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对中枢炎症反应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毛明杰 纪木火 +1 位作者 杨建军 周志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23-1025,共3页
中枢炎症反应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作为人体重要的神经内分泌轴,对应激、炎症反应、神经功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HPA轴对中枢炎症反应的调节复杂多样,既存在抗炎作用又存在促... 中枢炎症反应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作为人体重要的神经内分泌轴,对应激、炎症反应、神经功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HPA轴对中枢炎症反应的调节复杂多样,既存在抗炎作用又存在促炎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HPA轴对中枢炎症反应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上中枢炎症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炎症 HPA轴 神经退行性疾病 炎症反应 神经功能 疾病的防治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抗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条件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毛明杰 张玲 +1 位作者 杨建军 周志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93-69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SAE)认知功能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96只,3~4月龄。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模型,分为生理盐水+...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SAE)认知功能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96只,3~4月龄。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模型,分为生理盐水+标准环境(SE)组(NS组)、生理盐水+丰富环境(EE)组(NE组)、生理盐水+恶劣环境(IE)组(NI组)、LPS+SE组(LS组)、LPS+EE组(LE组)和LPS+IE组(LI组)。应用矿场实验检测小鼠运动总距离和中央格停留时间,应用条件恐惧实验检测小鼠场景性僵直时间和条件性僵直时间。检测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IL-10)浓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含量。结果 NI组和LS组场景性僵直时间明显短于NS组(P<0.05);LE组场景性僵直时间明显长于LS组(P<0.05);LI组场景性僵直时间明显短于NI组、LS组和LE组(P<0.05)。NI组和LS组海马IL-6浓度明显高于NS组(P<0.05),海马BDNF含量明显低于NS组(P<0.05)。结论恶劣环境可增加脓毒症脑病海马炎性因子的水平,加重认知损伤,而丰富环境可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改善脓毒症脑病的认知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环境条件 炎症反应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3
作者 曾永芬 金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03-607,共5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最常发生且难以控制的并发症,长期的疼痛不仅会影响病人的睡眠及生活质量,还会导致焦虑、抑郁,甚至自杀。目前PHN治疗主要以镇痛为主,但效果不显著。随着研...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最常发生且难以控制的并发症,长期的疼痛不仅会影响病人的睡眠及生活质量,还会导致焦虑、抑郁,甚至自杀。目前PHN治疗主要以镇痛为主,但效果不显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PHN发病危险因素日益受到重视。年龄是较为公认的高危因素,临床研究还发现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疼痛程度和皮损程度也是重要危险因素。此外还有尚未明确定论,需要继续研究的影响因素,如免疫功能状态、炎症因子改变等。本文就国内外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早期预防及早期干预PHN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发病危险因素 带状疱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复合用药治疗难治性疼痛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曾永芬 程祝强 金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21-926,93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system, IDDS)复合用药与单独用药比较治疗难治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OVid、CBM、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搜索有关IDDS复合用... 目的:系统评价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system, IDDS)复合用药与单独用药比较治疗难治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OVid、CBM、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搜索有关IDDS复合用药治疗难治性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评价质量,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438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IDDS单独用药,IDDS复合用药能显著降低疼痛评分及吗啡使用量(P<0.01)。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与IDDS单独用药相比,复合用药能减少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便秘、幻觉、尿储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当前证据表明,IDDS复合用药治疗难治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单独用药,且IDDS复合用药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进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 难治性疼痛 随机对照试验 复合用药 疗效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液体平衡对肠外瘘确定性手术病人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章杰 吴智方 +4 位作者 张文豪 崔立颖 洪之武 王革非 嵇晴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220,共9页
目的:分析术中液体输注量对行肠外瘘确定性手术病人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肠外瘘确定性手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243例行肠外瘘确定性手术病人... 目的:分析术中液体输注量对行肠外瘘确定性手术病人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肠外瘘确定性手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243例行肠外瘘确定性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液体输注量将入组病人分为相对限制性输液组、常规输液组及相对开放性输液组,比较三组病人围手术期指标的差异,并筛选出行肠外瘘确定性手术病人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243例病人。相对限制性输液组、常规输液组及相对开放性输液组术后AKI的发生率分别为11.1%(9/81)、7.4%(6/81)和11.1%(9/81),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术后是否出现AKI,将病人分为正常组(n=219)与AKI组(n=24),两组间的性别、BMI、术前血肌酐(Scr)水平等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年龄、高血压病史、术前血尿素氮(BUN)水平、手术时间、术中晶体输注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术后钠钾最大变化量等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术前BUN水平、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钠钾最大变化量为肠外瘘确定性手术后病人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基于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肠外瘘确定性手术后病人AKI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结论:在维持循环稳定与保证器官灌注的前提下,术中液体输注量与肠外瘘确定性手术后早期AKI的发生无明显关联性。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密切监测围术期电解质及肾功能变化是降低肠外瘘确定性手术后AKI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瘘 液体平衡 电解质平衡 急性肾功能损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