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期内科门诊减重对肥胖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向心月 张冰青 +2 位作者 欧阳煜钦 汤文娟 冯文焕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6期3229-3239,共11页
背景肥胖患者存在更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肥胖多学科门诊短期内科门诊减重对肥胖患者ASCVD风险等级的影响有待明确。目的探讨短期内科门诊减重对肥胖患者ASCVD风险等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2024年5月在... 背景肥胖患者存在更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肥胖多学科门诊短期内科门诊减重对肥胖患者ASCVD风险等级的影响有待明确。目的探讨短期内科门诊减重对肥胖患者ASCVD风险等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2024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肥胖多学科就诊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172例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及ASCVD风险(应用中国成年人ASCVD总体风险评估流程图进行ASCVD风险评估)。基于患者治疗前ASCVD风险评级分为中高危组(n=58)和低危组(n=114),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中高危组患者根据治疗3个月后ASCVD风险下降情况分为中高危降低亚组(n=36)和中高危不变亚组(n=22),比较两亚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及ASCVD风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中高危ASCVD风险肥胖患者风险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用药组及以BMI、性别、年龄分层的患者治疗3个月后ASCVD风险等级及减重指标的差异。结果172例患者中男73例、女99例,平均年龄32(28,38)岁,平均体质量89.8(82.0,101.2)kg,平均BMI 31.6(30.0,33.9)kg/m^(2)。治疗3个月后患者总体质量减少量为8.8%(5.6%,13.6%),BMI下降为28.8(27.0,30.7)kg/m^(2),腰围、腰高比、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脂肪质量指数(FMI)、四肢骨骼肌指数、总肌肉量、内脏脂肪面积(VFA)、收缩压、舒张压及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114例患者为ASCVD低危组,58例患者为ASCVD中高危组。与中高危组相比,低危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餐后2 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5)。58例治疗前中高危ASCVD风险患者治疗3个月后36例降为低风险(中高危降低亚组),22例患者仍为中高危(中高危不变亚组),治疗3个月后两亚组体质量、BMI、腰围、腰高比、体脂肪、体脂百分比、FMI、VFA、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较治疗前下降,中高危降低亚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中高危降低亚组BMI、体脂肪、体脂百分比、FMI及VFA较中高危不变亚组下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1.257,95%CI=1.034~1.528,P=0.022)是中高危ASCVD风险肥胖患者危险因素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BMI每下降1个单位,ASCVD风险降低25.7%。利拉鲁肽组(n=51)、二甲双胍组(n=61)及未用药组(n=60)治疗3个月后ASCVD中高危患者占比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3个月后三组间ASCVD风险等级及减重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8.0 kg/m^(2)≤BMI<32.5 kg/m^(2)组和BMI≥32.5 kg/m^(2)组ASCVD中高风险患者占比均较治疗前下降,28.0 kg/m^(2)≤BMI<32.5 kg/m^(2)组ASCVD中高风险患者占比低于BMI≥32.5 kg/m^(2)组(P<0.05);治疗3个月后女性组和男性组ASCVD中高风险患者占比均下降(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ASCVD风险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18~30岁组和≥30岁组ASCVD风险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患者经短期内科门诊减重,可有效减重、减脂,改善ASCVD危险因素,对于BMI≥32.5 kg/m^(2)伴中高危ASCVD风险者,这种减重措施尚不足以短期内降低ASCVD风险等级,更强及持久减重措施是未来治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生活方式 药物减重 血脂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降糖药对T2DM患者嗅觉神经环路重塑价值的fMRI研究
2
作者 吴敏 李欣 +8 位作者 张雯 李卫萍 张易 李倩 申欣怡 张鑫 计成 毕艳 张冰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0,26,共12页
目的探讨三种临床常见的降糖药(利拉鲁肽、达格列净和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嗅觉易损脑区与全脑之间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包括基线期和药物治疗两个阶段的... 目的探讨三种临床常见的降糖药(利拉鲁肽、达格列净和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嗅觉易损脑区与全脑之间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包括基线期和药物治疗两个阶段的研究。基线期研究招募糖代谢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51例和T2DM组191例。评估两组间FC、认知功能、嗅觉行为学及临床指标的差异。药物治疗随访研究中,36例经过二甲双胍治疗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被随机平均分配到三个治疗组:利拉鲁肽组(n=12)、达格列净组(n=12)和阿卡波糖组(n=12),为期16周,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评估三种药物对FC、认知功能和嗅觉行为学的影响。结果利拉鲁肽治疗16周后,T2DM患者血糖明显改善,减重效果显著;延迟记忆改善(t=−6.148,P<0.001)和嗅觉阈值升高(t=−2.321,P=0.040);左侧丘脑和左侧枕下回及右侧丘脑和左侧梭状回间FC的代偿升高得到恢复(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团块水平P<0.05),而阿卡波糖和达格列净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利拉鲁肽能够显著改善两侧丘脑和左侧枕叶间的FC、认知功能以及嗅觉阈值,利拉鲁肽具有除代谢益处之外的神经保护作用,而达格列净和阿卡波糖没有表现出嗅觉、认知及脑功能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降糖药物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功能连接 嗅觉神经环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脏脂肪指数与脂肪肝发生风险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3
作者 徐浩 方达 +2 位作者 周卫红 毕艳 顾天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36-1341,1366,共7页
背景肥胖是脂肪肝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但肥胖的诊断指标不能有效反映脂肪组织分布在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目的评估基线内脏脂肪指数(VAI)及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与脂肪肝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 背景肥胖是脂肪肝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但肥胖的诊断指标不能有效反映脂肪组织分布在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目的评估基线内脏脂肪指数(VAI)及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与脂肪肝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2月—2021年1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17086名成年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健康管理中心的电子信息系统查阅健康体检档案,收集基本信息、一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器械检查结果。根据随访的腹部超声和CT结果,判断是否发生脂肪肝。随访截至2022年12月。终点事件为基线无脂肪肝至首次发生脂肪肝或末次随访时间。根据随访是否发生脂肪肝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基线VAI、CVAI。根据基线VAI、CVAI的四分位数水平,将人群各分为4组(Q1、Q2、Q3、Q4组),比较4组的脂肪肝发生率。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VAI、CVAI与脂肪肝发生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VAI、CVAI对脂肪肝发生的预测价值,采用Delong's检验比较VAI、CVAI的曲线下面积(AUC)差异。结果纳入的受试者平均年龄(44.3±13.2)岁,平均BMI(23.2±2.6)kg/m^(2),平均随访时间(2.7±1.1)年。截至随访结束,2523例(14.8%)受试者发生脂肪肝。其中男性[19.4%(1837/9461)]脂肪肝发生率高于女性[9.0%(686/7625)](P<0.001)。脂肪肝组VAI和CVAI均高于未发生脂肪肝组(P<0.05)。趋势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基线VAI、CVAI水平的增加,脂肪肝发生率也增加(χ^(2)_(趋势)=1034.9、1334.8,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AI-Q4组和CVAI-Q4组发生脂肪肝的风险分别是VAI-Q1组的2.579倍(95%CI=2.088~3.186)和CVAI-Q1组的3.375倍(95%CI=2.488~4.576)。ROC曲线显示,CVAI预测脂肪肝的AUC大于VAI的AUC(0.737与0.708,P<0.001)。分层分析显示,CVAI在不同性别、年龄及BMI分组中,CVAI-Q4组均与脂肪肝发生相关(P<0.001)。结论基线CVAI与脂肪肝发生显著相关,且CVAI对脂肪肝发生的预测能力优于V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肥胖 中国内脏脂肪指数 内脏脂肪指数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指标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研究
4
作者 张媛 陈冠华 +1 位作者 吕珊珊 荆亚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3653-3659,共7页
背景随着老龄化的加剧,2型糖尿病(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年上升,同时发现甲状腺激素敏感性受损与骨代谢异常发生相关,但目前关于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与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 背景随着老龄化的加剧,2型糖尿病(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年上升,同时发现甲状腺激素敏感性受损与骨代谢异常发生相关,但目前关于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与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指数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2023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723例,并依据骨密度(BMD)测定结果将其分为三组:骨量正常组(n=362)、骨量减少组(n=291)以及骨质疏松症组(n=70)。分别测量并计算患者的甲状腺反馈分位指数(TFQI)、促甲状腺激素指数(TSHI)、促甲状腺素抵抗指数(TT4RI)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游离甲状腺素比值(FT_(3)/FT_(4)),以评估甲状腺激素敏感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指数与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关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TFQI预测骨质疏松症的价值。结果骨质疏松症组年龄、女性所占比例、糖尿病病程、收缩压、餐后2 h血糖(2 h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FQI高于骨量正常组,舒张压、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三酰甘油、FT_(3)、FT_(3)/FT_(4)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年龄、女性所占比例、糖尿病病程、收缩压、2 hPG、HDL-C、TFQI高于骨量减少组,ALT、肌酐、三酰甘油、FT_(3)和FT_(3)/FT_(4)低于骨量减少组(P<0.05)。Spearme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与TFQI呈正相关(r_(s)=0.553,P<0.001),与FT_(3)和FT_(3)/FT_(4)呈负相关(r_(s)=-0.098,P=0.009;r_(s)=-0.080,P=0.0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调整混杂因素后,TFQI是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OR=6.612,95%CI=5.793~8.192,P<0.05)。TFQI预测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95%CI=0.794~0.867),最佳截断值为-0.02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55.4%。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T2DM患者TFQI水平的升高与更高的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相关,提示在该群体中甲状腺激素中枢敏感性降低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类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肝纤维化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聂媛媛 方达 +3 位作者 徐浩 杨东辉 毕艳 顾天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47-1854,1861,共9页
背景2型糖尿病(T2DM)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之间相互影响,两者并存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CVD)及肝纤维化等不良结局风险。因此有必要对T2DM患者,特别是伴有多种心脏代谢风险的患者,进行MAFLD筛查和肝纤维化风险分层。目的探讨... 背景2型糖尿病(T2DM)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之间相互影响,两者并存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CVD)及肝纤维化等不良结局风险。因此有必要对T2DM患者,特别是伴有多种心脏代谢风险的患者,进行MAFLD筛查和肝纤维化风险分层。目的探讨不同肝纤维化风险的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VD风险。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7月—2023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42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肝脏瞬时弹性扫描仪检查。参考202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疗标准》建议,根据肝纤维化4指数(FIB4)与肝脏硬度值(LSM)将患者分为3组:肝纤维化低风险组(1235例)、肝纤维化中风险组(110例)和肝纤维化高风险组(80例)。比较各组之间临床特征,利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FRS)评估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进一步将不同肝纤维化风险患者根据CVD风险分层进一步分为4组:心肝低危组(214例)、心高肝低危组(1021例)、心肝高危组(178例)和心低肝高危组(12例),比较前3组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纳入1425例T2DM患者中有5.6%属于肝纤维化高风险患者。肝纤维化高风险组患者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胆红素(DBIL)、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脂肪衰减参数(UAP)、LSM、FIB4、肌肉质量减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降脂治疗高于肝纤维化低风险组,血小板计数(P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低于肝纤维化低风险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于肝纤维化低风险组和肝纤维化中风险组(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bA_(1c)>9%、肝酶异常以及合并肌肉质量减少的T2DM患者肝纤维化风险更高(P<0.05)。不同肝纤维化风险患者CVD风险发生率比较结果显示,随着肝纤维化风险的增加,CVD高风险的发生率逐渐增加(χ_(趋势)^(2))=35.900,P<0.001)。心肝高危组患者的年龄、AST、DBIL、UAP、LSM、FIB4、FRS、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降脂治疗高于心肝低危组和心高肝低危组,PLT低于心肝低危组和心高肝低危组(P<0.05)。结论T2DM患者是发生肝纤维化及CVD的高风险人群,其中高龄、血糖控制不佳、合并多种糖尿病并发症、肝酶异常、肝脏脂质沉积增加或肌肉质量减少会增加CVD和肝纤维化风险,应加强对这部分患者的早期监测与预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肝纤维化 心血管疾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心血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AID质量改善模型规范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宁 傅荣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7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RAID质量改善模型规范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RAID质量改善模型的4个步骤,规范全院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结果干预6个月后,非糖尿病专科联络护士胰岛素相关知识及注射技能考核成绩显著提高,患者对胰岛... 目的探讨应用RAID质量改善模型规范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RAID质量改善模型的4个步骤,规范全院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结果干预6个月后,非糖尿病专科联络护士胰岛素相关知识及注射技能考核成绩显著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认识和使用、治疗依从性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 RAID质量改善模型的应用有利于规范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提高非糖尿病专科糖尿病护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 RAID质量改善模型 同质化管理 糖尿病联络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与用药依从性的相关性
7
作者 翟贝贝 张洲 +3 位作者 杨思珏 李方怡 朱文慧 毕艳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49-954,共6页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认知功能与用药依从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7—12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的T2DM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续配和服药依从性量表(ARMS)评估患者的用药依从...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认知功能与用药依从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7—12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的T2DM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续配和服药依从性量表(ARMS)评估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完善整体认知功能和各独立认知域测试。根据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MCI组。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评估T2DM患者认知功能与用药依从性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对用药依从性差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T2DM患者216例。其中认知功能正常组113例,MCI组103例。MCI组ARMS得分(16.4±4.1比15.1±2.8)、用药依从性差的比率(54.4%比31.0%)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均P<0.05)。校正性别、年龄、教育年限和糖化血红蛋白后,ARMS得分与即刻记忆、注意力及延迟记忆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CI的患者相较于认知功能正常的患者用药依从差的风险更高[OR=2.645,95%CI=(1.414,4.946),P<0.001]。结论 T2DM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尤其是记忆力与注意力下降与用药依从性降低有关。临床上应对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的患者进行相应的药学指导,以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认知功能 用药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国内外整合医学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莉蓉 朱大龙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5-30,共6页
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2012年~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中相关的3537篇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美国、中国、德国等是相对高产的国家。国外研究热点集中在中西医结合疗法、癌症护理及整合医学循证系统评价... 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2012年~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中相关的3537篇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美国、中国、德国等是相对高产的国家。国外研究热点集中在中西医结合疗法、癌症护理及整合医学循证系统评价等,未来研究趋势集中在综合肿瘤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国内研究热点集中在医学教育、教学课程整合与思政教育等,未来研究方向集中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改革及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等。整合医学是新时代医学研究的必经之路。完善理论体系、加强整合式临床诊治实践和深化整合医学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整合医学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医学 临床诊治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前期及2型糖尿病皮层萎缩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欣 张雯 +6 位作者 刘佳妮 傅琳清 缪应雯 张鑫 陈玖 毕艳 张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4,19,共7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PDM)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脑皮层的改变模式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以期探寻血糖代谢异常被试早期脑损害的影像标志物。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96例T2DM患者、30例PDM...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PDM)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脑皮层的改变模式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以期探寻血糖代谢异常被试早期脑损害的影像标志物。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96例T2DM患者、30例PDM被试以及48名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对被试进行了认知功能测试、临床生化检查及高分辨率3D-T1WI磁共振扫描。使用CAT12软件进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和基于表面的形态学分析得到全脑灰质体积和皮层厚度、局部回指数等皮层结构参数,并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均使用P<0.05的阈值和FWE校正进行多重比较校正。进一步提取组间具有差异的参数,与生化指标及认知量表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NC相比,PDM被试右侧额下回眶部及左侧中央后回灰质萎缩(P<0.05,FWE校正),T2DM患者出现更多灰质萎缩,特别是右侧颞上回、右侧额下回眶部、右侧颞中回及左侧中央后回,右侧前额叶皮层厚度减小(P<0.05,FWE校正)。在血糖代谢异常被试中全脑灰质体积与胰岛素抵抗指数(r=−0.227,P=0.012,未校正)及连线测试A得分(r=−0.250,P=0.001,FDR校正)呈负相关,与数字广度-倒背得分呈正相关(r=0.267,P=0.003,FDR校正);皮层厚度与糖化血红蛋白(r=−0.181,P=0.040,未校正)及餐后2 h血糖(r=−0.272,P=0.020,未校正)呈负相关,与餐后2 h胰岛素(r=0.236,P=0.010,未校正)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r=0.207,P=0.022,未校正)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发现PDM人群已存在脑区灰质萎缩,T2DM患者出现更多的灰质萎缩,且与注意和工作记忆功能相关,因此皮层萎缩有可能是糖尿病相关脑损伤早期的影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磁共振成像 皮层萎缩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血色病并发严重心力衰竭一例
10
作者 李冠男 陈建州 +8 位作者 吴翔 杨帆 吴小婷 许安迪 牡丹 张启国 顾蓉 徐标 王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8-1032,共5页
遗传性血色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可造成肝脏、胰腺、脾脏、心脏及垂体等多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多样,因此诊断困难。本文报道了1例累及多脏器,同时并发严重心力衰竭的3型遗传性血色病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 遗传性血色病 心力衰竭 转铁蛋白受体2 去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认知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7
11
作者 顾淑燕 王孝勇 +2 位作者 张宁 顾海 王小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32,38,共5页
目的编制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认知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科学动态测量患者自我管理认知水平提供有效工具。方法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结合专家咨询及预调查形成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认知初始量表,在南京、济南和上海分2批次调查739例患者... 目的编制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认知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科学动态测量患者自我管理认知水平提供有效工具。方法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结合专家咨询及预调查形成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认知初始量表,在南京、济南和上海分2批次调查739例患者,评价量表的信效度。结果形成的正式量表包括严重性、易感性、反应效能、自我效能和反应代价5个维度共29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0.017%;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χ^(2)/df=2.763,RMSEA=0.070,NFI=0.905,IFI=0.938,TLI=0.930,CFI=0.937;量表AVE=0.557~0.924,Cronbach′sα系数为0.826。结论量表信效度良好,可用于测量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自我管理 认知 保护动机理论 信度 效度 评估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标准化超细针穿刺甲状腺结节不同细胞学采集模式诊断率的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谷志远 王知笑 +5 位作者 蔡赟 崔岱 陈欢欢 戎荣 杨涛 刘晓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评价甲状腺结节穿刺时不同留样顺序对细胞学诊断率的影响。方法:共入选59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613个甲状腺结节,所有甲状腺结节均行4针细针穿刺,分为两种模式进行。模式一:304个结节穿刺,前2针进行涂片细胞学检查,后2针再进行液基... 目的:评价甲状腺结节穿刺时不同留样顺序对细胞学诊断率的影响。方法:共入选59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613个甲状腺结节,所有甲状腺结节均行4针细针穿刺,分为两种模式进行。模式一:304个结节穿刺,前2针进行涂片细胞学检查,后2针再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模式二:309个结节穿刺,前2针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后2针再进行传统涂片细胞学制片。细胞病理医师采用盲法单独对每份样本进行读片。比较不同细胞学制片方法以及两种模式对细针穿刺诊断率的影响。结果:先液基后涂片的细胞学采集模式总体诊断率为82.2%,显著高于先涂片后液基的模式(74.7%)(P=0.023)。对于直径≥10 mm的结节来说,先液基后涂片的细胞学采集模式总体诊断率为83.2%,同样显著高于先涂片后液基模式的诊断率(75.4%)(P=0.048);同为前2针,单独液基方法诊断率为78.0%,显著高于单独涂片诊断率(63.8%)(P<0.001);对于直径≥10 mm的结节而言,单独液基诊断率为78.3%,亦显著高于单独涂片的诊断率(62.6%)(P<0.001)。结论:使用国际标准化超细针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先液基再涂片的细胞学采集模式诊断率显著高于先涂片后液基的采集模式;如果仅以一种方式来收取细胞学标本,沉降式液基细胞采集制片的方法诊断率显著优于传统涂片制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细针穿刺 甲状腺结节 涂片细胞学 液基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晚期血清尿酸及血清尿酸/肌酐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茹 韩晨 +5 位作者 黄泽宇 王茜 胡君 葛智娟 毕艳 沈山梅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74-1081,共8页
背景孕期血清尿酸代谢紊乱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但目前分析并比较血清尿酸及血清尿酸/肌酐水平在孕期不良妊娠结局中的关系研究较少。目的分析孕妇孕晚期血清尿酸及血清尿酸/肌酐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2022年于南京... 背景孕期血清尿酸代谢紊乱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但目前分析并比较血清尿酸及血清尿酸/肌酐水平在孕期不良妊娠结局中的关系研究较少。目的分析孕妇孕晚期血清尿酸及血清尿酸/肌酐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2022年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常规产检及生产的单胎活产孕妇74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将孕妇分为正常组344例和不良结局组399例。分别以四分位数将血清尿酸及血清尿酸/肌酐分为3个水平:Q1(血清尿酸<257μmol/L)、Q2(血清尿酸257~359μmol/L)、Q3(血清尿酸>359μmol/L)和q1(血清尿酸/肌酐<5.88)、q2(血清尿酸/肌酐5.88~7.94)、q3(血清尿酸/肌酐>7.94)。根据孕妇中位年龄,将孕妇分为年龄<30岁亚组(341例)及年龄≥30岁亚组(402例)。根据既往孕产次情况,将孕妇分为初产妇亚组(539例)及经产妇亚组(194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尿酸及血清尿酸/肌酐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不良结局组孕妇年龄、BMI、血清尿酸、血清尿酸/肌酐、三酰甘油高于正常组(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血清尿酸、血清尿酸/肌酐对不良妊娠结局影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1水平血清尿酸相比,Q3水平时子痫前期(AOR=4.41,95%CI=2.16~8.99)、宫内生长受限(AOR=3.59,95%CI=1.08~11.96)的发生风险增加(P<0.05);与q1水平血清尿酸/肌酐相比,q2、q3水平时子痫前期(AOR=2.33,95%CI=1.13~4.79;AOR=3.56,95%CI=1.68~7.56)的发生风险增加,q3水平时早产(AOR=2.76,95%CI=1.33~5.71)、宫内生长受限(AOR=5.15,95%CI=1.39~19.14)的发生风险增加,而q3水平时巨大儿(AOR=0.43,95%CI=0.19~0.98)、大于胎龄儿(AOR=0.38,95%CI=0.15~0.96)的发生风险降低(P<0.05)。血清尿酸、血清尿酸/肌酐在不同年龄亚组对子痫前期、早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Q1水平血清尿酸相比,Q3水平在两个年龄亚组中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均增加(P<0.05);与q1水平血清尿酸/肌酐相比,q2、q3水平在年龄≥30岁孕妇中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增加(P<0.05)。血清尿酸、血清尿酸/肌酐在不同孕产次亚组对子痫前期、早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Q1水平血清尿酸相比,Q3水平在初产妇中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增加(P<0.05);与q1水平血清尿酸/肌酐相比,q2、q3水平在初产妇中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增加,q3水平在初产妇中早产的发生风险增加(P<0.05)。结论高水平血清尿酸、血清尿酸/肌酐时子痫前期、宫内生长受限的发生风险均增加,其中子痫前期主要发生在年龄≥30岁的孕妇或初产妇中。高水平血清尿酸/肌酐时早产的发生风险增加,主要发生在初产妇中。血清尿酸/肌酐较血清尿酸预测的不良妊娠结局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妊娠结局 尿酸 尿酸/肌酐 不良结局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量减少危险因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冰青 胡馨云 +3 位作者 欧阳煜钦 向心月 汤文娟 冯文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4139-4146,共8页
背景肌肉量减少能增加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高血糖及肌少症发生风险,中国成人T2DM以非肥胖者为主,这些患者较肥胖者更容易伴发肌肉量减少。目的建立个体化预测非肥胖T2DM患者肌肉量减少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 背景肌肉量减少能增加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高血糖及肌少症发生风险,中国成人T2DM以非肥胖者为主,这些患者较肥胖者更容易伴发肌肉量减少。目的建立个体化预测非肥胖T2DM患者肌肉量减少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非肥胖T2DM患者905例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抽样法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633例)和验证集(27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并进行比较。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训练集肌肉量减少风险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和临床实用性。结果非肥胖T2DM患者肌肉量减少的患病率为42.3%(383/905)。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增龄(OR=1.039,95%CI=1.010~1.070,P=0.009)、男性(OR=3.425,95%CI=2.133~5.499,P<0.001)、BMI<23.5 kg/m^(2)(OR=19.678,95%CI=11.319~34.210,P<0.001)、糖化血红蛋白升高(OR=1.196,95%CI=1.081~1.323,P<0.001)、内脏脂肪面积增加(OR=1.021,95%CI=1.010~1.032,P<0.001)是非肥胖T2DM患者肌肉量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肌肉量减少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95%CI=0.793~0.856,P<0.001)和0.806(95%CI=0.753~0.859,P<0.00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拟合度较好(训练集:χ^(2)=11.822,P=0.159;验证集:χ^(2)=8.189,P=0.415)。Bootstrap法绘制模型校准图显示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贴合良好。DCA曲线显示当患者阈值概率为0.06~0.94时,使用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T2DM患者发生肌肉量减少的发生风险更有益。结论增龄、男性、BMI<23.5 kg/m^(2)、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内脏脂肪面积增加是非肥胖T2DM患者肌肉量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个体化预测非肥胖T2DM患者伴发肌肉量减少风险,便于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利于制订个体化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非肥胖 肌肉量减少 列线图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ePath沉降式液基细胞采集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评价
15
作者 谷志远 蔡赟 +5 位作者 陈欢欢 方海生 戎荣 杨涛 王晓东 刘晓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50-1557,1580,共9页
目的:评价SurePath沉降式液基细胞采集(SurePath-liquid based cytology,SurePath-LBC)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乳外科行手术治疗且有完整术前细胞病理和术后病理... 目的:评价SurePath沉降式液基细胞采集(SurePath-liquid based cytology,SurePath-LBC)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乳外科行手术治疗且有完整术前细胞病理和术后病理资料的患者共计352例(363个甲状腺结节)。术前均采用SurePath-LBC技术进行细胞学制片,并对比细胞病理诊断与手术病理。对其中264例同时进行了BRAFV600E突变检测。结果:细胞病理提示可疑恶性共计112例,110例可疑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2例可疑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110例可疑PTC最终手术病理确定为PTC 106例,不典型滤泡性腺瘤1例,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1例,恶性潜能未定的甲状腺高分化肿瘤2例,诊断一致率为96.4%;2例可疑MTC的病例最终手术病理均证实为MTC,一致率为100.0%。总体可疑恶性病例与手术病理吻合率为97.3%。细胞病理提示恶性的甲状腺结节共计211例(210例PTC,1例MTC),210例PTC中,手术病理证实为PTC 209例,另1例提示乳头状增生伴不典型增生,诊断一致率为99.5%;细胞学诊断为MTC的病例,手术病理也确定为MTC,一致率为100.0%。总体恶性病例与手术病理吻合率为99.5%。BRAFV600E在可疑恶性和恶性中的突变率分别为82.3%和95.5%。细胞学诊断为良性的结节共计7例,最终手术病理3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滤泡性肿瘤,2例PTC。不典型病变的结节共23例,其中TI-RADS 4B及以上19例,BRAFV600E突变率为62.5%(10/16),总体恶性率87.0%。无诊断的病例10例,BRAFV600E突变率为57.1%(4/7),总体恶性率为50.0%。结论:采用SurePath-LBC方法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制片,细胞病理学诊断为可疑恶性或恶性时与最终手术病理诊断有高度一致性,对于具体的恶性类别也有准确的提示作用,该技术对于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ePath沉降式液基细胞 甲状腺细针穿刺 组织学病理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蒋斌 沈山梅 +4 位作者 金露 田甜 孙梦 毕艳 朱大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3983-3990,共8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2015年于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08例为研究对象。检测糖化血清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2015年于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08例为研究对象。检测糖化血清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72-4、CA153、CA242、CA50、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铁蛋白(SF)水平。馒头餐试验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hINS)、空腹C肽(FC-P)、餐后2 hC肽(2 hC-P)水平。结果 T2DM患者中,CA125异常占2.9%(6/204),CA199异常占14.7%(30/204),AFP异常占1.0%(2/202),CEA异常占2.5%(5/202),CA72-4异常占11.6%(23/199),CA153异常占2.5%(5/202),CA242异常占8.5%(17/199),CA50异常占3.0%(6/199),CYFRA21-1异常占7.5%(15/199),NSE异常占6.0%(12/199),SF异常占5.4%(11/202)。>60岁者CEA、CA153、CYFRA21-1水平高于≤60岁者(P<0.05);病程>10年者CEA、CA153水平高于≤10年者,SF水平低于≤10年者(P<0.05);HbA1c>7.0%者CA199、CEA、CA242、CA50、SF水平高于≤7.0%者(P<0.05);FPG为<7.0、7.0~10.0、>10.0 mmol/L的T2DM患者CA199、CA72-4、CA242、CA50、S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8.90者CA199水平高于≤8.90者(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HBCI)为<20.25、20.25~35.93、35.94~83.03、>83.03的T2DM患者CA199、S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胰岛素用药史[β=-16.275,95%CI(-33.729,-1.179)]、HbA1c[β=3.495,95%CI(1.663,8.653)]、HDL-C[β=-48.374,95%CI(-85.373,-11.374)]、HOMA-IR[β=1.107,95%CI(0.309,1.906)]、HOMA-HBCI[β=-0.419,95%CI(-0.955,-0.194)]是T2DM患者CA199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2DM患者会出现多种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异常升高,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抵抗、胰岛细胞功能有关,胰岛素抵抗、血糖水平控制不良是CA199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而高HDL-C、胰岛细胞功能是CA199水平升高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肿瘤标记 生物学 胰岛素抗药性 脂蛋白类 HDL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3
17
作者 陈晓倩 毕艳 +2 位作者 胡云 童国玉 朱大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35-38,共4页
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一种发生较早的常见慢性糖尿病并发症,不但可引起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升高,带来复杂的护理、医疗问题,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反复住院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 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一种发生较早的常见慢性糖尿病并发症,不但可引起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升高,带来复杂的护理、医疗问题,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反复住院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推测与多种因素有关。文中调查江苏省2型糖尿病人群中DPN的患病情况,并探讨2型糖尿病DPN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江苏省56个研究中心的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回顾病例、门诊访谈,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糖尿病类型及相关治疗、并发症等资料,并采集血样统一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根据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结果分为DPN组和非DPN组,计算2型糖尿病人群中DPN的患病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中,DPN患病率为44.1%。DPN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腰臀比、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DPN组(P<0.01);女性、有高血压病史,运动不规律、低收入(<2000元/月)以及大学以下文化程度者DPN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无高血压病史、规律运动、高收入以及大学以上学历者。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腰臀比、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与DPN患病呈正相关,收入与DPN呈负相关。结论外周神经病变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年龄、性别、腰臀比、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以及低收入为DPN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化痰方对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及慢性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晓倩 沈山梅 +8 位作者 毕艳 瞿伟 王勇 房其军 金玺 石欢 韩小娟 李丽蓉 朱大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1期2541-2544,I0012,共5页
目的:建立由脱氢表雄酮诱导的PCOS大鼠模型,观察健脾化痰方对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及慢性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23日龄雌性SD大鼠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6 mg/100 g体重/天,建立PCOS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 目的:建立由脱氢表雄酮诱导的PCOS大鼠模型,观察健脾化痰方对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及慢性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23日龄雌性SD大鼠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6 mg/100 g体重/天,建立PCOS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中药组(健脾化痰方)和二甲双胍+中药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为期28 d。另设10只同龄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结束时,行腹腔糖耐量实验,测定0分、120分血糖及胰岛素水平;隔日将大鼠麻醉后下腔静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白细胞介素-6(IL-6)、内脂素(visfatin)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卵巢的组织学改变及排卵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LH、LH/FSH、血糖、胰岛素、HOMA-IR、IL-6、PED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卵巢组织HE染色光镜下可见各级发育期卵泡及黄体减少,囊性扩张的卵泡增多,卵巢颗粒细胞层数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T、LH、LH/FSH、血糖、胰岛素、HOMA-IR、IL-6、PEDF、visfatin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FSH、SHB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卵巢HE染色光镜下见囊性扩张的卵泡明显减少,黄体及各级发育期卵泡增多,卵巢颗粒细胞层数增厚。结论健脾化痰方对PCOS大鼠具有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低慢性炎症因子水平的作用,并能够改善卵巢功能、恢复排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健脾化痰 胰岛素抵抗 慢性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家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42
19
作者 陈璐 陈湘玉 +3 位作者 沈小芳 张宁 陆巍 陈丽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2期195-197,共3页
通过构建和应用居家护理服务模式,保证了患者在出院后能够得到专业支持和帮助,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先进、有效的延伸护理服务模式,体现了护理的专业性、持续性和延伸性。
关键词 居家护理 延伸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初次使用基础胰岛素的体验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朱帆 傅荣 +1 位作者 王清 张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3期15-17,36,共4页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初次使用基础胰岛素的真实体验。方法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6例初次使用基础胰岛素并居家自我注射1~3个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3大主题:主观体验(...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初次使用基础胰岛素的真实体验。方法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6例初次使用基础胰岛素并居家自我注射1~3个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3大主题:主观体验(疼痛、期望水平、负性情绪)、促进因素(家庭支持、信息支持、社区服务)、阻碍因素(经济因素、药品获取渠道狭窄)。结论初次使用基础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岛素过程中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及时干预及正确指导可以帮助其准确应用胰岛素,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初次使用 基础胰岛素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