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液体平衡对肠外瘘确定性手术病人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章杰 吴智方 +4 位作者 张文豪 崔立颖 洪之武 王革非 嵇晴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220,共9页
目的:分析术中液体输注量对行肠外瘘确定性手术病人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肠外瘘确定性手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243例行肠外瘘确定性手术病人... 目的:分析术中液体输注量对行肠外瘘确定性手术病人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肠外瘘确定性手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243例行肠外瘘确定性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液体输注量将入组病人分为相对限制性输液组、常规输液组及相对开放性输液组,比较三组病人围手术期指标的差异,并筛选出行肠外瘘确定性手术病人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243例病人。相对限制性输液组、常规输液组及相对开放性输液组术后AKI的发生率分别为11.1%(9/81)、7.4%(6/81)和11.1%(9/81),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术后是否出现AKI,将病人分为正常组(n=219)与AKI组(n=24),两组间的性别、BMI、术前血肌酐(Scr)水平等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年龄、高血压病史、术前血尿素氮(BUN)水平、手术时间、术中晶体输注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术后钠钾最大变化量等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术前BUN水平、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钠钾最大变化量为肠外瘘确定性手术后病人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基于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肠外瘘确定性手术后病人AKI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结论:在维持循环稳定与保证器官灌注的前提下,术中液体输注量与肠外瘘确定性手术后早期AKI的发生无明显关联性。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密切监测围术期电解质及肾功能变化是降低肠外瘘确定性手术后AKI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瘘 液体平衡 电解质平衡 急性肾功能损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