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eHo的失独父母有氧运动相关脑功能改变及其与创伤症状关系的研究
1
作者 严佳琪 罗一烽 +6 位作者 曹志宏 葛继元 兰青悦 戚荣丰 卢光明 张丽 钱超颖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2-337,共6页
目的:探讨失独父母有氧运动相关的脑功能改变及其与创伤症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2名失独后长期进行有氧运动的父母(有氧运动组)、40名失独后未进行系统有氧运动的父母(无有氧运动组)和40名未进行系统有氧运动匹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 目的:探讨失独父母有氧运动相关的脑功能改变及其与创伤症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2名失独后长期进行有氧运动的父母(有氧运动组)、40名失独后未进行系统有氧运动的父母(无有氧运动组)和40名未进行系统有氧运动匹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获取脑功能数据,计算局部一致性(ReHo)值并进行组间比较.使用偏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有氧运动、ReHo和创伤相关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无有氧运动组相比,有氧运动组的左侧颞下回、右侧缘上回及右侧楔前叶ReHo值减低(P<0.05,FDR校正).有氧运动组的C(回避与麻木)及C7(未来计划缺失)症状得分减低(P=0.001;P=0.002).左侧颞下回ReHo值、有氧运动和C7症状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左侧颞下回ReHo值在有氧运动与C7症状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β=-0.520,95%CI-1.339~-0.057),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3.55%.结论:有氧运动与失独父母情绪调节相关脑区的神经活动改变密切相关,为有氧运动缓解失独父母创伤相关症状提供了神经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失独父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局部一致性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失独父母影响的多模态磁共振研究及中介分析
2
作者 严佳琪 罗一烽 +6 位作者 曹志宏 葛纪元 兰青悦 戚荣丰 卢光明 张丽 钱超颖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3,共6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慢跑)对失独父母临床症状影响过程中,脑结构和脑功能的中介作用及相对贡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前瞻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于宜兴市人民医院登记的失独父母的影像学及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包括失独后慢...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慢跑)对失独父母临床症状影响过程中,脑结构和脑功能的中介作用及相对贡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前瞻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于宜兴市人民医院登记的失独父母的影像学及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包括失独后慢跑组22例,失独后无慢跑组40例,以及健康对照组40例。所有参与者均接受MRI检查,并完成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量表(Clinician-Administered PTSD Scale,CAPS)等临床症状评估。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脑结构和功能改变在慢跑运动对失独父母临床症状改善中的中介作用,并比较其相对贡献大小。结果与失独后无慢跑组相比,失独后慢跑组的C(回避与麻木)和C7(未来计划缺失)症状得分减低(P=0.001;P=0.002);左侧豆状壳核、左侧尾状核及右侧丘脑的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减小(P<0.05,FDR校正);左侧颞下回、右侧缘上回及右侧楔前叶的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值降低(P<0.05,FDR校正)。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右侧丘脑GMV和左侧颞下回Re Ho值在慢跑运动与C7症状之间均呈现部分中介作用[β=-0.27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67~-0.007;β=-0.520,95%CI:-1.339~-0.057],且Re Ho值的贡献更大(17.42%vs.33.55%)。结论有氧运动(慢跑)可能有助于缓解失独父母的临床症状,这一效应可能通过脑结构和功能改变实现,且脑功能改变发挥更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失独父母 磁共振成像 灰质体积 局部一致性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影像学:新机遇,新挑战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龙江 沈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2-503,共2页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方式,由于手术技术、免疫抑制剂和术后检测措施的进展,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已经大为改善,1年存活率高达90%,已有文献显示移植肾存活时间长达8.8--11.9年。随着我国正式全面禁止尸体肾移植,活体肾移植势...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方式,由于手术技术、免疫抑制剂和术后检测措施的进展,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已经大为改善,1年存活率高达90%,已有文献显示移植肾存活时间长达8.8--11.9年。随着我国正式全面禁止尸体肾移植,活体肾移植势必在国内日益增多并成为常规肾移植方式。活体肾移植术前需要对供肾进行全面精准地评估,术前应尽可能考虑供肾者余肾的功能,确保术中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MSCT的快速扫描能力、容积数据采集以及强大的影像后处理功能,已成为肾移植术前一站式评估技术,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在术前了解供体肾肾实质、肾动静脉和集尿系统的解剖和功能,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帮助。本期重点号陶舒敏等通过回顾性分析174例供肾者的MSCT表现并与进行手术者进行对照分析,进一步证实了MSCT在活体肾移植术前评估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MRI阴性癫痫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权巍 张志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2-645,共4页
癫痫是因大脑神经异常放电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综合征。影像学检查尤其是磁共振成像对癫痫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部分患者在常规磁共振检查中未能发现癫痫灶,称为常规MRI阴性癫痫。当前,MRS、DTI、fMRI等多种影像技术在常规MR... 癫痫是因大脑神经异常放电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综合征。影像学检查尤其是磁共振成像对癫痫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部分患者在常规磁共振检查中未能发现癫痫灶,称为常规MRI阴性癫痫。当前,MRS、DTI、fMRI等多种影像技术在常规MRI阴性癫痫中已得到广泛研究并应用于临床。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各种影像技术在常规MRI阴性癫痫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磁共振成像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开展肺栓塞临床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龙江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2-803,共2页
肺栓塞是第三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年发生率约为100~200/100 000。急性肺栓塞可以是致命性的或者迁延发展成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因为肺栓塞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常常是非特异的,因此影像学检查在肺栓塞的检测、严重性评估和预后判断... 肺栓塞是第三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年发生率约为100~200/100 000。急性肺栓塞可以是致命性的或者迁延发展成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因为肺栓塞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常常是非特异的,因此影像学检查在肺栓塞的检测、严重性评估和预后判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 CT肺动脉成像 磁共振成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帆 张龙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50-852,共3页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肺动脉栓塞并发症,是唯一可通过手术治疗达到痊愈效果的肺动脉高压类型。影像学检查对CTEPH的确诊、疾病严重程度判断以及指导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和CT肺动脉成...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肺动脉栓塞并发症,是唯一可通过手术治疗达到痊愈效果的肺动脉高压类型。影像学检查对CTEPH的确诊、疾病严重程度判断以及指导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和CT肺动脉成像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近年来,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和双能量CT的出现提高了周围型肺栓塞的检出率,在CTEPH的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MRI对CTEPH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在右心功能评估方面有独特优势。本文就CTEPH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成像 SPECT/CT融合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泌乳素瘤药物疗效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思璇 张志强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70-973,共4页
垂体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近年来对垂体泌乳素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药物的进一步研发,使泌乳素瘤的药物治疗越来越被重视。以MRI为主的新的影像学技术广泛应用于泌乳素瘤的影像诊断与治疗评估。本文对影像技术评估泌... 垂体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近年来对垂体泌乳素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药物的进一步研发,使泌乳素瘤的药物治疗越来越被重视。以MRI为主的新的影像学技术广泛应用于泌乳素瘤的影像诊断与治疗评估。本文对影像技术评估泌乳素瘤药物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素瘤 垂体 药物治疗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磁共振成像 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CT肺动脉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唐春香 张龙江 卢光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18-1321,共4页
目前,CT肺动脉成像(CTPA)被认为是临床诊断急性肺栓塞(PE)的"金标准"。CTPA为诊断急性外周性PE提供了多方面的依据。但CTPA诊断急性外周性PE仍存在较大困难。目前CT辐射剂量及对比剂负荷为研究热点。本文对急性PE的CTPA诊断(... 目前,CT肺动脉成像(CTPA)被认为是临床诊断急性肺栓塞(PE)的"金标准"。CTPA为诊断急性外周性PE提供了多方面的依据。但CTPA诊断急性外周性PE仍存在较大困难。目前CT辐射剂量及对比剂负荷为研究热点。本文对急性PE的CTPA诊断(尤其是外周性PE)、预后评估、CTPA技术进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脑默认网络和认知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惠娟 孔祥 +6 位作者 文吉秋 戚荣丰 许强 张喆 李雪 卢光明 张龙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3-518,共6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研究肾移植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脑默认网络(DMN)的影响。方法:21例拟行肾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患者组)和2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本组研究。22例健康志愿者及21例患者术前、术后...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研究肾移植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脑默认网络(DMN)的影响。方法:21例拟行肾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患者组)和2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本组研究。22例健康志愿者及21例患者术前、术后(平均38d,范围25~69d)均行rs-fMRI检查。利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分离得到各受试者的默认网络脑区,采用单样本t检验对患者术前和对照组进行组内分析,观察各自的DMN空间分布模式;分别对患者肾移植术前与正常对照组、肾移植后与术前DMN功能连接进行组间比较,观察静息状态下脑默认网络的改变情况。结果:肾移植术前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显示出典型的脑默认网络空间分布模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肾移植术前患者组默认网络脑区功能连接既有降低也有增高,降低脑区包括双侧额上回、双侧海马旁回、右侧颞中回及颞上回;增高脑区主要位于双侧楔前叶、双侧顶下小叶及内侧前额叶。与肾移植术前相比,肾移植术后患者出现右侧颞中回、双侧内侧额上回及额上回功能连接的增强。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肾移植术后早期即出现脑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的增强,提示肾移植可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默认网络脑区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脑默认网络 认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0
作者 邢昊昱 刘碧霞 戴西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3,共4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是一种睡眠中的呼吸紊乱,导致大脑间歇性的缺氧和睡眠中断,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倾向于与慢性间歇性缺氧、睡眠结构异常、神经内分泌紊乱、脑血管损伤和炎症因子等有关。对阻塞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是一种睡眠中的呼吸紊乱,导致大脑间歇性的缺氧和睡眠中断,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倾向于与慢性间歇性缺氧、睡眠结构异常、神经内分泌紊乱、脑血管损伤和炎症因子等有关。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进行早期治疗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认知功能 研究进展 间歇性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代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未 周长圣 +2 位作者 方晓堃 张龙江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9期993-997,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进行心肌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方法对30例受检者进行扫描,对所有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心肌碘图灌注程度进行评分,并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级,然后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进行心肌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方法对30例受检者进行扫描,对所有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心肌碘图灌注程度进行评分,并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级,然后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碘图评分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0例受检者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30例受检者中有19例共计36支冠状动脉分支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其中轻度狭窄22支,中度狭窄6支,重度狭窄7支,次全闭塞1支。30例受检者心肌碘图均可进行碘分布情况评分。510个左室心肌节段中0分21个节段(4.1%),1分75个节段(14.7%),2分218个节段(42.7%),3分196个节段(38.4%)。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对应2分以上心肌节段比例分别为85.6%、76.7%、93.0%及100.0%。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灌注评分之间存在不一致。结论:双能量心肌灌注作为"一站式"完成冠状动脉及心肌灌注联合评价的技术具有一定应用潜力。目前校正双能量扫描所产生的各种伪影,提高心肌灌注评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是促进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双能量CT 冠状动脉狭窄 心肌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回顾和展望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龙江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9期1016-1020,共5页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厂家研发的CT设备不但能实现能量CT扫描,而且不断扩展着能量CT的临床应用范围,显示了良好的前景。本文回顾并总结双能量CT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应用,并对未来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双能量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栓塞 心肌缺血 伪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小视野高分辨多b值DWI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延军 谢媛 +1 位作者 张龙江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小视野高分辨多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rFOV DWI)在移植肾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肾移植患者41例行rFOV DWI检查。依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将患者分为3组(1组:8例,eGFR<30mL/min·1.73m2;2组:19例,30mL/min... 目的:探讨小视野高分辨多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rFOV DWI)在移植肾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肾移植患者41例行rFOV DWI检查。依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将患者分为3组(1组:8例,eGFR<30mL/min·1.73m2;2组:19例,30mL/min·1.73m2≤eGFR<60mL/min·1.73m2;3组:14例,eGFR≥60mL/min·1.73m2)。分别测量皮髓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单纯扩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判断各参数与eGFR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判断各参数诊断移植肾功能损伤的效能。结果:随着移植肾功能的减低,ADC值、f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1组皮质ADC值显著低于2、3组(P<0.05);皮质f值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髓质f值显著低于3组(P<0.05);余各组间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ADC值、皮髓质f值均与eGFR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8、0.673、0.413,P<0.05)。以0.283为截点,皮质f值诊断移植肾功能轻中度以上受损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和59%。结论:小视野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可无创性评估移植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肾移植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何去何从 被引量:7
14
作者 卢光明 张龙江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9期986-987,共2页
双能量 CT 一问世即引起了放射学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的文献展现了双能量 CT 临床应用的潜力和成果。笔者研读文献、抽丝剥茧、正本清源,始而反思双能量 CT 的归属与定位问题。
关键词 双能量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在活体肾移植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陶舒敏 宁辉 +3 位作者 陈惠娟 卢光明 周长圣 张龙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在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评价中的价值。方法:174例供肾者接受了MSCT多期扫描,所有图像由2位放射科医师进行分析和评价,记录肾血管和集尿系统的解剖、变异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肾移植的因素。与术中结果对照,计算MSCT对肾移植供... 目的:探讨MSCT在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评价中的价值。方法:174例供肾者接受了MSCT多期扫描,所有图像由2位放射科医师进行分析和评价,记录肾血管和集尿系统的解剖、变异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肾移植的因素。与术中结果对照,计算MSCT对肾移植供体术前评价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74例供肾者共检出348个肾,61例供肾者可见副肾动脉,26例供肾者存在肾动脉提前分叉,5例供肾者存在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29例供肾者存在肾静脉畸形,包括副肾静脉、环腹主动脉左肾静脉、主动脉后左肾静脉。47例供肾者进行供肾切除,其中36例行左肾切除术,11例行右肾切除术。MSCT在诊断肾血管和集尿系统解剖方面,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MSCT可准确显示供肾血管、尿路和肾实质的结构,在活体肾移植术前评估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变异 解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腹腔干夹层的MSCT血管成像表现 被引量:11
16
作者 宁辉 张龙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40-943,共4页
目的:总结自发性腹腔干夹层的MSCT血管成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自发性腹腔干夹层患者的临床及MSCT血管成像表现。结果:14例患者中自发性腹腔干夹层10例(71.4%,10/14),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夹层4例(28.6%,4/14)。14条腹腔干血管和... 目的:总结自发性腹腔干夹层的MSCT血管成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自发性腹腔干夹层患者的临床及MSCT血管成像表现。结果:14例患者中自发性腹腔干夹层10例(71.4%,10/14),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夹层4例(28.6%,4/14)。14条腹腔干血管和4条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均显示了内膜片、破口及真假腔,3条血管夹层合并血栓,2条夹层血管合并钙化,2例患者合并周围血肿,1例合并脾梗死。14条腹腔干夹层中6条血管夹层伴有动脉瘤样突起,4条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均伴有动脉瘤样突起。2例患者行DSA检查,DSA表现与MSCT血管成像表现一致,1例行支架植入术后复查见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MSCT血管成像能敏感地显示腹腔干夹层的病理改变,可作为其诊断和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干 夹层 肠系膜上动脉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媛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2-544,共3页
近年来随着成像技术的进步,磁共振在移植肾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旨在介绍磁共振血管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灌注成像、血氧水平依赖成像、磁共振弹性成像在移植肾功能评估及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和价值。
关键词 肾移植 排斥 肾小管坏死 急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的相对强化值评估肺动脉栓塞短期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9
18
作者 赵艳娥 周长圣 +2 位作者 唐春香 张龙江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4-80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的肺实质相对强化值在评估肺动脉栓塞短期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5例经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证实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短期临床预后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n=24)和预后良好组(n=21)。利用... 目的:探讨基于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的肺实质相对强化值在评估肺动脉栓塞短期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5例经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证实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短期临床预后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n=24)和预后良好组(n=21)。利用双能量后处理软件lung PBV计算全肺的相对强化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相对强化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该指标的最佳诊断阈值,并计算该阈值的诊断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的相对强化值(34.4%±7.0%)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118.6%±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相对强化值的最佳诊断阈值为67%,该阈值诊断肺栓塞短期预后的敏感度为70.8%,特异度为81%。结论:基于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的肺实质相对强化值能够有效预测肺动脉栓塞的短期预后,可作为肺动脉栓塞短期预后的评估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灌注 肺栓塞 双能量CT 相对强化值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CT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林竹潇 张龙江 +1 位作者 陈燕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6-849,共4页
急性肺栓塞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CT肺动脉成像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急性肺栓塞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具有非侵入性、快速、特异度高、敏感度高等优点。近年来,CT肺动脉成像的过度使用及辐射剂量等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急性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CT肺动脉成像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急性肺栓塞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具有非侵入性、快速、特异度高、敏感度高等优点。近年来,CT肺动脉成像的过度使用及辐射剂量等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危险分级的方法及CT肺动脉成像技术的进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双能量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成像不同管电压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竹潇 张龙江 +4 位作者 周长圣 周帆 顾海峰 鲍雪芹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评价冠状动脉CT成像(CCTA)不同管电压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DSB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C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接受管电压为120kV、100kV、80kV、70kV的CCTA扫描。在CCTA检查前及...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评价冠状动脉CT成像(CCTA)不同管电压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DSB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C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接受管电压为120kV、100kV、80kV、70kV的CCTA扫描。在CCTA检查前及检查后20min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2mL,符合标准的血样经过淋巴细胞分离及抗γ-H2AX蛋白和抗ATM蛋白抗体孵育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淋巴细胞内DNA双链断裂水平。对CCTA检查前、后DNA双链断裂的改变情况及不同管电压组间DNA的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组CCTA扫描后γ-H2AX和ATM的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管电压由120kV降低至80kV,γ-H2AX阳性细胞百分比的差值逐渐减小;管电压降低至70kV,γ-H2AX阳性细胞百分比的差值增高;组间比较发现,除A组与C组(P=0.007)、B组与C组之间(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管电压的降低,四组间ATM阳性细胞百分比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1)。结论: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CCTA管电压降低至80kV能够有效减少DNA双链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成像 DNA双链断裂 Γ-H2AX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