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亚专科护理运行模式的建立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37
1
作者 陈璐 吕琳 +3 位作者 季翠玲 常青 傅巧美 陈雁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79-983,共5页
目的:建立并评价神经外科亚专科护理运行模式。方法:通过建立亚专科护理组织架构、落实建设保障方案、实施亚专科护理人员培训、进行临床护理标准的精细化管理、开展亚专科护理特色技术、拓展专业辐射领域等,促进神经外科护理亚专科建... 目的:建立并评价神经外科亚专科护理运行模式。方法:通过建立亚专科护理组织架构、落实建设保障方案、实施亚专科护理人员培训、进行临床护理标准的精细化管理、开展亚专科护理特色技术、拓展专业辐射领域等,促进神经外科护理亚专科建设。结果:实施神经外科亚专科护理运行模式后,亚专科护理组成员临床工作综合能力得到提升(P<0.001);获批院级及以上科研课题数、发表论文数、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数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P<0.001);学历及专科资质成长显著。结论:开展神经外科亚专科护理有利于提高护士临床工作综合能力,提升专科护理水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深化优质护理内涵;培养专科人才,拓宽护士职业发展道路,增强专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亚专科 护理管理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风险评估与分级护理 被引量:27
2
作者 陈璐 王芳 +2 位作者 汪芳 吕琳 狄恒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失禁相关性皮炎(IAD)风险评估与分级护理方案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将80例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危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IAD风险评估与分级护理方... 目的探讨失禁相关性皮炎(IAD)风险评估与分级护理方案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将80例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危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IAD风险评估与分级护理方案,包括开展IAD风险预警评估,建立IAD护理风险报告制度,落实IAD分级预防措施,准确鉴别和判定IAD,实施IAD分级动态管理。结果观察组IA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IAD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IAD风险评估与分级护理方案有助于降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IAD发生率,缩短皮炎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神经外科 失禁相关性皮炎 风险评估 分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模型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嵘 朱怀军 +3 位作者 黄玉杰 罗雪梅 尹华云 乔小云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验证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NONM EM )软件建立的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模型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加护病房中给予万古霉素治疗患者的性别、... 目的:验证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NONM EM )软件建立的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模型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加护病房中给予万古霉素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血肌酐和血白蛋白数值,通过前期建立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计算特定给药剂量下万古霉素的稳态血药谷浓度预测值,并与实际测量值比较,进而统计学分析验证。结果共收集患者42例,测得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53份,平均谷浓度为10.9mg/L,范围为1.6~49.1mg/L。群体药动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有显著相关性(r=0.857, P<0.001),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0.4079,预测值的95%置信区间为9.36~14.07,实测值的95%置信区间为8.92~14.32。结论该群体药动学模型可以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给予万古霉素前的预测和药物剂量的指导。但由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昏迷,体重估计误差较大(约30%),同时对比剂和利尿药导致的肾功能改变影响结果。通过调整使用方法,预测准确率提高到近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群体药动学模型 神经重症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置管改良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芳 姚志清 陈璐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鼻胃管置管方法在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6例和改良组34例,分别采用常规法和改良法进行鼻胃管置管,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和置管前后心率... 目的探讨改良鼻胃管置管方法在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6例和改良组34例,分别采用常规法和改良法进行鼻胃管置管,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和置管前后心率、血压变化。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置管后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鼻胃管置管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鼻胃管置入成功率,降低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神经外科 鼻胃管 置管 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键点控制原理的SPORT管理方案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身体约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芳 何敏 沈雁蓉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关键点控制原理的SPORT管理方案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身体约束中的应用效果,为维护其安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神经外科的36名重症患者为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基于关键点控制原理的SPORT管理方案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身体约束中的应用效果,为维护其安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神经外科的36名重症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2022年3月至2022年8月,同法选取该科33名重症患者为观察组,采取SPORT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身体约束体验、约束部位皮肤异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身体约束体验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8,P=0.034),但两组患者约束部位皮肤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5)。结论采用基于关键点控制原理的SPORT管理方案有利于改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身体约束体验,可为规范此类患者身体约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点控制 神经外科 危重症 身体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显微切除听神经瘤术中面听神经保护的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倪红斌 梁维邦 +5 位作者 徐武 韦永祥 蒋健 陈杰 戴艳红 高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听神经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面听神经保护的意义。方法1996年1月~2001年12月未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者为非监测组(n=18),2002年1月~2006年12月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者为监测组(n=22),比较手术前后2组面听神经症状改善... 目的探讨显微听神经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面听神经保护的意义。方法1996年1月~2001年12月未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者为非监测组(n=18),2002年1月~2006年12月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者为监测组(n=22),比较手术前后2组面听神经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术后24h内未监测组听力障碍好转1例,无变化9例,加重8例,面瘫症状好转1例,无变化2例,加重4例;监测组听力障碍好转9例,无变化12例,加重1例,面瘫症状好转6例,无变化5例。监测组听力障碍和面瘫症状好转优于未监测组(Z=3.389,P=0.001;Z=2.470,P=0.014)。术后6个月随访,未监测组听力障碍减轻或消失4例,无改善8例,加重6例,面瘫症状减轻或消失1例,无改善4例,加重2例;监测组听力障碍减轻或消失15例,无改善6例,加重1例,面瘫症状减轻或消失10例,无改善1例。术后6个月时监测组听力障碍和面瘫症状恢复显著优于非监测组(Z=3.105,P=0.002;Z=3.187,P=0.001)。结论听神经瘤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保护面听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神经电生理监测 面听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37例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斌 梁维邦 +2 位作者 倪红斌 韦永祥 蒋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91-192,共2页
目的探讨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0月~2006年7月37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其中胆脂瘤18例,脑膜瘤8例,听神经瘤6例,三叉神经鞘瘤5例,均经乙状... 目的探讨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0月~2006年7月37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其中胆脂瘤18例,脑膜瘤8例,听神经瘤6例,三叉神经鞘瘤5例,均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23例,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4例。35例疼痛症状消失(32例立即消失,3例术后2个月消失),随访3个月~5年无复发;2例无效。发生暂时性面瘫6例,面部麻木6例,无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结论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桥小脑角肿瘤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医院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45
8
作者 陈璐 奚兴 Janet Sit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0期94-97,共4页
目的建立三级医院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与规范三级医院延续性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式为基础,结合现行延续性护理服务内容和患者需求,参考国内外文献和专家访谈形成问卷初稿;采用... 目的建立三级医院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与规范三级医院延续性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式为基础,结合现行延续性护理服务内容和患者需求,参考国内外文献和专家访谈形成问卷初稿;采用德尔菲(Delphi)法,通过2轮23名专家咨询初步确立三级医院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判断系数、熟悉系数分别为0.882,0.942,0.822;确定三级医院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41项;一、二、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736、0.521、0.627,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三级医院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科学可靠,有助于客观评价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三级医院 质量评价 质量指标 Delphi技术 护理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复合体压迫类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徐武 梁维邦 +1 位作者 倪红斌 陈维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复合体压迫导致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椎动脉复合体压迫类型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复合体组,n=13例)采用微血管减压治疗。非椎动脉复合体压迫导致的三叉神经痛(非复合体组,n=25例)采用直接旷置小... 目的:探讨椎动脉复合体压迫导致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椎动脉复合体压迫类型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复合体组,n=13例)采用微血管减压治疗。非椎动脉复合体压迫导致的三叉神经痛(非复合体组,n=25例)采用直接旷置小脑上动脉进行治疗。两组术后2月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复合体组术后2月治愈10例,好转2例,无效1例;而非复合体组治愈22例,好转3例,无效0例。椎动脉复合体压迫类型的三叉神经痛的近期疗效低于非椎动脉复合体压迫类型的三叉神经痛,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动脉复合体压迫类型的三叉神经痛近期疗效低,其特殊的压迫类型或许是疗效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椎动脉复合体 微血管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与小脑上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渭君 朱亚文 谢康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69-170,共2页
目的 研究三叉神经与小脑上动脉之间的关系。 方法 解剖尸体头颅 2 0例 4 0侧 :打开颅盖 ,去除大脑组织并打开小脑幕 ,观察三叉神经和小脑上动脉之间的关系并测量两者之间的距离 ,观察小脑上动脉的走行。 结果 本组与三叉神经最近... 目的 研究三叉神经与小脑上动脉之间的关系。 方法 解剖尸体头颅 2 0例 4 0侧 :打开颅盖 ,去除大脑组织并打开小脑幕 ,观察三叉神经和小脑上动脉之间的关系并测量两者之间的距离 ,观察小脑上动脉的走行。 结果 本组与三叉神经最近的血管均为小脑上动脉 ,二者距离 0~ 8 1mm ,平均 2 19mm。 4 0侧小脑上动脉均发出分支 ,4 7 5 % (19/ 4 0 )的小脑上动脉与三叉神经相交 ,87 5 % (35 / 4 0 )的小脑上动脉主干和分支的结合处距离三叉神经最近。 结论 小脑上动脉可发出嘴侧和尾侧 2个分支 ,小脑上动脉主干和分支的结合处距离三叉神经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小脑上动脉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监测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显微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娟 戴嵬 +4 位作者 李伟 吴凌云 凌海平 赵鹏来 杭春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3,72,共10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超声、吲哚氰绿血管造影、神经电生理等多模态监测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AVMs)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外科治疗的AVMs患者51例,其中未破裂...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超声、吲哚氰绿血管造影、神经电生理等多模态监测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AVMs)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外科治疗的AVMs患者51例,其中未破裂AVMs 25例,包括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者10例(19.6%);破裂出血AVMs 26例(51.0%),包括伴癫痫发作者5例;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16例、Ⅳ级22例、Ⅴ级5例。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对多模态监测技术用于AVMs显微手术的优缺点进行综合分析。所有患者接受神经导航、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及术中超声监测,根据需要可反复使用微血管多普勒超声,对AVMs病变、引流静脉、供血动脉、畸形团内部、皮质或畸形团表面进行监测,并通过临时阻断可疑供血动脉后病灶内部血流信号的变化,以判断该动脉是否为主要供血动脉。对于AVMs位置表浅者,结合吲哚氰绿血管造影判断。AVMs病变位于功能区时,采用术中唤醒技术。术前合并癫痫发作进行皮质脑电图描记。手术并发症为术后30 d内,因手术及其相关原因引起的新发卒中、功能障碍(语言、运动、感觉、视觉)、颅内感染、脑积水以及死亡事件等。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51例AVMs患者共进行开颅手术51次,其中直接显微外科手术13例,分期选择性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31例,同期选择性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7例;手术时间5~16 h,平均(9.2±2.9)h。50例AVMs全切除,1例少量残留。所有患者接受神经导航、超声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其中病灶位置表浅的30例患者接受吲哚氰绿血管造影,并应用FLOW 800技术对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10例患者接受术中唤醒,7例神经电生理监测成功定位运动皮质及纤维传导束,3例定位语言区;15例患者术前有癫痫发作,术中皮质脑电监测下切除致痫灶。术后30 d内,未发生卒中或死亡事件,治愈率98.0%(50/51),1例为残留好转。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1.6%(11/51),包括2例视觉障碍、1例感觉性失语、2例小脑及1例颞顶枕叶AVMs出血患者术后出现交通性脑积水、5例颅内感染。51例患者均完成了临床及影像学随访。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预后良好占比增加[术后10 d和术后6个月分别为54.9%(28/51)、88.2%(45/51)],治疗前后mRS评分占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3.335,P<0.01)。Spetzler-Martin分级与术后6个月mRS评分呈正相关(r=0.793,P<0.01)。结论多模态监测技术应用于显微外科手术切除AVMs中具有定位准确、及时发现异常、精准评估血流动力学等优点,可改善手术质量,其侧重各有不同,在临床上应选择性联合应用。本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多模态成像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肉毒毒素对患者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宁 梁维邦 +1 位作者 徐武 王晶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1期93-96,共4页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肉毒毒素对患者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21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患侧是否接受肉毒毒素治疗将入选患者分为肉毒毒素...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肉毒毒素对患者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21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患侧是否接受肉毒毒素治疗将入选患者分为肉毒毒素组(30例)和非肉毒毒素组(91例),肉毒毒素组患者注射肉毒毒素3~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电生理监测下面神经下颌缘支、颧支的波幅和潜伏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评价患者症状缓解情况,比较症状缓解和未缓解患者、肉毒毒素组和非肉毒毒素组患者的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结果 非肉毒毒素组患者面神经颧支侧向扩散反应(lateral spread response,LSR)潜伏期显著短于肉毒毒素组(P〈0.05)。两组患者面神经下颌缘支电生理监测单独消失、下颌缘支与颧支电生理监测同时消失与否均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肉毒毒素组面神经颧支电生理单独消失的患者和非肉毒毒素组面神经颧支电生理未消失的患者预后均较差(P〈0.05)。结论 肉毒毒素可有效延迟面神经颧支LSR潜伏期,颧支LSR消失可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注射肉毒毒素后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毒素 面肌痉挛 电生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维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384-3385,共2页
微血管减压术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与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等相比较,具有治愈率高,术后发生面部感觉障碍、咀嚼无力等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国内报道的开展该类手术的医疗单位不下百家,但由于对三叉神经痛疾病的认知偏颇以及... 微血管减压术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与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等相比较,具有治愈率高,术后发生面部感觉障碍、咀嚼无力等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国内报道的开展该类手术的医疗单位不下百家,但由于对三叉神经痛疾病的认知偏颇以及手术数量的多寡差异,手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有较大的差异。如何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手术疗效为大家所关注,笔者认为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或许可以达到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半月神经节 三叉神经根 咀嚼无力 微血管减压术 手术数量 感觉障碍 手术安全性 临床路径 疼痛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瘤继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并发呼吸遗忘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9
14
作者 何敏 王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52,共3页
对1例神经胶质瘤继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并发呼吸遗忘患者给予抗癫痫、镇静、氧疗等治疗,经过24 d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提出控制和终止癫痫持续状态是护理的关键;出现呼吸遗忘时确保监护仪的报警功能正常,加强呼唤式护理... 对1例神经胶质瘤继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并发呼吸遗忘患者给予抗癫痫、镇静、氧疗等治疗,经过24 d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提出控制和终止癫痫持续状态是护理的关键;出现呼吸遗忘时确保监护仪的报警功能正常,加强呼唤式护理,尽早全面监测评估导致延迟撤机的原因并针对性处理,针对生命体征改变实施预见性护理,患者处于躁动状态时做好意识状态评估及镇静护理,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出院指导,有助于控制和终止癫痫,促进呼吸功能好转,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颅内占位 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 癫痫 呼吸遗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何满兰 袁萍 +1 位作者 何磊 陈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659-2665,共7页
背景尿路感染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疗效与生活质量,尽早识别其相关因素,并针对性地预防与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学者对尿路感染影响因素研究日益增多但结论仍存有争议,且目前缺少相关系统综述... 背景尿路感染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疗效与生活质量,尽早识别其相关因素,并针对性地预防与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学者对尿路感染影响因素研究日益增多但结论仍存有争议,且目前缺少相关系统综述,无循证医学支撑。目的系统评价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6月,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总病例数为3319例,文献的NOS评分为6~8分。Meta分析结果表明,高龄[OR_(≥60岁)=2.50,95%CI(1.83,3.41),P<0.00001;OR_(≥65岁)=2.13,95%CI(1.40,3.25),P=0.0004]、合并糖尿病[OR=3.17,95%CI(2.58,3.89),P<0.00001]、低蛋白血症[OR=2.26,95%CI(1.67,3.06),P<0.00001]、卒中次数≥2次[OR=3.30,95%CI(1.70,6.41),P=0.0004]、留置导尿管[OR=2.88,95%CI(2.09,3.95),P<0.00001]、间歇导尿频率≥2次/周[OR=2.44,95%CI(1.62,3.68),P<0.0001]、膀胱冲洗频率≥3次/周[OR=2.63,95%CI(1.66,4.17),P<0.0001]、膀胱功能训练介入时间≥2周[OR=2.75,95%CI(1.69,4.46),P<0.0001]、康复介入时间>7 d[OR=3.03,95%CI(1.42,6.48),P=0.004]是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男性[OR=0.78,95%CI(0.63,0.96),P=0.02]是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卒中次数≥2次、留置导尿管、间歇导尿频率≥2次/周、膀胱冲洗频率≥3次/周、膀胱功能训练介入时间≥2周、康复介入时间>7 d可能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务人员可及早识别高危因素,并对可干预因素予以针对性控制,以预防或减少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神经源性 尿路感染 危险因素 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分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往开来 多轨并 举推进脑血管病的精准化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6
作者 杭春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67-671,共5页
我国神经外科起步较晚,在物资、技术匮乏的年代,老一辈神经外科医师充分彰显智慧与创新、勤勉与灵巧的特质,奠定了中国脑血管病外科治疗的基石,刘承基教授是其中代表性人物之一。值此刘承基教授100年华诞之际,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新一代... 我国神经外科起步较晚,在物资、技术匮乏的年代,老一辈神经外科医师充分彰显智慧与创新、勤勉与灵巧的特质,奠定了中国脑血管病外科治疗的基石,刘承基教授是其中代表性人物之一。值此刘承基教授100年华诞之际,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新一代神经外科医师当励精图治,加大基础与临床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多措并举,对各种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采取精准化策略,在充分的围手术期评估基础上开展基于证据和高度精确的个体化治疗。作者对颅内动脉瘤、脊髓血管疾病及烟雾病治疗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精准治疗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神经外科 历史 精准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鲁悦 陶涛 +2 位作者 庄宗 李伟 杭春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2期1302-1304,共3页
目的探究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robl em-based learning,PBL)在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BL教学法和以授课... 目的探究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robl em-based learning,PBL)在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BL教学法和以授课为基础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进行1个月的基础知识、临床实践和手术策略教学。教学完成后统一组织考核,比较两组学员以上3门课程的平均成绩。结果共纳入32名规培生,PBL组和LBL组各16人。PBL组与LBL组的基础知识考核成绩无显著差异(77.3±1.2分vs.76.9±1.0分,P=0.310);PBL组临床实践(84.7±3.1分vs.81.8±2.9分,P=0.011)和手术策略(73.0±2.6分vs.70.5±2.9分,P=0.015)的考核成绩较LBL组增高。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教学,PBL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规培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培养手术策略选择的辩证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 颅内动脉瘤 规培生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G15及其介导的ISG修饰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铮 庞骢(综述) +1 位作者 李伟 杭春华(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05-1110,共6页
ISG15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17000左右的类泛素蛋白,可以发挥翻译后修饰作用,由于其修饰底物多样性,在生理和病理过程都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虽然其最初作为一个干扰素刺激蛋白被鉴定发现,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自身免疫作用,但近... ISG15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17000左右的类泛素蛋白,可以发挥翻译后修饰作用,由于其修饰底物多样性,在生理和病理过程都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虽然其最初作为一个干扰素刺激蛋白被鉴定发现,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自身免疫作用,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在非感染性疾病中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文章对ISG15在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了其在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工作,以图加深对ISG15及ISG修饰系统的理解,为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刺激基因15 ISG修饰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女性患者盆底康复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传勤 单世涵 +3 位作者 王芳 何磊 傅巧美 陈璐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01,共6页
目的 检索并总结结直肠癌术后女性患者盆底康复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盆底康复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至2023年2月国内外有关指南网站和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术后女性患者盆底康复管理的文献,对所纳... 目的 检索并总结结直肠癌术后女性患者盆底康复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盆底康复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至2023年2月国内外有关指南网站和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术后女性患者盆底康复管理的文献,对所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对证据进行汇总、分级并归纳主题。结果 最终纳入22篇文献,其中指南4篇、临床决策5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8篇、随机对照试验3篇,提炼出11个方面、共55条最佳证据主题。结论 总结的结直肠癌术后女性患者盆底康复管理的最佳证据切实可行,医护人员可在多学科合作和循证基础上为结直肠癌术后女性患者提供标准化的结直肠癌术后盆底康复的管理与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女性患者 盆底康复 尿失禁 盆腔器官脱垂 性功能障碍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失眠筛查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冉 邓悦 +3 位作者 靳千胜 刘凡 陈璐 王芳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0,共5页
目的整合脑卒中患者失眠筛查与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各指南网站及中英文数据库有关脑卒中后失眠预防、筛查和管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1篇临床决策、4篇指南、2... 目的整合脑卒中患者失眠筛查与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各指南网站及中英文数据库有关脑卒中后失眠预防、筛查和管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1篇临床决策、4篇指南、2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和14篇系统评价,围绕预防、筛查、药物管理和非药物管理4个方面总结26条证据。结论该研究总结了脑卒中患者失眠筛查与管理相关证据,为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建议医护人员根据临床情景应用证据,完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失眠 筛查 管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