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海与中美对抗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施道安
秦恺
-
机构
美国兰德公司
南京大学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51-70,126,共21页
-
文摘
本文是美国政治学家施道安发表于《政治学季刊》的文章。原文刊载于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Volume 133,Number 2 2018(http://www.psqonline.org)。文章基于地缘政治视角的分析,解释中美两国在南海不断发酵的紧张态势。在研究大国对抗的地缘政治的基础上,强调这些对抗基本都包含了重要的海上维度。文章还审视了中美两国的地缘战略,探讨了有关中美对抗分析的启示以及南海引爆点的未来走向。本文深度反映了美方观点,可使我国学界更好地了解美国当前在南海问题上的看法和主张。本刊发表时略作删节,特别是删除了部分注释,请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原文。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不反映本刊立场。
-
关键词
南海
中美对抗
地缘政治
中美关系
引爆点
-
分类号
D822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面对中国的崛起,西方为什么忧虑
被引量:5
- 2
-
-
作者
朱锋
-
机构
南京大学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
出处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30,共13页
-
文摘
中国是近30年来世界政治中最具和平主义特征的国家。中国过去30年从未在海外使用武力、更没有卷入任何一场新的地区军事冲突。然而,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忧虑并不取决于中国对外关系的话语承诺,也不取决于中国对自身外交与国际行动的判断和认知。由于国际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各国对彼此的看法很大程度是由各自的内政、追求利益的方式和思考外交与国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忧虑”说到底是由典型的西方国家的利益判断和追求方式、价值选择与思维特点所决定的。从维护国家权力、利益、财富和话语权优势的角度看,西方对中国崛起的疑虑不仅是对自身地位的担心,更重要的是,这也是西方政治、经济和价值体系自我运行、保持国际体系中主导优势的现实需要。
-
关键词
中国崛起
话语权
国际秩序
大国霸权
-
Keywords
China's rise
discourse power
international order
great power hegemony
-
分类号
D80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海外利益维护视角的非洲发展与安全动态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张振克
任航
-
机构
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南海研究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73,共20页
-
基金
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建设基金
南京大学非洲发展与中非合作伙伴计划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中国在非洲的海外利益不断增长,非洲发展和安全形势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一带一路"建设与中非合作的良好局面。本研究从维护国家海外利益的角度出发,扼要回顾2017年非洲发展与安全形势的特点,以及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对2018年的非洲发展与安全形势变化趋势进行了研判,并分析了对中国在非洲利益的影响,指出中国在强调中非合作不断提升加速的同时,应关注中国在非洲的利益维护问题,和非洲国家一道构建相应的协调机制,应对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为非洲发展和中非互利合作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
关键词
非洲发展
非洲安全
中非合作
海外利益
回顾
展望
-
分类号
D822.34
[政治法律—外交学]
F125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海洋强国的历史镜鉴及中国的现实选择
被引量:11
- 4
-
-
作者
朱锋
-
机构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南京大学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9-41,共13页
-
基金
中央直属高校科研经费支持。
-
文摘
系统分析和梳理近现代历史上海洋强国崛起的经验,总结海洋强国发展背后的基本规律,对于中国海洋强国建设具有积极借鉴意义。大航海时代以来,海洋强国都具有经略海洋的社会意识和政治决心。近现代以来西方通过海上军事和商业力量的扩张,实现殖民掠夺、建立殖民政府,甚至武力控制航道和建立海外势力范围的历史已经结束。但在规则制定、资源开发、商业航道安全保障以及推进海洋科技进步等方面的经验,仍然需要中国深入思考、及时总结。中国特色海洋强国建设需要在大力发展海洋科技、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建设强大海军的历史进程中,建立和形成具有21世纪时代特色的向海图强的社会意识和政治共识,主动塑造和引领海洋规则、海洋科技、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全球治理体系。
-
关键词
海洋强国
海洋战略
大国崛起
-
Keywords
maritime power
maritime strategy
rise of major powers
-
分类号
D82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洞朗事件”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7
- 5
-
-
作者
田士臣
-
机构
武汉大学边界与海洋研究院
南京大学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8年第1期53-60,共8页
-
文摘
"洞朗事件"的最后结果对中印双方而言是一个双赢的结局,是中方强调的互利共赢外交的体现,也标志着中印新一轮战略博弈的开始。中方需要深入反思这一事件的成因及处理过程。作者认为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中方没有进行战略优势转化并在战术层面缺少一线战术规则;二是中方需要调整完善国家安全体制以实现对应急突发事件的跨部门机制性处理;三是中方应当针对印方战略动向和后续影响做好战略战术层面的调整。
-
关键词
中国
印度
战略
战术
“洞朗事件”
-
Keywords
China
India
strategy
"Dong Lang Incident"
-
分类号
D822.335.1
[政治法律—外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