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地质应用综述 被引量:18
1
作者 郑鸿瑞 徐志刚 +3 位作者 甘乐 陈玲 杨金中 杜培军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0,共9页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凭借其全天时、全天候的对地观测能力以及独特的穿透成像特性,在热带雨林及沙漠等典型覆盖地区遥感地质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阐述地质体微波散射机理,详细总结了SAR在地质考古、岩性...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凭借其全天时、全天候的对地观测能力以及独特的穿透成像特性,在热带雨林及沙漠等典型覆盖地区遥感地质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阐述地质体微波散射机理,详细总结了SAR在地质考古、岩性识别、地质构造探测和矿产勘查等应用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了多源影像融合技术在国内外雷达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情况,并结合项目实例对其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虽然雷达技术受影像自身特点、处理技术以及数据源等问题的制约,在国内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水平依然较低,但随着软硬件技术的发展,雷达遥感技术在国内地质应用中的作用也将愈发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遥感地质应用 多源数据融合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源多时相遥感信息的城市水稻田分布提取方法 被引量:8
2
作者 栗云峰 甘乐 +3 位作者 林聪 梁昊 王欣 杜培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53,共7页
农作物空间监测与提取是城市群区域农业生产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尽管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长三角地区水稻田监测受多云多雨条件限制,难以获取连续的高质量长时间序列多光谱影像,如何利用多时相多光谱影像及雷达... 农作物空间监测与提取是城市群区域农业生产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尽管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长三角地区水稻田监测受多云多雨条件限制,难以获取连续的高质量长时间序列多光谱影像,如何利用多时相多光谱影像及雷达影像高效地提取水稻田空间信息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的水稻田提取方法,以南京市江宁区为研究区域,以GF-1号卫星多光谱影像以及Sentinel-1雷达影像为数据源,选取覆盖水稻生长周期的3个时相雷达影像和3个时相多光谱影像,分别构建多光谱影像特征集(多波段反射率、NDVI、NDWI、EVI等)和雷达影像的反向散射系数特征集,综合实地调查数据选取训练样本,利用粒子群优化的SVM分类器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在多光谱所有特征信息复合中表现最佳的多波段反射率与NDWI、WDRVI组合,再与雷达影像特征组合后,水稻田分类用户精度最高,达到93.42%,平均精度、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也分别达94.52%、94.31%和0.93。该方法能有效地提取水稻田空间分布信息,同时可为其他作物分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 多时相 水稻田 PSO-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蜂群优化的二维最大熵图像分割 被引量:16
3
作者 阿里木·赛买提 杜培军 柳思聪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9期223-225,243,共4页
针对二维最大熵图像分割方法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基于人工蜂群优化的二维最大熵图像分割算法。利用人工蜂群优化算法收敛快、避免局部最优、控制参数少等优点,将二维最大熵法最佳二维阈值视为最佳蜜源,实现基于人工蜂群优化的二维最大... 针对二维最大熵图像分割方法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基于人工蜂群优化的二维最大熵图像分割算法。利用人工蜂群优化算法收敛快、避免局部最优、控制参数少等优点,将二维最大熵法最佳二维阈值视为最佳蜜源,实现基于人工蜂群优化的二维最大熵图像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收敛速度较快、抗噪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二维最大熵 人工蜂群 粒子群优化 遗传算法 人工鱼群 遗传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原理类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9
4
作者 谭琨 杜培军 赵银娣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9-132,共4页
在综合分析高校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等专业本科教育遥感原理类课程如"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技术基础""遥感概论"等的教学目标任务、主要内容、课程特点等的基础上,探讨了开设遥感原理类双语教学的需... 在综合分析高校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等专业本科教育遥感原理类课程如"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技术基础""遥感概论"等的教学目标任务、主要内容、课程特点等的基础上,探讨了开设遥感原理类双语教学的需求和特点,对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全面论述,讨论了课程双语的实施模式和关键问题;然后结合近年来的实践,提出了优化双语教学效果的若干建议。只要实践中加强学生的遥感专业能力素养,加强师生专业英语的学习,必将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学 高等测绘教育 遥感原理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星归一化植被指数时间序列滤波算法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寒 冯莉 +1 位作者 朱榴骏 黄银友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76,共8页
由于环境卫星成像条件和卫星平台的限制,针对环境卫星归一化植被指数(HJ NDVI)时间序列中存在较多噪音的现象,该文比较分析了Savitzky-Golay(S-G)滤波法、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法(AG)、双逻辑曲线拟合法(DL)和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Hants)4... 由于环境卫星成像条件和卫星平台的限制,针对环境卫星归一化植被指数(HJ NDVI)时间序列中存在较多噪音的现象,该文比较分析了Savitzky-Golay(S-G)滤波法、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法(AG)、双逻辑曲线拟合法(DL)和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Hants)4种滤波算法。建立了南京市典型植被类型区域的HJ NDVI时间序列,对4种滤波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纯像元样点、样区的滤波结果以及滤波后5类典型植被的分类精度,评价4种滤波方法的滤波效果,并利用MODIS NDVI时序数据验证结果可靠性。结果表明:滑动窗口大小为5的S-G滤波的滤波效果最佳。该研究结论为基于HJ NDVI时间序列的应用研究滤波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植被 时空分辨率 HJ NDVI时间序列 滤波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MM降雨数据的中国黄淮海地区干旱监测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诚 赵书河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29,共8页
热带降雨测量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的降雨数据覆盖范围广,时间分辨率高,是区域干旱监测的一种有效数据源。将0.25°空间分辨率的TRMM 3B43数据降尺度处理成0.05°空间分辨率数据,用以构建降水量距平... 热带降雨测量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的降雨数据覆盖范围广,时间分辨率高,是区域干旱监测的一种有效数据源。将0.25°空间分辨率的TRMM 3B43数据降尺度处理成0.05°空间分辨率数据,用以构建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指数)和Z指数,对黄淮海地区2010年冬季到2011年春季的干旱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监测与分析,并计算同期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对监测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降尺度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实测数据的拟合结果 R2>0.76;Pa指数突出降水盈亏程度,能够有效监测区域尺度干旱,但缺乏空间分布规律;Z指数以Person-Ⅲ型分布拟合降水量,能够很好地监测干旱的时空演化特征,但干旱等级划分相对困难;利用Pa指数对Z指数干旱等级划分进行修正,其结果与SPI相关程度R2>0.75,表明Pa和Z指数用于干旱监测的有效性,为区域尺度干旱监测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 干旱监测 有效性验证 Pa指数 Z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地气候区与昼夜城市热岛效应的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高鹏 刘桂馨 +1 位作者 陈吉科 徐志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7-276,共10页
针对局地气候区框架下城市地表热环境昼夜差异研究的不足,本文基于机载LiDAR、IKONOS-2等多源遥感数据实现了局地气候区分类,重点分析了局地气候区与城市地表温度之间的响应关系及其昼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局地气候区类型地表温度存在显... 针对局地气候区框架下城市地表热环境昼夜差异研究的不足,本文基于机载LiDAR、IKONOS-2等多源遥感数据实现了局地气候区分类,重点分析了局地气候区与城市地表温度之间的响应关系及其昼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局地气候区类型地表温度存在显著的昼夜差异.在白天,大型低层建筑区LCZ 8地表温度最高,水体LCZ G地表温度最低.在夜间,裸土/沙土LCZ F为最冷的局地气候区,而水体LCZ G呈现了最高的地表温度.随建筑高度的升高,紧凑建筑类型区和开敞建筑类型区白天地表温度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夜间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局地气候区类型的热属性在夜间(85.8%)比白天(79.5%)更容易区分.不论白天与夜间,开敞高层建筑区LCZ 4和水体LCZ G分别为建筑类型区和土地覆盖类型区中与其他局地气候区地表温度区分更明显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气候区 城市热岛 激光雷达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天山及北疆地区积雪反照率差异 被引量:7
8
作者 盛光伟 肖鹏峰 +5 位作者 张学良 冯学智 杨永可 胡瑞 刘豪 张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4-781,共8页
新疆天山和北疆地区是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积雪反照率的变化显著地影响其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2018年1~3月,在新疆天山和北疆地区进行了积雪反照率观测,发现研究区的积雪反照率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时间上,由于受到气温变化的影... 新疆天山和北疆地区是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积雪反照率的变化显著地影响其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2018年1~3月,在新疆天山和北疆地区进行了积雪反照率观测,发现研究区的积雪反照率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时间上,由于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研究区的积雪反照率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而且不同时期的下降幅度有差异,1月末~3月初反照率的降低相比1月初~1月末反照率降低更加明显。空间上,由于受到污化物的影响,各区域(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天山北坡和伊犁河谷)的积雪反照率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天山地区(天山北坡和伊犁河谷)的积雪反照率低于北疆地区(阿勒泰地区和塔城地区),天山北坡的反照率最低;在积雪稳定期及消融期,污化物对积雪反照率的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反照率 时空差异 积雪变化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定客家土楼世界遗产地土地覆盖与生态变化遥感评价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志刚 郑鸿瑞 +2 位作者 戴晨曦 高鹏 杜培军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08,共7页
以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所在地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及其规划保护区(湖高区)为研究区,选取1988年、1996年、2002年、2009年和2014年5期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应用多分类器集成及新型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based ecological index,RS... 以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所在地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及其规划保护区(湖高区)为研究区,选取1988年、1996年、2002年、2009年和2014年5期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应用多分类器集成及新型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based ecological index,RSEI)获取研究区5个时期土地覆盖分类图及RSEI图,采用分类后变化检测方法获得研究区土地覆盖及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1988—2014年26 a间研究区土地覆盖变化明显,林地、灌木/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快速增长,耕地、退化地、开垦地面积大幅减少;(2)RSEI适合用于土楼遗产地生态环境评价;(3)2个研究区的生态质量1988—1996年间均下降,其后均呈逐年上升趋势;(4)从土地覆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来看,生态质量变好区域位于坡耕地、原有中高海拔退化地及开垦地转化为林草地区域;变差区域集中在林草地转化为耕地、退化地和开垦地区域以及城镇周边扩展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土楼 世界文化遗产 土地覆盖变化 遥感生态指数(RSEI)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产品支持的城市群生态足迹空间格局研究——以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林聪 李小磊 +2 位作者 杨楠 李二珠 杜培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25,共6页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常用的可持续发展度量方法。现有的生态足迹评价方法往往受行政单元的限制,主要从大尺度、宏观的角度开展评价,难以对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进行系统分析,尤其在城市群这样内部差异较大、急需协调发展的地区,评价结果解释...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常用的可持续发展度量方法。现有的生态足迹评价方法往往受行政单元的限制,主要从大尺度、宏观的角度开展评价,难以对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进行系统分析,尤其在城市群这样内部差异较大、急需协调发展的地区,评价结果解释和应用更是存在明显的限制。随着遥感数据产品的不断丰富,与生态足迹模型相关的人口、生产性土地面积等指标往往在遥感数据产品中可以定量、定位地表达。该文结合遥感解译获取的NPP、人口密度、土地覆盖等产品,在GIS空间分析技术的支持下,提出了基于格网的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以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城市群为研究区,在修正当地产量因子的基础上,估算了研究区2005-2010年公里格网的生态足迹,分析了研究区生态足迹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城市群地区 遥感数据产品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样本迁移支持下的遥感影像自动分类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聪 李二珠 杜培军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62,共6页
迁移学习是运用已有知识对相关的不同领域的问题进行求解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本文结合这一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知识的样本自动选取方法,并构建了一套土地覆盖自动分类的算法框架。该方法主要面向Landsat数据,通过图像变化检测技术... 迁移学习是运用已有知识对相关的不同领域的问题进行求解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本文结合这一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知识的样本自动选取方法,并构建了一套土地覆盖自动分类的算法框架。该方法主要面向Landsat数据,通过图像变化检测技术与光谱形状编码的方法,从源领域中迁移适用的地物类别知识并标记在目标影像中,使用SVM完成基于样本迁移的自动分类流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可靠的自动分类结果,一定程度上满足遥感信息的大范围提取与长时间序列处理分析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土地覆盖 变化检测 光谱形状编码 自动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