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结构-功能连接耦合分析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方圣杰 刘再兴 +2 位作者 吴亚男 洪文军 徐蓉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3,129,共6页
脑卒中作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多种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构连接(structural connectivity,SC)和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及其耦合分析在揭示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通... 脑卒中作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多种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构连接(structural connectivity,SC)和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及其耦合分析在揭示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总结SC和FC的基本原理及其机制,阐述SC-FC耦合分析的基本原理,并重点探讨SC-FC耦合分析应用于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情绪障碍的作用。通过研究大脑SC和FC的耦合关系以深入探索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能够更加系统地分析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和康复潜力的潜在神经影像学特征,为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结构-功能连接耦合 神经影像学 神经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运动康复方案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何磊 王芳 +5 位作者 狄恒丹 柏晓燕 季翠玲 张珍 赵春霞 陈璐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71-74,共4页
目的构建胸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运动康复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非同期对照试验设计,将80例胸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构建并实施胸腰椎管内患者术... 目的构建胸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运动康复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非同期对照试验设计,将80例胸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构建并实施胸腰椎管内患者术后运动康复方案。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疗效量表(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和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胸腰椎管内患者运动康复方案的应用,有利于加快神经恢复、增强活动能力、减轻疼痛、缓解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脊髓肿瘤 脊髓损伤 运动障碍 运动康复 神经功能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通过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生成和抗氧化应激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认知功能 被引量:4
3
作者 康吉良 胡可 +8 位作者 卢俊樾 胡紫薇 徐彪平 黎小毛 周俊杰 金煜 唐敏 徐蓉 温优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1202,共12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双血管闭塞(2-VO)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采用TEAS和电针(EA)刺...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双血管闭塞(2-VO)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采用TEAS和电针(EA)刺激大鼠百会穴和足三里穴,连续刺激14 d。治疗后,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Y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超微结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SOD、CAT、GSH-Px、MDA和ROS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GC-1α、TFAM、HO-1、NQO1蛋白及细胞质中Keap1蛋白及细胞核中Nrf2、NRF1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V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辨别指数、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交替百分比增加;TEAS可改善VD大鼠海马神经元及线粒体结构,病理染色结果显示神经元排列更规则、分布更均匀,核膜、核仁更清晰,线粒体肿胀减轻,线粒体基质密度增加,线粒体嵴更明显。血清中SOD、GSH-Px和CAT水平显著升高,MDA和ROS浓度降低。TEAS还上调了海马区PGC-1α、TFAM、NQO1、HO-1蛋白和核内NRF2、NRF1蛋白的表达水平,但下调了胞浆中Keap1蛋白的表达。结论TEAS可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改善海马神经元和线粒体结构,且效果优于电针,其机制可能是激活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发生和抗氧化应激,这也为VD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技术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经皮穴位电刺激 认知功能 PGC-1Α 抗氧化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移动法则对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翠云 王嵘 +3 位作者 吴含 李一辰 金伟 徐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8-321,共4页
本研究将54例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7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技术干预,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良移动法则干预。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CRS-R评分... 本研究将54例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7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技术干预,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良移动法则干预。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CRS-R评分、FOU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GCS评分、CRS-R评分、FOUR评分、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干预总天数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作者认为在常规康复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应用改良移动法则能显著改善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意识状态。有的审稿专家认为本研究设计理论依据不足;也有审稿专家认为本研究立题新颖。故现将此文放在"争鸣"栏目发表,以期读者就此开展深入讨论并给以临床尝试,从而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昏迷患者 临床研究 促醒作用 重症 动法 改良 常规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静 黄莹 +5 位作者 陶高见 黄泰源 槐洪波 宁本翔 马超 林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9-424,共6页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5日至2019年12月4日确诊为PHN病人100例,按...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5日至2019年12月4日确诊为PHN病人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氢吗啡酮PCIA治疗组(H组)和用生理盐水替代氢吗啡酮对照组(C组),每组50例。两组均联合口服普瑞巴林及利多卡因凝胶贴膏外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简式版Mc 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不良反应及其他药物用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病人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各时间点,H组的VAS评分、SF-MPQ评分及其他药物用量均明显低于C组(P<0.01)。治疗后4周时,H组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普瑞巴林联合氢吗啡酮PCIA治疗PHN可显著减少病人疼痛,改善病人睡眠及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氢吗啡酮 自控镇痛 普瑞巴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明俊 陈光 +2 位作者 杨晓颜 韩真 徐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75-1076,共2页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脑卒中后 星状神经节阻滞 关节松动技术 治疗 交感神经 颈椎间盘病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血清hs-CRP和脂代谢的变化 被引量:17
7
作者 胡江亭 张蕴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致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结合运动组,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结合运动组大...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致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结合运动组,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结合运动组大鼠饲喂高脂饲料15g/d,共8周。同时高脂饮食结合运动组大鼠进行无负重游泳运动,每天60分钟,每周训练5天,共8周。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hs-CRP和ox-LDL含量,HE染色,光镜观察主动脉内膜AS斑块。结果:实验8周后,高脂饮食组大鼠主动脉内膜形成明显粥样硬化斑块,与正常饮食对照组相比,其TC、LDL-C、ox-LDL和hs-CRP含量显著升高,HDL-C/TC显著降低。有氧运动干预后,高脂饮食结合运动组与高脂饮食组相比,TC、LDL-C、ox-LDL和hs-CRP含量显著降低,HDL-C/TC显著升高,但TC、LDL-C和hs-CRP仍显著高于对照组。hs-CRP与ox-LDL呈显著正相关(r=0.644,P<0.001)。结论:有氧运动可预防高脂饮食造成的脂代谢紊乱,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AS发生发展中的炎症状态,抑制AS斑块形成。但有氧运动并未完全消除高脂饮食产生的负面影响,考虑运动与饮食控制相结合才是降低AS发病率的更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高脂饮食 动脉粥样硬化 高敏C反应蛋白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有氧舞蹈干预后认知功能和静息态fMRI低频振幅的改变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玲 王彤 +4 位作者 朱奕 吴婷 吴含 王石艳 祁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8-385,共8页
目的:本研究针对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CI)采用一套自主编制有氧舞蹈进行干预,探讨其对患者认知功能和静息态fMRI低频振幅(ALFF)的影响。方法:将38例MCI患者随机分组:训练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分别接受不同干预方式。对于训练组,给... 目的:本研究针对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CI)采用一套自主编制有氧舞蹈进行干预,探讨其对患者认知功能和静息态fMRI低频振幅(ALFF)的影响。方法:将38例MCI患者随机分组:训练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分别接受不同干预方式。对于训练组,给予有氧舞蹈进行干预,共3个月;对照组则以健康教育为主,周期与训练组相同。期间所有患者均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在接受干预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评估工具为认知功能量表,同时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干预结束后再次进行评分和扫描。了解患者脑功能活动情况,根据低频振幅图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训练组干预完成后,认知功能量表结果显示训练组的简易精神状态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韦氏逻辑记忆和符号数字模式测试评分显著改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韦氏逻辑记忆评分皆发生变化,其中以训练组更为明显,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各项认知功能量表评分均无显著差异。静息态fMRI扫描结果显示,训练组干预前后发生明显变化,其双侧额颞叶、前扣带回、内嗅及海马旁皮层的ALFF值显著增高(P<0.05),而对照组3个月后仅右侧颞叶和后扣带回皮层的ALFF值显著增高(P<0.05)。结论:本套自主编制的中等强度有氧舞蹈能有效提高MCI患者的认知功能。静息态fMRI为评估有氧训练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提供了一种量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有氧舞蹈 认知功能 静息态fMRI 低频振幅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舞蹈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干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玲 王彤 +3 位作者 朱奕 吴婷 吴含 祁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28-1332,1350,共6页
目的:探究有氧舞蹈对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认知功能和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干预作用。方法:入组38例MCI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运动组(n=19)和对照组(n=19)。运动组接受35min/次、3次/周、为期3个月的有氧舞... 目的:探究有氧舞蹈对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认知功能和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干预作用。方法:入组38例MCI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运动组(n=19)和对照组(n=19)。运动组接受35min/次、3次/周、为期3个月的有氧舞蹈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简单的健康教育。所有受试者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均接受认知功能评估及头颅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l)检查。结果:3个月有氧舞蹈干预后,运动组扣带束双侧扣带回、扣带束左侧海马、左侧上纵束等白质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与干预前比较显著性升高(P<0.05),而对照组3个月后未发现FA值升高;运动组干预后较干预前简易精神状态评分(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韦氏逻辑记忆(Wechsler memory scale-revised,WMS-R)测试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干预前后韦氏逻辑记忆评分的改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氧舞蹈能够改善MCI患者扣带束双侧扣带回、扣带束左侧海马、左侧上纵束等白质纤维束的FA值和认知功能,DTI成像为评估有氧训练对MCI患者干预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影像学定量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有氧舞蹈 认知功能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仰卧位颈部手法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0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曦光 林泓怡 +1 位作者 金伟 林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9-870,886,共3页
目的:观察仰卧位颈部手法牵引治疗行颈椎器械牵引有不适反应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例行颈椎器械牵引有不适反应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颈部制动和推拿的基础上增加仰卧位颈部手法牵引。由专人对每位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和... 目的:观察仰卧位颈部手法牵引治疗行颈椎器械牵引有不适反应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例行颈椎器械牵引有不适反应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颈部制动和推拿的基础上增加仰卧位颈部手法牵引。由专人对每位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和记录。结果:经过30次治疗后,优良率75%,无效率10%,总有效率90%。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增加仰卧位颈部手法牵引可以明显提高行颈椎器械牵引有不适反应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 仰卧位 手法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步行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4131-4133,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步行重建的影响。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1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首次脑卒中发病患者48例,在常规步行训练中增加对股四头肌的持续电刺激,选取10 m作为测定距离,在无电刺激和有电刺激两种情况下进行最大步... 目的探讨持续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步行重建的影响。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1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首次脑卒中发病患者48例,在常规步行训练中增加对股四头肌的持续电刺激,选取10 m作为测定距离,在无电刺激和有电刺激两种情况下进行最大步行速度和行走步数的测定。结果训练开始时有3例患者不能完成10 m步行训练,在增加了持续性电刺激后可以完成自主行走;1例患者转入我院治疗前已在其他医院进行了6个多月康复训练仍不能行走,在接受电刺激训练1个月后,可以使用支具完成自主行走。训练开始时常规步行训练者最大步行速度与电刺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步行步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结束后所有患者最大步行速度都达到20 m/min以上,这一步速可在无介助情况下进行自主行走,此时常规步行训练者最大步行速度及步行步数与电刺激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步行训练者及电刺激者训练结束时的最大步行速度及步行步数与训练开始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临床康复治疗过程中实施持续性电刺激,对提升步行能力具有正面作用,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最大步行速度。然而电刺激的疗效存在边界,随着患者步行能力的提高,电刺激的效果呈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疗法 步行重建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舞蹈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含 王彤 +6 位作者 徐蓉 张勤 周莉 吴婷 王石艳 王蔚 朱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38-1443,共6页
目的:探讨自主设计的有氧舞蹈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将MCI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接受35min/次、3次/周、为期3个月的有氧舞蹈,对照组仅接受健康宣教。所有受试者在干预前、干预3月后、入... 目的:探讨自主设计的有氧舞蹈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将MCI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接受35min/次、3次/周、为期3个月的有氧舞蹈,对照组仅接受健康宣教。所有受试者在干预前、干预3月后、入组6个月随访时接受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的基线评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有氧舞蹈干预后,运动组简易精神状态评分(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韦氏逻辑记忆测试评分、连线测试-A所需时间和连线测试-B所需时间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韦氏逻辑记忆量表评分,连线测试-B所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随访时运动组MoCA评分,韦氏逻辑记忆测试评分、连线测试-A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干预后,运动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有氧舞蹈能够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有氧舞蹈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双重任务步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钟倩 朱奕 +5 位作者 吴含 高雅新 孙翠云 Nawab Ali 吴希希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6-552,共7页
目的:探索早期认知障碍患者双重任务下步态参数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轻度认知障碍者(MCI)20例,主观认知下降者(SCD)34例,认知功能正常者(NC)24例,均采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及建模仿真分析软件进行单任务及双重任务下... 目的:探索早期认知障碍患者双重任务下步态参数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轻度认知障碍者(MCI)20例,主观认知下降者(SCD)34例,认知功能正常者(NC)24例,均采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及建模仿真分析软件进行单任务及双重任务下步态参数(步长、步速、步频、步态周期)的采集与分析。结果:双重任务下MCI组步频(步/min)(102.173±11.941)小于SCD组步频(110.500±10.435)(P<0.01);MCI组步态周期(s)(1.209±0.133)较NC组步态周期(1.122±0.117)和SCD组步态周期长(1.116±0.102)(P<0.01)。NC组在双重任务下步长(m)及步速(m/s)下降(P<0.01);SCD组在双重任务下步长、步速及步频均下降(P<0.05);MCI组在双重任务下步速、步频及步态周期均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步速与记忆和语言功能存在正性相关(P=0.005,r=0.312;P=0.014,r=0.277;P=0.005,r=0.317),步频与记忆功能存在正性相关(P=0.010,r=0.289;P=0.012,r=0.283),步态周期与记忆功能存在负性相关(P=0.001,r=﹣0.354),与执行功能存在正性相关(P=0.022,r=0.258)。结论:双重任务下步态参数可作为早期评估认知功能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主观认知下降 双重任务 步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认知任务对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步行速度和双重任务消耗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奕 钟倩 +9 位作者 马锦辉 周秋敏 沈滢 吴含 高雅新 Ali Nawab 吴希希 孙翠云 余滨宾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22-1427,共6页
目的:探索不同认知任务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正常老年人(normal cognition,NC)步行速度和双重任务消耗(dual-task costs,DTC)的影响。方法:根据最新诊断标准入组MCI和NC老年人,采用2m长的电子步道进行双重... 目的:探索不同认知任务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正常老年人(normal cognition,NC)步行速度和双重任务消耗(dual-task costs,DTC)的影响。方法:根据最新诊断标准入组MCI和NC老年人,采用2m长的电子步道进行双重任务步态采集。每位受试者完成一项单任务步行和4项不同认知任务的双重任务步行(步行+计算,步行+说动物名,步行+记忆故事,步行+记忆词语)。计算不同任务下的步行速度和DTC并分析其组间差异。DTC是指单任务和双重任务步行速度之间差异的百分比:[(单任务速度-双重任务速度)/单任务速度]×100%。结果:本研究入组MCI老年人18人和NC老年人25人。两组间年龄、性别、教育年限等基线数据组间没有差异(P>0.05)。MCI和NC的四个不同认知任务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4,P=0.010)。MCI仅有记忆单词下双重任务步行速度的DTC显著高于NC组(P=0.034)。结论:MCI和NC老年人不同认知任务下的DTC存在显著性差异。MCI老年人记忆单词的双重任务DTC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步态 双重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