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心血管疾病(CVD)事件的相关性,观察脉压及脉压指数对CVD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规律行MHD且病情稳定的患者86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心血管疾病(CVD)事件的相关性,观察脉压及脉压指数对CVD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规律行MHD且病情稳定的患者86例,测量血压,计算脉压及脉压指数。根据有无CVD事件分为CVD组和非CVD组,根据脉压分为:≤40 mm Hg,41-60 mm Hg,61-80 mm Hg,〉80 mm Hg;根据脉压指数分为:≤0.30,0.31-0.40,0.41-0.50,〉0.50。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MHD患者发生CVD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CVD组与非CVD组年龄、透析时间、收缩压、脉压、脉压指数、血糖、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脉压水平患者年龄、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指数、eGFR及CVD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脉压指数患者年龄、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CVD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时间、脉压、脉压指数、血红蛋白与MHD患者CVD事件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时间、脉压、脉压指数、血红蛋白与MHD患者发生CVD事件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透析时间长、脉压大、脉压指数大、贫血是MHD患者发生CVD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通过监测MHD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早期、客观、准确地控制血压,可降低MHD患者CVD事件的发生率。展开更多
目的:讨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目的:讨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3分)和预后不良组(≥3分),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透析龄等基本资料,影像学检查,血红蛋白、血清钙、白蛋白、血尿素氮等辅助检验结果及血液净化抗凝治疗方式。分析患者脑出血的预后情况,探讨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5例患者,预后良好50例,预后不良3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血红蛋白水平、格拉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血肿量≥50 m L、脑室出血、高钙血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血肿量、血钙水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GCS评分、血肿量巨大、血钙异常往往提示患者预后不良,临床上应该予以重视,以期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心血管疾病(CVD)事件的相关性,观察脉压及脉压指数对CVD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规律行MHD且病情稳定的患者86例,测量血压,计算脉压及脉压指数。根据有无CVD事件分为CVD组和非CVD组,根据脉压分为:≤40 mm Hg,41-60 mm Hg,61-80 mm Hg,〉80 mm Hg;根据脉压指数分为:≤0.30,0.31-0.40,0.41-0.50,〉0.50。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MHD患者发生CVD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CVD组与非CVD组年龄、透析时间、收缩压、脉压、脉压指数、血糖、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脉压水平患者年龄、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指数、eGFR及CVD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脉压指数患者年龄、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CVD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时间、脉压、脉压指数、血红蛋白与MHD患者CVD事件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时间、脉压、脉压指数、血红蛋白与MHD患者发生CVD事件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透析时间长、脉压大、脉压指数大、贫血是MHD患者发生CVD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通过监测MHD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早期、客观、准确地控制血压,可降低MHD患者CVD事件的发生率。
文摘目的:讨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3分)和预后不良组(≥3分),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透析龄等基本资料,影像学检查,血红蛋白、血清钙、白蛋白、血尿素氮等辅助检验结果及血液净化抗凝治疗方式。分析患者脑出血的预后情况,探讨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5例患者,预后良好50例,预后不良3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血红蛋白水平、格拉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血肿量≥50 m L、脑室出血、高钙血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血肿量、血钙水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GCS评分、血肿量巨大、血钙异常往往提示患者预后不良,临床上应该予以重视,以期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