,其产生于明万历初张居正赋役改革之后。赋役折银及其定额化,加上银两价值受市场波动而缩水的影响,以及中央财政更容易从地方财政中攫取更大份额的因素,造成作为地方行政基础的财政状况出现困局。为对冲和纾解这一财政窘局,清代地方政府各种陋规名目的征收成为某种必然。明末清初徽州府休宁县收取陋规的方式主要表现为特定事项办理费用的收取和操纵词讼贿金的所得,透露出地方陋规征取的操作情形。立足于休宁县财政变化过程的考察,可以发现,清初休宁县用于政务运行的存留部分较之明代大幅削减,因而导致陋规问题日益趋重。休宁县的实例为清代州县普遍存在的陋规现象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徽州府休宁县 地方财政 陋规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型国际公共产品:从霸权模式到全球治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舒建中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9,155,共18页
制度型公共产品是国际公共产品的重要类型,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议程。霸权稳定论的国际公共产品理论专注于霸权与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忽视了不同问题领域国际公共产品的生成路径,无法完整解释国际公共产品的生成和运行... 制度型公共产品是国际公共产品的重要类型,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议程。霸权稳定论的国际公共产品理论专注于霸权与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忽视了不同问题领域国际公共产品的生成路径,无法完整解释国际公共产品的生成和运行。一方面,霸权稳定论所界定的制度型国际公共产品的三大领域——国际贸易制度、国际货币金融制度和世界和平机制——均具有不同的生成路径和运行模式,霸权稳定论的公共产品霸权模式并不能有效解释特定领域权力结构对国际制度发展和改革的影响。另一方面,面对战后国际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领域,新的制度型国际公共产品不断涌现,远远超出了霸权稳定论所界定的国际公共产品范畴;其中,作为制度型国际公共产品新的代表性领域,国际发展议程和发展融资制度、国际海洋制度和国际环境制度的创建与发展主要基于有关国家依托联合国这一组织平台展开的谈判与合作,集中体现了制度型国际公共产品的非霸权模式,展示了制度型国际公共产品从霸权主导模式向全球治理模式的转变。面对全球治理范畴的拓展,新的制度型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将重塑全球治理,拓展新的全球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型国际公共产品 霸权模式 非霸权模式 国际制度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只此青绿》的电影实践:从舞台空间到诗意内蕴的美学之旅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璐 戚红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2-125,共4页
《只此青绿》的电影实践不仅将舞台艺术搬上大银幕,更通过其诗意内蕴的呈现,引领观众踏上一场深刻的美学之旅。电影通过重新构建时间线、利用镜头语言深化角色内心,增强故事的连贯性和情感表达等方式,成功地将舞台上的叙事元素转化为电... 《只此青绿》的电影实践不仅将舞台艺术搬上大银幕,更通过其诗意内蕴的呈现,引领观众踏上一场深刻的美学之旅。电影通过重新构建时间线、利用镜头语言深化角色内心,增强故事的连贯性和情感表达等方式,成功地将舞台上的叙事元素转化为电影化的叙事风格。精美的画面构图、光影效果以及色彩运用,创造出具有诗意和画意的视觉空间,传递出书画题材诗剧电影的深刻情感和意境。电影同样通过创新性的影像表达手法将传统美学精神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这一成功的戏影融合尝试为舞台艺术的电影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支撑,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此青绿》 舞剧电影 诗意内蕴 传统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化数据库:“数字人文”推动历史研究之关键 被引量:25
14
作者 梁晨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2-164,共3页
近几年来,大数据研究和"数字人文"逐渐走进了中国史学界,各种主题的史料数据库建设和"数字人文"研究开始出现,一场新的学术潮流仿佛正在形成。但对这一多学科综合的新事物,很多学者对其认识和运用还很有限,存在盲... 近几年来,大数据研究和"数字人文"逐渐走进了中国史学界,各种主题的史料数据库建设和"数字人文"研究开始出现,一场新的学术潮流仿佛正在形成。但对这一多学科综合的新事物,很多学者对其认识和运用还很有限,存在盲区与误区。实际上,"数字人文"虽然包含着丰富的新研究手段与方法,但历史研究和历史资料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复杂性,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并非所有"数字人文"研究方法都能很好地适用于史学研究。从研究角度看,作为"数字人文"的重要组成,量化数据库的建设与研究能有效地实现对大规模、连续性史料的分析,促进多种史料或史料库的相互链接,利于开展群体性、长时段和合作化的历史研究,在帮助史学家探知更多新史实的同时,实现史学理论的演进和研究范式的创新,是"数字人文"推动历史研究的重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数据库 数字人文 大数据 史学方法 史学范式 历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地图绘制及南海诸岛指称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文杰 朱静怡 徐桑奕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南海诸岛自汉代起,就有我国古代王朝行政管辖与统治,及历代民众劳作的纷繁丰富的记载,及其他许多相关的文献资料。然而,仅就我国南海诸岛的名称而言,直到民国时期还处于演变的过程之中,民国时期诸多大陆与南海地图的绘制,真实记录了我... 南海诸岛自汉代起,就有我国古代王朝行政管辖与统治,及历代民众劳作的纷繁丰富的记载,及其他许多相关的文献资料。然而,仅就我国南海诸岛的名称而言,直到民国时期还处于演变的过程之中,民国时期诸多大陆与南海地图的绘制,真实记录了我国南海诸岛名称历史演变的轨迹。知识分子、教育界与政府等领域均有其历史的指称。这一指称,记录了南海诸岛名称演变及中国对南海诸岛行使权力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南海地图 诸岛名称 海洋意识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世纪德语历史文献的数据挖掘:以主题模型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涛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6-216,共11页
主题模型是新近开发出来的研究方法,对于拓展数字人文的研究路径非常有价值。LDA是主题模型算法之一,将它运用到"德语文献档案"收录的1700-1800年间的文献,在归纳、分析文本的主题后,对主题模型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判。主题模... 主题模型是新近开发出来的研究方法,对于拓展数字人文的研究路径非常有价值。LDA是主题模型算法之一,将它运用到"德语文献档案"收录的1700-1800年间的文献,在归纳、分析文本的主题后,对主题模型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判。主题模型的演算结果让我们对18世纪德意志精神世界有了更加立体的认知:18世纪的作者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异常积极,小说受追捧与公共领域的兴起密切相关,宗教启蒙是时代主题。这些结果表明,启蒙运动具备多重面相。在历史研究中需要将以主题模型为代表的远距离阅读与细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得到更具说服力的研究成果。主题模型作为一种文本挖掘的方法,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而这种进步需要人文学者与计算专家的通力合作。这也是数字人文继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史学 主题模型 德意志 启蒙运动 远距离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活的空间结构与城市认同——以明代南京士绅社会为中心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晓翔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5-89,94,共6页
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城市认同、城市性问题值得关注。本文通过明代中后期南京士绅与城市空间之关系,对于传统的分析模式,尤其是"城乡连续统一体"概念,提出一些新的思考。城市的行政区划,市民的日常生活、社交网络,以及时人对... 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城市认同、城市性问题值得关注。本文通过明代中后期南京士绅与城市空间之关系,对于传统的分析模式,尤其是"城乡连续统一体"概念,提出一些新的思考。城市的行政区划,市民的日常生活、社交网络,以及时人对城市的意象都有其各自的空间维度;它们通常超越城墙的围界,但这并不必然导致"城市性"的缺失。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城市士绅与腹地农村之间的关系亦不尽相同,其具体特征受到城市发展模式、士绅家庭背景、国家政策、区域经济等因素影响。明代南京的发展不同于"中心地"模式,其士绅社会显现出较强的城市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南京 城市空间 城市认同 城乡关系 士绅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洛克宫廷画对查理一世君主形象的塑造
18
作者 王杨清雅 姜守明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212,216,共11页
英王詹姆斯一世来自苏格兰的斯图亚特家族,伊丽莎白一世女王遗留下的都铎王位由他继承,从而开创了斯图亚特王朝。第二代君主查理一世当政时,英国同时爆发了内战和革命,直接导致他当众被斩首,因而给人们留下了“暴君、叛徒、杀人犯及国... 英王詹姆斯一世来自苏格兰的斯图亚特家族,伊丽莎白一世女王遗留下的都铎王位由他继承,从而开创了斯图亚特王朝。第二代君主查理一世当政时,英国同时爆发了内战和革命,直接导致他当众被斩首,因而给人们留下了“暴君、叛徒、杀人犯及国家的敌人”的深刻印象。究竟该如何评价17世纪英国的内战与革命?又该如何定位查理一世,是暴君还是殉道者?对这些问题,人们始终心存好奇,也产生了较多争议。在历史上,查理一世是非常注重对自身形象的塑造的,尤其喜欢借助巴洛克风格肖像画,营造来自先王们的那种神秘君主形象,或展现出具有强烈个人特色的博爱君主或神授君主形象,而他对自我形象塑造的失败,与17世纪革命的终局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理一世 君主形象 自我塑造 失败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思想的历史逻辑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成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16期39-47,共9页
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外交重现实而轻理想。从都铎王朝开始到最近的英国脱欧,"孤立主义"是英国外交的一条主线,具有与生俱来的特点。"孤立主义"是一种可进退的外交理念,只要不涉及英国的重大利益,就尽可能保持在欧洲之... 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外交重现实而轻理想。从都铎王朝开始到最近的英国脱欧,"孤立主义"是英国外交的一条主线,具有与生俱来的特点。"孤立主义"是一种可进退的外交理念,只要不涉及英国的重大利益,就尽可能保持在欧洲之外,英国愈是强大,"孤立主义"愈发明显,并成为试图控制欧洲局势乃至世界局势的一种手段。英国的孤立主义不是理想主义外交理念的体现,而是交织于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之中。英国脱离欧盟是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思想的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外交 欧洲 孤立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17世纪欧洲人对南海西部危险区的认知演变——以近代早期欧洲古地图为中心的考察
20
作者 刘金源 徐东波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26,178,共18页
16—17世纪欧洲人关于南海水文地理的认知,虽然建立在少量航海实践及经验基础之上,但仍有一定的想象与臆断色彩。当时,多数欧洲制图师认为,越南东部存在着影响船只航行的危险区域,并逐渐用古葡语Pracel表示。在绘制Pracel区域的地图时,... 16—17世纪欧洲人关于南海水文地理的认知,虽然建立在少量航海实践及经验基础之上,但仍有一定的想象与臆断色彩。当时,多数欧洲制图师认为,越南东部存在着影响船只航行的危险区域,并逐渐用古葡语Pracel表示。在绘制Pracel区域的地图时,其刀片状、逗号状、牛角状、锥状等绘法的变化,反映出欧洲人对南海西部水文地理的认知演变。从欧洲人绘制的地图及阐释来看,近代之前使用的Pracel,大体是用来指代岛屿或群岛,其区位在不同制图师笔下也不尽一致。直到17世纪中后期,Pracel才逐渐成为危险区的专称。以近代早期欧洲人绘制的古地图为研究对象,厘清危险区和Pracel的指向及差异,有助于我们回应并驳斥越南学界依托相关古地图强行解释Pracel即西沙群岛的谬论,进而为捍卫我国西沙主权提供历史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人 南海 危险区 Pracel 越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