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硫辛酸在小鼠创伤性脑损伤中抗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韦武亭 王汉东 +3 位作者 吴永 丁惠 丁可 李桃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4-578,共5页
目的创伤性脑损伤的预后与神经细胞的凋亡密切相关,文中初步探索α-硫辛酸在小鼠创伤性脑损伤中抗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72只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溶剂组,假手术+α-硫辛酸组,外伤+溶剂组,外伤+α-硫辛... 目的创伤性脑损伤的预后与神经细胞的凋亡密切相关,文中初步探索α-硫辛酸在小鼠创伤性脑损伤中抗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72只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溶剂组,假手术+α-硫辛酸组,外伤+溶剂组,外伤+α-硫辛酸组,每组18只。外伤组采用自由落体法制备闭合性小鼠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头皮,不致伤。2个α-硫辛酸组造模后30 min给予α-硫辛酸灌胃,2个溶剂组仅给予相应剂量的溶剂,24 h后重复给1次,48 h后取标本,测定脑水肿,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脑组织线粒体和去线粒体细胞质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蛋白及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aspase-3的表达,同时用尼氏染色检测皮层区神经元的存活情况以及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外伤+溶剂组小鼠脑组织含水量、Caspase-3的表达、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溶剂组、假手术+α-硫辛酸组,而神经元的存活率则降低(P<0.01)。与外伤+溶剂组比较,外伤+α-硫辛酸组小鼠脑组织含水量降低[(81.71±0.66)%vs(79.89±0.55)%],Caspase-3的表达减少[(58.40±7.31)%vs(47.42±7.74)%],神经元存活率升高[(44.45±10.56)%vs(57.46±11.01)%],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则降低[(59.63±8.61)%vs(44.86±7.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中外伤+溶剂组Cytochrome c表达较假手术+溶剂组和假手术+α-硫辛酸组明显降低,而Bax的表达则明显增加(P<0.01);外伤+α-硫辛酸组中Cytochrome c表达较外伤+溶剂组明显增加,而Bax表达则明显减少(P<0.05)。在去线粒体细胞质中,Cytochrome c、Bax的表达则呈相反变化。结论α-硫辛酸在小鼠创伤性脑损伤中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创伤性脑损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唐勇 樊友武 +6 位作者 王汉东 孙康健 潘云曦 李杰 胡志刚 周梦良 茅磊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位置深,发病率低,相关的治疗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显微外科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操作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并行显微手... 目的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位置深,发病率低,相关的治疗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显微外科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操作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并行显微手术治疗的36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侧顶枕部马蹄形皮瓣切口,经顶间沟皮质入路,于顶间沟处做3 cm左右的矢状皮质切口,逐渐向深层分离,显露肿瘤后先行瘤内分块切除,最终完全切除肿瘤。平均随访17个月,对其治疗结果、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36例患者均达到肿瘤全切除(Simpson I级)。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同向偏盲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例,均使用抗生素治疗并结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均良性转归,未出现感染死亡;继发性癫痫2例;头皮下积液2例;瘤腔内出血1例,给予行二次手术,术后出现对侧肢体偏瘫;1例患者术后32个月出现右侧侧脑室孤立性颞角扩大,给予行右侧侧脑室颞角造瘘术。随访发现所有患者均可生活自理,同向偏盲4例中改善2例;2例癫痫患者经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均未再次发作;1例偏瘫患者经后续康复治疗,肌力恢复至IV级。所有患者门诊随访至今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术前充分评估肿瘤的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掌握良好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是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 顶枕入路 视辐射 同向偏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f2基因敲除对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桃 王汉东 +4 位作者 丁宇 何进 丁可 陆新宇 徐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28-1132,共5页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危重疾病,文中研究氧化应激调节因子Nrf2在SAH后脑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选取雄性ICR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及来源于ICR的Nrf2基因敲除(knockout,KO)小鼠,采...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危重疾病,文中研究氧化应激调节因子Nrf2在SAH后脑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选取雄性ICR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及来源于ICR的Nrf2基因敲除(knockout,KO)小鼠,采用视交叉自体血注射建立小鼠SAH模型,实验动物分为WT假手术组、KO假手术组、WT SAH组和KO SAH组4个组,检测SAH后24 h氧化应激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GSH/GSSG,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思蓝含量,TUNEL和尼氏染色,活动评分及大脑前和大脑中动脉血管痉挛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H组MDA、TNF-α、IL-1β表达量上升,而GSH/GSSG下降(P<0.01);与WT SAH组比较,MDA、TNF-α、IL-1β表达量上升(P<0.05),而GSH/GSSG下降(P<0.05)。SAH组前脑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含量较假手术组增加(P<0.01),与WT SAH组比较,KO SAH组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含量均升高[(0.808±0.004)vs(0.819±0.004)、(7.230±1.192)μg/g vs(11.628±1.040)μg/g,P<0.05]。SAH后24 h,与假手术组比较,SAH组神经细胞凋亡率上升(P<0.01),而神经元数量、ACA比值、血管半径/壁厚值、活动评分下降(P<0.01),与WT SAH组比较,KO SAH组细胞凋亡率上升[(23.733±8.204)%vs(36.267±10.612)%],而神经元数、ACA比值、血管半径/壁厚值、活动评分下降[(70.833±8.750)vs(51.767±13.006),(8.024±2.780)vs(6.861±2.702),(6.337±3.993)vs(5.107±3.805),(1.967±0.928)vs(1.433±0.679),P<0.05]。结论 Nrf2 KO加重了SAH后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从而导致了SAH继发性脑损伤加重。Nrf2对SAH后继发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蛛网膜下腔出血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早期脑损伤 脑血管痉挛 NF-E2-related factor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f2基因敲除对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桃 王汉东 +5 位作者 丁宇 何进 丁可 陆新宇 徐建国 韦武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脑内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microglia/macrophage,M/M)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脑组织损伤和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文中研究小鼠SAH后M/M活化及Nrf2基因敲除对M/M活化的影响。方法野生型ICR小鼠70只,来源于ICR... 目的脑内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microglia/macrophage,M/M)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脑组织损伤和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文中研究小鼠SAH后M/M活化及Nrf2基因敲除对M/M活化的影响。方法野生型ICR小鼠70只,来源于ICR的Nrf2基因敲除小鼠35只,采用小鼠视交叉注射自体血建立SAH模型。假手术组行同样抽血、钻孔及置针,但不行注血。实验分为4组,野生型假手术组、野生型SAH组、基因敲除假手术组、基因敲除SAH组。SAH术后第1、3、5天取标本,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M/M特异性蛋白Iba1的表达;同时Western blot检测SAH后第3天Iba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AH后第3天CD16/32+Iba1+细胞数量。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野生型假手术组、野生型SAH组第1、3、5天Iba1蛋白表达灰度值分别为0.491±0.039、0.657±0.069、0.930±0.046和0.926±0.046,而Iba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平均光密度值为0.412±0.122、0.625±0.135、0.963±0.213和0.978±0.224,野生型SAH组第1、3、5天Iba1蛋白表达均较野生型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但野生型SAH组第3天与第5天Iba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示野生型假手术组、基因敲除假手术组、野生型SAH组、基因敲除SAH组SAH后第3天Iba1蛋白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157±0.080、1.162±0.073、1.580±0.171和1.913±0.220,CD16/32+Iba1+细胞数量分别为0、0、30.200±6.300和42.800±6.260(个/HP),SAH后第3天基因敲除SAH组Iba1蛋白表达较野生型SAH组增加(P<0.05),且基因敲除SAH组CD16/32+Iba1+细胞数较野生型SAH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小鼠SAH后M/M活化增加,Nrf2基因敲除促进了SAH后M/M的活化和M1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NRF2 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 活化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叠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文立利 张鑫 +6 位作者 张庆荣 吴琪 陈姝娟 邓金龙 吕盛银 邵将 王汉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目前关于重叠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的报道较少。文中旨在对应用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其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BBA的效果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 目的目前关于重叠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的报道较少。文中旨在对应用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其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BBA的效果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为BBA并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5例患者资料。11例患者采用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患者采用非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根据Raymond分级统计术后即刻、术后1周治疗效果。随访时间2015年4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分析影像学和临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即刻闭塞情况: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1级10例、3级1例;非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1级3例、2级1例。术后1周闭塞情况: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1级11例;非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1级2例、2级2例。影像学随访结果:最后1次DSA随访闭塞情况,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1级9例,2级1例;非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1级1例、2级2例、3级1例。临床随访结果: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mRS 0分9例、1分2例;非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mRS 0分3例、1分1例;15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BBA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支架 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