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阶梯思维法在急诊科新护士轮转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秋菊 陈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1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法在急诊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3~9月入科的28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2年3~9月入科的28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降阶梯思维法进行教学。结果观察组案例操作考核及临床综合能力考... 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法在急诊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3~9月入科的28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2年3~9月入科的28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降阶梯思维法进行教学。结果观察组案例操作考核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培训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降阶梯思维培训能提高新护士识别及处理急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保障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护士 急诊科 降阶梯思维法 护士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时间管理法在急诊科轮转护士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蜀元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5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ABC时间管理法在急诊科轮转护士带教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急诊科轮转护士53人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27人)和观察组(26人),分别采取传统带教法与ABC时间管理法带教。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显著优于... 目的探讨ABC时间管理法在急诊科轮转护士带教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急诊科轮转护士53人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27人)和观察组(26人),分别采取传统带教法与ABC时间管理法带教。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应用ABC时间管理法带教,提高了轮转护士的工作效率和综合素质,也提高了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转护士 ABC时间管理法 急诊科 临床带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HFMEA促进急诊抢救室用药流程信息化的实践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秋菊 刘瑛 +2 位作者 黄萍 陈雁 方方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4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HFMEA促进抢救室用药流程信息化的效果,保证急诊用药安全。方法对2014年1~12月急诊抢救室收治的5 205例患者使用抢救室常规用药流程,2015年1~12月的5 804例患者实施基于HFMEA模式的抢救室用药信息化再造流程。结果实施抢救... 目的探讨应用HFMEA促进抢救室用药流程信息化的效果,保证急诊用药安全。方法对2014年1~12月急诊抢救室收治的5 205例患者使用抢救室常规用药流程,2015年1~12月的5 804例患者实施基于HFMEA模式的抢救室用药信息化再造流程。结果实施抢救室用药信息化再造流程后,急诊科护士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实施前,抢救室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应用HFMEA促进抢救室用药流程信息化有利于保证用药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及急救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抢救室 用药流程 信息化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重症救护标准操作流程在急诊护士团队救护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媛媛 杨蜀元 陈斐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急重症救护标准操作流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在急诊护士团队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参考相关资料制订10种常见急重症救护SOP,经过培训应用于急诊护士团队救护中,通过护士的评价以及对急救效能作用来评价效果。... 目的探讨急重症救护标准操作流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在急诊护士团队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参考相关资料制订10种常见急重症救护SOP,经过培训应用于急诊护士团队救护中,通过护士的评价以及对急救效能作用来评价效果。结果团队救护SOP应用后,90%以上的护士认为在抢救意识、临床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抢救有序性、有效性、时效性等9个方面得到提高;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等抢救措施落实时间缩短,抢救成功率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医护配合满意度合格率均提高,与团队救护SOP应用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制订并应用急重症救护SOP,提高了急诊护士团队救护能力和急救效能,提升了急救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重症救护 标准操作流程 急诊护士 团队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实践与效果 被引量:12
5
作者 沈红 陈湘玉 +1 位作者 黄萍 刘瑛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8期8-9,共2页
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按照《江苏省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受江苏省卫生厅和江苏省护理学会委托,承担了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 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按照《江苏省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受江苏省卫生厅和江苏省护理学会委托,承担了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工作。2008年5月举办了江苏省首届“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班,对来自全省的14名急诊护士进行了为期3个半月的专业化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训基地建设 专科护士 急诊急救 江苏省 专业化培训 护理事业 护士培训 护理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队资源管理在急诊医护人员交接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晓静 黄萍 陈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8期69-71,共3页
目的探索团队资源管理(TRM)在急诊医护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急诊医护人员进行团队资源管理相关知识培训,交接班中引入ISBAR沟通工具,制定医护共同交接班制度及规范,推动团队资源管理精神,实施医护一体交接班等措施。结果实... 目的探索团队资源管理(TRM)在急诊医护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急诊医护人员进行团队资源管理相关知识培训,交接班中引入ISBAR沟通工具,制定医护共同交接班制度及规范,推动团队资源管理精神,实施医护一体交接班等措施。结果实施团队资源管理后,护士交接班时间显著缩短,交接班质量显著提高(均P<0.01)。医护人员的团队合作感、对团队资源管理模式的满意体验度评价均有所提高。结论团队资源管理应用于急诊医护人员交接班,通过建立医护交班的标准与沟通的平台,加强团队合作,有效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抢救 团队资源管理 医护一体化 交接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及资格认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7
作者 沈红 陈湘玉 +1 位作者 王晓静 陈璐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期91-93,共3页
阐述了专科护士的概念,对国内外急诊专科护士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及资格认定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国外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国内以在职教育为主。提出对急诊专科护士的培训应进行系统的规范化、标准化专科培训,并建立权威的专科护士资格认... 阐述了专科护士的概念,对国内外急诊专科护士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及资格认定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国外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国内以在职教育为主。提出对急诊专科护士的培训应进行系统的规范化、标准化专科培训,并建立权威的专科护士资格认证机构进行资格认定,建立一支高素质急救护理队伍,以提高急诊患者的救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专科护士 培训 资格认定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能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黄萍 沈红 +1 位作者 陈湘玉 刘瑛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8期10-12,共3页
目的:构建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能级评价体系,完善急诊护士的技能评价工作。方法:综合运用文献法、系统分析法、Delphi(德尔菲)法、AHP(层次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构建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能级评价体系,并对我院64名急诊护士的急救技能现状进... 目的:构建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能级评价体系,完善急诊护士的技能评价工作。方法:综合运用文献法、系统分析法、Delphi(德尔菲)法、AHP(层次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构建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能级评价体系,并对我院64名急诊护士的急救技能现状进行实测分析。结果:构建了涵盖4个能级共80项具体评价指标的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能级评价体系,并经检验证实该体系科学、合理、实用,具有应用价值。结论: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能级评价体系适合对急诊护士的急救技能进行全面评价,为护理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士 急救技能 能级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德尔菲法构建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能级评价体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沈红 陈湘玉 +1 位作者 黄萍 陈璐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24期5-7,16,共4页
目的建立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能级评价体系。方法应用德尔菲(Delphi)方法,对南京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50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咨询,分析咨询结果。结果两轮咨询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其权威系数为0.895;协调系数W在0.523~0.66之间;最终确立的急... 目的建立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能级评价体系。方法应用德尔菲(Delphi)方法,对南京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50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咨询,分析咨询结果。结果两轮咨询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其权威系数为0.895;协调系数W在0.523~0.66之间;最终确立的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能级评价体系中,护士共分为4级,具体评价指标共包括80项。初步建立了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能级评价体系,包括能级框架、能级准入标准和各能级技能要求。结论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能级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缓解护理人力供需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同时为急诊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士 急救技能 德尔菲(Delphi)法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阶梯思维在急诊分诊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秋菊 陈雁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6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在急诊分诊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3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具有5年以上急诊临床工作经验的32名护士,运用降阶梯思维对其进行急诊分诊培训。结果培训后,分诊护士的理论成绩、分诊... 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在急诊分诊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3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具有5年以上急诊临床工作经验的32名护士,运用降阶梯思维对其进行急诊分诊培训。结果培训后,分诊护士的理论成绩、分诊能力考核成绩较培训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诊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均较高,且培训后,急诊医生对分诊护士的满意度较培训前也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0.05);培训前、后的分诊准确率分别为96.90%、9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3,P<0.01)。结论应用降阶梯思维能够激发分诊护士的学习兴趣,提高分诊护士的理论和分诊水平,有利于保证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诊护士 急诊科 降阶梯思维 分诊护士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1
作者 刘瑛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1期46-47,共2页
目的加强急诊患者护理安全,降低护理工作缺陷,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在急诊室实施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每例急诊患者按病情分级就诊,在区域内由分区护士从急救、护理观察、健康教育等方面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 目的加强急诊患者护理安全,降低护理工作缺陷,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在急诊室实施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每例急诊患者按病情分级就诊,在区域内由分区护士从急救、护理观察、健康教育等方面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结果实施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后,急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及医护人员对护理管理模式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采用分级分区化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患者 急诊护理风险 分级分区管理 护理安全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被引量:71
12
作者 方方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9期22-23,共2页
目的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以减少意外事故、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回顾分析从急诊科转运至病房或检查的危重患者1 084例。其中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取传统方式转运患者510例为对照组;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取护... 目的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以减少意外事故、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回顾分析从急诊科转运至病房或检查的危重患者1 084例。其中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取传统方式转运患者510例为对照组;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转运患者574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意外发生率、转运死亡率及接收科室满意率。结果对照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122例、死亡14例、接收科室不满意19.02%;观察组分别为58例、2例、4.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运行现状调查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春燕 黄萍 +4 位作者 何静静 周田田 张敏 吴昊鸣 彭迎欣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83,共4页
目的调查我国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资源配置及培训现状,为优化基地建设、促进专科护士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自行设计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现状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我国13家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进行调查。结果中华级、... 目的调查我国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资源配置及培训现状,为优化基地建设、促进专科护士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自行设计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现状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我国13家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进行调查。结果中华级、省级、市级培训基地分别为2家、6家、5家;13家基地均设有专科护士培训管理组织,设有带多媒体设备的教学用房、临床技能实训室,提供医疗信息网络资源;6家基地近5年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近5年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市级、院级护理课题的基地分别有2家、5家、9家、12家。护理师资中专科护士占52.46%;近5年接受过师资培训比例为46.96%;7家基地在培训开始前依据学员的入学考核情况、年资、学历、工作医院级别等对其进行合理分组,5家基地表示会开展专科护士再培训工作,仅1家基地表示计划在专科护士取得资格证3~5年后开展再认证工作。结论我国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基本情况良好,但缺乏培训基地评价与再认证机制;基地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基地缺乏专科护士远期能力评价体系,未来可开展相关研究以体现专科护士的专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急救 专科护士 培训基地 师资培训 再认证 资源配置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职协诊护士在急诊联合诊室的设置与成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付逸超 黄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4期462-464,共3页
目的 :设置急诊联合诊室专职协诊护士,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确定急诊联合诊室专职协诊护士的人员设置及岗位职责,比较实施前后各一年的急诊候诊时间、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病人满意度、诊室床位占用率。结果 :Ⅲ级病人的平均候... 目的 :设置急诊联合诊室专职协诊护士,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确定急诊联合诊室专职协诊护士的人员设置及岗位职责,比较实施前后各一年的急诊候诊时间、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病人满意度、诊室床位占用率。结果 :Ⅲ级病人的平均候诊时间由(8.59±2.03)min缩短至(4.38±1.13)min,诊室的不良事件减少了36例,病人满意度由90.67%提高至97.00%,诊室床位占用率由1.13%下降至0.9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专职协诊护士的设置能优化急诊就诊秩序,便于动态观察急诊病人,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保障病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联合诊室 协诊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雷沃菌血流感染:一项为期10年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祎 王权鹏 范国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普雷沃菌血流感染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率,拓宽诊疗思路。方法 收集2013年5月—2023年5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某医院普雷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普雷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感染来源、感染菌...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普雷沃菌血流感染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率,拓宽诊疗思路。方法 收集2013年5月—2023年5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某医院普雷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普雷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感染来源、感染菌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结果 共纳入23例确诊为普雷沃菌血流感染的患者,共中男性15例(65.2%),女性8例(34.8%)。大部分患者血流感染前有相关诱发因素,如手术操作(11例,47.8%)、恶性肿瘤(10例,43.5%)、糖尿病(9例,39.1%)、导尿管置入(10例,43.5%)等。感染菌种共9类,主要为颊普雷沃菌(6例,26.1%)、二路普雷沃菌(5例,21.7%)和中间普雷沃菌(4例,17.4%)。感染来源主要为肝胆系统(6例,26.1%)、腹腔及胸腔(4例,17.4%)和泌尿生殖道(4例,17.4%)。所有患者均有畏寒、发热表现,血液炎症指标明显升高,4例(17.4%)并发感染性休克,18例(78.3%)患者经恰当的抗感染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 当怀疑不典型病原菌普雷沃菌血流感染时,应尽早去除诱发因素,积极留取血液送培养,依据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利于迅速控制感染,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雷沃菌 血流感染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顾双双 张均 +3 位作者 韩玲 钱健 李启明 沙杜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7-30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因素在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变化分为迟发性脑水肿组(病例组39例)和非迟发性脑水... 目的探讨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因素在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变化分为迟发性脑水肿组(病例组39例)和非迟发性脑水肿组(对照组68例);于发病24 h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MMP-9水平,在住院后第1、2周复查头部CT,监测血肿及水肿体积变化。将可能影响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形成的相关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浆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9±51)和(118±2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血糖水平、基线血肿体积、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MP-9水平(OR=9.745,95%CI:6.754~15.466,P〈0.01)、基线出血体积(OR=2.411,95%CI:1.190~2.728,P=0.018)、入院时血糖水平(OR=1.327,95%CI:1.133~1.850,P=0.004)、NIHSS评分(OR=1.867,95%CI:1.272~2.364,P=0.020)为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出血量、NIHSS评分、高血糖可能是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形成的危险因素,而入院时高MMP-9水平提示迟发性脑水肿形成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瑾 董利昭 +6 位作者 陈一冰 范国峰 钱健 徐鹏 沙杜鹃 王军 张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92-996,共5页
目的了解成年人急性单纯疱疹病毒(HSV)性脑炎及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CSF)及神经影像学检查表现,探讨患者临床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2015年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急诊科治疗的HSV性脑炎或脑膜炎患者80例为研究... 目的了解成年人急性单纯疱疹病毒(HSV)性脑炎及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CSF)及神经影像学检查表现,探讨患者临床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2015年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急诊科治疗的HSV性脑炎或脑膜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脑炎20例,脑膜炎60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经腰椎穿刺留取CSF,检测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分数、粒细胞分数、红细胞计数、蛋白、葡萄糖水平;记录神经影像学及脑电图(EEG)检查结果;出院时采用Glasgow预后评分评价患者临床预后。结果 7例患者颅脑CT有异常改变,其中2例单侧颞叶或颞额区异常密度影,1例左侧岛叶皮质亚急性梗死,1例左侧颞骨内侧高密度影,3例为非特异性改变。14例患者颅脑MRI有异常改变,其中5例单侧颞叶或颞额叶区异常,1例双侧颞额叶区异常,1例左侧岛叶皮质点状出血和亚急性梗死,1例双侧额叶皮质弥散性高密度影,6例为非特异性改变。9例患者EEG有异常改变,其中3例额叶区或颞叶区波形异常,6例为非特异性改变。10例患者出现不良临床预后,其中2例为植物状态,7例为严重功能缺损,1例为中度功能缺损。HSV性脑炎与脑膜炎患者年龄、头痛、意识状态改变、癫痫、局灶性神经缺损、颈强直、CT异常、MRI异常、EEG异常比例,以及住院时间、不良临床预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疾病〔β=2.701,SE=0.804,OR=14.895,95%CI(3.081,72.013)〕、HSV性脑炎〔β=3.766,SE=0.750,OR=43.207,95%CI(9.934,187.917)〕是患者发生不良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SV性脑炎和脑膜炎的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检查、EEG及临床预后存在明显差异,合并疾病和HSV性脑炎患者是不良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单纯疱疹 脑膜炎 病毒性 症状和体征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队启动标准的构建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阳春 季学丽 +5 位作者 张丽 黄萍 李小勤 姜丽丽 吴永祥 周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1-35,共5页
目的构建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队启动标准,以指导临床规范救治,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以美国《国家创伤分类协议》为基本框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关于创伤团队启动标准识别严重创伤患者相关文献,初步拟定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 目的构建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队启动标准,以指导临床规范救治,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以美国《国家创伤分类协议》为基本框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关于创伤团队启动标准识别严重创伤患者相关文献,初步拟定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队启动标准草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及层次分析法确定启动标准及各条目权重。结果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92.0%、100.0%,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91、0.93,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83~0.245、0.153~0.311(均P<0.05)。最终形成的创伤团队启动标准包含一级条目4个、二级条目30个。结论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队启动标准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可为急诊预检分诊识别严重创伤患者,及时正确地启动创伤团队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中心 严重创伤 急诊 预检分诊 检伤分类 创伤团队 启动标准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脑保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沙杜鹃 韩勇 +5 位作者 顾双双 王璐娜 朱震寒 李瑾 李启明 张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梗死体积、脑组织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及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10~12周龄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264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CART组、等渗盐水组... 目的探讨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梗死体积、脑组织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及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10~12周龄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264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CART组、等渗盐水组(各72只)及假手术组(48只)。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2 h,再灌注12、24、48及72 h模型(每时间点6只)。CART组于再灌注前经尾静脉注射CART55-102(0.5μg/kg,浓度12nmol/L;每24h重复给药1次),等渗盐水组给予同体积等渗盐水作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脑组织中的8-OHdG和3-NT含量。结果①CART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脑梗死体积均小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等渗盐水组,其中24、48和72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CART组及等渗盐水组在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脑组织中8-OHdG和3-NT含量均升高。③与缺血-再灌注组、等渗盐水组比较,CART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脑组织中的8-OHdG和3-NT含量均有所下调。其中8-OHdG仅在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NT在24、48及72 h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T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8-OHdG及3-NT水平,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再灌注损伤 小鼠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 8-羟基-2'-脱氧鸟苷 3-硝基酪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诱导Raji、HL-60和K562组蛋白乙酰化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妍 胡俊斌 +1 位作者 陈燕 崔国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并在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水平对其抗肿瘤机制进行探讨。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TSA作用于Raji细胞的抑制增殖率。以TSA处理后的细胞为阳性对照,免疫组化法定量分析及免疫...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并在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水平对其抗肿瘤机制进行探讨。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TSA作用于Raji细胞的抑制增殖率。以TSA处理后的细胞为阳性对照,免疫组化法定量分析及免疫荧光流式细胞化学定量检测姜黄素作用后Raji、HL-60、K562细胞的组蛋白乙酰化H3水平。结果姜黄素抑制Raji细胞增殖,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25μmol.L-1姜黄素可致Raji、HL-60、K562细胞的乙酰化H3水平增加(P<0.05),50μmol.L-1姜黄素的诱导作用增强(P<0.01)。结论姜黄素可以选择性地抑制Raji细胞增殖;且类似于TSA诱导Raji,HL-60,K562细胞组蛋白乙酰化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组蛋白 乙酰化 去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