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
作者 陈东琛 《生物产业技术》 2009年第3期103-103,共1页
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南京大学,于1990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1995年建成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药生物技术 南京大学 国家计委 对外开放 国家验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徐礼生 王治元 +3 位作者 刘均忠 张宏娟 刘茜 焦庆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0-373,397,共5页
药物分子的立体化学决定了其生物活性,手性已成为药物研究的一个关键因素,生物技术在手性药物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酶催化的相关性质,通过酶拆分外消旋体、酶法不对称合成等方法合成手性药物,采用定向进化技术、酶分子修饰、辅酶再... 药物分子的立体化学决定了其生物活性,手性已成为药物研究的一个关键因素,生物技术在手性药物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酶催化的相关性质,通过酶拆分外消旋体、酶法不对称合成等方法合成手性药物,采用定向进化技术、酶分子修饰、辅酶再生等方法对手性药物合成方法进行改进,该文对近些年来生物技术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药物 生物技术 合成 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越橘茎段快繁高效技术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张长青 李广平 +2 位作者 朱士农 张波 王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7-840,共4页
为获取兔眼越橘微体快繁高效技术体系,以越橘幼嫩茎段为试材,通过改变初代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和炼苗基质的组分对24种介质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初代培养基WPM+10mg/LZT能显著提高外植体的萌芽率和>1cm的枝条数;增殖培养... 为获取兔眼越橘微体快繁高效技术体系,以越橘幼嫩茎段为试材,通过改变初代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和炼苗基质的组分对24种介质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初代培养基WPM+10mg/LZT能显著提高外植体的萌芽率和>1cm的枝条数;增殖培养基WPM+5mg/LZT能使新梢增殖率提高12倍;散射光处理下,生根培养基1/2WPM+0.1mg/LIBA能使试管苗生根率达到97%;草炭∶石英砂=2~3∶1的炼苗基质可以使幼苗的成活率达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眼越橘 茎段快繁 培养基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植物紫草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林红燕 王煊 +7 位作者 何聪 周紫玲 杨旻恺 文钟灵 韩洪苇 陆桂华 戚金亮 杨永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9-472,共14页
紫草为我国传统的重要药用植物资源,其根部代谢产生的紫红色萘醌类天然产物—紫草素及其衍生物,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疮疡和皮肤炎症。数十年来,紫草因具高效的多重生物活性、药理作用、良好的临床疗效、较高的利用价值,引起了国内外研究... 紫草为我国传统的重要药用植物资源,其根部代谢产生的紫红色萘醌类天然产物—紫草素及其衍生物,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疮疡和皮肤炎症。数十年来,紫草因具高效的多重生物活性、药理作用、良好的临床疗效、较高的利用价值,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与关注,正由于此种原因,其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常遭到大量采挖,生长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随着植物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分子代谢及其生物技术的发展,药用植物天然产物生物活性功能与药理作用研究手段的不断创新,紫草的生物合成途径和相关调控基因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紫草素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得到深入阐明或解析,极大地推进了紫草素的基础性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开发的进程。本文从紫草分类、紫草素的结构与组成及其生物合成途径、调控紫草素生物合成代谢的功能相关基因以及紫草素生物活性与药理功能等方面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我国重要中药材源的药用天然产物的深度挖掘与开发提供有益参考,推动我国传统中药学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 紫草素 生物合成 基因调控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土壤中大豆优势根瘤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永春 孔令如 +5 位作者 王焱 孔文尧 杨统一 邹爱兰 戚金亮 杨永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390,共7页
从两个酸性土壤生态实验点(江西鹰潭、浙江金华)种植的不同大豆品种根瘤中,分离纯化出29个分离物,并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从其中16个分离物中扩增出nifH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出的菌株主要为慢生根瘤属(Bradyrhizo... 从两个酸性土壤生态实验点(江西鹰潭、浙江金华)种植的不同大豆品种根瘤中,分离纯化出29个分离物,并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从其中16个分离物中扩增出nifH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出的菌株主要为慢生根瘤属(Bradyrhizobium)菌株。10个分离自浙江金华的菌株,在大豆品种之间的种属差异不大。在6个分离自江西鹰潭的菌株中,耐铝和敏感的大豆品种根瘤菌株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通过基于nifH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和菌株回接结瘤实验,进一步明确和验证了其种属特性。同时,对经过初筛能结瘤的4株根瘤菌进行了生长曲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本文结果表明在酸性土壤中,优势根瘤菌存在地域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NIFH 16SrDNA 生物学特性 酸性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范祚舟 徐加发 沈萍萍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8,共6页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由于检测性能上的优越性使得其在医疗卫生、环境污染控制、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并且随着其他学科新技术的引进以及ELISA本身关键技术上的突破,ELISA的分析能力较以前有了巨大进步。本文综述了近年...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由于检测性能上的优越性使得其在医疗卫生、环境污染控制、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并且随着其他学科新技术的引进以及ELISA本身关键技术上的突破,ELISA的分析能力较以前有了巨大进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提高ELISA分析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稳定性等方面所采取的改进策略和方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固相化 封闭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M-CSF对化疗小鼠抗白念珠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田小芸 焦瑞清 +4 位作者 郑明明 欧阳建 孙敬方 陈兵 秦浚川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50-854,共5页
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是一种能刺激巨噬细胞系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的生长因子,其抗真菌活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小鼠化疗损伤模型研究家蚕表达的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M-CSF)单独或与氟康唑联合应用时对白念珠菌感染... 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是一种能刺激巨噬细胞系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的生长因子,其抗真菌活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小鼠化疗损伤模型研究家蚕表达的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M-CSF)单独或与氟康唑联合应用时对白念珠菌感染的防治作用.一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mg/kg,导致小鼠免疫功能下降.当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降至最低时尾静脉注射白念珠菌.rhM-CSF治疗组分别采用每天10、50、250、500μg/kg4种剂量连续6d氟康唑每天300μg/kg,连续5d.记录各组小鼠的死亡天数和只数,计算平均存活天数和存活率.结果:rhM-CSF及rhM-CSF和氟康唑联合治疗组的小鼠存活率较空白组显著提高.250μg/kgrhM-CSF和氟康唑联合治疗组效果最好,小鼠存活率由空白组的14.3%提高至50.0%,存活小鼠肾脏白念珠菌菌落数也明显降低.表明家蚕表达的rhM-CSF对化疗损伤小鼠白念菌感染有明显的防治作用.为临床免疫功能低下病人感染白念珠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M-CSF 小鼠 实验研究 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念珠菌 氟康唑 存活率 化疗损伤 抗感染作用 抗真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膜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小俊 贾海涛 +1 位作者 蔡亚君 蔡映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8,共5页
针对一种一体化膜生物膜反应器,进行了以间歇方式运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滤膜出水,该处理方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且可实现自动化运行;当厌氧反应时长1.5 h、好氧曝气及出水时间共4 h、好氧阶段溶解氧3~4 mg/L... 针对一种一体化膜生物膜反应器,进行了以间歇方式运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滤膜出水,该处理方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且可实现自动化运行;当厌氧反应时长1.5 h、好氧曝气及出水时间共4 h、好氧阶段溶解氧3~4 mg/L、充水比0.33时,反应器中CODcr、氨氮、总氮、总磷、浊度的出水平均值分别为38.00 mg/L、2.82 mg/L、10.50 mg/L、0.39 mg/L和1.55NTU,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1%、83.5%、58.0%、81.3%和98.6%;反应器中形成大量高端营养级水平微生物种群,食物链长且相互交叉,呈明显的网状结构(食物网),能保证系统稳定的污水处理效果及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膜生物膜反应器 农村生活污水 间歇式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孢小克银汉霉9980生物酶法制备D苯丙氨酸 被引量:1
9
作者 郭丽芸 刘毅 +2 位作者 贾晓娟 李兆兰 焦庆才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90-1393,共4页
筛选到一株产氨基酰化酶的真菌刺孢小克银汉霉9980,直接利用其菌体细胞拆分N乙酰DL苯丙氨酸,最终制得D苯丙氨酸。最适反应条件为:0.2mol/LN乙酰DL苯丙氨酸(含Co2+5×10-4mol/L),0.04g/mL菌体,在pH值为7.0、50℃条件下反应24h,拆分率... 筛选到一株产氨基酰化酶的真菌刺孢小克银汉霉9980,直接利用其菌体细胞拆分N乙酰DL苯丙氨酸,最终制得D苯丙氨酸。最适反应条件为:0.2mol/LN乙酰DL苯丙氨酸(含Co2+5×10-4mol/L),0.04g/mL菌体,在pH值为7.0、50℃条件下反应24h,拆分率达90%以上。产物经JK008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N乙酰D苯丙氨酸经6mol/LHCl加热回流4h脱乙酰得D苯丙氨酸。DPhe[α]20D=+34.4°(水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苯丙氨酸 N-乙酰-DL-苯丙氨酸 刺孢小克银汉霉9980 氨基酰化酶 光学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重组改良型人膜联蛋白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丽萍 华子春 +2 位作者 张欣 邢海燕 轩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99mTc标记重组改良型人膜联蛋白(H-Annexin V)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价值。方法:7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4只(其中1只用于模型对照研究)大白兔通过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内膜,并饲喂含2%胆固醇、5... 目的:探讨99mTc标记重组改良型人膜联蛋白(H-Annexin V)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价值。方法:7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4只(其中1只用于模型对照研究)大白兔通过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内膜,并饲喂含2%胆固醇、5%猪油的高脂饲料15周制备AS模型。3只正常对照组大白兔饲喂普通饲料15周。15周后取3只模型组大白兔自耳缘静脉注射99mTc-H-Annexin V 37~55.5MBq/kg(含500μgH-Annexin V),进行活体及离体血管显像。正常对照组显像方法相同。对模型组兔降主动脉分段,测定各段质量和放射性计数,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剩余1只模型对照组兔静脉注射99mTcO4-37~55.5MBq/kg。结果:3只模型组兔注射99mTc-H-Annexin V后10min降主动脉可见放射性摄取,随着时间的延长,显像剂摄取增加,显像剂注射后2h,模型组兔降主动脉显影最为清晰。正常对照组兔在注射显像剂后10min可见降主动脉放射性摄取,随着时间的延长,显像剂摄取减少,注射显像剂后2h,降主动脉放射性摄取不明显。注射显像剂后2h模型组靶/非靶(T/NT)比值(2.68±0.25)明显高于对照组(1.57±0.24,t=5.44,P<0.01)。含AS斑块血管片段的放射性摄取为(63.33±14.11)cpm/mg,明显高于非斑块的血管片段(21.75±8.30)cpm/mg(t=9.53,P<0.01)。1只模型对照组兔静脉注射后10min到2h均未见明显主动脉影像。结论:99mTc-H-Annexin V核素显像可成为一种无创检测AS斑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放射性核素显像 膜联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溶菌酶的部分生物活性的α-乳清蛋白(^(32)His→Leu,^(33)Thr→Glu,^(103)Tyr→Ala)突变体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宇鸣 程霓 +2 位作者 吴春雷 李烨 张敏跃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2-550,共9页
在溶菌酶催化机理以及α 乳清蛋白和溶菌酶同源比较的基础上 ,构建了含 3个突变点的α 乳清蛋白突变体 (H32L ,T33E ,Y10 3A) ,并将其克隆到具有T7启动子的表达质粒pET2 8a(+ )中 ,在大肠杆菌BL2 1(DE3) /pLys中获得高效表达 .存在于包... 在溶菌酶催化机理以及α 乳清蛋白和溶菌酶同源比较的基础上 ,构建了含 3个突变点的α 乳清蛋白突变体 (H32L ,T33E ,Y10 3A) ,并将其克隆到具有T7启动子的表达质粒pET2 8a(+ )中 ,在大肠杆菌BL2 1(DE3) /pLys中获得高效表达 .存在于包涵体中的目标蛋白经变复性并通过DEAESepharoseStreamline和SephacrylS2 0 0层析柱获得纯化蛋白 .合成底物 p Nitrophenyl β D N’ ,N’’ ,N’’’ Triacetyl chitotriose [pNP (NAcGlc) 3]与突变体蛋白的反应时间曲线证明突变体蛋白获得了部分溶菌酶生物活性 ,为重组鸡蛋清溶菌酶 (HEWL)的 5 .2 6 % .利用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定突变体蛋白与五糖底物chitopentaose的平均热结合能为 71.34kJ/mol,重组HEWL为 10 5 .4 7kJ/mol.实验表明 ,通过有限的几个突变就可以使α 乳清蛋白获得溶菌酶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乳清蛋白 溶菌酶 合成底物 p-Nitrophenyl-β-D-N′ N″ N′″-Triacetyl-chitotriose 等温滴定量热法 生物活性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转染方法介导质粒转染人舌鳞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伟 胡勤刚 +3 位作者 王志勇 董伟 李淑锋 华子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5-578,共4页
目的:比较新型阳离子聚合物交联化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ethyleneglycol dimethacrylate,PEIEGDMA)与阳离子脂质体TRANSfection转染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方法:将合成的含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靶向血... 目的:比较新型阳离子聚合物交联化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ethyleneglycol dimethacrylate,PEIEGDMA)与阳离子脂质体TRANSfection转染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方法:将合成的含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NA干扰质粒,分别通过PEI-EGDMA和TRANS-fection转染入Tca8113细胞中,每组设4种浓度。转染后24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果,计算各组的转染效率。48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行细胞毒性检测。结果:PEI-EGDMA与重组质粒质量比(W∶W)控制在1.5∶1时转染效率最高,约为72%,与其余浓度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RANSfection与重组质粒质量比控制在2∶1时,转染效率最高,约为55%,与其余各浓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各自最佳转染条件下,PEI-EGDMA的转染效率明显提高。MTT结果显示在实验设定的浓度范围内,各组细胞的生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毒性较小。结论:新型阳离子聚合物PEI-EGDMA与TRANSfection相比转染效率更高,细胞毒性小,有望成为人舌鳞癌细胞基因转染的有效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脂质体TRANSfection 转染效率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重组改良型人膜联蛋白评估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丽萍 华子春 +2 位作者 张欣 轩楠 邢海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99mTc标记的重组改良型人膜联蛋白(H-Annexin V)评估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9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球囊损伤组、单纯高脂饲料组、正常对照组,每组3只。球囊损伤组兔通过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内膜,并饲喂高脂饲料15... 目的:探讨99mTc标记的重组改良型人膜联蛋白(H-Annexin V)评估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9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球囊损伤组、单纯高脂饲料组、正常对照组,每组3只。球囊损伤组兔通过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内膜,并饲喂高脂饲料15周。单纯高脂饲料组兔饲喂高脂饲料15周。对照组兔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5周。15周后3组大白兔均自耳缘静脉注射99mTc-H-Annexin V 37~55.5MBq/kg,进行活体及离体血管显像。对球囊损伤组和高脂饲料组兔降主动脉分段,测定各段质量和放射性计数,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像剂注射后2小时,球囊损伤组兔降主动脉显影最为清晰。单纯高脂饲料组兔仍可见降主动脉影像。对照组兔降主动脉显影不明显。注射显像剂后2小时球囊损伤组靶/非靶(T/NT)比值(2.68±0.25)明显高于单纯高脂饲料组(2.08±0.18,t=3.26,P<0.05)和正常对照组(1.57±0.24,t=5.44,P<0.01)。离体显像可见:球囊损伤组影像较为清晰,而单纯高脂饲料组可见降主动脉显影,但影像欠清晰。球囊损伤组含AS斑块的血管片段放射性摄取为63.33±14.11cpm/mg,明显高于单纯高脂饲料组含AS斑块血管片段的放射性摄取52.08±12.39cpm/mg(t=2.17,P<0.05)。结论:99mTc-H-Annexin V核素显像在评估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膜联蛋白质类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6/ABM复合物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旭东 华子春 +1 位作者 胡勤刚 黄晓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98-600,共3页
目的 :研究细胞结合肽 (P - 6肽 )与无机骨粒 (ABM)复合物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P - 6 /ABM复合物植入兔颅骨缺损区 ,分别于 2、4、8周进行X线、组织学观察 ,以ABM植入组为对照 ,评价其骨修复能力。结果 :结果表明X线、组织学... 目的 :研究细胞结合肽 (P - 6肽 )与无机骨粒 (ABM)复合物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P - 6 /ABM复合物植入兔颅骨缺损区 ,分别于 2、4、8周进行X线、组织学观察 ,以ABM植入组为对照 ,评价其骨修复能力。结果 :结果表明X线、组织学检查P - 6 /ABM组较ABM组有更多新骨形成。结论 :P - 6 /ABM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6/ABM复合物 骨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欧阳建 苏畅 +4 位作者 秦浚川 李翠萍 张鹤云 陈兵 杨永公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7-562,共6页
探索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体外扩增的最佳条件 ;初步验证以单个核细胞作为培养起始细胞的可行性 .以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培养起始细胞 ,在IMDM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培养 7d ,流式细胞仪测定培养前后的CD34+细胞百分数、CD34+CD3... 探索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体外扩增的最佳条件 ;初步验证以单个核细胞作为培养起始细胞的可行性 .以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培养起始细胞 ,在IMDM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培养 7d ,流式细胞仪测定培养前后的CD34+细胞百分数、CD34+CD38- 细胞百分数 ,分别计算单个核细胞 ,CD34+细胞和CD34+CD38- 细胞的增长倍数 .培养 7d后 ,对照及各组合中脐血单个核细胞总数均比扩增前有十分显著的增加 ,但各组合相互之间扩增倍数差异不显著 .CD34+细胞总数均比扩增前有十分显著的增加 ,加入SCF使扩增倍数增加更明显 .未加入SCF的组合中CD34+CD38- 细胞总数与培养前相比无明显增长 ,相对于对照扩增倍数也无明显差异 ;而加入SCF的组合相对于对照则有明显扩增 .以上结果证实以单个核细胞作为培养的起始细胞也能达到较好的扩增效果 .在本实验所用的细胞因子组合中 ,以SCF +IL 1+IL 3+IL 6 +GM CSF +EPO效果最佳 .昆虫细胞基因工程生产的rhSCF及人尿来源的L TPO对细胞扩增具有刺激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血 造血干/祖细胞 体外扩增 干细胞因子 促血小板生成素类似物 细胞培养 脐血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螳螂共生真菌TG-3生物碱的研究
16
作者 毕淑峰 乌仁格格 +1 位作者 朱艳华 文飞龙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7-730,共4页
报道了螳螂共生真菌TG-3生物碱的研究,从其液体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7个生物碱,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pseurotin A1(1)、pseurotin A2(2)、pseurotin D(3)、fumitremorgin C(4)、desoxybrevianamide E(5)、6-methoxyspirotrypro... 报道了螳螂共生真菌TG-3生物碱的研究,从其液体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7个生物碱,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pseurotin A1(1)、pseurotin A2(2)、pseurotin D(3)、fumitremorgin C(4)、desoxybrevianamide E(5)、6-methoxyspirotryprostatin B(6)、dihydroxy-fumitremorgin C(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螳螂 共生真菌 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水体氮磷去除效果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40
17
作者 田如男 朱敏 +2 位作者 孙欣欣 刘曼 程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1-195,共5页
选择4种景观效果良好的水生植物水罂粟、黄菖蒲、三白草和黑藻,构建9种不同的水生植物组合,在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环境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且对富营... 选择4种景观效果良好的水生植物水罂粟、黄菖蒲、三白草和黑藻,构建9种不同的水生植物组合,在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环境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且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均有一定的吸收,对氮的累积率最高可达53%,对磷的累积率最高可达42%;单种植物对氮、磷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13.79%~65.00%、18.64%~59.63%,复合植物对氮、磷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39.61%~72.59%、9.72%~59.89%;单种植物去氮能力依次为:黑藻>三白草>黄菖蒲>水罂粟,复合植物中,结构复杂的组合较结构简单的组合具有更强的去除氮磷的能力。试验表明,这4种植物及其组合在城市景观水体净化中均有一定的实际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组合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抑制高糖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及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黏附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春明 董磊 +2 位作者 刁华佳 陈江宁 张峻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研究壳聚糖(chitosan)对高糖诱导细胞产生脂质过氧化及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高糖培养模型,实验分空白对照组、高糖模型组、高糖+壳聚糖组,测定细胞产生羟自由基(OH.)及脂质... 目的研究壳聚糖(chitosan)对高糖诱导细胞产生脂质过氧化及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高糖培养模型,实验分空白对照组、高糖模型组、高糖+壳聚糖组,测定细胞产生羟自由基(OH.)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量;同时取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以荧光染料Rhodamin123孵育后加入以上各组,荧光摄像及比色检测单核细胞黏附数量;RT-PCR法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mRNA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糖引起HUVEC产生OH.及MDA含量增加,黏附于HUVEC的Raw264.7数量以及VCAM-1表达升高;壳聚糖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上述现象,但对细胞存活无明显影响。结论壳聚糖可能通过减轻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损伤,下调血管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高糖诱导的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 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 黏附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廖红 高静 +1 位作者 张祖暄 徐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 (EGb76 1)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拮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双侧颈总动脉加迷走神经结扎法 (左侧不完全结扎 )造成小鼠局部脑缺血 5min ,再灌注 30min。DTNB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 ;荧光分...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 (EGb76 1)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拮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双侧颈总动脉加迷走神经结扎法 (左侧不完全结扎 )造成小鼠局部脑缺血 5min ,再灌注 30min。DTNB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线粒体膜蛋白结合铽 ;被动性回避行为学模型检测小鼠记忆能力 ;海马形态学观察。结果 小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 ,海马GSH px活性降低 ,海马 ,下丘脑和皮质线粒体膜蛋白结合铽降低 ,说明结合钙升高 ,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 ,小鼠的记忆能力下降。EGb76 1(2 5 ,5 0 ,10 0mg·kg- 1·d- 1,ig ,连续 7d)能逆转上述变化。结论 EGb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线粒体膜蛋白结合铽 银杏叶提取物 小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制备D-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晓燕 钱绍松 +2 位作者 李加友 陈然 焦庆才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89-892,共4页
考察了大肠杆菌AS1.505的L谷氨酸脱羧酶对L谷氨酸的专一脱羧作用,分析了转化体系温度、pH值等因素对L谷氨酸脱羧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温度37℃,转化体系pH值4.8,菌体浓度6g/L,吐温800.15g/L,菌龄14h,底物浓度50g/L。L... 考察了大肠杆菌AS1.505的L谷氨酸脱羧酶对L谷氨酸的专一脱羧作用,分析了转化体系温度、pH值等因素对L谷氨酸脱羧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温度37℃,转化体系pH值4.8,菌体浓度6g/L,吐温800.15g/L,菌龄14h,底物浓度50g/L。L谷氨酸脱羧酶在最适转化条件下比酶活可以达到15036U。1g湿菌体可重复使用3次共转化DL谷氨酸25g,其中L谷氨酸可以完全转化为γ氨基丁酸。D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的总收率可以分别达到理论收率的87%和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谷氨酸脱羧酶 酶法转化 D-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工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