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患者心身症状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
作者 尹营营 赵宽 +18 位作者 王彩莲 汤立晨 何红波 刘向欣 潘昱 杨海龙 杨阳 周波 谢可 林铮 喻林珍 骆艳丽 陆峥 王小平 任涛 邹韶红 魏镜 冯威 袁勇贵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09-1822,1830,共15页
肿廇患者常伴有严重的抑郁、焦虑、失眠、疼痛等心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该类症状目前在我国临床中容易被医患忽视或未有效转诊治疗。目前国内肿瘤管理相关共识对心身症状处理内容较少,鉴于此,本共识系统阐述了肿瘤患者... 肿廇患者常伴有严重的抑郁、焦虑、失眠、疼痛等心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该类症状目前在我国临床中容易被医患忽视或未有效转诊治疗。目前国内肿瘤管理相关共识对心身症状处理内容较少,鉴于此,本共识系统阐述了肿瘤患者相关心身症状的临床管理建议,结合相关文献,整合实用管理工具,全面回答了肿瘤相关心身症状的医患沟通、诊断评估、心理干预、药物治疗以及如何建立医-护-患-家属同盟等重要问题,旨在提高非精神专科医生对肿瘤相关心身症状的识别、转诊,并在精神心理科及其他多学科团队的互助下有效沟通、开展治疗及管理心身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心身症状 心身医学 临床管理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郁建华 由丽 +2 位作者 王强 赵鹏 钱海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3,共10页
为明确心率变异性在有氧运动治疗青少年抑郁症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选取某高校2022年新入学的60例轻、中度抑郁症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30例(脱落5例,完成研究25例)与对照组30例(脱落2例,完成研究28例)。研究组给予12周有氧运... 为明确心率变异性在有氧运动治疗青少年抑郁症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选取某高校2022年新入学的60例轻、中度抑郁症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30例(脱落5例,完成研究25例)与对照组30例(脱落2例,完成研究28例)。研究组给予12周有氧运动治疗,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表明:12周末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及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均较基线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12周末HAMD-17下降程度更显著(P<0.001)。12周末研究组正常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简称SDNN)值、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average of NN intervals,SDANN)值以及相邻R-R间期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of successive RR interval differences,RMSSD)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0.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12周末SDNN、SDANN以及RMSSD前后差值更明显(P<0.001);基线HAMD-17评分与SDNN、SDANN以及RMSSD值呈显著负相关(r=-0.343,P=0.012;r=-0.328,P=0.017;r=-0.401,P=0.003)。研究结果说明12周有氧运动可显著改善青少年抑郁患者抑郁症状,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抑郁症严重程度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有关,心率变异性可成为评估有氧运动治疗抑郁症疗效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青少年 抑郁症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业疗法对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被引量:12
3
作者 由丽 赵鹏 +2 位作者 刘莉 饶江 邵伟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5-777,共3页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作用。方法 4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作业组和对照组,各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作业组强化ADL训练,并针对性地进行文体活动和音乐欣赏。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thel指数(...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作用。方法 4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作业组和对照组,各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作业组强化ADL训练,并针对性地进行文体活动和音乐欣赏。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thel指数(MBI)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4周后两组MBI评分显著提高,HAMD评分显著下降(P<0.001),且作业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作业疗法不仅能提高卒中后抑郁患者的ADL,且有利于抑郁情绪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作业疗法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曹秋云 江开达 +2 位作者 张明园 杨海龙 许碧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1-362,共2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出现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AD诊断标准的158例门诊或住院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表、AD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痴呆行为量表(DBD)评定...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出现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AD诊断标准的158例门诊或住院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表、AD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痴呆行为量表(DBD)评定,分析AD患者出现精神行为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①病前无业余爱好的AD患者较病前有业余爱好的患者BPSD明显,以BEHAVE-AD总分、妄想、节律紊乱及情感障碍因子分增加明显(P<0.05或P<0·01);AD患者发病前有生活事件(包括丧偶、搬家、子女意外、被盗、工作变动、躯体疾病等)发生时,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情感与情绪的障碍(P<0·01)。②AD患者DBD、BEHAVE-AD总分及妄想因子分均与AD患者年龄及发病年龄相关,行为紊乱因子分与患者的年龄相关,情感障碍与病程相关,焦虑恐惧与AD病程相关(P<0·05或P<0·01)。结论影响AD患者BPSD的可能因素有年龄、病前业余爱好、发病前生活事件、发病年龄、AD病程等。建议普通人在工作之余培养一定的业余爱好;老年前期及老年期避免刺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尽量安排舒适安逸的晚年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行为症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脑白质葡萄糖代谢异常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曹秋云 郭万华 +5 位作者 杨海龙 沈迪文 赵鹏 江开达 张明园 肖世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脑白质葡萄糖代谢异常的意义。方法纳入33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AD诊断标准的患者和健康对照20名,进行脑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检查。应用SPM软件对PET图像进行分析。结果①与健...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脑白质葡萄糖代谢异常的意义。方法纳入33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AD诊断标准的患者和健康对照20名,进行脑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检查。应用SPM软件对PET图像进行分析。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相比,AD患者有广泛的白质葡萄糖代谢减低,减低较为明显的区域有右侧额叶皮质下白质、左侧额叶上中回皮质下白质(P<0.001);另外,AD患者左侧额叶内侧回皮质下白质、左侧枕叶楔回皮质下白质葡萄糖代谢增强(P<0.001);②与不伴有精神行为症状(BPS)的AD患者(16例)相比,伴有BPS的AD患者(17例)在左右枕叶中回、右侧枕叶楔回、右侧顶下小叶、左侧颞叶梭形回、左侧额叶内侧回等脑区的皮质下白质葡萄糖代谢增强(P<0.001);而左右额叶中央旁回、右侧额叶上回和中回、左侧颞叶上回等脑区的皮质下白质葡萄糖代谢减低(P<0.001)。结论AD有广泛的白质脑葡萄糖代谢异常,有无BPS的AD白质代谢异常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行为症状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SPM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丘脑功能连接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大捷 杨海龙 +3 位作者 王正阁 项小平 陶高见 张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8期561-564,共4页
目的研究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persis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丘脑与全脑功能连接的关系,探究PSPD功能连接强度与疼痛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纳入18例PSPD患者和16名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 目的研究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persis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丘脑与全脑功能连接的关系,探究PSPD功能连接强度与疼痛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纳入18例PSPD患者和16名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分别选择左、右侧丘脑作为感兴趣区,观察PSPD患者与正常对照双侧丘脑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改变情况。选择有改变的功能连接与用于评估疼痛程度的医疗结局用疼痛量表(medical outcome study pain measures,MOSPM)评分值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PSP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丘脑与左侧额下回三角部、左侧额下回眶部、左侧豆状核及左侧尾状核的功能连接增强,左侧丘脑与右侧颞下回的功能连接减弱。右侧丘脑与左侧尾状核功能连接强度与疼痛程度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PSPD患者存在与丘脑相关的功能连接的异常,这种改变可能是引起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丘脑 功能连接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