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腘血管压迫综合征28例的诊断和外科处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晨 刘长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7-678,共2页
目的:探讨腘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2~2005年诊治的28例腘血管压迫综合症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术前通过临床表现、彩色超声多普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 目的:探讨腘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2~2005年诊治的28例腘血管压迫综合症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术前通过临床表现、彩色超声多普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等检查明确定性及定位诊断。结果:28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证实为腘血管压迫综合征。结论:腘血管压迫综合征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以解除异常压迫、重建血运为主。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唯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血管哐迫综合征:血管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脉丸对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崔炎 李坤 +2 位作者 李玉凤 刘辉 吴建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3-194,共2页
目的:应用中药通脉丸进行临床观察,探讨其对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动脉硬化闭塞症的36例患者为试验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试验组服用通脉丸(由国家级名老中医崔公让所研制的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院内制剂,... 目的:应用中药通脉丸进行临床观察,探讨其对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动脉硬化闭塞症的36例患者为试验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试验组服用通脉丸(由国家级名老中医崔公让所研制的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院内制剂,郑药制剂:2001BN-10067)。10g/次,口服,1次/d,疗程8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血管活性药物,忌烟酒,有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适当应用降血压、降血脂药物。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两组分别于治疗前用硝酸还原酶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固相)平衡饱和竞争放免法、非平衡放免法检测治疗前(血浆的NO和vW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管舒缩因子(6-Keto-PGF1a和ET-1)。治疗后检测试验组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前两组反应内皮细胞功能和内皮炎症反应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试验组NO、6-Keto-PGF1a低于对照组,试验组vWF、MCP-1、ET-1高于对照组。②试验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试验组治疗前NO、6-Keto-PGF1a低于治疗后,试验组治疗前vWF、MCP-1、ET-1高于治疗后。结论:通脉丸可改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可明显降低动脉硬化及高血压引起的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通脉丸 血管内皮功能 内皮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滤器源性下腔-髂静脉长段阻塞8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施万印 陈亮 +1 位作者 刘长建 顾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78-982,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滤器源性下腔-髂静脉长段阻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治疗8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慢性下腔-髂静脉长段闭塞患者。收集8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滤器源性下腔-髂静脉长段阻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治疗8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慢性下腔-髂静脉长段闭塞患者。收集8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例患者闭塞段血管均成功开通。7例球囊成形结合植入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支架位置良好,支架内血流通畅,侧支血管减少;1例球囊成形结合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经导管直接溶栓2 d后复查造影显示支架内血栓完全溶解,血流恢复通畅。术后随访2~13个月,平均(4.7±3.9)个月。至末次随访,8例患者CT及下肢静脉造影均显示支架在位良好,其中3例支架内可见内膜轻度增生,但血流均通畅。结论滤器长期置入可导致慢性下腔-髂静脉长段闭塞。球囊成形及支架植入可有效开通闭塞血管,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髂静脉 滤器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生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材料的可行性研究
4
作者 王雪瑞 王迪 +2 位作者 丁佳蓉 陆瑶 傅巧美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3-96,11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大语言模型生成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材料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新途径。方法将基于循证建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问题清单输入DeepSeek-R1模型进行模拟咨询,通过人机对话生成... 目的探讨基于大语言模型生成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材料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新途径。方法将基于循证建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问题清单输入DeepSeek-R1模型进行模拟咨询,通过人机对话生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材料,分别由肝胆外科医护人员30人(医护组)、患者及家属30例(患方组)采用患者教育材料评估工具印刷/平面材料(PEMAT-P)评估,并通过可视化工具进行结果呈现。结果两组健康教育材料评分为(85.81±1.44)分,达标率为88.33%。患方组的可理解性评分显著高于医护组(P<0.05)。结论大语言模型可作为健康教育辅助工具,为医护人员制订教育计划和内容提供支持,提升健康教育资料的可理解性和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健康教育 大语言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 DeepSeek-R1 问题清单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关怀度和社会心理适应在膀胱癌尿路造口患者病耻感与社会疏离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银 陈慧 +3 位作者 丁佳蓉 李慧慧 钱丽萍 王迪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家庭关怀度和社会心理适应在膀胱癌尿路造口患者病耻感与社会疏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7月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206例膀胱癌尿路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 目的探讨家庭关怀度和社会心理适应在膀胱癌尿路造口患者病耻感与社会疏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7月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206例膀胱癌尿路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造口社会心理适应量表和一般疏离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膀胱癌尿路造口患者的病耻感、家庭关怀度、社会心理适应和社会疏离总分分别为(65.26±12.70)分、(5.64±2.50)分、(33.34±12.65)分、(37.52±7.24)分;病耻感与社会疏离呈正相关(r=0.603),与家庭关怀度(r=-0.409)、社会心理适应(r=-0.536)呈负相关(均P<0.05)。家庭关怀度和社会心理适应在膀胱癌尿路造口患者病耻感与社会疏离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324,占总效应的44.38%。结论病耻感不仅能直接影响膀胱癌尿路造口患者的社会疏离水平,也可通过家庭关怀度和社会心理适应间接影响其社会疏离水平;医护人员可通过构建干预支持网络提高患者的家庭关怀度和社会心理适应水平,从而降低其社会疏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尿路造口 病耻感 家庭关怀度 社会心理适应 社会疏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双联抗栓方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韩舟 张业鹏 +2 位作者 倪环宇 李晓强 王宝彦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91-199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利伐沙班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有症状并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利伐沙班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有症状并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种类,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以及西洛他唑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不同组患者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严重不良肢体事件以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患者632例,采用逆概率加权法平衡不同组间的基线数据后不同组之间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严重不良肢体事件、大出血以及临床相关非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的结果基本与总体研究结果一致。结论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分别与利伐沙班联用能够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双联抗栓治疗方案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西洛他唑 利伐沙班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双联抗栓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细胞在疾病治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蒋文韬 高政(综述) 周敏(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2-767,共6页
人工细胞作为研究人员在模仿自然细胞的基础上构建的仿生系统,过去几十年来在构建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向不同材料构成的人工细胞赋予跨膜运输、环境响应等各种功能,为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文章主要对人工细胞在疾病治疗应用... 人工细胞作为研究人员在模仿自然细胞的基础上构建的仿生系统,过去几十年来在构建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向不同材料构成的人工细胞赋予跨膜运输、环境响应等各种功能,为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文章主要对人工细胞在疾病治疗应用中的研究,包括作为载药系统、代替天然细胞功能、封装天然细胞、用于酶和基因治疗以及免疫疗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细胞 疾病治疗 载药系统 替代天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6
8
作者 刘长建 刘晨 +1 位作者 乔彤 黄佃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72-676,共5页
报道了 4 8例主髂动脉闭塞症病人的手术治疗结果 .行人造血管搭桥转流术 31例 ,其中有 8例同时行球囊导管扩张、动脉内膜剥成形或取栓术 ;导管动脉取栓扩张 5例 ;动脉内膜剥脱、取栓 3例 ;血管腔内支架置放 9例 .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 4 2... 报道了 4 8例主髂动脉闭塞症病人的手术治疗结果 .行人造血管搭桥转流术 31例 ,其中有 8例同时行球囊导管扩张、动脉内膜剥成形或取栓术 ;导管动脉取栓扩张 5例 ;动脉内膜剥脱、取栓 3例 ;血管腔内支架置放 9例 .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 4 2例 ,随访 0 .5~ 9年人造血血管通畅率 90 %.多普勒血流仪节段性测压踝 /肱指数 (ABI)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较高的价值 ,当ABI小于 0 .5时 ,应及时手术 ,挽救肢体 .在确定治疗方案时 ,应根据病变部位、分布和严重程度 ,施行不同的手术方法才能提高血管通畅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 手术治疗 血管外科手术 人造血管移植 血管内支架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弹簧圈结合普通弹簧圈栓塞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开窗支架腔内修复术后内漏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昭 金怡 +10 位作者 唐涛 童垣皓 刘晨 乔彤 周敏 于同 王炜 张明 冉峰 刘长建 李晓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0-564,共5页
目的 评价应用可控弹簧圈结合普通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开窗支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fTEVAR)后内漏的有效性.方法 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16例fTEVAR术后内漏患者均接受可控结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为(6... 目的 评价应用可控弹簧圈结合普通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开窗支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fTEVAR)后内漏的有效性.方法 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16例fTEVAR术后内漏患者均接受可控结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为(61.6±14.0)岁.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通过CT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可控弹簧圈结合普通弹簧圈栓塞手术均获成功.其中Ⅰa型内漏14例,Ⅱ型内漏2例.术后随访(5.01±2.81)(2~10)个月,无脑梗死、截瘫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无死亡;3例随访时仍见假腔内有对比剂充盈,予二次栓塞手术,术后随访假腔内出现完全血栓形成.结论 可控弹簧圈结合普通弹簧圈栓塞技术手术创伤小,技术简单易行,是治疗fTEVAR术后内漏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漏 弹簧圈栓塞 开窗技术 胸主动脉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正扬 朱斌 +2 位作者 俞海平 刘长健 张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0-124,共5页
 探讨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对评价正常淋巴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价值.选取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4只,在每只大白兔双侧后肢足背部趾蹼处注射0.2mL欧乃影,按摩注射部位30s.分别于造影剂注射之前及注射按摩后5、10、20、30、60、90、120min进行三...  探讨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对评价正常淋巴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价值.选取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4只,在每只大白兔双侧后肢足背部趾蹼处注射0.2mL欧乃影,按摩注射部位30s.分别于造影剂注射之前及注射按摩后5、10、20、30、60、90、120min进行三维增强磁共振淋巴造影成像(3DCE_MRL).测量不同延迟时间引流区域淋巴结的信号强度,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各组间及组内淋巴结信号强度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引流区域各组淋巴结、淋巴管及胸导管显示清晰.月国窝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髂淋巴结/后腹膜淋巴结分别于注射造影剂10、20和30min后信号强度达到峰值.各组淋巴结的峰值信号强度有明显差异(P<0.05).双足注射部位未见炎症反应.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可以有效可靠地显示引流区域淋巴管、淋巴结的解剖形态和功能,对淋巴系统病变有着潜在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术 造影剂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3
11
作者 翁艳敏 朱娴 傅巧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6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患者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管外科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因严重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典术式(sCEA)87例(其中35例...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患者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管外科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因严重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典术式(sCEA)87例(其中35例使用转流管),外翻术式(eCEA)92例。结果术后24h死亡1例,围术期内发生急性颈动脉血栓形成1例,脑梗死1例,脑出血2例,明确脑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5例,轻度伸舌偏移、发音嘶哑、暂时性失语各1例,切口局部感染1例,伤口出血5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难治性心律失常2例,坠积性肺炎1例。结论围术期应加强心理护理、术前充分评估准备、针对性脑保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到有效预防、重点观察和及时处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影响和确保患者治愈康复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VEGF_(165)基因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顾松 刘长建 +1 位作者 乔彤 孙雪梅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3-622,共10页
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体外转染反义VEGR_(165)基因,观察反义VEGF_(165)基因对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反义VEGF_(165)基因其核表达载体 pcDNA_3-as-VEGF_(165),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反义基因转入SMMG-... 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体外转染反义VEGR_(165)基因,观察反义VEGF_(165)基因对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反义VEGF_(165)基因其核表达载体 pcDNA_3-as-VEGF_(165),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反义基因转入SMMG-7721肝癌细胞株,观察反义VEGF_(165)基因抑制肝癌细胞 VEGF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RT-PCR结果显示转染反义VEGF_(165)基因后肝癌细胞内 VEG mRNA水平显著下降;ELISA方法显示转染反义基因 2 d后培养液上清 VEGF蛋白分泌显著下降((142.01±7.95)vs(1 625.52±64.46)pg/mL,n=4,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培养板中转染及义VEGF_(165)基因的肝癌细胞细胞数显著减少,仅有少数细胞表达VEGF蛋白。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转染反义VEGF_(165)基因2 d后肝癌细胞的存活率下降了 12.53%(n=4,P<0.05),而凋亡率则上升了 13.12%(n=4,P<0.01)。MTT法显示反义VEGF_(165)基因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反义VEGF_(165)基因能显著的抑制肝癌细胞VEGF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因此反义VEGF_(165)基因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肝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肝癌 反义 基因治疗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导管溶栓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晨 刘长建 +1 位作者 张明 王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评价经小隐静脉/腘静脉路径的溶栓导管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09年7月,对30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施行了经小隐静脉/腘静脉路径的溶栓导管治疗,同时行下腔静脉滤器置放保护。结果:溶栓导管平均置放时间... 目的:评价经小隐静脉/腘静脉路径的溶栓导管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09年7月,对30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施行了经小隐静脉/腘静脉路径的溶栓导管治疗,同时行下腔静脉滤器置放保护。结果:溶栓导管平均置放时间为(7.0±1.2)天。髂-股静脉血栓完全溶解28例(Ⅲ型),部分溶解2例(Ⅱa型1例,Ⅱb型1例),无出血、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1~21个月,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经小隐静脉/腘静脉路径的溶栓导管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小隐静脉 腘静脉 导管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老年患者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明 刘长建 乔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总结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老年糖尿病足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老年糖尿病足末梢严重缺血患者37例(39条下肢),其中FontaineⅢ期24例(25条下肢),FontaineⅣ期13例(14条下肢),均行股深动脉成形术,患者手术前后1周行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 目的总结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老年糖尿病足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老年糖尿病足末梢严重缺血患者37例(39条下肢),其中FontaineⅢ期24例(25条下肢),FontaineⅣ期13例(14条下肢),均行股深动脉成形术,患者手术前后1周行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_2)检测,随访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综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37例(39条下肢)患者中,临床症状消失、末梢溃疡愈合、效果优良27例(29条下肢),另有2例(2条)静息痛无缓解。FontaineⅣ期有10例肢体或足趾坏死,分别行膝下截肢3例(3条下肢),截趾7例(7条下肢)。与手术前比较,FontaineⅢ期和FontaineⅣ期患者手术后ABI和tcPO_2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血管补片32条下肢,长期通畅率为82.1%。结论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老年糖尿病足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疗效可靠,是挽救老年糖尿病足患肢的良好治疗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股动脉 缺血 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管成形术 人工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时下肢腓肠肌细胞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乔彤 刘长建 +1 位作者 张平 李存照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9-206,共8页
探讨腓肠肌细胞病理形态学和细胞代谢变化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依据血管造影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 (A组 )及单纯下肢浅静脉曲张 (B组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C组 ) 3组 ,每组 1 0例 .分别取大... 探讨腓肠肌细胞病理形态学和细胞代谢变化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依据血管造影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 (A组 )及单纯下肢浅静脉曲张 (B组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C组 ) 3组 ,每组 1 0例 .分别取大腿长收肌 (对照 )和小腿腓肠肌标本检测肌肉中的SOD、NO、Na+ _K+ _ATP酶、Ca2 + _ATP酶、乳酸等各项指标 ;HE染色、ATP酶染色、SDH/COX双重染色后光镜、电镜观察 .结果显示 :A及B组肌组织结构和生化指标均正常 ,C组腓肠肌可见散在肌纤维萎缩、变性和坏死 ,炎性细胞浸润 ;同型肌纤维群化 ;COX/SDH染色可见单根或多根肌纤维酶活性增高 .肌丝间可见脂肪空泡聚集 ,部分线粒体空泡化或髓鞘样改变 .C组腓肠肌乳酸显著高于其他组别 (P <0 .0 1 ) ,而其Na_K_ATP酶、Ca2 + _ATP酶活性、NO、SOD等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下降 (P <0 .0 1 ) .表明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者患肢腓肠肌在肌纤维类型、超微结构和肌肉组织多项生化指标等均发生明显变化 ,推测小腿腓肠肌超微结构的病变是手术后远期效果不佳的病理基础 .如果从骨骼肌营养和抗氧化处理等角度进行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功能 下肢腓肠肌细胞 病理生理学 血管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细胞模型建立及细胞内铁代谢紊乱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强 周瑜 乔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10-1113,共4页
目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AS)细胞模型,研究铁代谢与AS关系及AS斑块中巨噬细胞铁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干预铁代谢及防治A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AW264.7细胞,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制备泡沫细胞,油红O染色并通过酶联免... 目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AS)细胞模型,研究铁代谢与AS关系及AS斑块中巨噬细胞铁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干预铁代谢及防治A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AW264.7细胞,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制备泡沫细胞,油红O染色并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胞内脂质(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验证AS泡沫细胞模型建立。免疫印迹法检测铁代谢相关铁蛋白(FT)、膜铁转运蛋白(FPN)1,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法检测和定位巨噬细胞中FPN1表达。结果 ox-LDL诱导制备的细胞质内有大量红色脂质颗粒,较多脂质融合成大油滴状,符合泡沫细胞形态特征;泡沫细胞内有大量脂质堆积,胆固醇酯(CE)占比明显高于正常细胞(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泡沫细胞内F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细胞,FPN1含量增加且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结论泡沫细胞中铁代谢紊乱,细胞内大量聚集。FPN1非细胞膜定位阻止铁从巨噬细胞中有效排出并加重泡沫细胞中铁累积,可能加剧AS斑块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泡沫细胞 膜铁转运蛋白 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PLLA有序膜制备及其对内皮生长晕细胞的促进作用
17
作者 卢辉俊 冯章启 +4 位作者 刘晨 乔彤 黄佃 顾忠泽 刘长建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9-455,共7页
通过观察内皮生长晕细胞(EOCs)在纳米PLLA有序膜表面黏附、增殖的情况,为优化组织工程材料提供一种新途径。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PLLA纤维支架,进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改性及I型胶原表面涂覆,与EOCs复合培养。采用细胞生长曲线和... 通过观察内皮生长晕细胞(EOCs)在纳米PLLA有序膜表面黏附、增殖的情况,为优化组织工程材料提供一种新途径。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PLLA纤维支架,进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改性及I型胶原表面涂覆,与EOCs复合培养。采用细胞生长曲线和光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支架材料对种子细胞黏附、增殖、形态特征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制得的纳米PLLA纤维孔径为300~400 nm,孔隙率〉90%;有序膜和超级有序膜组吸光度A值与无序膜、单纯细胞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在支架膜上生长良好,纳米无序膜细胞生长较散在、杂乱;有良好空间定向效果的有序纤维及超级有序纤维支架有利于细胞沿纤维定向附着、伸展、增殖,分泌胞外基质,而超级有序膜更有利于保持其结构。内皮生长晕细胞是理想的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纳米PLLA有序及超级有序膜支架能促进种子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增殖,并能较好地保持细胞的形态,是一种理想的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PLLA 纳米超级有序膜 内皮生长晕细胞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颈动脉体瘤1例及文献复习
18
作者 赵苏峰 杨旭东 +2 位作者 唐恩溢 黄晓峰 刘长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3-1014,共2页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外膜中化学感受器的肿瘤,也称为化学感受器瘤或副神经节瘤;良性居多,恶性极为罕见[1]。我科于10年5月收治恶性颈动脉体瘤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恶性颈动脉体瘤 文献复习 化学感受器瘤 颈总动脉分叉 副神经节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患病率与季节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朱澄妍 秦怡 +4 位作者 张炜炜 邱君斓 蒋智明 沈祎 冉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81-1685,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与季节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纳入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因创伤性骨折入院,病程中接受下肢血管彩超筛查的1697例... 目的:探讨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与季节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纳入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因创伤性骨折入院,病程中接受下肢血管彩超筛查的1697例老年患者,观察不同季节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的超声结果,分析不同季节的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下肢DVT患病率的差异。结果:共1697例患者,DVT患病人数在1年内呈周期性变化,根据南京地区季节划分,秋冬季(10月—次年3月)经超声诊断下肢DVT的发病率为37.2%(337例),春夏季(4—9月)的发病率为30.5%(2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下肢DVT的发生与季节因素有一定关联性,秋冬季因创伤性骨折入院的老年患者发生下肢DVT的风险相较于春夏季可能更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季节因素的影响,更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早期诊断下肢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超声 老年创伤性骨折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痛体验的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迪 王鹏程 +3 位作者 张萍 翁艳敏 钱湛 乔彤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疾痛体验。方法:采用解释性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选择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4名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整理分析...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疾痛体验。方法:采用解释性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选择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4名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整理分析。结果:归纳分析得出4个主题:身体状态失控;日常活动受限;心理状态负面;发现正向的疾痛意义。结论: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痛体验复杂多样,医护人员应及时对患者疾痛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疾痛 解释性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