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皮肤腺样囊性癌
1
作者 张猛 包军 +1 位作者 郭昊 李久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11-413,共3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腺样囊性癌。患者男,70岁。左大腿伸侧结节伴溃疡2年余。皮肤科检查:左大腿伸侧见一蚕豆大暗红色结节,中央破溃、结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可见呈巢状排列的筛状、腺管状生长肿瘤,瘤细胞呈单一形态的基底样细胞...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腺样囊性癌。患者男,70岁。左大腿伸侧结节伴溃疡2年余。皮肤科检查:左大腿伸侧见一蚕豆大暗红色结节,中央破溃、结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可见呈巢状排列的筛状、腺管状生长肿瘤,瘤细胞呈单一形态的基底样细胞。筛状结构中可见大小不一的微囊,囊腔内可见酸性黏蛋白,腔壁衬以扁平的上皮细胞。诊断:原发性皮肤腺样囊性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腺样囊性癌 原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米诺地尔泡沫剂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
2
作者 赵敏 吴桥芳 +3 位作者 周蓝波 林雪雯 孙蔚凌 范卫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9-522,共4页
目的:观察5%米诺地尔泡沫剂用于中国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双盲、RO-GAINE^(R)阳性对照的临床试验,入组Hamilton-Norwood分级为Ⅲv、Ⅳ、Ⅴ级且18~49岁的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患者开展用药随访,共24周。结... 目的:观察5%米诺地尔泡沫剂用于中国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双盲、RO-GAINE^(R)阳性对照的临床试验,入组Hamilton-Norwood分级为Ⅲv、Ⅳ、Ⅴ级且18~49岁的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患者开展用药随访,共24周。结果:从毛发显微图像分析、全头毛发照相及专家评分、患者满意度自评及Hamilton-Norwood分级评估,5%米诺地尔泡沫剂和ROGAINE^(R)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0%和13.0%(P>0.05)。结论:5%米诺地尔泡沫剂治疗雄激素性脱发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性脱发 5%米诺地尔泡沫剂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本维莫德乳膏序贯治疗手部慢性湿疹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猛 后文俊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8-591,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本维莫德乳膏治疗手部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80例手部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均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本维莫德乳膏序贯治疗,具体方法为先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2 min后再外用本... 目的:观察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本维莫德乳膏治疗手部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80例手部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均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本维莫德乳膏序贯治疗,具体方法为先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2 min后再外用本维莫德乳膏,每日2次;1周后停用复方氟米松软膏,继续仅外用本维莫德乳膏,每日2次。对照组(40例)仅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每日2次。两组患者疗程均4周,4周后观察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及皮损恢复情况,并判定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性别构成基本一致,年龄、病程、手部湿疹严重程度指数(HECS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22例,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20例,有效率为57.50%。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本维莫德乳膏序贯治疗手部慢性湿疹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慢性 手部 复方氟米松 本维莫德 序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为表皮囊肿的619例患者临床误诊分析
4
作者 张猛 包军 +1 位作者 马立文 后文俊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5-518,共4页
目的:分析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治表皮囊肿的临床误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南京市鼓楼医院皮肤科就诊并初诊为表皮囊肿的619例患者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结果:619例患者中男351例(56.7%),女268例(43.3%),平均年龄为(3... 目的:分析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治表皮囊肿的临床误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南京市鼓楼医院皮肤科就诊并初诊为表皮囊肿的619例患者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结果:619例患者中男351例(56.7%),女268例(43.3%),平均年龄为(38.9±14.9)岁,年龄中位数为35岁。其中发生于头面部262例(42.3%),肩背部248例(40.1%),其他部位109例(17.6%)。组织病理证实误诊278例(44.9%),其中毛根鞘囊肿151例(24.4%),毛母质瘤35例(5.7%),皮内痣19例(3.1%),皮肤纤维瘤17例(2.7%),化脓性肉芽肿11例(1.8%),脂肪瘤、皮样囊肿、神经鞘瘤各5例(0.8%),其他30例(4.8%)。结论:表皮囊肿临床误诊率达44.9%,易误诊部位是头面部及上肢,最易被误诊疾病是毛根鞘囊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囊肿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6
5
作者 顾富祥 孙火宝 水从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3-14,共2页
为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在慢性荨麻疹中的作用,作者采用间接ELISA技术检测了2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抗Hp抗体。结果显示:2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有17例血清抗HpIgG抗体阳性,应用根除Hp感染的方案治疗2月后... 为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在慢性荨麻疹中的作用,作者采用间接ELISA技术检测了2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抗Hp抗体。结果显示:2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有17例血清抗HpIgG抗体阳性,应用根除Hp感染的方案治疗2月后,17例阳性患者有12例获得痊愈。由此考虑Hp感染可能与部分荨麻疹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幽门螺杆菌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治疗方案和复发因素及其对策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志瑜 范卫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0-117,共8页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常见性传播疾病。该病治疗方案主要为外用及系统药物、侵袭治疗(激光、冷冻及手术等)、光动力疗法、热疗及免疫治疗等。尖锐湿疣复发因素包括HPV潜伏感染及亚临床感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HPV分型...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常见性传播疾病。该病治疗方案主要为外用及系统药物、侵袭治疗(激光、冷冻及手术等)、光动力疗法、热疗及免疫治疗等。尖锐湿疣复发因素包括HPV潜伏感染及亚临床感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HPV分型、疣体情况(大小、数目及分布部位)、精神因素、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合并其他生殖道感染等。目前没有能绝对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手段,彻底清除可见疣体、清除潜伏和亚临床HPV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治疗合并生殖道感染等有利于预防尖锐湿疣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治疗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磺酸粘多糖封包治疗乏脂性湿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陶玥 李志瑜 +1 位作者 包军 任发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2-313,共2页
乏脂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好发于老年患者胫前。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丘疹、脱屑甚至皲裂,可伴有抓痕及血痂等.
关键词 多磺酸粘多糖 湿疹 乏脂性 丁酸氢化可的松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病性银屑病2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顾宁琰 刘布骏 +1 位作者 顾富祥 丁丛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88-690,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病性银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29例关节病性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31.4岁,男18例、女11例,男∶女为1.64∶1。以皮损为首发者20例(69.0%),关节炎首发者6例(20.7%),皮损和... 目的:探讨关节病性银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29例关节病性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31.4岁,男18例、女11例,男∶女为1.64∶1。以皮损为首发者20例(69.0%),关节炎首发者6例(20.7%),皮损和关节炎同时发生者3例(10.3%);皮损类型为寻常型27例(93.1%),脓疱型1例(3.4%),红皮病型1例(3.4%);关节炎分类为非对称性少关节炎型10例(34.5%),远端指(趾)间关节炎型7例(24.1%),脊柱关节病型6例(20.7%),对称性多关节炎型4例(13.8%),残毁性关节炎型2例(6.9%);25例患者接受关节X线检查,其中20例有阳性改变,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疏松、骨质吸收和骨刺形成。结论:本病男性多发,各型银屑病皮损都可并发关节炎病变。非对称性少关节炎和远端指(趾)关节易受累是本病的特点。甲氨蝶呤、来氟米特、阿维A、雷公藤多苷、沙利度胺、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非甾体类抗炎药、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等合理联合用药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关节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仅双耳受累的复发性多软骨炎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志瑜 陶玥 +1 位作者 刘军 王益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70-574,共5页
报告1例仅双耳受累的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男,52岁。双耳红肿8个月余。8个月前双耳出现红肿及灼热,无疼痛及瘙痒,双耳郭逐渐肥厚、下垂。皮肤科检查:双耳呈牛肉样暗红色,松软下垂,耳垂不受累。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慢性炎症,真皮下胶原纤... 报告1例仅双耳受累的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男,52岁。双耳红肿8个月余。8个月前双耳出现红肿及灼热,无疼痛及瘙痒,双耳郭逐渐肥厚、下垂。皮肤科检查:双耳呈牛肉样暗红色,松软下垂,耳垂不受累。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慢性炎症,真皮下胶原纤维增生,伴多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可见少量退变的软骨样组织。诊断:复发性多软骨炎。予口服甲泼尼龙16 mg,每日2次,治疗1周后双耳红肿明显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软骨炎 复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的眼部临床表现及诊治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志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9-292,共4页
梅毒是可以损害全身各器官的性传播疾病。眼部的任何组织均可受累。眼梅毒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眼附属器梅毒、视网膜炎、葡萄膜炎、角膜炎、巩膜炎及视神经炎等。以梅毒性葡萄膜炎最常见。眼部影像检查有助于诊断眼梅毒,但是确诊需要梅毒... 梅毒是可以损害全身各器官的性传播疾病。眼部的任何组织均可受累。眼梅毒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眼附属器梅毒、视网膜炎、葡萄膜炎、角膜炎、巩膜炎及视神经炎等。以梅毒性葡萄膜炎最常见。眼部影像检查有助于诊断眼梅毒,但是确诊需要梅毒血清学检查。所有眼梅毒患者均应进行脑脊液检查,并按照神经梅毒方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梅毒 检查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司样梅毒疹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映 孙悦鑫 包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7-449,共3页
报告1例以全身雅司样丘疹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患者女,47岁。全身散在斑丘疹1个月余。皮肤科检查:头部、颈部、躯干及四肢散在大小不一的圆形斑丘疹,直径5~20 mm,表面有血痂,周围有红晕,较易剥离,剥离后为湿润出血性糜烂面,基底潮红... 报告1例以全身雅司样丘疹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患者女,47岁。全身散在斑丘疹1个月余。皮肤科检查:头部、颈部、躯干及四肢散在大小不一的圆形斑丘疹,直径5~20 mm,表面有血痂,周围有红晕,较易剥离,剥离后为湿润出血性糜烂面,基底潮红,轻微浸润,有轻压痛。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1∶2048,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诊断:二期梅毒。治疗:经苄星青霉素治疗后皮损基本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疹 雅司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肛周扁平湿疣1例
12
作者 顾宁琰 顾富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1-321,共1页
早期先天梅毒的皮损呈现多样性和不典型性。与少数皮肤病皮损极易混淆,造成误诊或漏诊。笔者诊治1例初次误诊为尖锐湿疣的幼儿肛周扁平湿疣,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扁平湿疣 肛周 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49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干扰素诱导核蛋白16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13
作者 周映 宋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65-766,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表明其发病与遗传易感性、激素水平、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近年来动物实验及对SLE患者的研究表明,干扰素诱导蛋白家族在SLE发病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表明其发病与遗传易感性、激素水平、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近年来动物实验及对SLE患者的研究表明,干扰素诱导蛋白家族在SLE发病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干扰素诱导核蛋白16(IFI 16)是干扰素诱导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笔者旨在探讨AG490[即JAK(Janus kinase)激酶抑制剂α-氰基-(3,4-羟基)N-苄苯乙烯胺]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FI 16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干扰素诱导核蛋白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性天疱疮合并干燥综合征1例
14
作者 杨曼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61-262,共2页
关键词 天疱疮 寻常型 并发症 干燥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面膜加紫外线负离子喷雾治疗寻常痤疮106例报告
15
作者 曲永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80-282,共3页
药物面膜加紫外线负离子法是将药物、按摩、理疗3种治疗方法结合为一体的新方法,可以治疗痤疮、黄褐斑等多种皮肤病。本文介绍其操作方法,总结了106例寻常座疮的治疗结果,并与口服复合维生素 B、安体舒通、四环素及外擦痤疮霜作了对比观... 药物面膜加紫外线负离子法是将药物、按摩、理疗3种治疗方法结合为一体的新方法,可以治疗痤疮、黄褐斑等多种皮肤病。本文介绍其操作方法,总结了106例寻常座疮的治疗结果,并与口服复合维生素 B、安体舒通、四环素及外擦痤疮霜作了对比观察,治疗组治愈率为65.1%,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治愈率38.75%,总有效率8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药物面膜 紫外线负氧离子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