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改良的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言明 刘晶 +2 位作者 张成成 马晓华 宫剑滨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3-417,共5页
目的 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建立需对大鼠进行缺血及再灌注,创伤大,耗时长,极易导致大鼠死亡。文中以高效、快速的方法建立大鼠MIRI模型,并确保造模动物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及存活率。方法取80只成年SD大鼠(8~10周龄;体重控制... 目的 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建立需对大鼠进行缺血及再灌注,创伤大,耗时长,极易导致大鼠死亡。文中以高效、快速的方法建立大鼠MIRI模型,并确保造模动物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及存活率。方法取80只成年SD大鼠(8~10周龄;体重控制在250~300 mg),给予戊巴比妥钠溶液50 mg/kg腹腔麻醉。在经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条件下,离断第2-3肋间肌肉充分暴露心脏,迅速定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动脉1 h,松开结扎线后48 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同时在术前、术中及术后1 h及48 h行心电图检查。术后48 h在相同部位再次结扎,行Evans-TTC双染,以显示心肌缺血及梗死面积大小。结果造模总存活率为90%,IR模型总成功率86.25%。LAD结扎后出现T波高耸、ST段抬高,与QRS波融合形成"墓碑样"改变,然后出现ST段逐渐回落、R波电压逐渐降低,可见左室前壁结扎线以下心肌及心尖部心肌颜色变为灰白色或者暗灰色,且持续存在;心脏搏动频率较结扎前明显下降,且搏动幅度较前明显减弱;术后48 h可见明显的苍白梗死区,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通过切片及Evans Blue-TTC双染后可见层次明显的梗死区、缺血及正常心肌。每只造模成功SD大鼠缺血区面积+梗死区面积与左室总心肌组织面积比值0.43~0.55(P>0.05);梗死区面积与缺血区+梗死区面积比值0.36~0.45(P>0.05)。结论可以高效、快速地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具有降低模型动物死亡率及提高模型建立的成功率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缺血再灌注 动物模型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