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尔新不动杆菌感染14例临床分析
1
作者 邹君惠 杨玥 +2 位作者 刘婷 李楠楠 张贤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了解乌尔新不动杆菌感染的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5年1月—2020年9月确诊为乌尔新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乌尔新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5.2&... 目的了解乌尔新不动杆菌感染的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5年1月—2020年9月确诊为乌尔新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乌尔新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5.2±11.8)岁;5例(35.7%)患者为社区感染,9例(64.3%)患者为医院感染。13例患者(92.9%)入院时存在基础疾病,以恶性肿瘤(8例,57.1%)最为多见。14例患者中,5例(35.7%)为血流感染,4例(28.6%)为腹腔内感染,3例(21.4%)为泌尿道感染,2例(14.3%)为起搏器囊袋感染。检出细菌的药敏试验显示,乌尔新不动杆菌均不是多重耐药菌,但对头孢菌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14例患者确诊后均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13例临床治愈,1例自动出院无法评价。结论乌尔新不动杆菌是临床罕见的条件致病菌,容易侵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其导致的感染形式多样,以血流感染最为常见。尽管目前多重耐药的乌尔新不动杆菌检出率不高,但治疗仍应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新不动杆菌 临床特点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终末漂洗水的晨间排放时间及其管路消毒频率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涵 生媛 +4 位作者 李雯 吴兆荣 田恬 蔡薇 蔡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0-756,共7页
目的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探究内镜中心终末漂洗水的最佳晨间排放时间及其管路消毒频率。方法监测江苏省某院内镜中心内镜终末漂洗水不同晨间排放时间及其管路细菌菌落数。对内镜室2个终末漂洗水采样端口排放0、1、3、5、7 min后分别取水... 目的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探究内镜中心终末漂洗水的最佳晨间排放时间及其管路消毒频率。方法监测江苏省某院内镜中心内镜终末漂洗水不同晨间排放时间及其管路细菌菌落数。对内镜室2个终末漂洗水采样端口排放0、1、3、5、7 min后分别取水样(各100 mL,连续监测35 d,每时间组各70份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测,探究最佳排放时间。根据确定的最佳晨间排放时间,探究纯化水管路消毒的最佳频率。管路消毒后每日从2个采样口采样2份,连续监测5周,共70份标本。结果终末漂洗水不同晨间排放时间点采样监测,0、1、3、5、7 min组的菌落中位数分别为745.00(373.00,1452.50)、150.00(96.75,235.75)、44.00(38.00,48.00)、12.00(5.00,18.00)、6.00(4.00,9.00)CFU/100 mL。除5 min组与7 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0、1、3、5 min组的中位数>10 CFU/100 mL,而7 min组的中位数<10 CFU/100 mL,达到合格范围,确定排放时间为7 min。管路消毒后不同时间点(消毒后1、2、3、4、5周)采样,终末漂洗水细菌菌落数平均值分别为(4.21±0.86)、(4.43±0.71)、(6.00±0.56)、(6.43±0.45)、(13.57±1.03)CFU/100 mL,细菌菌落数合格率分别为100%、100%、100%、100%、28.57%。纯化水管路消毒后不同时间点采样,终末漂洗水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纯化水管路消毒后1、2、3、4周与5周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纯化水管路最佳消毒频率为每4周一次。结论残留在末端管路内的终末漂洗水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建议晨间排放7 min后再开始用水工作,每隔4周对纯化水管路进行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终末漂洗 微生物 消毒 晨间排放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储存柜对消化内镜管腔干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依莹 生媛 +1 位作者 徐桂芳 李雯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探究智能内镜储存柜和标准内镜储存柜在干燥消化内镜管腔中的价值。方法根据压力气枪对活检管腔充气的时间,将240条内镜分为30 s、40 s、50 s充气组,每组80条,充气结束后30 s、40 s、50 s充气组各排除已干燥内镜13、30、41条,将每... 目的探究智能内镜储存柜和标准内镜储存柜在干燥消化内镜管腔中的价值。方法根据压力气枪对活检管腔充气的时间,将240条内镜分为30 s、40 s、50 s充气组,每组80条,充气结束后30 s、40 s、50 s充气组各排除已干燥内镜13、30、41条,将每组中干燥不合格的内镜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放入智能内镜储存柜,对照组放入标准内镜储能柜,放置1、2、3、6、24 h采用水分测试法检测管腔是否含有残余液滴。结果30 s、40 s、50 s充气组内镜管腔干燥的合格率分别为16.25%、37.50%、51.25%,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气组内镜在放入储存柜1、2、3、6 h后,智能柜与标准柜内镜管腔干燥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处理后的内镜放入智能柜中1 h即可达到所有内镜管腔干燥。30 s、40 s充气组内镜放置24 h时,智能柜和标准柜管腔干燥合格率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0 s充气组内镜放置24 h时,智能柜和标准柜管腔干燥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柜有利于内镜管腔的快速干燥,降低微生物生长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存柜 消化内镜 管腔 干燥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