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舒适体验量表的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成果 孙小玲 +6 位作者 黄萍 陶金 付逸超 卢山 张宁 刘才琪 孟芳芳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编制成人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舒适体验量表并检验其信度、效度,为测量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的舒适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基于Kolcaba舒适理论模型,通过文献回顾、质性整合、焦点小组讨论,并参考既往量表,构建量表维度和条目池。通... 目的:编制成人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舒适体验量表并检验其信度、效度,为测量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的舒适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基于Kolcaba舒适理论模型,通过文献回顾、质性整合、焦点小组讨论,并参考既往量表,构建量表维度和条目池。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预调查形成初始量表。2022年5月至2024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最终选取285例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调查,检验量表的信度、效度。结果:最终形成的成人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舒适体验量表包括24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7.185%。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3,折半信度为0.841,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和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均为1。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论:成人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舒适体验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作为重症监护单元机械通气患者舒适状况的测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重症监护 量表 信度 效度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肺大疱同期电视胸腔镜外科治疗53例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锋 莫绪明 +2 位作者 邹卫 许栋生 邵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1-514,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双侧同期肺大疱的经验。方法:53例双侧肺大疱均采用同期VATS手术,其中11例辅助胸腔镜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结果:全部治愈,术后平均... 目的:分析总结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双侧同期肺大疱的经验。方法:53例双侧肺大疱均采用同期VATS手术,其中11例辅助胸腔镜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结果:全部治愈,术后平均留置胸腔引流管4.6天,13例术后发生肺水肿、再次气胸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14.6天,随访1个月至5年。结论:双侧肺大疱采用同期VATS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较常规双侧肺大疱切除术相比VATS创伤小,住院时间缩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肺大疱 电视胸腔镜 同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瓣膜病合并房颤外科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从涛 曹海龙 +1 位作者 武忠 王东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97-1599,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手术患者同期施行房颤外科射频消融术后房颤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心胸外科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201例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房颤早期复...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手术患者同期施行房颤外科射频消融术后房颤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心胸外科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201例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房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排除5例术后死亡病例,根据术后住院期间的心律监测结果,98例维持稳定的窦性心律,其余98例出现房颤复发。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发现,房颤病程、高血压病史、术前左房内径是术后早期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病程长、高血压病史、术前较大的左房内径影响瓣膜病合并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可指导我们术前筛选更为适宜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房颤治疗的针对性和成功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瓣膜病 外科射频消融术 早期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病房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倪爽 路子蕴 +4 位作者 孙行 史敏科 张楼乾 杨如松 李冰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5,共8页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病房行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术的患者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PP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快速康复病房管理模式下首次行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术的6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病房行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术的患者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PP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快速康复病房管理模式下首次行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术的6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PPC分为PPC组和非PPC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209例(33.5%)患者发生PPC。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天数(OR=1.478,95%CI:1.043~2.094)、术后第1天引流量(OR=1.008,95%CI:1.006~1.011)、病理结果为恶性(OR=1.564,95%CI:1.037~2.359)是PPC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16(95%CI:0.673~0.760),基于Hosmer-Lemeshow检验的校准曲线P值为0.105,提示预测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均较好。结论: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天数、术后第1天引流量、病理结果为恶性是快速康复病房管理模式下行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患者发生PPC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根据其构建的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可为防治术后发生PPC提供个体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快速康复病房 肺部并发症 回顾性分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在心血管外科术后止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徐莉 王强 王东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27-1728,共2页
心脏手术因为体外循环、低体温、术前抗凝药物的应用等原因,易发生术后凝血功能紊乱,导致严重的渗血或出血[1]。大量出血后输注多种血液制品虽然能够改善凝血功能,但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等并发症[2-3],... 心脏手术因为体外循环、低体温、术前抗凝药物的应用等原因,易发生术后凝血功能紊乱,导致严重的渗血或出血[1]。大量出血后输注多种血液制品虽然能够改善凝血功能,但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等并发症[2-3],所以在临床上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止血药物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Ⅶ 凝血功能紊乱 心血管外科 呼吸功能衰竭 血源性传染病 血液制品 低体温 肾功能衰竭 输尿管开口 输尿管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及血清学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东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很高的危害性。外科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并非对所有患者均有效,存在差异较大的复发率。文中就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进行阐述,探讨如何根据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骨保护素/NF-κB受体激活配体选取合...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很高的危害性。外科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并非对所有患者均有效,存在差异较大的复发率。文中就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进行阐述,探讨如何根据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骨保护素/NF-κB受体激活配体选取合适的患者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外科治疗 血清学研究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I术后左室巨大室壁瘤外科治疗成功1例
7
作者 王强 徐莉 王东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843-3843,共1页
患者男.74岁.因“突发胸痛1d”至当地医院就诊.
关键词 巨大室壁瘤 PCI术后 外科治疗 左室 急性心肌梗 医院就诊 突发胸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透析依赖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的管理和手术时机选择
8
作者 王东进 周庆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42-42,共1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透析依赖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的管理和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对我科共收治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依赖的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13例,男性9例,年龄39~81岁,1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1例为中毒所致,8例为高血压肾...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透析依赖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的管理和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对我科共收治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依赖的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13例,男性9例,年龄39~81岁,1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1例为中毒所致,8例为高血压肾病,3例为糖尿病肾病,1例病因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心脏外科手术 手术时机选择 终末期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分析
9
作者 王东进 周庆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41-42,共2页
目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分析。方法: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内膜炎患者94例,患者手术前保持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到正常范围。其中19例感染性内膜炎患者在经历内科诊治病情没有改变和感染败血症没有很好的效果控制而... 目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分析。方法: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内膜炎患者94例,患者手术前保持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到正常范围。其中19例感染性内膜炎患者在经历内科诊治病情没有改变和感染败血症没有很好的效果控制而进行急诊绿色通道手术治疗;75例患者在体温控制后择期行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脏瓣膜 临床特点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和双孔胸腔镜肺结节日间手术对患者术后疼痛和早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行 王敏 +8 位作者 牛舒婕 仲艺伟 路子蕴 徐璐 杨如松 王涛 孙玉娥 马正良 李冰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 回顾日间手术病房行单/双孔电视辅助胸腔镜肺结节手术患者术后数据,探究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疼痛和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集中管理模式下日间病房中693例胸腔镜肺结节日间手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将患者分为单孔组... 目的 回顾日间手术病房行单/双孔电视辅助胸腔镜肺结节手术患者术后数据,探究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疼痛和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集中管理模式下日间病房中693例胸腔镜肺结节日间手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将患者分为单孔组和双孔组,并采用倾向性匹配平衡基线资料筛选出单孔组和双孔组各203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和预后的差异。结果 单孔组相对双孔组术中芬太尼消耗量[0.5(0.35,0.50)mg vs.0.5(0.40,0.50)mg,P=0.034]、瑞芬太尼消耗量[0.48(0.33,0.63)mg vs.0.53(0.35,0.73)mg,P=0.031]、术中出血量[20(10,50)mL vs.50(20,50)mL,P=0.001]、患者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2(2,4)分vs.3(2,4)分,P=0.007]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补救镇痛、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第1、5、9、30天疼痛及咳嗽、术后30 d肺部并发症、非计划就诊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双孔胸腔镜相比,单孔胸腔镜肺结节日间手术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术式,可减少术中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并能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第3天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单孔胸腔镜 双孔胸腔镜 倾向性得分匹配 术后疼痛 加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腋下直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庆国 潘俊 +4 位作者 王强 武忠 周庆 崔辉敏 王东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右腋下直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 2002年1月始至2010年12月我们使用右腋下直小切口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上端起自腋中线第2肋间,下端至腋前线第5肋间,切口呈一直线,观测术中显露主动脉、肺动脉... 目的探讨右腋下直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 2002年1月始至2010年12月我们使用右腋下直小切口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上端起自腋中线第2肋间,下端至腋前线第5肋间,切口呈一直线,观测术中显露主动脉、肺动脉、右心及左心范围及效果。结果全部1837例患者中,死亡4例(0.22%),二次开胸止血17例(0.93%),切口愈合不良13例(0.7%)。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右腋下直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显露能达到手术要求,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具有安全性及极好的美容效果。尤其适合于婴幼儿以及年轻女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腋下直小切口 心内直视手术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凸、支气管及肺动脉切除重建术治疗中心型肺癌 被引量:6
12
作者 魏静义 孙明 史敏科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70-272,共3页
背景与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肺组织,提高中心型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活质量,气管隆凸、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采用隆凸、支气管及肺动脉切除重建术治... 背景与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肺组织,提高中心型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活质量,气管隆凸、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采用隆凸、支气管及肺动脉切除重建术治疗79例中心型肺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方法1988年6月至2005年6月,对79例中心型肺癌患者施行隆凸、支气管及肺动脉切除重建术。支气管环状切除成形及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58例;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15例;气管隆凸切除重建合并肺叶切除术6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7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8.86%。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5%、59.5%、35.4%和17.7%。结论隆凸、支气管及肺动脉切除重建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肺功能,提高了中心型肺癌的治愈率和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外科治疗 气管隆凸成形术 支气管成形术 肺动脉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体外循环时间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小芳 张杰 +3 位作者 王东进 葛敏 邵峻 陈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2-634,共3页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肾功能损伤的患者作为肾功能异常组,随机选取37例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它们...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肾功能损伤的患者作为肾功能异常组,随机选取37例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它们的资料,对两组病例的CPB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肾功能正常组的CPB平均时间(143.41±48.20)min,肾功能异常组的CPB平均时间(197.82±43.3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7),CPB时间<150min肾功能异常的患者5/27例(18.5%),CPB时间>150min肾功能异常的患者23/38例(6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CPB时间可明显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东进 曹彬 +4 位作者 贾朝相 陈保俊 魏静义 张青海 王文公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31-835,共5页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方法,并报告54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方法是在静脉和吸入复合全麻及常温下进行,54例患者中采用胸部正中切口46例、左前外小切口6例、右前外小切口2例.单支病变8例...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方法,并报告54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方法是在静脉和吸入复合全麻及常温下进行,54例患者中采用胸部正中切口46例、左前外小切口6例、右前外小切口2例.单支病变8例,双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42例,左主干病变4例.本组54例患者总搭桥168支,平均搭桥3.17支,其中左乳内动脉搭桥43例,右乳内动脉搭桥2例,双乳内动脉搭桥9例,全动脉化搭桥17例,桡动脉搭桥7例,急诊搭桥2例,同时行左心室室壁瘤缝扎术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189min,平均带气管插管时间为术后5.5h,43例患者(81%)未输血.无围术期心梗,术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有缓解或消失.本文结论是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行,手术适应症广,特别适合老年及心、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并可减少手术创伤及体外循环的并发症,可减少输血或不输血,缩短在ICU的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常温 静脉 复合全麻 微创外科 心脏外科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苏云艳 范阜东 +1 位作者 熊剑秋 李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23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气管插管延迟拔除的危险因素,促进围术期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4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气管插...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气管插管延迟拔除的危险因素,促进围术期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4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气管插管是否延迟拔除,将患者分为延迟拔管组(96例)及非延迟拔管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气管插管延迟拔除的危险因素。结果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气管插管延迟拔除发生率为65.7%(96/146)。96例延迟拔管患者中2013年以前收治的有62例,占64.5%(62/96);2013年以后收治的有34例,占35.4%(34/96)。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气管插管拔管延迟组年龄高于非延迟组年龄,心肌阻断时间长于非延迟拔管组(均P<0.05),延迟拔管组患者总输血量明显增加(P<0.001)。结论气管插管延迟拔除影响患者围术期康复,因此,对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外科治疗的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尽量减少围术期血制品的输入,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延迟拔管患者的护理,提高围术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 延迟拔管 危险因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取出陈旧性肺内异物1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晓峰 史敏科 +1 位作者 曹彬 陈宝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8-379,共2页
气管及肺实质内异物统称为肺内异物,气管内异物常由误吸造成,肺实质内异物通常由异物穿透胸壁并进入肺实质内,常见有子弹、弹片、金属碎片、金属钉、玻璃片、树枝等。2017年5月,我们用胸腔镜成功取出一例滞留20年的肺内异物(玻璃),现报... 气管及肺实质内异物统称为肺内异物,气管内异物常由误吸造成,肺实质内异物通常由异物穿透胸壁并进入肺实质内,常见有子弹、弹片、金属碎片、金属钉、玻璃片、树枝等。2017年5月,我们用胸腔镜成功取出一例滞留20年的肺内异物(玻璃),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内异物 胸腔镜 陈旧性 气管内异物 肺实质 金属钉 玻璃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神经系统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7
17
作者 苏云艳 熊剑秋 +1 位作者 汪露 陈小芳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32-33,共2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损伤的原因。方法对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并发神经系统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史、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是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损伤严重影...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损伤的原因。方法对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并发神经系统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史、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是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损伤严重影响患者恢复健康,需采取针对性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神经系统损伤 高血压 手术时间 体外循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处理 被引量:6
18
作者 武忠 王东进 张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263-3264,共2页
目的:总结年龄≥80岁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19例患者年龄80~86岁,平均(81.6±2.2)岁。17例在心脏不停跳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脉搭桥手术,2例因术前合并严重瓣膜关闭不全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同期1例行二尖... 目的:总结年龄≥80岁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19例患者年龄80~86岁,平均(81.6±2.2)岁。17例在心脏不停跳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脉搭桥手术,2例因术前合并严重瓣膜关闭不全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同期1例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1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搭桥2.9支。院内死亡1例,占5.3%,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术后不能脱离呼吸机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心房颤动3例,神经精神并发症3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切口感染1例。16例随访6个月~5年,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脑出血。多数患者生存质量良好,无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结论:80岁以上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总体效果满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高龄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应用于心脏术后呼吸循环衰竭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云艳 熊剑秋 蔡美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5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应用于心脏术后呼吸循环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应用ECMO救治的10例心脏术后呼吸循环衰...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应用于心脏术后呼吸循环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应用ECMO救治的10例心脏术后呼吸循环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顺利停机并撤除ECMO,其中5例患者治愈出院,2例患者因经济问题放弃治疗,2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isfunction syndrome,MODS),1例撤机后死于严重心力衰竭。结论合适的应用时机、严密的监测和观察、专业的ECMO管理、精细的护理支持,是心脏术后呼吸循环衰竭应用ECMO患者康复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心脏术后 呼吸循环衰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抢救马凡综合征术后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冬梅 傅巧美 +2 位作者 熊剑秋 苏云艳 陈小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9期55-56,共2页
体外膜肺氧合(extro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其核心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到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可为危重患者提供一定的氧供及稳定的循环血量,有效地维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供... 体外膜肺氧合(extro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其核心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到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可为危重患者提供一定的氧供及稳定的循环血量,有效地维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供和氧供,为患者后续治疗获得宝贵时间。2012年2月我院应用ECMO技术成功救治1例马凡综合征行二尖瓣成形+三尖瓣成形+主动脉根部成形的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马凡综合征 术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