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市某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清 陈雁 +3 位作者 夏冬云 陈璐 彭宇竹 霍孝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96-1399,共4页
目的:研发“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平台。方法:以互联网为载体,以O2O模式为实施路径,基于J2EE平台,采用Java编程语言和服务器端Java技术开发“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平台。采用量性数据和访谈结果相结合对21名患者端用户和4名护士就平... 目的:研发“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平台。方法:以互联网为载体,以O2O模式为实施路径,基于J2EE平台,采用Java编程语言和服务器端Java技术开发“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平台。采用量性数据和访谈结果相结合对21名患者端用户和4名护士就平台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被调查的21名患者通过患者端注册平均时间为(3.21±0.78)min,9名预约“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为100%。通过访谈用户体验,患者与护士对平台操作的便捷性、界面的专业性与设计感、流程的可操作性等均感到满意。结论:“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平台的构建基于政策导向与患者需求,以服务安全为核心,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与易用性,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运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主体 互联网+护理服务 信息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性伤口渗液管理与护理的循证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会宁 宋祖梅 +3 位作者 吴玲 夏冬云 唐茜 孙小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75-1580,共6页
目的:将癌性伤口渗液管理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为提升癌性伤口渗液管理与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为理论框架,基于证据制定审查指标,于2022年4月—10月对54名护士和20例患者开展基线审查,分析障... 目的:将癌性伤口渗液管理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为提升癌性伤口渗液管理与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为理论框架,基于证据制定审查指标,于2022年4月—10月对54名护士和20例患者开展基线审查,分析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并开展实践变革,于2023年4月—10月对54名护士和23例患者进行变革后审查,比较证据应用前后的审查指标执行率、护士癌性伤口渗液管理水平及患者伤口渗液管理情况。结果:循证实践后7项审查指标执行率由21.1%~81.2%提高至78.6%~100.0%,护士恶性伤口管理知信行问卷得分从(141.69±18.55)分提高至(152.87±16.87)分,均P<0.001,患者伤口渗液渗漏、渗液气味、伤口周围皮肤、舒适度均改善(P<0.05)。结论:癌性伤口渗液管理与护理的循证实践能够提高护士的癌性伤口渗液管理水平及癌性伤口患者渗液管理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伤口 渗液 证据临床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56
3
作者 许玲 陈雁 +1 位作者 王清 夏冬云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共5页
目的延伸医院护理服务,满足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方法成立“互联网+护理服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初步构建医院-家庭、医院-社区、医院-社区-家庭3种护理服务模式,研发相应信息平台,建立运行保障机制。结果实施4个月,为83例患者提供... 目的延伸医院护理服务,满足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方法成立“互联网+护理服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初步构建医院-家庭、医院-社区、医院-社区-家庭3种护理服务模式,研发相应信息平台,建立运行保障机制。结果实施4个月,为83例患者提供124例次护理服务,未发生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评分4.41±0.69;参与护理服务的31名护士对该模式的10个评价条目肯定率为64.5%~100%。结论以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有利于促进护士多点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护理服务 信息化平台 线上服务 线下服务 医院 社区 家庭 专科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三级综合性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平台的构建与运行 被引量:55
4
作者 王清 陈雁 +3 位作者 夏冬云 陈璐 彭宇竹 霍孝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3-56,共4页
目的构建以三级综合性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平台并运行,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方法成立跨部门、多学科的研发小组,依托院内信息化建设集成平台,以互联网为载体,以O2O模式为实施路径,基于J2EE平... 目的构建以三级综合性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平台并运行,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方法成立跨部门、多学科的研发小组,依托院内信息化建设集成平台,以互联网为载体,以O2O模式为实施路径,基于J2EE平台,采用Java编程语言和服务器端Java技术开发。21例患者端用户和4名护理人员使用平台,通过量性与质性数据评价平台运行效果。结果21例患者注册平均时间为(3.21±0.78)min,服务满意度为100%。半结构式访谈患者及护理人员的使用体验,对信息平台操作的便捷性、界面的专业性与设计感、流程的可操作性等感到满意。结论以三级综合性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平台的构建基于政策导向与患者需求,以服务安全为核心,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与易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综合性医院 主体 互联网+护理服务 信息平台 线上/线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罕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寅 吴玲 夏冬云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49-51,共3页
目的分析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罕见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4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发生罕见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体内断裂漂移入肺部、体外断裂各1例;植... 目的分析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罕见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4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发生罕见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体内断裂漂移入肺部、体外断裂各1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囊袋感染伴港体移位翻转和港体外露各1例。经紧急处置,PICC体内断裂患者顺利取出体内残留断管,体外断裂患者经修剪后成功保留导管;IVAP 2例患者取出港体,伤口愈合良好。结论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并发症应急机制,加强中心静脉置管及维护人员培训,同时,加强对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健康指导,提高其自护能力,是中心静脉置管安全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植入式输液港 导管断裂 输液港翻转 港体外露 罕见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健康管理旅程地图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翁亚娟 蔡婷婷 +5 位作者 牛妞 刘静 李如月 宋祖梅 顾春云 袁长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6-813,共8页
目的:基于旅程地图识别中青年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健康管理的多维需求,为优化该群体的全旅程照护提供借鉴。方法:运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选取13名中青年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 目的:基于旅程地图识别中青年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健康管理的多维需求,为优化该群体的全旅程照护提供借鉴。方法:运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选取13名中青年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并绘制患者旅程地图。结果:按诊疗时间轴,从任务、情绪和痛点3个维度将中青年肠癌造口患者的健康管理需求细分归纳为早筛早诊、症状管理、排泄隐匿、照护支持、社会调适及信息甄别等30条主题,并形成患者旅程地图。结论:中青年肠癌造口患者健康管理旅程漫长且复杂,健康管理需求动态变化且多维交织。未来可针对其健康管理需求的干预靶点构建权威医护人员和高质量同伴支持互补的健康管理资源匹配模式,协同支持生理与社会心理需求,精准提供照护支持,使优质健康资源辐射至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健康管理全旅程,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旅程地图 结直肠癌 肠造口 中青年 健康管理需求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老年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皮肤管理策略 被引量:28
7
作者 徐寅 谢士芳 +1 位作者 夏冬云 吴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肤管理策略用于预防PICC老年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7月于PICC门诊进行换药的PICC老年患者350例为对照组,按照常规维护。另选取2018年8~12月于PICC门诊进行换药的老年患者400例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皮肤管理策略用于预防PICC老年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7月于PICC门诊进行换药的PICC老年患者350例为对照组,按照常规维护。另选取2018年8~12月于PICC门诊进行换药的老年患者40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维护基础上,运用皮肤管理策略预防MARSI发生。比较两组MARSI发生率。结果观察组MARSI发生率为4.50%,显著低于对照组9.71%(P<0.01)。结论根据PICC老年患者MARSI发生原因,制定皮肤管理策略应用于PICC换药,能降低PICC老年患者MARSI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PICC 维护 换药 医用粘胶 皮肤损伤 皮肤管理策略 皮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临床实践 被引量:72
8
作者 吴玲 陆巍 +2 位作者 傅巧美 夏冬云 周少婧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5,32,共5页
目的:介绍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的临床实践并分析其成效。方法:对患者的压力性损伤风险控制从就诊开始直至出院后,其中包括了急诊科、ICU、手术室、病区及延续护理的每个过程。结果: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有利于在全院范围内对皮肤护理和压... 目的:介绍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的临床实践并分析其成效。方法:对患者的压力性损伤风险控制从就诊开始直至出院后,其中包括了急诊科、ICU、手术室、病区及延续护理的每个过程。结果: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有利于在全院范围内对皮肤护理和压力性损伤监控进行科学管理。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逐年下降,低于全国及江苏省平均水平。结论:通过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的临床运用,建立了组织管理链和环节管理链,加强了压力性损伤护理的横向管理和控制,形成了无缝隙、连续的链式管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链式管理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视域下门诊慢性创面患者的一体化管理 被引量:5
9
作者 夏冬云 翁亚娟 +4 位作者 吴玲 魏敏 周少婧 李剑 徐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60-62,共3页
目的 探讨门诊慢性创面患者一体化管理效果。方法 将60例门诊慢性创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多学科跨专业融合的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治疗效果、HAMA焦虑评分、平均... 目的 探讨门诊慢性创面患者一体化管理效果。方法 将60例门诊慢性创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多学科跨专业融合的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治疗效果、HAMA焦虑评分、平均就诊次数和平均诊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创面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HAMA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就诊次数及诊疗时间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融合视域下门诊慢性创面一体化管理可促进患者创面愈合,改善负性情绪,减轻家庭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创面 伤口护理 一体化管理 融合视域 多学科合作 焦虑 就诊次数 诊疗时间 门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脂肪基质血管成分技术对糖尿病足患者溃疡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夏冬云 吴玲 +2 位作者 周芳 周少婧 李剑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10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技术对糖尿病足患者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伤口护理室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技术对糖尿病足患者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伤口护理室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1)。观察组患者采用SVF技术治疗后常规换药,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换药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治疗总显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伤口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33.4±8.6)d和(41.8±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显效率为85.72%,高于对照组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SVF技术用于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促进了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基质血管成分技术 糖尿病足溃疡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