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季德胜蛇药抗炎镇痛作用和对脊髓c-Fos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叶雷 陆丽娟 +2 位作者 林泓怡 韩影 葛卫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5-310,313,共7页
目的:研究季德胜蛇药在福尔马林实验中的抗炎镇痛作用和对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一: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福尔马林组(F组)、季德胜蛇药组+福尔马林(S组)、扶他林组+福尔马林(V组)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 目的:研究季德胜蛇药在福尔马林实验中的抗炎镇痛作用和对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一: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福尔马林组(F组)、季德胜蛇药组+福尔马林(S组)、扶他林组+福尔马林(V组)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福尔马林(L组)(n=8)。记录各组注射后1小时的伤害性反应时间,每天观察各组注射足的水肿情况并测定机械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至第10天测量体重并做后足病理切片。实验二: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1组)、福尔马林组(F1组)和季德胜蛇药组+福尔马林(S1组)(n=6)。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研究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结果:S组的第一、二相反应时间小于V组、L组(P<0.05)。S组机械缩足阈值降低程度较F组和L组低(P<0.01)。S组的水肿增长率小于F组(P<0.05)。S组的体重增长与NS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方面,S组的炎症反应最轻。S1组c-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少于F1组(P<0.01)。结论:季德胜蛇药在大鼠福尔马林实验中具有降低大鼠伤害性反应,抗炎,抑制痛觉过敏的作用。季德胜蛇药抗大鼠伤害性反应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脊髓水平c-Fos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尔马林实验 季德胜蛇药 扶他林乳胶剂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术前和术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对开胸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袁从旺 陆丽娟 +1 位作者 骆漩 王喆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2-263,共2页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对开胸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于切皮前15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Ⅱ组于缝皮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Ⅲ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对开胸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于切皮前15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Ⅱ组于缝皮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Ⅲ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均采用芬太尼PCIA镇痛。记录术后2、8、24、48h的HR、MAP、疼痛VAS评分及不良反应;记录术后24h内PCIA的芬太尼用量。结果Ⅰ、Ⅱ组8、24hVAS评分显著低于Ⅲ组(P<0.05);术后24h芬太尼用量Ⅰ组[(0.53±0.02)mg]、Ⅱ组[(0.55±0.01)mg]明显低于Ⅲ组[(0.72±0.02)mg](P<0.05);Ⅰ、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Ⅲ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增强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影响心血管功能,可安全用于开胸手术围术期辅助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静脉自控镇痛 开胸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埋入式自控吗啡泵治疗重度癌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莹 陶高见 +1 位作者 韩影 林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1-612,共2页
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剧烈的持续性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重度癌痛是影响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缓解这部分患者的疼痛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阿片类药物是晚期重度癌痛患者常用的镇痛药物,... 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剧烈的持续性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重度癌痛是影响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缓解这部分患者的疼痛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阿片类药物是晚期重度癌痛患者常用的镇痛药物,但由于口服、肌注剂量大可造成恶心、呕吐、便秘、头晕等不良反应,患者往往不能耐受,疼痛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我院镇痛科自2009年9月-2010年12月采用鞘内注射埋入式输注系统联合自控吗啡泵治疗重度癌痛患者19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观察 重度癌痛 鞘内注射 埋入式 治疗 吗啡 自控 晚期癌症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9
4
作者 曹国平 陆丽娟 +1 位作者 常玉华 叶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3-545,共3页
目的观察臭氧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臭氧(35μg/ml,10ml)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对照组单纯注射玻璃酸钠。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7d、1、6、12... 目的观察臭氧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臭氧(35μg/ml,10ml)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对照组单纯注射玻璃酸钠。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7d、1、6、12月时患者的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7d和1、6、12月时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在治疗后各个时点,治疗组的Lysholm评分均比治疗前高(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优良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1.7%)(P<0.01);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臭氧联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可以迅速且持久地控制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有伴发疾病的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玻璃酸钠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质针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槐洪波 林建 +1 位作者 朱彤 陆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2-563,共2页
纤维肌痛综合征以存在慢性广泛性肌肉骨骼疼痛为特征,一般伴有疲劳、睡眠障碍及多种相关的躯体症状,发病率女性为男性的10倍,几乎所有年龄组均可发病。其发病原因可能与恢复性睡眠、神经生化异常、交感神经系统失控、局部组织原因、... 纤维肌痛综合征以存在慢性广泛性肌肉骨骼疼痛为特征,一般伴有疲劳、睡眠障碍及多种相关的躯体症状,发病率女性为男性的10倍,几乎所有年龄组均可发病。其发病原因可能与恢复性睡眠、神经生化异常、交感神经系统失控、局部组织原因、机体创伤、病毒感染及精神因素有关^[1]。目前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治疗在临床上仍是一难题。本文着重探讨银质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为临床上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综合征 疗效分析 银质针 治疗 松解术 骨骼肌 附着 肌肉骨骼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口径电极双针射频蛋清热凝物形态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林建 樊碧发 +3 位作者 槐洪波 李静 陶高见 朱彤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280-282,共3页
目的:双电极射频热凝术用于治疗骶髂关节痛和盘源性疼痛等病痛时,效果明显优于单电极射频热凝术。在能形成有效连续热凝的前提下,双针间距越大,适用的病患也越广。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双极射频模式下不同口径电极针形成热凝物的形态,了解... 目的:双电极射频热凝术用于治疗骶髂关节痛和盘源性疼痛等病痛时,效果明显优于单电极射频热凝术。在能形成有效连续热凝的前提下,双针间距越大,适用的病患也越广。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双极射频模式下不同口径电极针形成热凝物的形态,了解双极射频作用范围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可视性好的鸡蛋清作为热凝介质,选用5mm等长工作端(active tip)而口径分别为22G、21G及20G的成对Baylis射频电极针,按从2mm到16mm的以2mm等差间距平行排列深入在鸡蛋清中,给予90℃的射频热凝180s,并重复5次。对形成的热凝物表面形态摄像记录和图像数据分析。结果:22G针、21G针和20G针分别在8mm、12mm和14mm的电极间距下形成最长的带状热凝(strip thermoset),其最大热凝面积分别为88.70mm2、118.15mm2和135.00mm2。三种口径电极针随电极间距增大而形成热凝物长度增大的同时其最大宽度及电极外侧热凝物长度未随电极间距增大而明显增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当工作端长度相同时,增加电极针直径可增大形成带状热凝物的两电极的最大间距和热凝物面积,但电极针外侧热凝物长度没有随间距增大而增加。这些结果对临床使用双极射频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针电极射频 蛋清实验 热凝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半月节阻滞与三叉神经干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7
7
作者 朱彤 陶高见 +1 位作者 李静 林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764-765,共2页
三叉神经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受累部位,多数患者伴有头面部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并可延续成为疱疹后神经痛。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疼痛、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临床上及早控制疼痛尤为重要。我们对有重度疼痛的急性带状疱... 三叉神经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受累部位,多数患者伴有头面部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并可延续成为疱疹后神经痛。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疼痛、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临床上及早控制疼痛尤为重要。我们对有重度疼痛的急性带状疱疹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三叉神经半月节和三叉神经干阻滞的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干阻滞 三叉神经痛 带状疱疹性 阻滞治疗 半月节 疗效 急性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射频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9
8
作者 韩影 李静 +2 位作者 林建 陶高见 陆丽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双极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7例,192个椎间盘在CT引导下行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其中单极射频治疗71例,双极射频治疗96例。在术后7、30、90、180 d随访患者的疗... 目的探讨双极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7例,192个椎间盘在CT引导下行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其中单极射频治疗71例,双极射频治疗96例。在术后7、30、90、180 d随访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按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双极组治疗后180 d的优良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单极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双极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椎间盘突出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谢菡 陆丽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5,共3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疼痛治疗的难点之一,新型抗癫痫药物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的出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普瑞巴林是继加巴喷丁之后的又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抗癫痫药,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普瑞巴林 治疗 抗癫痫药物 加巴喷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和双极射频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泓怡 韩影 +3 位作者 陆丽娟 金杏红 王净蒙 林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70-972,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和双极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PIRFT)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95例,共155个椎间盘。其中PLDD治疗39例(A组),双极PIRET治疗56... 目的比较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和双极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PIRFT)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95例,共155个椎间盘。其中PLDD治疗39例(A组),双极PIRET治疗56例(B组)。观察术前和术后1周内的VAS评分,并根据改良的MacNab评价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内的疗效,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穿刺,A组有2例随访脱漏,另有1例患者因接受了其他微创手术,排除本研究。两组术后1、3、7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术后3、7 d B组患者VAS评分低于A组(P<0.01)。在术后180 d随访期内B组的MacNab评价均好于A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与PLDD比较,双极射频椎PIRFT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引下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丽娟 林建 +3 位作者 林泓怡 韩影 王勤 陆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32-333,共2页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28个椎间盘.为保证操作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术中所有操作均采用CT导引.术后随访1~4月,平均2月.结果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19例中...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28个椎间盘.为保证操作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术中所有操作均采用CT导引.术后随访1~4月,平均2月.结果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19例中优10例,良5例,可2例,差2例,无一例有并发症发生.结论CT导引下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具有侵入小、效果佳、恢复快等优点,尤其是对Ls~S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导引 经皮激光 椎间盘减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穿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选择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建 陆丽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7-257,共1页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指一条或多条三叉神经分支突然发生的严重而短暂的刺痛,通常发生在单侧并且可反复发作。在欧洲6个国家进行的调查表明三叉神经痛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和社会活动。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治疗 神经分支 反复发作 社会活动 生活质量 调查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极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泓怡 韩影 +1 位作者 林建 陆丽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736-739,共4页
目的:探讨单双极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的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105例(共181个椎间盘),在CT引导下行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其中单极射频治疗49例,双极射频治疗56... 目的:探讨单双极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的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105例(共181个椎间盘),在CT引导下行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其中单极射频治疗49例,双极射频治疗56例。观察术前和术后3、7 dVAS评分、术后30、90、180 d的MacNab疗效评价,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双极组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的疗效均明显高于单极组(P<0.05),双极组患者术后短期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单极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双极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振华 林建 +1 位作者 戴仪 顾新珠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4-276,共3页
三又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指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的阵发性剧痛,传统治疗效果不佳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创伤小,即时显效,并发症少等特点。选择性半月神经节射频... 三又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指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的阵发性剧痛,传统治疗效果不佳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创伤小,即时显效,并发症少等特点。选择性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是治疗三又神经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半月神经节 治疗效果 临床效果 阵发性剧痛 生活质量 分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电极射频在慢性下背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槐洪波 林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48-49,共2页
当射频电流通过有一定阻抗的组织时,在高频电场作用下离子发生振动,偶极子发生转动,运动中离子、偶极子与周围质点相互磨擦产热以及克服导体或介质阻力消耗电能产热,在组织内形成一定范围的破坏灶,从而达到毁损的目的。
关键词 慢性下背痛 电极射频 应用 高频电场 偶极子 射频电 组织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电极射频热凝物形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槐洪波 林建 +2 位作者 李静 陶高见 朱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观察双针电极间距在2~14mm时双针射频热凝形态。方法用ELEKTA射频治疗仪,将两支100.5mm长、22G射频电极针分别以2、4、6、8、10、12、14mm间距平行固定在鸡蛋清中,并放置直尺作为参照物。在90℃190s下进行射频热凝,若190s末两电极... 目的观察双针电极间距在2~14mm时双针射频热凝形态。方法用ELEKTA射频治疗仪,将两支100.5mm长、22G射频电极针分别以2、4、6、8、10、12、14mm间距平行固定在鸡蛋清中,并放置直尺作为参照物。在90℃190s下进行射频热凝,若190s末两电极针之间不能形成稳定的热凝物,则热凝时间增加至290s。每间距组各行10次热凝。加热开始后,每隔10秒拍摄一幅图片,利用PHOTOSHOP软件计算各间距最终热凝物的长度、宽度、面积、电极外围热凝物的最大值。结果双针间距2、4、6、8、10、12mm时双电极针之间均能形成带状热凝,2~10mm间距时热凝物形态较均匀,热凝物长度及面积随电极间距增大而增加,而热凝物宽度及电极外围最大值并不随间距增大而增加。结论双针电极间距在2~12mm之间均能形成带状热凝物;当间距增大时,可通过增加加热时间的方法来增加热凝物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针电极射频 蛋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仰卧位颈部手法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0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曦光 林泓怡 +1 位作者 金伟 林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9-870,886,共3页
目的:观察仰卧位颈部手法牵引治疗行颈椎器械牵引有不适反应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例行颈椎器械牵引有不适反应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颈部制动和推拿的基础上增加仰卧位颈部手法牵引。由专人对每位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和... 目的:观察仰卧位颈部手法牵引治疗行颈椎器械牵引有不适反应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例行颈椎器械牵引有不适反应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颈部制动和推拿的基础上增加仰卧位颈部手法牵引。由专人对每位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和记录。结果:经过30次治疗后,优良率75%,无效率10%,总有效率90%。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增加仰卧位颈部手法牵引可以明显提高行颈椎器械牵引有不适反应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 仰卧位 手法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躯干肌旋转肌群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槐洪波 刘世文 +1 位作者 陈颖 魏英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本实验利用表面肌电图收集躯干旋转肌群的肌电信号,加以处理分析,具体研究偏瘫患者腹内斜肌、背阔肌、腹外斜肌、腰竖脊肌、胸竖脊肌在躯干等轴旋转动作中的改变,揭示其改变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重偏瘫患者10例,轻偏瘫患者8... 目的:本实验利用表面肌电图收集躯干旋转肌群的肌电信号,加以处理分析,具体研究偏瘫患者腹内斜肌、背阔肌、腹外斜肌、腰竖脊肌、胸竖脊肌在躯干等轴旋转动作中的改变,揭示其改变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重偏瘫患者10例,轻偏瘫患者8例,正常人7例,收集双侧腹内斜肌、背阔肌、腹外斜肌、腰竖脊肌、胸竖脊肌在放松坐位、左旋45°位、右旋45°的肌电信号。结果: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背阔肌三组之间比较重偏瘫患者健侧肌肉向健侧旋转(GRG)与正常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偏瘫患者患侧肌肉向患侧旋转(BRB)有较正常人减少的倾向(P=0.229)。三组之间腹内斜肌比较重偏瘫患者与正常人的GRG、BRB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人、重偏瘫患者、轻偏瘫患者的双侧腹外斜肌、腰竖脊肌、胸竖脊肌的GRG、BRB等无明显差异。结论:正常人背阔肌及腹内斜肌在躯干向同侧旋转时表现出较大的主动性,腹外斜肌及胸大肌、腰竖脊肌及胸竖脊肌在旋转中未表现出方向上的主动性。与正常人比,重偏瘫患者双侧背阔肌及腹内斜肌肌电活动降低,且均未表现出方向上的主动性。轻偏瘫患者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重偏瘫患者与轻偏瘫患者腹外斜肌、腰竖脊肌及胸竖脊肌在旋转中的表现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躯干 旋转肌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