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及其耐药性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勇扬 梁德荣 徐楠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41-242,共2页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感染 临床 调查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对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雨欣 黄睿 吴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30-1434,共5页
慢性HBV感染依然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我国孕妇HBsAg携带率高达6.0%~7.8%。妊娠期间,母体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进而可能会影响HBV感染的自然史。目前,妊娠对HBV感染自然史的影响尚无定论。从妊娠期内母体的免疫抑制现象和妊... 慢性HBV感染依然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我国孕妇HBsAg携带率高达6.0%~7.8%。妊娠期间,母体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进而可能会影响HBV感染的自然史。目前,妊娠对HBV感染自然史的影响尚无定论。从妊娠期内母体的免疫抑制现象和妊娠对慢性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HBeAg血清学转换、肝功能及肝脏疾病进程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妊娠对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影响相关的研究进展,并建议临床应当密切监测慢性HBV感染的孕妇在妊娠期和产后的病毒学和肝功能实验室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妊娠 治疗学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国际酒精相关肝病专家小组立场声明:代谢功能障碍和酒精相关性肝病》解读
3
作者 江臻遥 张彬彬 +1 位作者 李婕 施军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2-445,共4页
2024年11月,国际酒精相关肝病专家小组发布关于代谢功能障碍和酒精相关性肝病(Met ALD)的立场声明。Met ALD是脂肪性肝病中新的亚型,指合并有较大饮酒量的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患者。该立场声明指出准确评估饮酒量的重要性... 2024年11月,国际酒精相关肝病专家小组发布关于代谢功能障碍和酒精相关性肝病(Met ALD)的立场声明。Met ALD是脂肪性肝病中新的亚型,指合并有较大饮酒量的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患者。该立场声明指出准确评估饮酒量的重要性,并建议使用标准化方法及酒精相关生物标志物量化饮酒量,并结合代谢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诊断。同时,立场声明指出了饮酒模式对MetALD诊断的影响,并建议在患者分型时考虑其长期饮酒史。该声明还探讨了饮酒与代谢综合征、肝脂肪变性、肝纤维化及2型糖尿病之间的复杂关联,并提出通过结合肝组织学和非侵入性模型,优化患者的分层管理。声明重点阐述了MetALD的定义、饮酒评估、酒精使用与代谢障碍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综合管理MetALD,以方便临床医生与科研工作者学习和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功能障碍和酒精相关性肝病 诊断 治疗学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事求是是科学工作者的美德——兼复赵英仁、陈耀龙教授的回复
4
作者 李彤 崔富强 +2 位作者 周乙华 向宽辉 庄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9-300,共2页
2019年7月,《中华传染病杂志》第37卷第7期发表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1] (以下简称《指南》)。近期,周乙华等发表了“对《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的商榷” [2] 一文(以下简称《商榷... 2019年7月,《中华传染病杂志》第37卷第7期发表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1] (以下简称《指南》)。近期,周乙华等发表了“对《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的商榷” [2] 一文(以下简称《商榷》)。同期,《指南》主要作者发表了“对《对〈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的商榷》一文的回复”[3](以下简称《回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阻断 抗病毒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的临床和影像特征与试行指南的映证分析——离汉通道关闭后的区域代表性定点医院的单中心调查
5
作者 汪洋 陈泰格 +9 位作者 陆晓凡 辛小燕 王坤 李茗 青钊 张英为 严晓敏 吴超 言方荣 张冰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0-436,共7页
旨在分析在关闭离汉通道这类强有力的切断传染途径的干预措施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南京地区代表性定点医院的流行病学、临床、影像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 旨在分析在关闭离汉通道这类强有力的切断传染途径的干预措施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南京地区代表性定点医院的流行病学、临床、影像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简称诊疗指南)进行对照.发现:COVID-19在医院/家庭环境中的人际传播在关闭离汉通道后的武汉以外的地区依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定点收治医院的患者存在区域病患数目下降的趋势;无论是否有流行病学病史,影像学上均呈现肺外周带为主的多发磨玻璃样病变或者结节状病变.利用胸部CT特征性表现来诊断COVID-19的价值较高,可以发挥快速和准确诊断的重要作用,与现行的诊疗指南中将其作为重要诊断证据的指导意见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SARS-CoV-2 切断传染途径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atology|PBX1-IL-7R轴调控肝纤维化的新机制
6
作者 赵倩雯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5-735,共1页
肝纤维化的核心效应细胞是肌成纤维细胞,这类细胞通过分泌纤维性基质蛋白参与细胞外基质重构。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脏中并不存在肌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仅在肝损伤后被激活并介导纤维化进程。而肝纤维化的逆转则依赖于这些细胞通过... 肝纤维化的核心效应细胞是肌成纤维细胞,这类细胞通过分泌纤维性基质蛋白参与细胞外基质重构。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脏中并不存在肌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仅在肝损伤后被激活并介导纤维化进程。而肝纤维化的逆转则依赖于这些细胞通过转分化、衰老或凋亡等途径被及时清除。位于肝实质与肝窦间隙、富含脂滴的肝星状细胞(HSC)是肌成纤维细胞最主要的前体细胞。在“HSC-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静息态HSC可发生显著的形态与功能转变,获得更强的增殖、迁移、收缩及基质合成能力,这些变化本质上是由细胞转录组的系统性重编程所驱动的。2025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李婕教授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院李子龙教授、中国药科大学孔明教授作为共同通信作者,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赵倩雯作为第一作者在Hepatology上发表文章,研究分别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和胆管结扎诱导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并采用RNAseq和CUT&Tag-seq检测细胞转录组等方法。结果发现,基于肝纤维化相关单细胞RNA-seq数据挖掘,前B细胞白血病因子1(PBX1)为HSC活化过程中上调最显著的转录因子。Ingenuity通路分析结合报告基因检测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Notch3在转录水平上介导HSC中PBX1的表达上调。PBX1基因敲除在体外可抑制HSC-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在体内小鼠模型中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整合转录组分析表明,PBX1通过激活包括白细胞介素7受体(IL-7R/CD127)在内的多个促纤维化分子促进HSC活化。与之一致,重组IL-7处理可促进HSC活化,而IL-7R敲除则显著抑制这一过程。在机制上,IL-7R与TGF-β受体(TβRⅠ/Ⅱ)相互作用,触发促纤维化信号级联。重要的是,使用中和抗体阻断IL-7/IL-7R信号传导显著改善了小鼠的肝纤维化。最后,在肝硬化患者中也发现了PBX1、IL-7R与HSC激活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HSC-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应重新评估诊断标准并将研究重点着眼于>35岁人群
7
作者 周乙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25-1526,共2页
慢性HBV感染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我国目前20岁以上的人群慢性HBV感染率超过5%[1]。其中,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感染者,即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HBV DNA>10^(6)IU/ml)、肝功能正常者是否应该抗病毒治疗的问题引发广泛讨论,既有学者... 慢性HBV感染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我国目前20岁以上的人群慢性HBV感染率超过5%[1]。其中,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感染者,即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HBV DNA>10^(6)IU/ml)、肝功能正常者是否应该抗病毒治疗的问题引发广泛讨论,既有学者推荐抗病毒治疗,也有不同建议,或者提出需要对免疫耐受期的肝功能指标进行个体化或精准治疗。现有抗HBV治疗药物,无论干扰素还是核苷(酸)类似物都难以完全清除病毒。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阻断或延缓病情进展。因此,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是否需要病毒治疗,其前提是患者的肝细胞是否存在持续性损伤,导致病情进展;然后进一步观察抗病毒治疗能否延缓病情进展到肝硬化及预防肝癌的发生。只有符合上述条件,才是免疫耐受期的治疗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慢性 免疫耐受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摄入量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进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姚仁玲 朱艺璇 +1 位作者 黄睿 李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0-826,共7页
目的 探讨膳食多种维生素摄入量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个体肝纤维化风险及全因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从美国第三次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 目的 探讨膳食多种维生素摄入量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个体肝纤维化风险及全因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从美国第三次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s,NHANES)中获取相关数据,并采用24 h饮食回顾法评估膳食维生素摄入情况,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核黄素、叶酸和α-生育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纤维化评分(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fibrosis score,NFS)<-1.455被定义为非高级别纤维化,NFS≥-1.455被定义为高级别纤维化。结果 共纳入3 844例MAFLD个体,中位随访时间为25年10个月,其中1 739例(45.3%)个体在随访期间死亡。非高级别纤维化个体的维生素B1、核黄素、α-生育酚、VB6和VB12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调整风险因素后,α-生育酚摄入量最高四分位数组(> 11.5 mg/d)的纤维化风险明显低于摄入量最低四分位数组(P=0.031)。与VC摄入量最低四分位数组相比,最高四分位数组(> 130 mg/d)的死亡率降低了0.34倍(HR:0.66, 95%CI:0.51~0.85, P=0.001)。结论 摄入更多α-生育酚可减轻MAFLD个体的纤维化,摄入更多VC可降低MAFLD个体的全因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肝纤维化 死亡率 维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X线和CT表现 被引量:10
9
作者 蔡后荣 陈明 +2 位作者 张古田 严晓敏 张英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 :提高X线胸片和CT诊断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 (CMV)肺炎的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肾移植后CMV患者的X线胸片和CT表现。结果 :肾移植后CMV肺炎 8例X线胸片表现为磨玻璃影和实变影 ,3例胸片正常 ;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 ,... 目的 :提高X线胸片和CT诊断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 (CMV)肺炎的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肾移植后CMV患者的X线胸片和CT表现。结果 :肾移植后CMV肺炎 8例X线胸片表现为磨玻璃影和实变影 ,3例胸片正常 ;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 ,磨玻璃影最为常见 ,并与其它影像学表现合并存在 ,主要与实变影和多发性小结节样影合并存在 ;磨玻璃影在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两侧肺分布。 10例患者有多发性小结节样影 ;8例患者有多发实变影 ;5例并发有少量胸腔积液和小叶间隔增厚。结论 :肾移植后CMV肺炎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 ,结合临床可提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CT表现 患者 X线胸片 巨细胞病毒肺炎 CMV 多发性 并存 并发 提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蓉梅 郭苗苗 +1 位作者 孔懿 袁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3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2%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5-9月便利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行PICC置管并在门诊进行导管维护的... 目的探讨2%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5-9月便利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行PICC置管并在门诊进行导管维护的肿瘤患者60例,按置管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消毒,观察组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局部皮肤消毒2次,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细菌学培养结果、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PICC维护时间及耗材成本。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4周,均未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PICC维护耗材成本,观察组为1.45元/(例·次),对照组为0.74元/(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贴膜下皮肤细菌学培养结果及PICC导管维护时间观察组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2%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应用于PICC维护,安全性高,效果好,且省时方便,有利于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2%葡萄糖酸氯己定 聚维酮碘 乙醇 消毒液 导管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乃菊 陈天平 +5 位作者 黄睿 陈重 张帆 孔令提 夏娟 刘金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408-1413,共6页
利奈唑胺是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感染。乳酸酸中毒是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之一。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的危险因素为长时间暴露、肝功能障碍、... 利奈唑胺是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感染。乳酸酸中毒是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之一。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的危险因素为长时间暴露、肝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线粒体DNA A2706G多态性、合并使用影响线粒体功能的药物等。利奈唑胺引起乳酸酸中毒的症状为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和血压下降等,可通过密切监测血乳酸、p H、血药浓度等实验室指标以早期识别。利奈唑胺引起乳酸酸中毒机制可能与线粒体毒性相关。利奈唑胺发生乳酸酸中毒可通过减少药物剂量、停药甚至体外肾脏替代治疗,必要时加强对症支持治疗。本文对此开展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乳酸酸中毒 不良反应 治疗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胸腺肽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钱方兴 沈元红 唐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07-308,共2页
目的 观察微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胸腺肽对亚急性重症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二组亚急性重症肝炎患者 112例 ,治疗组 5 5例在综合疗法 (白蛋白、新鲜血浆、能量合剂、维生素等 )基础上加用微量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单日剂量不超... 目的 观察微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胸腺肽对亚急性重症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二组亚急性重症肝炎患者 112例 ,治疗组 5 5例在综合疗法 (白蛋白、新鲜血浆、能量合剂、维生素等 )基础上加用微量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单日剂量不超过 3mg)以及胸腺肽。对照组 5 7例仅采用综合疗法。结果 治疗组 5 5例中死亡 17例 ,病死率 4 4 % ,对照组 5 7例中死亡 4 2例 ,病死率 74 % (P <0 .0 1)。而肝肾综合征、出血以及继发感染二组差异有显著性 ,治疗组不上升反而下降 (P <0 0 1)。结论 微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胸腺肽对降低亚急性重症肝炎的病死率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联合 胸腺肽 治疗 亚急性重症肝炎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的商榷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乙华 李彤 庄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1,共3页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GRADE中国中心最近发布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该指南存在参考文献引用不当;对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部分关键策略缺乏推荐意见;部分推荐意见证据不足或缺乏证据等问题。本...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GRADE中国中心最近发布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该指南存在参考文献引用不当;对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部分关键策略缺乏推荐意见;部分推荐意见证据不足或缺乏证据等问题。本着学术争鸣原则,本文对该指南提出一些管见,愿与作者和读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阻断 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抗病毒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亚莉 徐庆庆 唐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63-967,共5页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异性抗体阳性是确诊标准之一,但其随病程的变化情况尚不清楚。文中旨在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的动态变化特点,并分析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3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异性抗体阳性是确诊标准之一,但其随病程的变化情况尚不清楚。文中旨在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的动态变化特点,并分析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3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收治的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59例患者。动态留取血样,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SARS-CoV-2核酸,比较特异性抗体与核酸检测对于诊断的敏感性,观察不同病程时段(第2-4周、第5-6周、第7-9周)IgM、IgG抗体的滴度变化以及转阴时间,并分析影响IgM抗体转阴的相关因素。结果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对于诊断的敏感性为96.61%,核酸的敏感性为84.74%,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59例患者病程仅第5-6周IgM抗体滴度[29.72(11.39,56.62)U/mL]较第7-9周[13.8(6.89,27.76)U/mL]明显升高(P=0.02),第5-6周IgG抗体滴度[158.80(95.40,208.76)U/mL]较第7-9周[88.35(75.70,104.29)U/mL]亦明显升高(P=0.01)。37例(62.7%)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由阳性转为阴性,转阴时间为病程(5.76±1.95)周;15例(25.4%)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发生转阴,转阴时间为病程(6.73±1.48)周;无患者在9周病程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转阴。CD4细胞计数减低、IL-2R水平增高是IgM抗体转阴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特异性IgM、IgG抗体检测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特异性IgM、IgG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有助于病程判断,而IgG抗体留存时间较长,对于至少9周以上的感染者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 IGM IG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育龄妇女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妊娠推荐意见的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咸建春 周乙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1-302,共2页
最近,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发表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 [1] (以下简称《指南》),以减少HBV的母婴传播。《指南》发表后,相关杂志刊登了学术讨论文章 [2-3] ,营造了学术争鸣环境,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提高学... 最近,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发表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 [1] (以下简称《指南》),以减少HBV的母婴传播。《指南》发表后,相关杂志刊登了学术讨论文章 [2-3] ,营造了学术争鸣环境,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提高学术水平。笔者就服用替诺福韦酯(TDF)、替比夫定(LdT)等抗病毒药物或使用干扰素期间意外妊娠等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阻断 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抗病毒药 妊娠 意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基因变异和基因型(亚型)与肝细胞癌的关系
16
作者 张勇扬 王爱平 唐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1期3323-3325,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乙肝病毒基因变异、基因型及亚型与肝细胞癌(HCC)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特异探针杂交法检测乙肝病毒C启动子变异,分别用特异探针杂交和特异引物PCR两种方法鉴定病毒基因型,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法鉴定部分HCC乙肝病毒的... 目的:初步探讨乙肝病毒基因变异、基因型及亚型与肝细胞癌(HCC)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特异探针杂交法检测乙肝病毒C启动子变异,分别用特异探针杂交和特异引物PCR两种方法鉴定病毒基因型,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法鉴定部分HCC乙肝病毒的基因亚型。结果:HCC组与非HCC(NHCC)组HBV-DNA载量无明显差异,两组HBV中A1762T/G1764A变异株分别占77.8%和44.4%。B和C型为HBV主要基因型,基因型B和C在HCC患者中分别为3例(11.1%)和24例(88.9%),在NHCC患者中分别为29例(42.6%)和35例(51.5%),HCC组24例基因型C的HBV中21例为C2亚型。结论:乙肝病毒C启动子A1762T/G1764A双变异、基因型C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HCC患者HBV基因亚型主要为C2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表达调控 基因变异 基因型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化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陆素芳 潘宏癸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S1期61-62,共2页
目的:分析讨论专业化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称"慢乙肝")患者的效果,为慢乙肝患者提供更为专业的、有效的临床护理及延伸服务,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方法:回顾性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的35例慢乙... 目的:分析讨论专业化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称"慢乙肝")患者的效果,为慢乙肝患者提供更为专业的、有效的临床护理及延伸服务,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方法:回顾性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的35例慢乙肝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的35例慢乙肝患者为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专业化个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焦虑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好所占比例、焦虑发生率及满意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专业化个案管理模式不仅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也增强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了焦虑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管理模式 慢性乙型肝炎 发生率 依从性 患者满意度 慢乙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分布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50
18
作者 YAO KF LIU JC +3 位作者 WANG J 姚可方 黄睿 吴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07-2407,共1页
【据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2021年7月报道】题:“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分布及临床特征(作者Yao KF等)临床上存在相当一部分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免疫状态无法分期,被认为处于“灰区”(GZ)。本研究旨在探究“灰区”CHB患者... 【据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2021年7月报道】题:“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分布及临床特征(作者Yao KF等)临床上存在相当一部分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免疫状态无法分期,被认为处于“灰区”(GZ)。本研究旨在探究“灰区”CHB患者的分布及其临床特征。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感染科的Yao等回顾性纳入了2016年1月-2020年8月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4759例。根据2018年美国肝病学会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入组患者的免疫状态进行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乙型肝炎防治 医院感染科 临床特征 南京大学医学院 免疫状态 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武抗抗 杨晨辰 +5 位作者 黄睿 刘勇 熊亚莉 苏然 曹淑凤 吴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068-2071,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水平与血清HBV DNA载量、ALT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91例处于不同免疫状态的CHB患者,包括非活动性HBV携带期(B组,55例)、免疫耐受期(C组,47例)、HBeAg阴性CHB(D...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水平与血清HBV DNA载量、ALT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91例处于不同免疫状态的CHB患者,包括非活动性HBV携带期(B组,55例)、免疫耐受期(C组,47例)、HBeAg阴性CHB(D组,17例)、免疫活化期(E组,72例)及61例健康对照(A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γ-GGT水平,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及ALT水平。结果 :D、E组γ-GGT水平明显高于A、B、C组(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D组和E组γ-GGT与血清ALT、AST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与HBV DNA载量无相关性。结论:不同免疫状态下CHB患者γ-GGT水平不同,血清γ-GGT水平升高可能是CHB患者进入免疫活化期的指标,肝脏炎症损伤是影响其水平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 免疫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2019冠状病毒病的系统认知与思索 被引量:4
20
作者 贾蓓 吴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73-677,共5页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威胁。随着研究的深入,对COVID-19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文中针对COVID-19病原学及传播特点、临床特点及诊治进展进行阐述,并分享在此次疫情防治过程中的体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临床表现 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