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美国胃肠病学院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最新临床实践指南要点解读
1
作者 吴新国 郑汝桦 +2 位作者 常新 牛春燕 张福玉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9-464,共6页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全球性传染性疾病,可导致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和胃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H.pylori的根除治疗领域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基于这些来自北美的重要数据,美国胃肠病学院(ACG)发布了最新临床实践指南...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全球性传染性疾病,可导致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和胃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H.pylori的根除治疗领域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基于这些来自北美的重要数据,美国胃肠病学院(ACG)发布了最新临床实践指南(CPG),发表在2024年9月的《Am J Gastroenterol》。相较于以往指南,本指南的重大更新要点包括:用于治疗H.pylori的关键抗生素(包括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上升,导致含有这些抗生素的常用治疗方案有效性降低;在初治患者中进行的新型治疗方案的研究:包括新的抗生素(即利福布汀)及更强效的新一代胃酸抑制剂(即钾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这为H.pylori感染的临床管理实践提供了最新证据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 管理 美国胃肠病学院 临床实践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引导下结肠-小肠吻合术治疗恶性肠梗阻患者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金春燕 杨华 +4 位作者 殷芹 胡梦云 倪牧含 沈珊珊 王雷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5-37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结肠-小肠吻合术治疗恶性肠梗阻(MBO)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4~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接受超声内镜引导下结肠-小肠吻合术治疗的12例MBO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围术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2例患者...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结肠-小肠吻合术治疗恶性肠梗阻(MBO)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4~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接受超声内镜引导下结肠-小肠吻合术治疗的12例MBO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围术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内镜引导下结肠-小肠吻合术,手术成功率(100%)(12/12)。临床成功率为11/12,1例患者术后支架不畅。术后2~68 h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恢复排便排气时间为(18.02±15.75)h;术后1周4例患者进食流质,8例进食半流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核心-30量表(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显著改善,整体健康状况评分由术前中位5分升高至8分(P<0.001)。术中2例患者出现支架移位,经及时补救成功完成手术。术后11例出现发热(37.5~39.4℃),对症治疗后均顺利出院;所有患者无出血、穿孔、支架移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内镜引导下结肠-小肠吻合术安全有效,可有效缓解MBO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肿瘤 超声内镜 结肠-小肠吻合术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卒中球囊扩张术与支架植入术疗效对比分析
3
作者 张贺 于林杰 +3 位作者 张曦 罗云 徐运 李敬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1-415,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球囊扩张术与支架植入术治疗青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37例青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Mori分... 目的对比分析球囊扩张术与支架植入术治疗青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37例青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Mori分型和病变部位分别予单纯球囊扩张术(球囊扩张组,12例)和球囊预扩张+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组,25例),主要结局为随访期间(术后3~12个月)血管再狭窄率、脑卒中复发率和致死性事件发生率,次要结局为手术成功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主要结局,术后平均随访(5.21±2.19)个月,36例完成随访患者中6例(16.67%)出现血管再狭窄,球囊扩张组2例(2/12)、支架植入组4例(16.6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1.000);均未发生脑卒中复发或致死性事件。次要结局,手术成功率达100%(37/37);3例(8.11%)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球囊扩张组1例(1/12)、支架植入组2例(8%),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1.000);均未发生支架内或病变血管内血栓形成。结论对于青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球囊扩张术与支架植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尚待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颅内动脉硬化 青年人 血管成形术 气囊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4
作者 吴兆荣 王倩 +4 位作者 殷芹 田恬 宋涵 肖江强 李雯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8-424,共7页
目的探究影响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30日在南京鼓楼医院因EGVB接收TIPS的21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 目的探究影响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30日在南京鼓楼医院因EGVB接收TIPS的21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住院时间是否延长分为延长组(67例)和正常组(14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将危险因素作为构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指标。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脾切除术后、行早期TIPS、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Barthel指数评分≤40分为肝硬化EGVB患者TIPS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43,高于早期TIPS、脾切除术后、NRS 2002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P=0.723。结论该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可用于肝硬化EGVB患者TIPS后住院时间延长风险的预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并且可为患者带来一定临床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静脉曲张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术后住院时间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医院脑卒中出院患者居家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5
作者 傅荣 沈小芳 陈湘玉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居家护理模式在三级医院脑卒中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5-8月出院的脑卒中患者168例(观察组)及2011年5-8月出院的脑卒中患者173例(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居家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 目的探讨居家护理模式在三级医院脑卒中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5-8月出院的脑卒中患者168例(观察组)及2011年5-8月出院的脑卒中患者173例(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居家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出院后30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出院后30d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与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出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居家护理模式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实现脑卒中患者护理的专业性、持续性和延伸性,保证了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继续得到专业支持和帮助,是一种先进有效的延伸护理服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居家护理 出院前准备 出院后延伸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术后生存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6
作者 尹晓春 诸葛宇征 张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0-1127,共8页
目的 以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生存相关危险因素,构建TIPS术后生存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科接受TIPS治疗... 目的 以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生存相关危险因素,构建TIPS术后生存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科接受TIPS治疗的352例肝硬化伴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配至训练组(n=248)和验证组(n=104)。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TIPS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能力,同时通过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价值。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Kaplan-Meier分析计算累积生存率。结果 训练组患者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1%、79.5%和77.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47,95%CI:1.032~1.092,P<0.001)、MELD评分(HR=1.127,95%CI:1.003~1.268,P=0.045)和血清钠水平(HR=0.928,95%CI:0.878~0.981,P=0.008)是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以此建立预测模型和列线图。训练组和验证组预测模型C-index分别为0.760和0.757。训练组列线图预测1、3、5年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788和0.787。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与实际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 基于年龄、MELD评分和血清钠构建了预测肝硬化伴EGVB患者TIPS术后生存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预后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置尿套系统在神经内科男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陆巍 王清 +1 位作者 胡明明 沈小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24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男性尿失禁住院患者使用留置尿套系统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神经内科的113例男性尿失禁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3组,分别使用留置尿套系统、保鲜袋及留置导尿管。结果使用留置尿套系统患者的漏尿发生率及皮肤...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男性尿失禁住院患者使用留置尿套系统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神经内科的113例男性尿失禁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3组,分别使用留置尿套系统、保鲜袋及留置导尿管。结果使用留置尿套系统患者的漏尿发生率及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使用保鲜袋及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留置尿套系统及保鲜袋的患者尿路损伤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留置导尿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男性尿失禁患者使用留置尿套系统的方法避免了有创的留置导尿,并减少了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同时解决了漏尿与皮肤损伤的问题,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尿套系统 尿失禁 尿路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以脑血管病专科为择业方向的美国医学教育探索的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韩丽娟 张馨 +2 位作者 黄嵘 李敬伟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3期324-326,共3页
脑血管病专科医师短缺是全球多个国家面临的问题。医学生对神经科畏惧以及脑血管病专科培训建设不足是导致脑血管病专科医师短缺的重要原因。为了满足社会及脑血管病患者对医师的需求,鼓励更多医师选择从事脑血管病专业,美国医学教育从... 脑血管病专科医师短缺是全球多个国家面临的问题。医学生对神经科畏惧以及脑血管病专科培训建设不足是导致脑血管病专科医师短缺的重要原因。为了满足社会及脑血管病患者对医师的需求,鼓励更多医师选择从事脑血管病专业,美国医学教育从长程课程优化、师资培养以及脑血管病亚专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本文对此进行总结和探讨,为我国脑血管病相关医学教育发展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医学教育 脑血管病专科培训 神经科恐惧症 长期课程 临床教育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和阿尔兹海默症的转化医学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运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3,共3页
脑卒中和阿尔兹海默病是全球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的重大疾病。研究主要集中在缺血性卒中的脑免疫炎症机制及其转化医学,缺血性卒中个体化抗栓治疗、改善脑侧支循环治疗等。文中就有关脑卒中和阿尔兹海默病的基础、转化与其临床的... 脑卒中和阿尔兹海默病是全球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的重大疾病。研究主要集中在缺血性卒中的脑免疫炎症机制及其转化医学,缺血性卒中个体化抗栓治疗、改善脑侧支循环治疗等。文中就有关脑卒中和阿尔兹海默病的基础、转化与其临床的相关研究作一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阿尔兹海默症 转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与主动脉直径比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10
作者 马春梅 吴志康 +3 位作者 陈可 王紫艳 王钰 王涟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0-967,共8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Pa)与主动脉(Ao)直径比(Pa/Ao)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DHF患者,收集性别、年龄、既往史、实验室检... 目的探讨肺动脉(Pa)与主动脉(Ao)直径比(Pa/Ao)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DHF患者,收集性别、年龄、既往史、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胸部CT及服用药物等资料。在胸部CT的主肺动脉分叉处测量Pa及Ao直径,计算Pa/Ao。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使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间的生存率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a/Ao与MACEs的关联,对不同的年龄、性别、BMI、B型利钠肽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600例ADHF患者,年龄(69.6±14.1)岁,男347例(57.8%)。中位随访306(127,624)d,327例(54.5%)患者发生MACEs。根据最大选择秩统计量分析,MACEs发生的Pa/Ao最佳截断值为0.93,将ADHF人群分为Pa/Ao<0.93组和Pa/Ao≥0.93组。Kaplan-Meier曲线显示,Pa/Ao≥0.93组MACEs发生率显著高于Pa/Ao<0.93组(P_(log-rank)<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a/Ao是ADHF患者MACEs的独立预测因子(HR=11.62,95%CI:4.91~27.50,P<0.001)。亚组分析表明,Pa/Ao对不同的ADHF人群均存在预测价值(P<0.05)。结论Pa/Ao升高是ADHF患者远期MACEs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肺动脉与主动脉直径比 CT检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皮层环路及其偶联的视网膜血管网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原(综述) 柏峰(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2-577,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诊断对于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视网膜和大脑具有共同的胚胎学起源,且在解剖结构和脉管系统方面也有诸多相似之处。AD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可能出现视觉...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诊断对于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视网膜和大脑具有共同的胚胎学起源,且在解剖结构和脉管系统方面也有诸多相似之处。AD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可能出现视觉皮层环路及其相关视网膜变化引发的视觉症状,因此近年来,视网膜血管网络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精准干预中的作用备受关注。该文将综述AD患者在视觉皮层环路、视网膜血管网络等方面的变化及相关机制,探讨神经环路与视觉障碍的关联,并介绍视网膜领域的新型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环路 视觉皮层 视网膜血管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监测共识意见(2021,南京) 被引量:21
12
作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胰腺疾病协作组 邹晓平 +3 位作者 令狐恩强 沈珊珊 李洪祯 余媛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6-1022,共7页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5年生存率低,主要原因在于早期诊断困难。目前国内尚无胰腺癌早期筛查的规范化流程,本共识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针对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标、高危人群、起始筛查年龄、随访间隔、筛查项目及手术时机等问题,共提出26条推...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5年生存率低,主要原因在于早期诊断困难。目前国内尚无胰腺癌早期筛查的规范化流程,本共识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针对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标、高危人群、起始筛查年龄、随访间隔、筛查项目及手术时机等问题,共提出26条推荐意见,最终形成国内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监测共识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炎 慢性 人群监测 筛查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医学研究愿景 被引量:5
13
作者 范丽桢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2期119-125,共7页
中国卒中学会于2019年8月23日召开了中国脑血管病圆桌会议第四次全国会议(转化医学研究专题)。来自全国的基础、转化和临床研究专家们讨论了我国脑血管研究的现状和愿景。1转化医学定义和模式1974年,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 中国卒中学会于2019年8月23日召开了中国脑血管病圆桌会议第四次全国会议(转化医学研究专题)。来自全国的基础、转化和临床研究专家们讨论了我国脑血管研究的现状和愿景。1转化医学定义和模式1974年,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一篇社论,提及“转化”概念;1992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神经科Dennis W.Choi在Science杂志首次提出“从实验室到病床”(bench to bedside)的概念;1996年,James Geraghty在Lancet杂志上首先全面阐述了“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概念[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 卒中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进修医师培训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6
14
作者 韩丽娟 张曦 +4 位作者 陈志斌 金佳丽 王翀 徐运 李敬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 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疗进修医师培训质量和效率方面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脑血管介入培训的进修医师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即将多种... 目的 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疗进修医师培训质量和效率方面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脑血管介入培训的进修医师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即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交叉的培训模式进行教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进修医师满意度及其在培训前后介入诊疗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共纳入55名进修医师,年龄32~50岁,其中男性51名(92.73%)。89.09%的进修医师对多元化教学模式非常满意;分别有83.64%和85.45%的进修医师认为多元化教学模式激发了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经过多元化教学模式培训后,能够独立完成颅外支架置入治疗的进修医师显著增加(41.82%vs. 12.73%,P=0.002)。结论 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进修医师培训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培训 多元化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分阶段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非计划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殷芹 吴兆荣 +5 位作者 张峰 金春燕 曹燕平 肖江强 诸葛宇征 王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96-1801,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出院30 d内发生非计划再入院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出院30 d内发生非计划再入院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TIPS的24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情况,并依据是否发生非计划再入院分为再入院组(n=36)和未再入院组(n=198)。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非计划再入院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非计划再入院发生的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非计划再入院发生的一致性,采用R语言Resource Selection包进行Hosmer-Lemeshow评估模型的拟合度,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实用性。结果年龄(OR=2.664,95%CI:1.139~6.233)、CTP评分(OR=1.655,95%CI:1.098~2.495)、血氨(OR=1.032,95%CI:1.016~1.048)是行TIPS患者出院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通过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000次展开内部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773,高于年龄(0.582)、CTP评分(0.675)、血氨(0.641),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非计划再入院的概率与实际概率具有较好一致性,Hosmer-Lemeshow显示拟合优度良好(χ^(2)=5.6473,P=0.6867)。结论年龄、CTP评分和血氨是TIPS术后30 d非计划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预测行TIPS患者非计划再入院发生风险,为早期预防提供较为准确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窦阻塞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也被称为肝小静脉闭塞病,是一类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血窦阻塞和肝小静脉闭塞纤维化的肝脏血管性疾病。本文系统阐述了HSOS的认识过程和命名演变、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研... 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也被称为肝小静脉闭塞病,是一类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血窦阻塞和肝小静脉闭塞纤维化的肝脏血管性疾病。本文系统阐述了HSOS的认识过程和命名演变、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HSOS可发生于接受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清髓处理、放射/化学治疗和摄入含吡咯生物碱药物的人群,常见临床表现为腹胀、肝区胀痛、腹水、黄疸、肝大等。针对不同病因,HSOS的诊断标准也不相同,需要与其他药物性肝病、肝静脉流出道梗阻等疾病相鉴别。去纤苷和低分子肝素分别对造血干细胞和吡咯生物碱相关的HSOS具有治疗作用,奥沙利铂化疗导致的HSOS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 奥沙利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血色病并发严重心力衰竭一例
17
作者 李冠男 陈建州 +8 位作者 吴翔 杨帆 吴小婷 许安迪 牡丹 张启国 顾蓉 徐标 王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8-1032,共5页
遗传性血色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可造成肝脏、胰腺、脾脏、心脏及垂体等多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多样,因此诊断困难。本文报道了1例累及多脏器,同时并发严重心力衰竭的3型遗传性血色病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 遗传性血色病 心力衰竭 转铁蛋白受体2 去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血栓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壮 陈纪宏 +2 位作者 祁兴顺 许向波 诸葛宇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2,共4页
门静脉血栓(PVT)是指在肝外门静脉主干和/或肝内门静脉分支内发生的血栓栓塞。PVT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建立动物模型是研究PVT病理生理机制的重要方法。本文根据不同的动物种类,对现有PVT动物模型的... 门静脉血栓(PVT)是指在肝外门静脉主干和/或肝内门静脉分支内发生的血栓栓塞。PVT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建立动物模型是研究PVT病理生理机制的重要方法。本文根据不同的动物种类,对现有PVT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原理、优缺点和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 疾病模型 动物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晴 叶蕾 徐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88-693,共6页
由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所以探究AD早期病理生理机制对于深化后续药物治疗尤为关键。异常蛋白质积聚是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特征,也是蛋白质稳态失衡的标志。而蛋白酶体(proteasome)在维持蛋白... 由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所以探究AD早期病理生理机制对于深化后续药物治疗尤为关键。异常蛋白质积聚是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特征,也是蛋白质稳态失衡的标志。而蛋白酶体(proteasome)在维持蛋白质稳态平衡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主要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降解异常蛋白质或多肽。研究发现,蛋白酶体与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Tau蛋白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并影响神经元功能、胶质细胞稳态以及神经环路调节。深入了解蛋白酶体和AD之间的关系,不仅为探索AD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线索,且未来有望成为主要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 20S蛋白酶体 26S蛋白酶体 免疫蛋白酶体 阿尔茨海默病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蛋白质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围手术期及术后抗栓方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惠敏 严思敏 +1 位作者 葛卫红 徐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49-185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LAAC)患者口服抗栓药物的使用方案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该类患者抗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接受PLAAC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病历,统计患者基本...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LAAC)患者口服抗栓药物的使用方案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该类患者抗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接受PLAAC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病历,统计患者基本信息、术前左心耳血栓筛查及抗栓方案、围术期和术后1年抗栓用药方案,对患者围术期及术后3、6、12个月出血事件和栓塞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实际纳入患者86例。术前8例患者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心耳血栓,延长抗栓1个月后血栓均消失;围术期不间断抗凝组有1例出血事件,间断抗凝组无出血事件,术后1年不间断抗凝治疗组有11例(18.0%)出血事件,间断抗凝组4例(16.0%)出血事件(P>0.05);术后3个月内患者均遵医嘱接受抗凝药物治疗,术后3~6个月33.7%患者接受双抗血小板药物(DAPT)治疗,29.1%停药;6~12个月47.7%例患者接受单一抗血小板药物(SAPT)治疗,48.8%停药;随访1年结果显示器械相关血栓、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事件各发生1例,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结论真实世界中该院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围术期及术后给予患者个体化抗栓方案合理,与指南一致;但患者存在用药依从性差的问题,建议临床药师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加强用药教育,提高用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抗栓方案 临床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