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鞘氨醇-1-磷酸受体1在大鼠心脏停搏-复苏后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
1
作者 蔡慎权 高宇 +6 位作者 刘清珍 徐方宁 张庆桐 周洁洁 张洁 陶高见 段满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6-521,共6页
目的 评价鞘氨醇-1-磷酸受体1(S1PR1)在大鼠心脏停搏-复苏后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9~10周龄,体重300~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心脏停搏-复苏模型组(CAR组)、S1PR1... 目的 评价鞘氨醇-1-磷酸受体1(S1PR1)在大鼠心脏停搏-复苏后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9~10周龄,体重300~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心脏停搏-复苏模型组(CAR组)、S1PR1激动剂SEW2871组(SEW组)、S1PR1拮抗剂W146组(W组)和溶剂DMSO组(DMSO组),每组12只。S组仅行麻醉、气管插管与股动脉、静脉置管;CAR组、SEW组、W组和DMSO组经食管电刺激建立大鼠心脏停搏-复苏模型。复苏成功即刻,SEW组腹腔注射SEW2871,剂量为5 mg/kg;W组腹腔注射W146,剂量为1 mg/kg;DMSO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的DMSO。复苏后1 d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DS),后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S1PR1、小窝蛋白1(Caveolin-1)蛋白含量,采用干湿重法测海马组织脑含水量,采用定量检测伊文思蓝(EB)渗透含量与Western blot法测定脑组织白蛋白含量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电镜观察脑血管内皮细胞囊泡数量并计算囊泡密度。结果 与S组比较,CAR组、SEW组、W组和DMSO组NDS和海马组织S1PR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Caveolin-1蛋白含量、脑含水量、血脑屏障EB渗透率、白蛋白含量和脑血管内皮细胞囊泡密度明显升高(P<0.05)。与CAR组比较,SEW组NDS和海马组织S1PR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Caveolin-1蛋白含量、脑含水量、血脑屏障EB渗透率、白蛋白含量和脑血管内皮细胞囊泡密度明显降低(P<0.05);W组NDS和海马组织S1PR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Caveolin-1蛋白含量、脑含水量、血脑屏障EB渗透率、白蛋白含量和脑血管内皮细胞囊泡密度明显升高(P<0.05)。与SEW组比较,W组和DMSO组NDS和海马组织S1PR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Caveolin-1蛋白含量、脑含水量、血脑屏障EB渗透率、白蛋白含量和脑血管内皮细胞囊泡密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鞘氨醇-1-磷酸受体1在大鼠心脏停搏-复苏后血脑屏障损伤中起重要作用,选择性促进S1PR1表达可减轻复苏后血脑屏障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鞘氨醇-1-磷酸受体1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C1q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突触蛋白PSD95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庆桐 蹇晨瑶 +2 位作者 刘明达 蔡慎权 段满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5-859,共5页
目的探讨补体C1q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的影响。方法选择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6~8周龄,体重22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M组)和MCAO+C1q中... 目的探讨补体C1q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的影响。方法选择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6~8周龄,体重22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M组)和MCAO+C1q中和抗体组(A组),每组12只。S组大鼠仅接受颈总动脉解剖分离,不置入线栓;M组采用线栓法制备MCAO大鼠模型;A组在大鼠建模后1 d通过侧脑室注射C1q中和抗体10μl。建模后3 d通过黏附去除实验记录黏附刺激去除时间,通过平衡木实验评估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处死大鼠后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C1q、C3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C1q子成分亚基A(C1qa)和PSD95蛋白含量,采用尼氏染色记录尼氏小体数量。结果与S组比较,M组黏附刺激去除时间明显延长,平衡木实验评分明显升高,海马组织C1q、C3含量、C1q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SD95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减少(P<0.05)。与M组比较,A组黏附刺激去除时间明显缩短,平衡木实验评分明显降低,海马组织C1q、C3含量、C1qa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SD95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发补体系统广泛激活,并通过补体蛋白C1q加重大鼠海马组织突触蛋白PSD95的丢失及运动功能障碍;中和补体疗法可有效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补体 突触后密度蛋白95 运动功能障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对内毒素小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3
作者 施敏 李茜 +8 位作者 昂扬 龙云 岳子川 罗冬雪 邵陆怡 周亚青 段满林 卞金俊 王晓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讨氢气对内毒素(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SPF级雄性ICR小鼠12只,6~8周龄,体质量25~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吸入氢气组(H组)、肺损伤模型组(L组)和肺损伤模型+吸入氢气组(LH组),每... 目的探讨氢气对内毒素(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SPF级雄性ICR小鼠12只,6~8周龄,体质量25~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吸入氢气组(H组)、肺损伤模型组(L组)和肺损伤模型+吸入氢气组(LH组),每组3只。C组不做处理;H组仅吸入4%氢气,持续12 h;L组和LH组采用腹腔注射LPS 10 mg/kg建立肺损伤模型,LH组在建立肺损伤模型后即刻吸入4%氢气。于建模后12 h行肺超声检测肺水肿,超声检测完成后迅速处死小鼠,开胸取双肺组织,左肺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AMPK、p-ERK和p-p38蛋白含量,右肺组织采用HE染色行肺损伤评分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C组比较,L组和LH组B线面积明显增大,p-AMPK、p-ERK和p-p38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H组p-AMPK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L组肺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L组比较,LH组B线的面积明显减小,p-ERK、p-ERK和p-p38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C组和H组肺组织无红细胞渗漏,无水肿,无炎症细胞浸润,结构清晰可见。L组呈现出大量红细胞渗漏,炎性细胞浸润及肺间质水肿增厚。LH组肺部的出血、炎性细胞浸润和肺泡间隔增厚的情况减轻。结论吸入4%氢气持续12 h可以通过上调p-AMPK、下调p-ERK/p-p38的表达,降低肺损伤评分,减轻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内毒素 急性肺损伤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对肺切除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左贞艳 张洁 +3 位作者 陈泳伊 顾连兵 徐建国 段满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9-573,共5页
目的观察压力控制容量保证(PCV-VG)通气模式对肺切除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42例,男19例,女23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自双肺通气开始至手术结束始终使用PC... 目的观察压力控制容量保证(PCV-VG)通气模式对肺切除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42例,男19例,女23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自双肺通气开始至手术结束始终使用PCV-VG模式通气组(P组)和始终使用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通气组(V组),每组21例。P组双肺通气期间V_(T) 8 ml/kg,单肺通气(OLV)期间V_(T) 6 ml/kg,压力上升时间设置为0.5 s;V组双肺通气期间设置V_(T) 8 ml/kg,OLV期间设置V_(T) 6 ml/kg,吸气暂停时间为0 s。记录术后1、2、3 d和出院前PPCs的发生情况。记录OLV前(T_(0))、OLV 30 min(T_(1))、OLV 60 min(T_(2))和OLV结束后(T_(3))的吸气峰压(PIP)、驱动压(ΔP)、动态肺顺应性(Cdyn)以及PaO_(2)、PaCO_(2)和氧合指数(PaO_(2)/FiO_(2))。结果术后1 d P组PPCs发生率明显低于V组[2例(9%)vs 8例(38%),P<0.05]。术后2、3 d和出院前两组PPC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0)—T_(3)时P组PIP明显低于V组(P<0.05)。与T_(0)时比较,T_(1)、T_(2)时两组PIP和ΔP明显升高(P<0.05),Cdyn明显降低(P<0.05)。T_(0)—T_(3)时两组ΔP、Cdyn、PaO_(2)、PaCO_(2)和PaO_(2)/Fi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V-VG模式优于VCV模式,可明显减少肺切除患者术后1 d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中吸气峰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肺部并发症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 吸气峰压 肺切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烷胺减轻海马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在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孙啸云 邱丽丽 +1 位作者 徐建国 沈锦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探讨非竞争性N-甲基-M-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金刚烷胺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54只,16月龄,体重35~40 g,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8只:对照组(CV组)、七氟醚麻醉+剖腹探查+溶剂组(PV组)、七氟醚... 目的探讨非竞争性N-甲基-M-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金刚烷胺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54只,16月龄,体重35~40 g,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8只:对照组(CV组)、七氟醚麻醉+剖腹探查+溶剂组(PV组)、七氟醚麻醉+剖腹探查+金刚烷胺组(PA组)。采用七氟醚麻醉+剖腹探查术建立POCD动物模型。PA组于麻醉前腹腔注射金刚烷胺25 mg/kg,之后每日注射一次直到术后第2天;另外两组注射等容量溶剂。术后第6天行旷场实验,第7天行条件性恐惧实验训练,第8天行条件性恐惧测试。术后第1天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含量,免疫荧光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神经核抗原(NeuN)阳性细胞数量。结果三组总探索路程和中央格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V组比较,PV组僵直时间明显缩短,IL-1β、cleaved caspase-3含量明显升高,NeuN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与PV组比较,PA组僵直时间明显延长,IL-1β、cleaved caspase-3含量明显降低,NeuN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金刚烷胺可能通过减少海马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来改善PO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金刚烷胺 海马 炎症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AIDs相关胃肠损伤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孙啸云 刘茹 +1 位作者 徐建国 沈锦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25-1128,共4页
非 甾 体 类 抗 炎 药 ( non - steroidal anti - inflammatorydrugs , NSAIDs ),分 为 非 选 择 性 的 非 甾 体 抗 炎 药( nonselective nonsteroidal anti- inflammatory drugs , ns-NSAIDs )和选择性环氧合酶 - 2 ( cyclooxygenase ... 非 甾 体 类 抗 炎 药 ( non - steroidal anti - inflammatorydrugs , NSAIDs ),分 为 非 选 择 性 的 非 甾 体 抗 炎 药( nonselective nonsteroidal anti- inflammatory drugs , ns-NSAIDs )和选择性环氧合酶 - 2 ( cyclooxygenase - 2 , COX - 2 )抑制剂,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AIDS 损伤防治 胃肠 NST 环氧合酶 nti M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段满林 张嵬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PubMed、EMBASE、CENTRAL、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知网、万方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2018年2月。纳...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PubMed、EMBASE、CENTRAL、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知网、万方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2018年2月。纳入比较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与舒芬太尼用于术后PCIA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Jadad量表评估研究质量,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中文RCTs。与舒芬太尼组比较,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术后4h(SMD=-0.34,95%CI-0.64~-0.04,P=0.028)和12h(SMD=-0.26,95%CI-0.47~-0.06,P=0.013)的VAS疼痛评分,术后6h(SMD=-1.71,95%CI-3.28~-0.13,P=0.033)、12h(SMD=-0.71,95%CI-1.35~-0.07,P=0.029)和48h(SMD=-0.15,95%CI-0.29~-0.02,P=0.024)的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降低;术后24h的镇静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SMD=-1.67,95%CI-3.30~-0.05,P=0.043)。与舒芬太尼组比较,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不良事件如恶心呕吐、嗜睡、头晕、眩晕、头痛、皮肤瘙痒、寒战和出汗等发生率明显降低(OR均<0.5,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PCIA优于舒芬太尼,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氟比洛芬酯 舒芬太尼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对无痛胃镜检查男性患者丙泊酚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祁闻 李仁奇 +2 位作者 袁亮 高炟鹏 周志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92-1094,共3页
目的研讨吸烟对丙泊酚麻醉下胃镜检查男性患者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行无痛胃镜检查男性患者80例,年龄40~50岁,ASAⅠ或Ⅱ级,按照吸烟与否分为非吸烟组(NS组)和吸烟组(S组),每组40例。静脉注射丙泊酚至BIS降至60及以下时停止首次给药;... 目的研讨吸烟对丙泊酚麻醉下胃镜检查男性患者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行无痛胃镜检查男性患者80例,年龄40~50岁,ASAⅠ或Ⅱ级,按照吸烟与否分为非吸烟组(NS组)和吸烟组(S组),每组40例。静脉注射丙泊酚至BIS降至60及以下时停止首次给药;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且影响操作时或BIS>64时追加丙泊酚0.5mg/kg,记录丙泊酚诱导量和追加例次,胃镜操作时间、苏醒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呛咳、喉痉挛等呼吸道不良反应和其它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S组丙泊酚诱导量明显高于NS组(P<0.05),追加次数明显多于NS组(P<0.05),S组出现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NS组(P<0.05),S组呼吸道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NS组(P<0.05)。结论在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吸烟增加了男性受检者的丙泊酚的用药量,及术中追加丙泊酚次数,同时呼吸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丙泊酚 胃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与产妇分娩镇痛中局麻药用药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敏 李祎婷 +3 位作者 程雪梅 余志阳 谷中亚 段满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产妇肥胖与硬膜外分娩镇痛中局麻药用药量的相关性,为肥胖产妇分娩镇痛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年龄21~35岁,BMI 18.5~40.0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产妇BMI分为非肥胖(1... 目的探讨产妇肥胖与硬膜外分娩镇痛中局麻药用药量的相关性,为肥胖产妇分娩镇痛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年龄21~35岁,BMI 18.5~40.0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产妇BMI分为非肥胖(18.5~29.9 kg/m^(2))和肥胖(BMI≥30 kg/m 2)。根据镇痛期间每小时罗哌卡因用药量的三分位数将产妇分为三组:低剂量组(L组)、中剂量组(M组)、高剂量组(H组)。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产妇肥胖与分娩镇痛期间每小时罗哌卡因用药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92例产妇纳入分析,肥胖产妇50例(17.1%)。L组和M组产妇肥胖比例明显低于H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肥胖与分娩镇痛期间每小时罗哌卡因用药量呈显著负相关(OR=0.445,95%CI 0.220~0.901,P=0.024)。结论产妇肥胖与分娩镇痛期间每小时罗哌卡因用药量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硬膜外分娩镇痛 肥胖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达唑仑减轻升高透明平台法诱发的小鼠术前焦虑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伟伟 高玉竹 +3 位作者 肖亚芹 纪木火 杨建军 周志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2-535,共4页
目的探索利用升高透明平台法建立动物焦虑行为的效果和咪达唑仑对减轻利用升高透明平台法诱导的小鼠焦虑行为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39只,2月龄,体重20~24 g。将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升高平台应激组(E组)和升高平台应激... 目的探索利用升高透明平台法建立动物焦虑行为的效果和咪达唑仑对减轻利用升高透明平台法诱导的小鼠焦虑行为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39只,2月龄,体重20~24 g。将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升高平台应激组(E组)和升高平台应激+咪达唑仑组(EM组),每组13只。C组正常饲养;E组每天接受2次(每次持续3 min)升高透明平台应激,连续1周;EM组小鼠除接受与E组相同的升高透明平台应激外,于建模结束后第1天和第3天的行为学测试前30 min腹腔注射咪达唑仑0.5 mg/kg。建模结束后,采用旷场实验与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检测小鼠进入旷场中心区次数、中心区停留时间、中心区运动距离和进食潜伏期。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皮质酮(Cor)浓度及海马组织中γ-氨基丁酸(GABA)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E组中心区进入次数明显减少(P<0.05)、中心区停留时间和中心区运动距离明显缩短(P<0.05),进食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血清Cor浓度明显升高(P<0.05),海马组织GABA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E组比较,EM组中心区进入次数明显增加(P<0.05),中心区时间明显延长(P<0.05),进食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血清Cor浓度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中GABA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升高透明平台应激可诱导小鼠产生焦虑样行为,咪达唑仑可改善小鼠焦虑样行为,降低血清Cor浓度,升高海马组织GABA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术前焦虑 咪达唑仑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气管导管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雪梅 黄格 +2 位作者 徐维维 惠康丽 段满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7-471,共5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后气管导管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全麻下肾移植手术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366例,男261例,女105例,年龄18~64岁。根据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是否超过1 h分为两组:常规组和...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后气管导管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全麻下肾移植手术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366例,男261例,女105例,年龄18~64岁。根据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是否超过1 h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延迟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肾移植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结果有80例(21.9%)患者发生延迟拔管。与常规组比较,延迟组男性比例、亲属活体移植例数明显减少(P<0.05),术前Hb、术前血钙明显降低(P<0.05),冷缺血时间、麻醉时间明显延长(P<0.05),诱导使用罗库溴铵和术中输血例数明显增加(P<0.05),液体总入量、出血量明显增多(P<0.05),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移植术后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Hb<113 g/L(OR=1.847,95%CI 1.076~3.171,P=0.026)、术前血钙<2.48 mmol/L(OR=2.293,95%CI 1.258~4.179,P=0.007)、冷缺血时间>10.5 h(OR=1.986,95%CI 1.139~3.464,P=0.016)和液体总入量>1975 ml(OR=3.092,95%CI 1.795~5.324,P<0.001)。结论术前Hb<113 g/L、术前血钙<2.48 mmol/L、冷缺血时间>10.5 h、液体总入量>1975 ml是肾移植术后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延迟拔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通过冷诱导RNA结合蛋白/硫氧还蛋白1通路减轻心肺复苏后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娟 周洁洁 +4 位作者 张洁 惠康丽 徐苗苗 段满林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脑损伤(BIC)模型中,治疗性低温(TH)对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7~10周,体重280~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BIC组、低温治疗组(TH组)、沉默冷诱导RNA... 目的探讨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脑损伤(BIC)模型中,治疗性低温(TH)对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7~10周,体重280~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BIC组、低温治疗组(TH组)、沉默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后低温治疗组(THC组)和空载后低温治疗组(THN组),每组12只。采用经食管连续快速起搏诱发室颤,心跳骤停4 min后,行心肺复苏术(CPR),建立BIC模型。于BIC模型制备后1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活性氧簇(ROS)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CIRP、硫氧还蛋白1(Trx1)、磷酸化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蛋白含量及其下游p38和c-Jun N-末端激酶(JNK)磷酸化含量。于BIC模型制备后3 d,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百分比。结果与S组比较,BIC模型制备后1 d BIC组ROS荧光强度明显升高,CIRP含量明显降低,p-ASK1、p-p38含量明显升高;TH组和THN组ROS荧光强度均明显升高,CIRP含量明显升高,p-JNK含量明显降低;THC组ROS荧光强度明显升高,CIRP、Trx1含量明显降低,p-ASK1、p-p38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BIC组比较,BIC模型制备后1 d TH组和THN组ROS荧光强度明显降低,CIRP、Trx1含量明显升高,p-ASK1和p-JNK含量明显降低;TH组p-p38含量明显降低;THC组ROS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ASK1和p-p38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THC组比较,BIC模型制备后1 d TH组和THN组ROS荧光强度明显降低,CIRP、Trx1含量明显升高,p-ASK1、p-p38和p-JNK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BIC模型制备后3 d BIC组、TH组、THC组和THN组神经元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与BIC组比较,BIC模型制备后3 d TH组、THC组和THN组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与THC组比较,BIC模型制备后3 d TH组和THN组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TH可以减轻BIC模型制备后神经元氧化应激反应以及减少神经元凋亡,沉默CIRP后该作用减弱,显示TH复苏神经元的机制可能与激活CIRP/Trx1/ASK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低温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 硫氧还蛋白1 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 氧化应激 神经元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脏手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亚青 邵陆怡 +5 位作者 罗冬雪 岳子川 施敏 谷中亚 段满林 徐苗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3-928,共6页
目的探讨非心脏手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10月接受非心脏手术且术后于PACU进行麻醉苏醒的100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延迟拔管将患者分为两组:延迟拔管组(拔管时间>1 h)和非延迟... 目的探讨非心脏手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10月接受非心脏手术且术后于PACU进行麻醉苏醒的100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延迟拔管将患者分为两组:延迟拔管组(拔管时间>1 h)和非延迟拔管组(拔管时间≤1 h)。采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该预测模型对非心脏手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延迟拔管253例(2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CI评分(≥3分)、BMI(≤22.66 kg/m^(2))、术中罗库溴铵的使用、术中输血、手术时间(≥166 min)、留置导尿管、PACU内丙泊酚的使用和PACU内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是术后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的AUC为0.730(95%CI 0.695~0.765,P<0.001),敏感性81.4%,特异性55.4%。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对延迟拔管的预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结论ACCI评分(≥3分)、BMI(≤22.66 kg/m^(2))、术中罗库溴铵的使用、术中输血、手术时间(≥166 min)、留置导尿管、PACU内丙泊酚的使用和PACU内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是非心脏手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脏手术 延迟拔管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一例
14
作者 蔡有松 严佳佳 尹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6-207,共2页
患者,女,53岁,163cm,48kg。因“摔倒致右髋部疼痛,运动困难1h”入院。入院后髋关节平片提示:右股骨颈骨折。既往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病史3年。人院时HR90次/分,律齐,RR16次/分,BP133/91... 患者,女,53岁,163cm,48kg。因“摔倒致右髋部疼痛,运动困难1h”入院。入院后髋关节平片提示:右股骨颈骨折。既往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病史3年。人院时HR90次/分,律齐,RR16次/分,BP133/91mmHg;意识清楚,说话声音含糊不清,语速慢;右侧鼻唇沟变浅,舌肌萎缩明显,舌肌震颤(+),伸舌稍向右偏;呼吸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全髋关节置换 患者 全麻 右股骨颈骨折 舌肌萎缩 髋部疼痛 意识清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