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前像差技术在眼科学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蒋韵佳 李一壮 +1 位作者 钱涛 鲍连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770-773,共4页
近来,波前像差技术在眼科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应用于提高视觉质量方面,有良好前景。作者就人眼波前像差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波前像差 人眼 屈光 个体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后角膜知觉的变化及干眼的发生(英文) 被引量:14
2
作者 桑姗 钱涛 李一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987-1991,共5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知觉的变化及其对干眼的影响与切削深度的关系。方法:观察上方蒂做瓣的LASIK手术30例(60眼),观察指标包括患者术中切削深度及术前,术后1wk,1mo,3mo的角膜中央知觉、基础泪液分泌量、泪...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知觉的变化及其对干眼的影响与切削深度的关系。方法:观察上方蒂做瓣的LASIK手术30例(60眼),观察指标包括患者术中切削深度及术前,术后1wk,1mo,3mo的角膜中央知觉、基础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干眼主觉症状评分。结果:术后1wk,1mo角膜知觉敏感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术后3mo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患者的主觉症状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79>0.05),术后mo时差异显著(P=0.025<0.05),术后3mo时差异极其显著(P=0.001<0.01);患者术后泪流量在术后1wk;1mo时明显低于术前(P<0.01),直至术后3mo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1);术后1wk,1mo,3mo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术后3mo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方面,术后1mo时角膜上皮损伤最明显,术后3mo时与术前仍有显著差异(P<0.01)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说明在两者之间存在直线相关的关系r=0.798,P<0.01。结论:LASIK术后角膜中央知觉明显下降并随时间延续而逐渐恢复,3mo时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干眼的相关指标并未随之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角膜知觉的下降与术中切削深度间存在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知觉 干眼 切削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球面个体化切削LASIK与传统LASIK术后视觉效果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莉 钱涛 李一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623-625,共3页
目的:比较优化的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optimized aspheric transition zone,OATz-LASIK)与传统LASIK治疗近视的效果。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接受OATz-LASIK治疗近视患者44例(88眼)和同期接受传统切削模式的LASIK手术患者50... 目的:比较优化的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optimized aspheric transition zone,OATz-LASIK)与传统LASIK治疗近视的效果。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接受OATz-LASIK治疗近视患者44例(88眼)和同期接受传统切削模式的LASIK手术患者50例(92眼)两组疗效,包括视力、残留屈光度、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角膜非球面Q值。结果:术后两组屈光度无显著差异(P>0.05),3mo后OATz-LASIK组视力、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Q值增加量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OATz-LASIK手术安全可靠,术后视觉效果优于传统LASI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 非球面过渡区 对比敏感度 眩光敏感度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白内障手术切口对角膜散光的矫正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小银 李一壮 钱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462-46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位置和形态的手术切口对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散光及裸眼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术前角膜散光值>1.00D的白内障患者43例52眼,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切口为位于上方10... 目的:比较不同位置和形态的手术切口对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散光及裸眼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术前角膜散光值>1.00D的白内障患者43例52眼,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切口为位于上方10∶30~11∶30的透明角膜隧道切口。B组患者采用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角膜散光值为1.00~2.00D的患者,切口为位于角膜最大屈光度径线的直线形巩膜隧道切口,长度为6.0~7.0mm,角膜散光值>2.00D的患者,在上述直线形切口对侧角膜缘处,另作一弧形板层松解切口。分别于术后2wk,3mo随访患者,检查裸眼视力及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B组患者术后2wk,3mo裸眼视力好于A组。B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在术后2wk,3mo时均小于A组。结论:位于角膜最大屈光度径线的6.0~7.0mm直线形巩膜隧道切口,及此切口联合作对侧弧形板层松解切口均能有效矫正白内障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能够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裸眼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角膜散光 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手术切口对眼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司 李一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1719-1721,共3页
白内障术后部分患者出现术眼角膜知觉的减退、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等眼部不适症状,以及手术切口对泪膜产生的影响。我们就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及处理进行系统的分析,期待对临床上白内障手术方法的选择,降低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有一定的指... 白内障术后部分患者出现术眼角膜知觉的减退、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等眼部不适症状,以及手术切口对泪膜产生的影响。我们就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及处理进行系统的分析,期待对临床上白内障手术方法的选择,降低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角膜知觉 干眼症 泪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光手术对角膜神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栗慧娜 钱涛 李一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454-457,共4页
准分子激光矫正屈光不正主要是在角膜上进行,在制作角膜瓣和进行激光切削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造成角膜神经的损伤,手术方式、切削深度和角膜瓣的厚度不同对角膜神经造成的影响也有差异。神经损伤后角膜感觉下降或消失,影响创口愈合和手... 准分子激光矫正屈光不正主要是在角膜上进行,在制作角膜瓣和进行激光切削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造成角膜神经的损伤,手术方式、切削深度和角膜瓣的厚度不同对角膜神经造成的影响也有差异。神经损伤后角膜感觉下降或消失,影响创口愈合和手术质量。我们主要就当前主流屈光手术方式对角膜神经损伤的机制以及屈光手术后促进角膜神经再生的因素做一综述,为进一步提高手术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K LASIK LASEK 角膜神经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选择性切口矫正术前散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和忠 张美莎 李一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2416-2418,共3页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中根据角膜散光轴位选择不同切口位置矫正术前散光的疗效。方法:对角膜散光>1.00D的39例39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患者,术前根据患者散光轴位行12∶00(顺规)及9∶...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中根据角膜散光轴位选择不同切口位置矫正术前散光的疗效。方法:对角膜散光>1.00D的39例39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患者,术前根据患者散光轴位行12∶00(顺规)及9∶00(逆规)位的角膜切口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19例患者行常规上方角膜切口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记录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屈光度及散光轴位,比较两组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术后A组视力平均提高0.66,B组平均提高0.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矫正散光1.10D,B组矫正0.40D,两组差异显著。在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根据术前散光轴位,在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选择不同位置的切口,可安全有效地矫正术前散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梓 李一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322-324,共3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综合因素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5例79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和认真的术前准备后于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眼... 目的: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综合因素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5例79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和认真的术前准备后于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眼压、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等情况。结果:有97.5%患者对麻醉效果满意。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眼压控制良好。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平均丢失率6.9%。结论: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选择表面麻醉下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小切口 手法碎核 小梁切除 表面麻醉 围手术期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后角膜知觉的下降及干眼症的发生 被引量:5
9
作者 桑姗 钱涛 李一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664-1666,共3页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mtomileus,LASIK)中支配角膜的神经受到损伤,引起角膜知觉的减退及干眼的发生。本文就此机制进行系统的分析,对临床上手术方法的选择,设备的更新,技术的改进及指导术后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角膜神经 角膜知觉 干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手术前后高阶像差和对比、眩光敏感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钱涛 蒋韵佳 李一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962-965,共4页
目的:研究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的关系,探讨LASIK手术前后高阶像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对行LASIK手术的66例患者132眼(平均球镜度-5.57±2.30D,柱镜度-0.61±0.53D... 目的:研究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的关系,探讨LASIK手术前后高阶像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对行LASIK手术的66例患者132眼(平均球镜度-5.57±2.30D,柱镜度-0.61±0.53D)分别测量术前和术后各期的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术前,球差对12.0c/d频段的对比敏感度(CS)、眩光敏感度(GS)有影响。(2)术后1wk,彗差对12.0c/d和18.0c/d频段的CS、GS有影响;三叶草像差对6.0c/d、12.0c/d频段的CS和全频段的GS有影响;球差对6.0c/d、12.0c/d和18.0c/d频段的CS、GS有影响;高阶散光对全频段的CS、GS均有影响。(3)术后1mo,彗差对12.0c/d和18.0c/d频段的CS、GS有影响;球差对12.0c/d频段的CS、GS有影响。(4)术后3mo,彗差对12.0c/d频段的CS和GS有影响。结论:(1)术前,高阶像差对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的影响以球差为主;术后中晚期则以彗差为主。(2)术前术后,高阶像差对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的影响均以12.0c/d频段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高阶像差 对比敏感度 眩光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袋收缩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延吉章 李一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522-1524,共3页
囊袋收缩综合征是白内障术后的一种并发症,以囊袋赤道部直径缩小为特征,造成眩光、复视、屈光不正、视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影响了患者术后疗效。随着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因此囊袋收... 囊袋收缩综合征是白内障术后的一种并发症,以囊袋赤道部直径缩小为特征,造成眩光、复视、屈光不正、视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影响了患者术后疗效。随着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因此囊袋收缩综合征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预防其发生和Nd:YAG激光治疗可以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觉效果。本文将对囊袋收缩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病因以及防治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囊袋收缩综合征 连续环形撕囊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手术切口的差异对眼表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司 李一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2298-2301,共4页
目的:比较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两种不同手术切口对角膜知觉以及泪液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各30例30眼,分别于术前,术... 目的:比较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两种不同手术切口对角膜知觉以及泪液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各30例3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d;1wk;1,3mo行角膜知觉测量和泪液分泌试验,用日本HANDAYA角膜知觉计分别测量角膜中央、上方、下方、鼻侧、颞侧的角膜知觉阈值(以测定器的尼龙丝长度表示),用天津晶明泪液分泌试纸测量术前,术后1d;1wk;1,3mo患者的泪液分泌量。结果:术后1d两组患者各点角膜知觉显著下降,小切口手法碎核组角膜知觉以颞侧和中央下降最为明显,减退值分别为26%,24%;其次是上方、鼻侧和下方,分别减少:19%,14%,14%。术后3mo上方、下方、鼻侧的角膜知觉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超声乳化组上方角膜知觉下降最为明显,减少47%。术后1wk;1mo各点角膜知觉均有所恢复,术后3mo除了下方外,各点角膜知觉均未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患者术后1d泪液分泌量均增加,术后1wk泪液分泌逐渐减少,术后3mo泪液分泌量略低于术前水平。结论: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相比,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对患者角膜知觉影响较小,术后角膜知觉恢复较快;两种手术方法均对患者泪液分泌功能产生影响,但术后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知觉 切口 泪液分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与球面人工晶状体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小银 李一壮 钱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752-756,共5页
随着波前像差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影响白内障术后视功能的因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设计出旨在降低人工晶状体眼球面像差从而提高视功能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现就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眼与球面人工晶状体眼相比,在视功能、波前像差等方面有何差异... 随着波前像差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影响白内障术后视功能的因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设计出旨在降低人工晶状体眼球面像差从而提高视功能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现就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眼与球面人工晶状体眼相比,在视功能、波前像差等方面有何差异,非球面晶状体的优越性,以及影响优越性表现的因素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视功能 波前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性囊口松解对视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延吉章 李一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673-1676,共4页
目的:探讨计划性囊口松解技术对白内障术后前囊口收缩以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中心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0例42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撕囊直径5.0mm。其中施行... 目的:探讨计划性囊口松解技术对白内障术后前囊口收缩以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中心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0例42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撕囊直径5.0mm。其中施行前囊口松解者22眼(n=22),未松解者20眼(n=20)。术后3mo检查视力,裂隙灯下观察前囊形态、囊口直径、人工晶状体位置,并应用美国Stereo公司生产的OPTEC6500视功能分析仪分别测5种空间频率(1.5,3.0,6.0,12.0,18.0c/d)下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结果:两组人工晶状体均无明显偏位,未松解组有2例前囊口明显机化并收缩。昼无眩光状态下,在1.5,12.0c/d空间频率下的两组之间CS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昼有眩光状态下,在1.5,18.0c/d空间频率下的CS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其余空间频率及夜间的两组CS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性囊口松解技术可以减轻前囊收缩的程度,更久地维持术后良好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袋收缩综合征 对比敏感度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中负压吸引对兔视网膜组织氧自由基的影响
15
作者 钱涛 吴江 李一壮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419-421,428,共4页
目的观察LASIK术中负压吸引对新西兰兔视网膜组织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用LASIK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新西兰兔右眼30s、60s、300s或间断吸引30s2次,左眼为对照,于1h、1d、7d后测定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 目的观察LASIK术中负压吸引对新西兰兔视网膜组织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用LASIK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新西兰兔右眼30s、60s、300s或间断吸引30s2次,左眼为对照,于1h、1d、7d后测定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GRH-px)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并观察视网膜组织在电镜下的形态学改变。结果酶学及MDA检测:负压吸引30s组SOD、CAT和GRH-px各酶活性稍有降低,MDA生成量也有所增加,但第7天时接近正常水平[第7天时4项指标在视网膜组织蛋白中含量分别为(162.49±17.39)nU.mg-1、(2.25±0.73)nmol.mg-1、(5.37±1.00)U.mg-1、(2.40±0.67)U.mg-1)]。负压吸引60s组与之相比,酶活性降低以及MDA生成增加更为明显,持续时间也较长[第7天时4项指标在视网膜组织蛋白中含量分别为(149.64±13.51)nU.mg-1、(2.64±0.71)nmol.mg-1、(3.31±0.51)U.mg-1、(1.82±0.91)U.mg-1]。间断负压吸引30s2次组的结果则介于前二者之间[第7天时4项指标在视网膜组织蛋白中含量分别为(157.16±11.95)nU.mg-1、(3.84±1.13)nmol.mg-1、(3.69±1.61)U.mg-1、(3.08±0.50)U.mg-1]。而负压吸引300s组与以上3组相比,酶活性降低及MDA生成增加最为显著,持续时间最长,且第7天时实验组与相应对照组之间差异比第1天更为显著[第7天时4项指标在视网膜组织蛋白中含量分别为(140.01±14.32)nU.mg-1、(2.40±0.89)nmol.mg-1、(3.65±0.79)U.mg-1、(2.01±0.48)U.mg-1]。组织形态学变化:各实验组视网膜组织结构改变均比较轻,只可见视细胞内节线粒体轻度肿胀变性,内核层细胞核周间隙增宽,内质网轻度扩张等改变。结论负压吸引的确引起视网膜组织内氧自由基增加并诱发视网膜组织结构的轻微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IK 负压吸引 视网膜 氧自由基 新西兰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知觉减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凯蒙 李一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1137-1141,共5页
角膜知觉减退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尽管角膜知觉减退是否是糖尿病的眼部症状还存在争议,但是最近有研究表明,它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和糖尿病神经病变都存在相关性。近几年,角膜知觉减退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角膜知觉减退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尽管角膜知觉减退是否是糖尿病的眼部症状还存在争议,但是最近有研究表明,它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和糖尿病神经病变都存在相关性。近几年,角膜知觉减退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个监测指标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神经细胞内糖代谢产物累积、神经纤维数量减少和长度缩短、免疫机制所导致。我们现就角膜知觉减退与糖尿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角膜知觉减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