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TA源图像上CT值变化率预测急性脑梗死后脑实质出血:基于ASPECTS软件脑梗死灶评估
被引量:
9
1
作者
程晓青
施佳倩
+3 位作者
吴航
周长圣
朱武生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6-472,共7页
目的:探讨CTA源图像(CTASI)上缺血脑组织CT值变化率结合多种临床和影像学指标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脑实质出血(P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本院2016-2020年因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172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
目的:探讨CTA源图像(CTASI)上缺血脑组织CT值变化率结合多种临床和影像学指标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脑实质出血(P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本院2016-2020年因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172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行CT平扫和CTA检查。利用自动化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软件,分别在平扫CT和CTASI图像上确定梗死灶的范围,测量并计算所有梗死区(AvCT_(梗死))和对侧非梗死区的平均CT值(AvCT_(非梗死)),基于两者的比值计算梗死灶的CT值变化率。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卒中发作距CT检查的间隔时间、ASPECTS、血管闭塞位置、梗死部位和侧枝代偿情况等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H的预测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预测效能。当血肿面积>梗死面积的30%时定义为PH2。结果:CTASI上梗死灶的CT值变化率(OR=6.505、5.944;P均<0.05)及患者的NIHSS评分(OR=1.067、1.104;P均<0.05)为PH和PH2的独立预测因素。预测PH时,CTASI上梗死灶CT值变化率的AUC为0.79;CTASI上测量的CT值变化率联合NIHSS评分预测PH的AUC为0.81,相应敏感度为85.71%。预测PH2时,CTASI上CT值变化率的AUC为0.78,联合NIHSS评分后AUC提高至0.84,相应敏感度为92.31%。结论:CTASI上梗死灶的CT值变化率和NIHSS评分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PH的独立预测因素,两者结合能够提高预测效能,尤其是预测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肿
出血性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和分叉角度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
7
2
作者
王莉
施昭
+4 位作者
孔祥
杨柳
刘亚
罗松
张龙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研究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和分叉角度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东部战区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同时接受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
目的研究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和分叉角度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东部战区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同时接受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手术确诊的272例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ACoA)患者以及272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评估所有研究对象A1段发育情况,分为正常、发育不良和缺如,并分别测量大脑前动脉分叉角度,包括A1段与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m)之间(A1/Acom)、A2段与Acom之间(A2/Acom)以及A1与A2段之间(A1/A2)的夹角。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年龄(54±11)岁,女性占55.15%。动脉瘤发生在前交通动脉左分叉部193例(70.96%),发生在右分叉部79例(29.04%)。252例(92.65%)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中位最大径为4.54(3.64,6.01)mm。动脉瘤组中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患者229例(84.19%),其中位于动脉瘤对侧的病例223例(81.99%),而患侧A1段发育不良的病例6例(2.21%)。对照组中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的患者126例(46.32%)。动脉瘤组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的比例(84.19%)明显高于对照组(46.32%)(P<0.001)。动脉瘤组患侧A2/Acom角度[125.01(108.89,144.55)°]大于对照组[101.44(91.30,115.17)°],A1/A2角度(110.01±20.72)°小于对照组(130.28±18.30)°(P<0.001),A1/Acom角度[107.86(93.47,128.18)°]小于对照组[111.99(100.18,126.66)°](P=0.05)。结论前交通动脉瘤的存在与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尤其对侧)、较大的A2/Acom分叉角、较小的A1/A2和A1/Acom分叉角相关,且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及A2/Acom分叉角是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A1段发育不良
分叉角
前交通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脑血管影像学机遇与挑战——中国十年来发展成果及展望
3
作者
胡斌
施昭
张龙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3-60,共8页
脑血管病发病率高、病程长且致残致死率高,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医疗技术设备和成像方案的快速迭代,影像学检查在脑血管病的精准诊疗、风险分层、预后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脑血管病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辅诊...
脑血管病发病率高、病程长且致残致死率高,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医疗技术设备和成像方案的快速迭代,影像学检查在脑血管病的精准诊疗、风险分层、预后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脑血管病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辅诊手段。近些年来,脑血管病的早检出、早治疗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健康共识,而脑血管影像检查技术也同样朝着更规范、更优化、更便捷的方向进行策略配置。同时,先进的脑血管影像数据处理技术的快速应用,为临床提供了更多关于脑血管病的结构、功能信息,提升了临床对疾病的综合评估能力。在过去十年中,面对新技术不断革新的浪潮,中国脑血管病影像领域的专家们不断推动着脑血管病诊疗防治和科学研究朝着更精准的方向前行。未来继续深入开展基于临床科学问题的脑血管病影像学研究必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脑血管病领域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脑卒中
CT血管成像
MR血管成像
精准诊疗
风险分层
定量诊断
血流动力学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TA源图像上CT值变化率预测急性脑梗死后脑实质出血:基于ASPECTS软件脑梗死灶评估
被引量:
9
1
作者
程晓青
施佳倩
吴航
周长圣
朱武生
卢光明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
南京大学
医学院
附属
金陵
医院/
东部
战区
总
医院
神经内
科
南京大学
医学院
临床
学院
出处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6-472,共7页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BK20201234)
江苏省临床医学中心建设项目(YXZXA2016007)。
文摘
目的:探讨CTA源图像(CTASI)上缺血脑组织CT值变化率结合多种临床和影像学指标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脑实质出血(P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本院2016-2020年因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172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行CT平扫和CTA检查。利用自动化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软件,分别在平扫CT和CTASI图像上确定梗死灶的范围,测量并计算所有梗死区(AvCT_(梗死))和对侧非梗死区的平均CT值(AvCT_(非梗死)),基于两者的比值计算梗死灶的CT值变化率。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卒中发作距CT检查的间隔时间、ASPECTS、血管闭塞位置、梗死部位和侧枝代偿情况等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H的预测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预测效能。当血肿面积>梗死面积的30%时定义为PH2。结果:CTASI上梗死灶的CT值变化率(OR=6.505、5.944;P均<0.05)及患者的NIHSS评分(OR=1.067、1.104;P均<0.05)为PH和PH2的独立预测因素。预测PH时,CTASI上梗死灶CT值变化率的AUC为0.79;CTASI上测量的CT值变化率联合NIHSS评分预测PH的AUC为0.81,相应敏感度为85.71%。预测PH2时,CTASI上CT值变化率的AUC为0.78,联合NIHSS评分后AUC提高至0.84,相应敏感度为92.31%。结论:CTASI上梗死灶的CT值变化率和NIHSS评分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PH的独立预测因素,两者结合能够提高预测效能,尤其是预测的敏感度。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肿
出血性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血管成像
Keywords
Ischemic stroke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CT angiography
Cerebral hematoma
分类号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和分叉角度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
7
2
作者
王莉
施昭
孔祥
杨柳
刘亚
罗松
张龙江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
出处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830057)。
文摘
目的研究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和分叉角度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东部战区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同时接受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手术确诊的272例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ACoA)患者以及272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评估所有研究对象A1段发育情况,分为正常、发育不良和缺如,并分别测量大脑前动脉分叉角度,包括A1段与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m)之间(A1/Acom)、A2段与Acom之间(A2/Acom)以及A1与A2段之间(A1/A2)的夹角。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年龄(54±11)岁,女性占55.15%。动脉瘤发生在前交通动脉左分叉部193例(70.96%),发生在右分叉部79例(29.04%)。252例(92.65%)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中位最大径为4.54(3.64,6.01)mm。动脉瘤组中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患者229例(84.19%),其中位于动脉瘤对侧的病例223例(81.99%),而患侧A1段发育不良的病例6例(2.21%)。对照组中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的患者126例(46.32%)。动脉瘤组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的比例(84.19%)明显高于对照组(46.32%)(P<0.001)。动脉瘤组患侧A2/Acom角度[125.01(108.89,144.55)°]大于对照组[101.44(91.30,115.17)°],A1/A2角度(110.01±20.72)°小于对照组(130.28±18.30)°(P<0.001),A1/Acom角度[107.86(93.47,128.18)°]小于对照组[111.99(100.18,126.66)°](P=0.05)。结论前交通动脉瘤的存在与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尤其对侧)、较大的A2/Acom分叉角、较小的A1/A2和A1/Acom分叉角相关,且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及A2/Acom分叉角是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A1段发育不良
分叉角
前交通动脉瘤
Keywords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A1 segment dysplasia
bifurcation angle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
分类号
R445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脑血管影像学机遇与挑战——中国十年来发展成果及展望
3
作者
胡斌
施昭
张龙江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
出处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3-6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830057、82230068、82102155)。
文摘
脑血管病发病率高、病程长且致残致死率高,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医疗技术设备和成像方案的快速迭代,影像学检查在脑血管病的精准诊疗、风险分层、预后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脑血管病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辅诊手段。近些年来,脑血管病的早检出、早治疗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健康共识,而脑血管影像检查技术也同样朝着更规范、更优化、更便捷的方向进行策略配置。同时,先进的脑血管影像数据处理技术的快速应用,为临床提供了更多关于脑血管病的结构、功能信息,提升了临床对疾病的综合评估能力。在过去十年中,面对新技术不断革新的浪潮,中国脑血管病影像领域的专家们不断推动着脑血管病诊疗防治和科学研究朝着更精准的方向前行。未来继续深入开展基于临床科学问题的脑血管病影像学研究必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脑血管病领域的影响力。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脑卒中
CT血管成像
MR血管成像
精准诊疗
风险分层
定量诊断
血流动力学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Keyword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strok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preci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isk stratification
quantified diagnosis
hemodynamic
radiomic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TA源图像上CT值变化率预测急性脑梗死后脑实质出血:基于ASPECTS软件脑梗死灶评估
程晓青
施佳倩
吴航
周长圣
朱武生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和分叉角度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
王莉
施昭
孔祥
杨柳
刘亚
罗松
张龙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脑血管影像学机遇与挑战——中国十年来发展成果及展望
胡斌
施昭
张龙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