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24
1
作者 林华 包丽华 +2 位作者 韩祖斌 陈新 孙燕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7-79,124,共4页
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双膦酸盐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骨质疏松妇女360人,随机分成3组,所有患者每天在接受元素钙500 mg和维生素D200IU治疗的同时,分别接受羟乙膦酸钠、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治疗,其中羟乙膦酸钠200 mg,bid,用2周,间歇11... 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双膦酸盐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骨质疏松妇女360人,随机分成3组,所有患者每天在接受元素钙500 mg和维生素D200IU治疗的同时,分别接受羟乙膦酸钠、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治疗,其中羟乙膦酸钠200 mg,bid,用2周,间歇11周后再次重复;阿伦膦酸钠10mg,qd;利塞膦酸钠5 mg,qd。3种药物治疗时间均为1年。观察内容包括:骨痛,尿N肽端交联Ⅰ型胶原,NTx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骨密度,不良反应,脊柱新骨折。结果 3组患者经1年治疗,与用药前比较,骨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骨代谢指标N肽端交联Ⅰ型胶原和骨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P<0.01);腰椎和髋部骨量均有显著上升(P<0.01):其中阿伦膦酸钠治疗组骨密度腰椎L2-4上升5.51%,股骨颈上升2.66%,股骨粗隆上升4.37%,Ward’s区上升3.13%;利塞膦酸钠治疗组骨密度腰椎L2-4上升4.18%,股骨颈上升2.05%,股骨粗隆上升2.81%,Ward’s区上升3.08%;羟乙膦酸钠治疗组骨密度腰椎L2-4上升3.70%,股骨颈上升1.84%,股骨粗隆上升1.96%,Ward’s区上升1.50%;新骨折发生羟乙膦酸钠组4人,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组均为1人;各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新型双膦酸盐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更方便、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药物 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D 羟乙膦酸钠 阿伦膦酸钠 利塞膦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林华 陈新 +1 位作者 张咏梅 李卫国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88-489,534,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骨性关节炎相关性因素。方法200名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和200名绝经后骨关节炎患者分别进行年龄、体重指数计算,骨密度测定及腰椎和膝关节X线拍片,比较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并发骨关节炎时各项指标...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骨性关节炎相关性因素。方法200名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和200名绝经后骨关节炎患者分别进行年龄、体重指数计算,骨密度测定及腰椎和膝关节X线拍片,比较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并发骨关节炎时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绝经后妇女随年龄增高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伴发率上升。体重指数与骨密度和骨关节炎均呈正相关,骨质疏松且体重指数高者合并骨性关节炎可能性明显增加,而骨性关节炎若体重指数较低时骨质疏松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结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增龄密切相关,但它们彼此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关节炎 绝经 绝经后 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人群跌倒风险、骨密度、肌力和体脂的相关性 被引量:36
3
作者 朱秀芬 彭志坚 +4 位作者 Brian Lin 马大年 陈新 杨海明 林华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人群的骨密度与跌倒风险、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肌力、体脂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4 632例社区45岁以上绝经后女性的问卷调研及骨密度筛查,筛查出既往有脆性骨折史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人群。测定骨...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人群的骨密度与跌倒风险、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肌力、体脂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4 632例社区45岁以上绝经后女性的问卷调研及骨密度筛查,筛查出既往有脆性骨折史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人群。测定骨质疏松性骨折人群的骨密度、身高、体质量、跌倒风险、肌力和腹部脂肪含量。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跌倒指数、体脂含量、年龄、身高、体质量、BMI与骨密度(bone mass density,BMD)之间的相关性。BMD校正年龄、身高、体质量、BMI、体脂含量,采用ANCOVA分析跌倒指数对BMD的影响;校正年龄、身高、体质量、BMI、跌倒指数,分析体脂含量对BMD的影响。结果对筛查出的839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BMD、BMI、跌倒风险、腹部体脂含量、肌力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人群BMI、跌倒指数、肌力与BMD均显著相关(BMI r=0.161,跌倒指数r=0.238,肌力r=0.198,P均<0.001)。BMI、肌力、跌倒风险与BMD呈正相关;校正年龄、身高、体质量、BMI等因素,采用ANCOVA分析跌倒指数与BMD无显著相关(F=1.011,P>0.05)。结论跌倒风险和低BMD为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体脂含量与BMD呈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密度 肌力 跌倒风险 体脂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量与骨质疏松性骨折 被引量:37
4
作者 黄淑纾 林华 +2 位作者 朱秀芬 陈新 刘畅畅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2年第4期285-291,共7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和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为特征的疾病。骨质疏松的主要合并症——骨折是骨强度降低的结果。骨强度取决于骨骼的矿物质含量和质量。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测出的骨密度(BMD)是骨质疏松症的...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和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为特征的疾病。骨质疏松的主要合并症——骨折是骨强度降低的结果。骨强度取决于骨骼的矿物质含量和质量。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测出的骨密度(BMD)是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可反映骨矿物质含量。其他一些影响骨强度的特性被称为骨质量。骨质量包括骨重建(骨转换)、骨几何学、骨微结构、骨基质、骨矿化、骨胶原、骨微损伤及其修复等。骨质量从以上各个方面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本综述旨在更新骨质量的相关内容,包括骨质量与生物力学的关系及其如何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量 骨强度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伴膝骨性关节炎临床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林华 韩祖斌 +2 位作者 陈新 张咏梅 李卫国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73-475,484,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骨化三醇、非甾类药物及钙剂对骨质疏松伴膝骨性关节炎的骨量,骨超声,骨痛及骨质增生的治疗作用。方法200例女性骨质疏松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瑞力芬(中美史克)1.0g,每晚1次,连续服用20d;罗钙全(上海罗氏)0... 目的研究探讨骨化三醇、非甾类药物及钙剂对骨质疏松伴膝骨性关节炎的骨量,骨超声,骨痛及骨质增生的治疗作用。方法200例女性骨质疏松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瑞力芬(中美史克)1.0g,每晚1次,连续服用20d;罗钙全(上海罗氏)0.25μg,每天1次,连续服用1年。B组:瑞力芬1.0g,每晚1次,连续服用20d;钙尔奇D(惠氏白宫)600mg,每天1次,连续服用1年。比较关节疼痛强度、腰椎骨密度(L14)、跟骨超声骨强度及关节骨质增生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膝疼痛和全身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但缓解持续时间有显著不同,A组明显优于B组;A组患者经治疗后,腰椎骨密度和跟骨骨强度(SOS,BUA)均有提高;B组患者治疗后腰椎骨密度和跟骨骨强度仍有下降。结论骨化三醇联合非甾类药物对骨质疏松伴膝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骨化三醇不仅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功能,提高骨质量,而且能加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化三醇 非甾类药物 骨密度 超声 膝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跌倒风险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海明 林华 +2 位作者 徐天舒 陈新 钱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跌倒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院门诊体检或就诊的60岁以上的绝经后老年女性共104例,根据骨密度(BMD)结果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53例及非骨质疏松组51例。两组的年龄、身高、体重等差异...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跌倒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院门诊体检或就诊的60岁以上的绝经后老年女性共104例,根据骨密度(BMD)结果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53例及非骨质疏松组51例。两组的年龄、身高、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进行平衡测定检查获知跌倒指数。结果两组患者跌倒指数存在差异,骨质疏松组跌倒指数(49.8±3.938)高于非骨质疏松组(38.16±2.916)(t=2.376,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较非骨质疏松患者更易跌倒,从而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应重视平衡训练,预防跌倒所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密度 跌倒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与不同体位静态平衡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林华 刘畅畅 +2 位作者 朱秀芬 陈新 黄淑纾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3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探讨静态平衡功能对老年髋部骨折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在南京市鼓楼医院骨病中心就诊体检、年龄>60岁的受试者进行8种静态体位平衡功能测定,收集受试者髋部骨折病史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测试内容为8种... 目的探讨静态平衡功能对老年髋部骨折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在南京市鼓楼医院骨病中心就诊体检、年龄>60岁的受试者进行8种静态体位平衡功能测定,收集受试者髋部骨折病史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测试内容为8种静态体位下的稳定性指数、体重分布指数、姿势摆动频谱以及跌倒指数等。共纳入141名受试者,女性117名,男性24名;平均年龄(71.40±6.81)岁;按有无髋部骨折史分为髋部骨折组(A组65人),无髋部骨折组(B组76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睁眼自然站立体位的体重分布指数(OR=8.458,P=0.004)及闭眼头向前倾体位的0.35~0.50Hz频率强度(OR=6.883,P=0.009)与老年髋部骨折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睁眼自然站立体位的体重分布指数及闭眼头向前倾体位0.35~0.50Hz频率强度与老年髋部骨折相关,有可能成为老年髋部骨折的早期预估以及骨折后康复治疗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静态平衡功能 体位 跌倒 老年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成形术后新骨折发生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林华 包丽华 +3 位作者 朱秀芬 陈新 张咏梅 韩祖斌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08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新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29名胸腰椎脆性骨折经皮单椎体成形术的绝经后妇女被分成两组,14名伴术后椎体新骨折发生者为新骨折组,另15名术后未有新骨折发生者为对照组。分析内容包括:年龄...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新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29名胸腰椎脆性骨折经皮单椎体成形术的绝经后妇女被分成两组,14名伴术后椎体新骨折发生者为新骨折组,另15名术后未有新骨折发生者为对照组。分析内容包括:年龄,体质指数,骨折史,代谢性疾病及其治疗史,抗骨质疏松治疗,腰背支具使用,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甲状旁腺激素和血钙磷水平,椎体成形术后时间等。结果新骨折组与对照组比较,下列项目有统计学差异,体质指数显著降低(P=0.027),腰椎骨密度显著下降(P=0.015),髋部骨密度显著下降(P=0.037),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7)。骨折史,代谢性疾病及其治疗史,抗骨质疏松治疗,腰背支具使用亦影响新骨折的发生。另外,新骨折组14例中有12例(86%)的新骨折发生在椎体成形术后的6个月内,14例中有10例(71%)为邻近椎体成形术椎体骨折。结论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新骨折发生有三分之二发生在成形术的邻近椎体,新骨折发生受到体质指数,骨折史,代谢性疾病及其治疗史,抗骨质疏松治疗,腰背支具使用,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新骨折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化三醇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静态平衡功能 被引量:6
9
作者 林华 朱秀芬 +3 位作者 Brian Lin 陈新 刘畅畅 范璐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4-9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骨化三醇干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静态平衡功能(跌到风险)的影响。方法静态平衡功能测试提示跌倒中高风险161名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A、B两组,给予不同剂量的骨化三醇治疗。A组81例,骨化三醇0.2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骨化三醇干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静态平衡功能(跌到风险)的影响。方法静态平衡功能测试提示跌倒中高风险161名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A、B两组,给予不同剂量的骨化三醇治疗。A组81例,骨化三醇0.25μg/d,B组80例,骨化三醇0.5μg/d;所有患者在接受骨化三醇治疗的同时,每天补充元素钙600 mg和维生素D 125 IU。疗效评价包括:跌倒风险指数;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25OHD)、甲状旁腺素、肾功能;尿钙;泌尿系统超声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两组患者最终随访人数分别为A组73例(90%),B组74例(93%)。经3个月骨化三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测试提示,跌倒风险指数均有所降低,较干预前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2.37,P=0.050;B组t=2.06,P=0.0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跌倒风险指数进一步下降,B组人群跌倒风险降低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30)。所有患者研究期间肾功能正常,未见血清25OHD水平显著变化,无高钙血症、高尿钙症及泌尿系统新结石发生。结论骨化三醇干预可有效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降低跌倒风险;骨化三醇0.5μg/d较0.25μg/d对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跌到风险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化三醇 跌倒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跌倒和髋部骨密度对绝经后妇女骨折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范璐 林华 +3 位作者 陈新 朱秀芬 钱程 黄淑纾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1年第4期241-246,共6页
目的探讨跌倒和骨密度对绝经后妇女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南京市鼓楼医院骨质疏松症专病门诊体检、年龄为45~85岁的500名绝经后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既往病史、跌倒... 目的探讨跌倒和骨密度对绝经后妇女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南京市鼓楼医院骨质疏松症专病门诊体检、年龄为45~85岁的500名绝经后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既往病史、跌倒史和骨折史,并进行跌倒指数和骨密度评估。结果 500名绝经后妇女的平均年龄为(65.9±8.2)岁,全髋和股骨颈骨密度T值均值分别为-1.58±1.16和-1.78±1.06。其中159例(31.8%)有跌倒史,222例(44.4%)有骨折史(非暴力性骨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跌倒史对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最为显著(OR=5.070),年龄与骨折发生率呈正相关(OR=1.038),身高与骨折发生率呈负相关(OR=0.956)。体重、全髋及股骨颈骨密度T值对骨折发生率无明显影响。结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不能仅单纯提高骨密度和增加骨量,预防跌倒和全面提高骨质量需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跌倒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方式与骨量变化 被引量:16
11
作者 朱秀芬 林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88-591,599,共5页
目的骨量是人体骨骼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对生活方式于骨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归纳,以期为寻求增加骨密度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结果及结论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如运动、膳食结构... 目的骨量是人体骨骼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对生活方式于骨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归纳,以期为寻求增加骨密度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结果及结论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如运动、膳食结构、不良生活习惯及体重等可改善骨骼血液循环,增加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量 生活方式 运动 膳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塞膦酸钠干预绝经后妇女骨量的研究(附223例报告)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华 包丽华 +2 位作者 李滨 刘树琴 于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27-732,共6页
目的评价口服利塞膦酸钠对绝经后妇女骨量变化的干预作用。方法223名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两组:A组(利塞膦酸钠,5mg/d,口服)和B组(安慰剂,每天1片),所有患者每天补充钙剂500mg和维生素D200IU,治疗1年。腰椎和髋部(包括股骨颈、转子间和War... 目的评价口服利塞膦酸钠对绝经后妇女骨量变化的干预作用。方法223名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两组:A组(利塞膦酸钠,5mg/d,口服)和B组(安慰剂,每天1片),所有患者每天补充钙剂500mg和维生素D200IU,治疗1年。腰椎和髋部(包括股骨颈、转子间和Ward三角)骨量双能X骨密度测量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结果所有患者为骨量减少,治疗前患者的一般情况和骨量两组间无差异。治疗结束后,利塞膦酸钠组患者腰椎和股骨颈的骨量较安慰剂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口服利塞膦酸钠可显著提高腰椎和髋部骨量,有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利塞膦酸钠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治疗骨关节疾病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秀芬 林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34-137,共4页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治疗 骨关节疾病 疾病进展 脉冲电磁场疗法 心脑血管疾病 PEMF 骨科疾病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骨量与血脂利塞膦酸钠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华 陈新 +1 位作者 张咏梅 朱秀芬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8期590-592,589,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量与血脂在利塞膦酸钠干预前后的变化。方法1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利塞膦酸钠治疗组(利塞膦酸钠,5mg/天,口服)和安慰剂对照组(安慰剂,每天1片),服用时间为早餐前30分钟与150ml水... 目的研究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量与血脂在利塞膦酸钠干预前后的变化。方法1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利塞膦酸钠治疗组(利塞膦酸钠,5mg/天,口服)和安慰剂对照组(安慰剂,每天1片),服用时间为早餐前30分钟与150ml水同时服用,服药后30分钟内不能卧床;所有患者每天补充钙剂500mg和维生素D200IU。腰椎和髋部骨量双能X骨密度测量和血脂检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时进行。结果两组腰椎骨密度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差值差异有显著性(P&lt;0.05),利塞膦酸钠治疗组腰椎骨密度上升值、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下降值均高于安慰剂组(P&lt;0.05);股骨近端总骨密度、Ward三角骨密度及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经利塞膦酸钠干预1年,腰椎骨密度显著上升,血总胆固醇和血低密度脂蛋白显著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血脂 利塞膦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静脉注射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玉芬 潘暂英 +5 位作者 卢仁辉 郑国良 翁文水 谢溶溶 郑银家 林华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4期376-382,共7页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静脉注射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骨密度、脊柱稳定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期1年。23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唑来膦酸治疗+核心...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静脉注射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骨密度、脊柱稳定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期1年。23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唑来膦酸治疗+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用药前和用药1年后Ⅰ型前胶原N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eptide,P1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片段(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骨钙素(osteocalcin,N-MID)等骨转换指标及腰椎、髋部骨密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站起测试(sit to standing performance,STS)、计时起走测试(timed"up&go",TUG)的变化,并观察治疗不良反应和随访依从性。结果治疗1年,2组各有113例和110例患者得到随访。两组VAS、STS、TUG、P1NP、N-MID、β-CTX治疗1年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分别为84.5%、19.7%、32.6%、46.3%、38.3%和37.4%,对照组分别为82.7%、9.7%、18.7%、39.5%、40.4%和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STS、TUG治疗组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年,治疗组腰椎、髋部、股骨颈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别为3.0%、1.4%和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腰椎、髋部、股骨颈骨密度亦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别为2.8%、4.6%和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血磷治疗1年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唑来膦酸静脉注射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率,提高骨密度并且能够加强腰部稳定性功能,增加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转换指标 唑来膦酸 核心稳定性训练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骨质疏松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畅畅 林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8-760,共3页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低骨密度和脆性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广泛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增加骨折的风险,并且大量临床研究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最近的文献已经证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内维生素...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低骨密度和脆性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广泛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增加骨折的风险,并且大量临床研究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最近的文献已经证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与骨密度之间有相关性。许多研究也报道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低下或不足的高发生率。维生素D水平低下或不足能导致低骨密度,增加脆性骨折的发生。但目前证据表明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相关影响因素,例如脂肪组织的瘦素和骨保护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骨质疏松 维生素D 瘦素 骨保护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评估和术后干预 被引量:34
17
作者 林华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2-6,共5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病理性骨折,应注重骨骼的全面评估,尤其是骨转换指标(bone turnover markers,BTM)测定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查,以及全身疾病的综合评判;术后应强调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全程干预,包括缓解疼痛,阻止急性骨丢...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病理性骨折,应注重骨骼的全面评估,尤其是骨转换指标(bone turnover markers,BTM)测定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查,以及全身疾病的综合评判;术后应强调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全程干预,包括缓解疼痛,阻止急性骨丢失,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内固定植入物松动,以及个性化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再骨折。骨折联络服务(fracture liaison service,FLS)能提高患者骨折后的主动防范意识,对后期骨质疏松干预和预防再骨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术后 评估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Bolland等“钙的膳食补充剂与心肌梗死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荟萃分析”一文的解读和思考 被引量:31
18
作者 林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9期674-677,共4页
对"钙的膳食补充剂与心肌梗死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荟萃分析"一文的解读和思考。该回顾性荟萃分析是针对骨质疏松及其风险人群,单纯补充钙剂后其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变化进行的。结果发现,服用钙剂导致了患心肌梗塞的风险增加,但... 对"钙的膳食补充剂与心肌梗死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荟萃分析"一文的解读和思考。该回顾性荟萃分析是针对骨质疏松及其风险人群,单纯补充钙剂后其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变化进行的。结果发现,服用钙剂导致了患心肌梗塞的风险增加,但包括中风发生率或心肌梗塞的复合终点或猝死的其他终点均无显著差异。由于该荟萃分析在研究终点设计、资料和研究的选择、钙补充剂量和依从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与缺陷,影响了荟萃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我们强调适量的钙和维生素D补充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剂 维生素D 骨质疏松 心肌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对糖尿病鼠骨量和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华 朱秀芬 +1 位作者 陈新 韩祖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872-875,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骨量和骨生物力学方面的影响。方法将42只雄性SD大鼠分成正常组、糖尿病组和胰岛素治疗组,3个月后处死,测定股骨干及骺端骨量,并对股骨及腰椎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评价。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骨量...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骨量和骨生物力学方面的影响。方法将42只雄性SD大鼠分成正常组、糖尿病组和胰岛素治疗组,3个月后处死,测定股骨干及骺端骨量,并对股骨及腰椎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评价。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骨量明显降低;股骨极限抗弯承载力、腰椎极限抗压承载力和极限抗压强度均显著下降(P<0.01),弹性模量无明显变化。与糖尿病组比较,胰岛素治疗组骨量增加,股骨极限抗弯承载力、腰椎极限抗压承载力和极限抗压强度提高,但弹性模量异常增高(P<0.01)。结论胰岛素可显著增加糖尿病鼠松质骨骨量;明显提高其骨骼的抗压、抗弯能力,但同时出现了腰椎脆性增加的不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 骨量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与低铁环境对成骨细胞hFOB1.19膜铁转运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国阳 张伟 +3 位作者 何银锋 李光飞 林华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2年第4期264-270,共7页
目的观察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铁离子或铁离子螯合剂后成骨细胞(hFOB1.19)膜铁转运蛋白1(FPN1)表达的变化,探讨铁离子浓度对成骨细胞FPN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枸橼酸铁铵(FAC,50、100、200μmol/L)和去铁胺(DFO,5、10、20μmol/L)... 目的观察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铁离子或铁离子螯合剂后成骨细胞(hFOB1.19)膜铁转运蛋白1(FPN1)表达的变化,探讨铁离子浓度对成骨细胞FPN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枸橼酸铁铵(FAC,50、100、200μmol/L)和去铁胺(DFO,5、10、20μmol/L)分别加入人hFOB1.19培养基,24h后用共聚焦显微镜(CLSM)测定细胞内铁离子浓度,用定量PCR、Westernblotting和免疫荧光法测定不同组别成骨细胞FPN1的表达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用不同浓度的FAC和DFO干预20h后,成骨细胞内铁离子浓度随FAC浓度增加而增加,随DFO浓度增加而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N1基因和蛋白表达随FAC浓度增加而增加,随DFO浓度增加而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铁环境可上调FPN1表达,低铁环境可下调FPN1表达。FPN1表达量的改变可有效维持成骨细胞内铁离子浓度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铁代谢 膜铁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