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小血管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37
1
作者 倪俊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8期853-870,共18页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年龄相关脑血管疾病,由各种因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CSVD可急性起病,表现为脑实质出血或者缺血...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年龄相关脑血管疾病,由各种因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CSVD可急性起病,表现为脑实质出血或者缺血性卒中;多数则隐匿起病,缓慢发展,临床上通常缺乏特异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转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毛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徐运 胡娅莉 +4 位作者 刘卫彬 王岚 管得宁 黄嵘 王中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4-455,i009,共3页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内耳毛细胞。方法 用不同的培养液和多种细胞因子在体外进行胚胎干细胞向内耳毛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并用WesternBlot和细胞免疫组化对分化不同阶段的特异性分子指标进行了鉴定。结果 从...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内耳毛细胞。方法 用不同的培养液和多种细胞因子在体外进行胚胎干细胞向内耳毛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并用WesternBlot和细胞免疫组化对分化不同阶段的特异性分子指标进行了鉴定。结果 从形态学上 ,团状或簇状小的圆型干细胞诱导分化成类神经样细胞 ;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提示不同时期表达不同的特异性蛋白 ,如胚胎干细胞未分化期表达SSEA -1,增殖期为phalloidi、nestin、CD3 4、BrdU ,毛细胞形成期为Math1、Brn3C和Calretinin。结论 体外已成功将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具有分子特征的内耳毛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胍细胞 毛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抑制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保护缺血性脑损伤 被引量:8
3
作者 贾佳 杨振军 +1 位作者 周鹏 徐运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皮质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mRNA和蛋白表达,以探讨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研制卵巢切除小鼠雌激素替代模型;一侧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小鼠模型;缺血2 h再灌6 h后取两侧大脑皮质,用RT-PCR、Western b... 目的:研究缺血性皮质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mRNA和蛋白表达,以探讨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研制卵巢切除小鼠雌激素替代模型;一侧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小鼠模型;缺血2 h再灌6 h后取两侧大脑皮质,用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其FADD mRNA和蛋白水平、Caspase-3活性及其雌激素的影响。结果:①雌激素抑制缺血侧皮质升高的FADD mRNA[(49.67+0.68)%vs(67.36±0.2)%,P<0.01]和蛋白表达水平[(37.50±1.68)%vs(67.46+1.41)%,P<0.01],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②与正常侧相比,缺血侧皮质Caspase-3活性增强(45175±601vs35993±643,P<0.01),雌激素抑制其活性(39 556±432vs45 175±601,P<0.05)。结论:雌激素可部分抑制FADD保护缺血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保护作用 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MRI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金佳丽 朱国 +2 位作者 周飞 朱晓蕾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8期671-676,共6页
目的研究高分辨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于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 目的研究高分辨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于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未能明确病因,而HR-MRI血管壁成像确诊的典型性病例8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及DSA均未明确病因,HR-MRI血管壁成像发现2例颅内动脉夹层(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CAD),2例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2例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综合征(atherosclerotic Moyamoya syndrome,AS-MMS)及2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结论 HR-MRI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如CAD、MMD与AS-MMS的鉴别、PACNS等)中具有重要价值,是CTA/MRA及DSA诊断技术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 血管壁 病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储备的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 被引量:12
5
作者 邵渊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8期684-689,共6页
  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又称脑血流储备、脑血液动力学储备、脑灌注储备、脑循环储备等,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激作用下,脑血管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Bayliss效应)维持脑血流正常稳定的能力.脑血...   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又称脑血流储备、脑血液动力学储备、脑灌注储备、脑循环储备等,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激作用下,脑血管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Bayliss效应)维持脑血流正常稳定的能力.脑血管储备功能的检测对脑血管疾病等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和疗效的评价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储备 脑血流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雪梅 贾佳 +1 位作者 李琰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8期655-658,共4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制做VD小鼠模型。通心络灌胃(0.2g·kg-1·d-1)处理小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1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模...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制做VD小鼠模型。通心络灌胃(0.2g·kg-1·d-1)处理小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1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模型加生理盐水组(安慰剂组)、模型加通心络组(治疗组)。处理30d后应用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测定小鼠海马部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1)RT-PCR:对照组与安慰剂组的eNOS基因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而治疗组eNOS mRNA表达明显增强,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VEGF mRNA表达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Western Blot:安慰剂组的eNOS和VEGF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eNOS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上调,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心络能明显增强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VEGF和eNOS表达,提高其脑血管储备能力,从而减轻VD模型小鼠的缺血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通心络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合酶 脑血管储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综述:药物抵抗基因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邵渊 丁红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4期309-316,共8页
血小板的活化与聚集在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抗血小板治疗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一级及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为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但抗血小板药物对不同人群血小板抑制作用存... 血小板的活化与聚集在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抗血小板治疗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一级及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为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但抗血小板药物对不同人群血小板抑制作用存在较大差异,人群对抗血小板药物的低反应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具有相关性,本篇将重点从基因多态性的角度阐述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可能机制,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抵抗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88
8
作者 门雪娇 陈玮琪 +29 位作者 许玉园 朱以诚 胡文立 程忻 柏峰 王丽华 毛玲 曲辉 吕佩源 刘军 孙中武 孙莉 李玉生 吴中亮 吴丹红 吴波 谷文萍 范玉华 周国钰 倪俊 高峰 黄仕雄 曹勇军 彭丹涛 谢春明 蔡志友 徐运 王伊龙 陆正齐 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5期508-514,共7页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类型,最早由Caplan[1]于1989年提出,Caplan认为BAD是一个“被忽视的、疏于研究且未被应用的概念”。常见的穿支动脉包括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ie...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类型,最早由Caplan[1]于1989年提出,Caplan认为BAD是一个“被忽视的、疏于研究且未被应用的概念”。常见的穿支动脉包括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LSA)、脑桥旁正中动脉(paramedian pontine arteries,P PA)、丘脑膝状体动脉、脉络膜前动脉、Heubner’s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等。BAD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病因的10%~15%,临床上多表现为以进行性运动功能缺失(progressive motor deficiency,PDM)为主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多发生在发病48~72 h,临床预后差[2-3]。传统影像学很难发现BAD的血管病变,导致临床上早期诊断困难。基于临床及头颅MRI表现,目前临床研究较多的是发生在LSA和PPA部位的B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 缺血性卒中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6
9
作者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3期195-197,共3页
  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居高不下的致死率及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威胁,现以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
关键词 氧化性应激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储备功能与缺血性卒中 被引量:27
10
作者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8期652-654,共3页
  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又称脑血流储备、脑血液动力学储备、脑灌注储备、脑循环储备等,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激作用下,脑血管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Bayliss效应)维持脑血流正常稳定的能力.脑血...   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又称脑血流储备、脑血液动力学储备、脑灌注储备、脑循环储备等,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激作用下,脑血管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Bayliss效应)维持脑血流正常稳定的能力.脑血管储备功能的检测对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和疗效的评价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储备 卒中 缺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储备与阿尔茨海默病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志迈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8期679-683,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减退为特点的老年期痴呆.从神经病理学角度看,AD以β淀粉样蛋白(Aβ)在大脑实质和血管壁上聚集,形成淀粉样斑块和淀粉样血管病,并在大脑神经元中形成神经纤维缠结为特...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减退为特点的老年期痴呆.从神经病理学角度看,AD以β淀粉样蛋白(Aβ)在大脑实质和血管壁上聚集,形成淀粉样斑块和淀粉样血管病,并在大脑神经元中形成神经纤维缠结为特征.Aβ由APP(一种跨膜糖蛋白)经一些蛋白水解酶切割而产生[1].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是指在生理和病理刺激调节下,脑血流灌注较基础水平增加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脑血管储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的精准诊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佳慧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8期667-670,共4页
精准诊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基于患者的临床特点、遗传学、分子学、细胞学特点,选择合适诊断方法、采取合适的和理想化的最佳治疗方案或措施,常用技术有RNA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影像技术等等。现将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最常用... 精准诊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基于患者的临床特点、遗传学、分子学、细胞学特点,选择合适诊断方法、采取合适的和理想化的最佳治疗方案或措施,常用技术有RNA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影像技术等等。现将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最常用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高分辨血管壁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相关的脑小血管病诊疗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4期339-341,共3页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指脑小动脉、分支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病变,导致临床表现为多种症状的一种综合征,如情绪异常、排尿异常、步态异常、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帕金森综合征等...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指脑小动脉、分支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病变,导致临床表现为多种症状的一种综合征,如情绪异常、排尿异常、步态异常、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帕金森综合征等。MRI表现为脑白质损伤也称脑白质高信号(T2WI和FLAIR)、腔隙性梗死、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及脑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衰老 脑微出血 白质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4期274-277,共4页
在21世纪,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疾病管理以及人类基因组解释方面的巨大进展,我们已经迎来了个体化医疗新时代的黎明。个体化医疗狭义的定义为在基因指导下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即对患者基因组的测序,识别出了突变的基因... 在21世纪,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疾病管理以及人类基因组解释方面的巨大进展,我们已经迎来了个体化医疗新时代的黎明。个体化医疗狭义的定义为在基因指导下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即对患者基因组的测序,识别出了突变的基因,然后将这些信息与患者的其他医疗信息——病史、环境、家庭背景、微生物和饮食等结合起来。高素质的医护人员,将复杂的分子和临床数据结合起来,制订护理和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有效性和安全性。广义的说,个体化医疗是以每例患者的信息为基础做出治疗方案的决定。个体化医疗必定变革医学实践,改变全球医疗健康行业,并最终带来健康长寿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个体化治疗 溶栓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治疗的个体化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4期10-17,共8页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目前最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血小板药物。虽然两者的抗血小板疗效已得到公认,但部分长期服用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患者仍然存在卒中复发的风险。提示抗血小板治疗具有个体差异性,血小板对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缺乏反应或...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目前最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血小板药物。虽然两者的抗血小板疗效已得到公认,但部分长期服用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患者仍然存在卒中复发的风险。提示抗血小板治疗具有个体差异性,血小板对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缺乏反应或反应降低的现象,称为'阿司匹林抵抗'[1,2] 和'氯吡格雷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抵抗 COX 基因多态性 CYP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多态性 抗血小板聚集 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治疗 个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脑血流变化研究
16
作者 肖永龙 倪秀石 +4 位作者 张德平 杭美琴 郑培德 戴令娟 侯杰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9-575,共7页
采用经颅多谱勒(TCD)测定5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睡眠前、睡眠中及睡眠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同步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分析比较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呼吸事件对脑血流的影响.结果显示OSAS患者晚间入睡前TCD测定大脑中动... 采用经颅多谱勒(TCD)测定5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睡眠前、睡眠中及睡眠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同步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分析比较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呼吸事件对脑血流的影响.结果显示OSAS患者晚间入睡前TCD测定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MFV)值为(79.6±5.3)cm/s,次晨觉醒后大脑中动脉MFV值为(77.4±8.6)cm/s.所有311个呼吸事件相关的大脑中动脉MFV峰值为(94.5±20.5)cm/s,MFV谷值为(44.9±12.1)cm/s,MFV变化度为116.2±41.2%.MFV变化度与呼吸事件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763,P<0.05),与SaO2变化值也呈正相关(r=0.560,P<0.05).REM期睡眠MFV变化度为142.8±55.4%,1期、2期及3+4期睡眠的MFV变化度分别为113.2±33.0%、106.2±30.7%及115.7±49.4%.以上结果表明OSAS患者夜间呼吸暂停或低通气造成脑血流速度剧烈变化,其中尤以上气道恢复通气后引起的脑血流速度下降更明显,REM期睡眠脑血流变化比其它睡眠时相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夜间 脑血流 脑卒中 动脉血流速度 呼吸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徐慈航 李敬伟 朱晓蕾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4期446-451,共6页
出血转化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与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治疗方案,包括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等均可能导致出血转化。目前临床上尚无对缺血性卒中出... 出血转化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与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治疗方案,包括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等均可能导致出血转化。目前临床上尚无对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有效的预测方法,本文对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的病因以及影像学和生物学标志物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出血转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出血转化 血清标志物 影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秋云 丁红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4期294-302,共9页
缺血性卒中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intravenous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是目前被循证医学证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唯一有效的方法。然而,在临床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时... 缺血性卒中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intravenous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是目前被循证医学证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唯一有效的方法。然而,在临床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时间窗问题、伴随意识障碍问题、年龄问题、剂量问题等等,提示在规范的基础上需进行个体化治疗,从而提高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静脉溶栓中涉及个体化方案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卒中 个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再通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嵇碧莹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2期95-98,共4页
卒中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及致死疾病,近年来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缺血性卒中最终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因此通过各种手段在有效时间窗内重新恢复或开通病变血管,实现缺血脑组织的再灌注是治疗的关键。静脉溶栓是目前最为公认和有效的... 卒中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及致死疾病,近年来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缺血性卒中最终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因此通过各种手段在有效时间窗内重新恢复或开通病变血管,实现缺血脑组织的再灌注是治疗的关键。静脉溶栓是目前最为公认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再通 溶栓治疗 血管内治疗 机械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微出血与卒中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姚浙吕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4期365-370,共6页
脑微出血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影像学表现之一,目前检出率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而显著提升。研究显示脑微出血可能与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风险增加相关,对未来卒中发生、发展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有助于指导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防治。脑微出血... 脑微出血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影像学表现之一,目前检出率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而显著提升。研究显示脑微出血可能与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风险增加相关,对未来卒中发生、发展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有助于指导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防治。脑微出血是否增加抗栓治疗后出血转化风险,以及相应风险是否与抗栓治疗获益相抵,目前仍有争议,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临床工作中应综合评估抗栓治疗的预防获益及出血风险,以制订合理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脑出血 抗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