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调节疲劳及医学应对方式的潜在类别分析
1
作者 香舒 陈娴 +3 位作者 曹海红 姜小梅 钱鹏 张申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1-1017,共7页
目的: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调节疲劳与医学应对方式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个性化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8月—10月江苏省6所三级医院的25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调节... 目的: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调节疲劳与医学应对方式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个性化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8月—10月江苏省6所三级医院的25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通过潜在类别分析识别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潜在类别,并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调节疲劳和医学应对方式可分为3类,即“严重调节疲劳-屈服应对组”(21.62%)、“中度调节疲劳-常规应对组”(59.07%)和“轻度调节疲劳-积极应对组”(19.31%)。贫血、运动频率、睡眠情况、婚姻状况、抑郁症状是影响患者潜在类别的重要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调节疲劳和医学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异质性,对不同类别的患者应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自我调节疲劳状况和医学应对方式,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自我调节疲劳 医学应对 潜在类别分析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超声评分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李晨光 陈晓鸣 +3 位作者 屠伟峰 李华 邓晓琳 李桂茹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肺部超声(LUS)评分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因创伤性脑出血行急诊开颅手术的患者141例。记录术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的LU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10 d PPCs的发生情...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肺部超声(LUS)评分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因创伤性脑出血行急诊开颅手术的患者141例。记录术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的LU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10 d PPCs的发生情况,PPCs包括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胸腔积液、肺不张以及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根据是否发生PPCs将患者分为两组:PPCs组和非PPCs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确定术后发生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US评分对开颅手术患者发生PPCs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41例,有90例(63.8%)发生PPCs。与非PPCs组比较,PPCs组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第1天LUS评分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LUS评分升高(OR=2.283,95%CI 1.421~3.668,P=0.021)是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PPCs的危险因素。术后第1天LUS评分最佳截断值为12.5分时,预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发生PPCs的曲线下面积为0.894(95%CI 0.801~0.986),敏感性74.2%,特异性93.3%。结论术后第1天LUS评分升高是颅脑损伤患者术后10 d内发生PPCs的危险因素,且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颅脑损伤 术后肺部并发症 LOGISTIC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上肌深部平面阻滞对关节镜肩袖损伤修复术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田新宇 樊晓娜 +1 位作者 李华 吴亚谋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6-438,共3页
肩袖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肩关节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手术恢复快,感染率低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2]。然而仍有30%~70%患者术后会出现中、重度疼痛,... 肩袖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肩关节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手术恢复快,感染率低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2]。然而仍有30%~70%患者术后会出现中、重度疼痛,严重降低患者手术期望并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功能锻炼[3]。因此,肩袖损伤修复手术围术期的疼痛管理就变得愈发重要。研究[4-5]显示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suprascapular nerve block,SNB)可以起到很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可以避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麻木、运动无力等不适感,但SNB可能由于患者肥胖而不宜探及,同时存在神经损伤、误入血管和发生气胸的风险,对操作者的临床技术要求较高。近年来,筋膜间神经阻滞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Kose等[6]研究表明,冈上肌深部平面阻滞(deep supraspinatus muscle plane block,DSMPB)不需要明确肩胛上神经、肩胛上切迹,是SNB的一项很好的替代阻滞方法,具有更安全、操作更快速及可防止气胸的优点,为肩部手术围术期疼痛管理提供了一个新方法。由于对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应用DSMPB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DSMPB对拟行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围术期镇痛的影响,以期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镇痛 冈上肌深部平面阻滞 肩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H1突变对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细胞因子、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学文 王羽 +1 位作者 吴杰 王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73-2379,共7页
目的:研究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对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细胞因子、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直接... 目的:研究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对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细胞因子、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直接测序法测定IDH1突变情况,免疫组化测定脑胶质瘤组织IDH1表达。脑胶质瘤患者均进行替莫唑胺化疗,分析IDH1突变对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胶质瘤临床疗效、免疫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10)及预后生存状态的影响。结果:134例脑胶质瘤组织中79例存在IDH1突变,突变位点多为R132,突变率为58.96%,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χ^(2)=48.066,P<0.05)。免疫组化显示,134例脑胶质瘤组织中56例IDH1强阳性表达。IDH1突变型组WHO分级Ⅳ级占比低于IDHI野生型组[11.39%(9/79) vs 63.64%(35/55),Z=41.020,P<0.05],IDH1突变型组低分化比例高于IDHI野生型组[50.63%(40/79) vs 20.00%(11/55),χ^(2)=12.907,P<0.05]。IDH1突变型组总有效率高于IDH1野生型组[91.14%(72/79) vs 76.36%(42/55),χ^(2)=5.575,P<0.05]。IDH1突变型组IFN-γ、IL-2水平高于IDH1野生型组[(28.98±3.25) pg/ml vs (20.15±2.54) pg/ml、(33.42±4.25) pg/ml vs (25.23±3.52) pg/ml,t=16.870、11.750, P<0.05],IL-4、IL-10水平低于IDH1野生型组[(7.90±1.02) pg/ml vs(12.38±1.66) pg/ml、(8.79±1.00) pg/ml vs (15.26±1.23) pg/ml,t=19.330、33.500,P<0.05]。IDH1突变与替莫唑胺化疗后IFN-γ、IL-2水平呈正相关(r=0.845、0.772,P<0.05),与替莫唑胺化疗后IL-4、IL-10水平呈负相关(r=-0.786、-0.685,P<0.05)。IDH1突变型组替莫唑胺化疗后生存率高于IDH1野生型组[89.87%(71/79) vs 72.70%(40/55),Log Rank检验χ^(2)=5.208,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WHO分级Ⅲ级(RR=1.342)、低分化(RR=1.783)、IFN-γ(RR=1.808)、IL-2(RR=2.112)、IL-4(RR=2.342)、IL-10(RR=1.342)为危险因素,替莫唑胺化疗有效(RR=0.653)、IDH1突变(RR=0.895)为保护因素,影响脑胶质瘤患者替莫唑胺化疗预后(P<0.05)。结论:IDH1突变与脑胶质瘤患者疾病分级、分化程度有关,可影响替莫唑胺化疗疗效、免疫细胞因子表达,是替莫唑胺化疗后预后生存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IDH1突变 替莫唑胺化疗 免疫细胞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腹下神经丛阻滞缓解子宫动脉栓塞后疼痛 被引量:2
5
作者 孙亚鹏 沈利明 +1 位作者 黄剑 陆玉长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2-535,共4页
目的观察上腹下神经丛阻滞(SHNB)缓解子宫动脉栓塞(UAE)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接受UAE的子宫肌瘤患者,根据镇痛方式分为SHNB组(n=11)及非SHNB组(n=14,外周静脉镇痛);记录SHNB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比较组间UAE后数字疼痛评分(N... 目的观察上腹下神经丛阻滞(SHNB)缓解子宫动脉栓塞(UAE)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接受UAE的子宫肌瘤患者,根据镇痛方式分为SHNB组(n=11)及非SHNB组(n=14,外周静脉镇痛);记录SHNB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比较组间UAE后数字疼痛评分(NRS)最高分、UAE后应用阿片类药物总剂量及完成UAE至首次额外应用阿片类药物间隔时间。结果组间患者年龄、体质量及子宫肌瘤最大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HNB技术成功率100%(11/11);未见下肢放射性麻木、药物注射入血、腹腔出血及腹膜炎等并发症。SHNB组UAE后NRS最高分及应用阿片类药物总剂量均显著低于、而完成UAE至首次额外应用阿片类药物间隔时间显著长于非SHNM组(P均<0.001)。结论SHNB可有效缓解子宫肌瘤患者UAE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物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动脉栓塞术 神经传导阻滞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胫骨近端外侧关节内截骨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6
作者 刘云飞 严力风 +2 位作者 朱奕 谢雪涛 罗从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23,共1页
目的提出了一种改良的胫骨近端外侧关节内截骨术(modified lateral intra-articular varus osteotomy,MLIVO),可用于矫正胫骨外侧平台塌陷畸形及轻度的膝外翻。该术式保留了胫骨近端后外侧壁和上胫腓骨联合的完整性,减少了手术创伤和血... 目的提出了一种改良的胫骨近端外侧关节内截骨术(modified lateral intra-articular varus osteotomy,MLIVO),可用于矫正胫骨外侧平台塌陷畸形及轻度的膝外翻。该术式保留了胫骨近端后外侧壁和上胫腓骨联合的完整性,减少了手术创伤和血管损伤的风险。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和传统的胫骨近端外侧关节内截骨术比较,探究MLIVO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将24只人工合成胫骨模型按截骨方式分为MLIVO组和传统手术对照组。每组模型用2种常见的钢板内固定系统进行固定。使用定制金属块对胫骨外侧平台施加轴向载荷,记录结构刚度、楔形位移和破坏模型数量等生物力学数据。结果采用组间比较,应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与传统手术对照组相比,MLIVO组的结构刚度和楔形位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轴向载荷为1500 N时,比较各组间破坏模型的数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的破坏形态是胫骨外侧平台出现新的骨折线。结论在试验载荷条件下,MLIVO具有可靠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与传统的胫骨近端外侧关节内截骨术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近端 截骨术 关节内 胫腓骨 外侧壁 骨折线 膝外翻 金属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心脏超声三血管气管切面呈“卜”字征的病因分类剖析
7
作者 田颖颖 苟中山 +2 位作者 邓玉洁 万永林 朱冬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6-1050,共5页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超声三血管气管(3VT)切面呈“卜”字征的病因鉴别诊断流程和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3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过程中3VT切面呈“卜”字征的37例胎儿的超声图像,总结形成“...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超声三血管气管(3VT)切面呈“卜”字征的病因鉴别诊断流程和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3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过程中3VT切面呈“卜”字征的37例胎儿的超声图像,总结形成“卜”字征的疾病类型,归纳鉴别诊断流程图和鉴别要点。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由2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产前超声医师独立完成。结果“卜”字征的发生率为0.14%(37/27019)。37例3VT切面呈“卜”字征的胎儿中有13例(35.14%)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11例(29.73%)大动脉关系异常的右心室双出口(DORV/AA)、7例(18.92%)共同动脉干(TA,van Praagh A1、A2和A3型)和6例(16.22%)室间隔缺损型肺动脉闭锁(PA/VSD)。鉴别诊断过程中,可重点分析主动脉和肺动脉存在与否、心室-大动脉连接关系及双肺的血供来源3个方面,并根据流程图逐步推导诊断结果。TGA的鉴别要点是心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DORV/AA可探及主动脉和肺动脉均完全或大部分起自右心室,两者失去正常螺旋关系;TA仅探及单一动脉干,肺动脉主干或分支起自动脉干;PA/VSD仅探及主动脉,肺动脉闭锁,双肺血供来源于动脉导管和/或体-肺侧支循环。结论胎儿心脏超声3VT切面呈“卜”字征的鉴别诊断内容包括TGA、DORV/AA、TA(van Praagh A1、A2和A3型)和PA/VSD。超声医师掌握鉴别诊断流程和鉴别要点有助于提高相关畸形的产前检出率和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超声检查 胎儿心脏 三血管气管切面 “卜”字征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MRI探讨高血压相关脑体积及脑白质信号改变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秦银银 许建铭 +4 位作者 朱建兵 杨姣 王晓彦 彭博 马新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96,共7页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及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半定量评估研究高血压患者脑灰白质体积及WMH的变化。材料与方法本试验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南京大学...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及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半定量评估研究高血压患者脑灰白质体积及WMH的变化。材料与方法本试验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高血压确诊病例及健康对照者。入组病例均进行薄层sT1WI序列检查,图像数据导入EKM-KELM+分类算法模型,进行自动解剖标记(anatomical automatic labeling,AAL)脑区分割,计算每个脑区的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白质体积(white matter volume,WMV)及全脑体积(total intracranial volume,TIV),每个脑区灰白质体积分别采用灰或白质体积/TIV的比值表示。同时对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图像中的WMH进行Scheltens视觉定量评估。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509例,其中,青年组(20~40岁)136例,中年组(41~60岁)218例,老年组(61~80岁)155例,组内性别、血压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青年组GMV/TIV比较显示,不同高血压级别在左嗅皮质(P=0.031)、左额直回(P=0.036)、右额直回(P=0.022)、右枕下回(P=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青年组WMV/TIV比较显示,在左侧中央前回(P=0.041)、左侧颞中回(P=0.033)、左侧后扣带回(P=0.001)、右侧后扣带回(P=0.041)、右侧枕下回(P=0.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中年组GMV/TIV比较显示,不同高血压级别在左辅助运动区体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WMV/TI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老年组GMV/TIV比较显示,不同高血压等级在右侧嗅皮质体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WMV/TI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WMH Scheltens视觉评分显示:青年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脑室旁WMH(额角、枕角、侧脑室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32、0.020),深部白质(额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老年组脑室旁WMH(额角)、深部白质(额叶)及基底节白质区(苍白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24、0.015)。结论MRI多模态半定量分析可以有效评估高血压患者脑体积及WMH变化,青年组随着高血压级别升高脑GMV变化的脑亚区较中老年组变化的脑亚区多;中老年组WMH较青年组更易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脑白质高信号 脑体积 多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进行性异位骨化症一例报告
9
作者 李政 别谊桥 王春雷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49,共5页
患儿男,6月龄,因“全身多处结节进行性增大4月”入院,腹部皮肤病损病理检查符合钙质沉积症,基因测序检测显示患儿GNAS基因有一个杂合突变,为移码突变,考虑诊断为进行性异位骨化症。
关键词 进行性骨发育异常 异位骨化 GNA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S-NF-κB-p38MAPK通路探索榄香烯联合硼替佐米抗多发性骨髓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瑞芳 郭东凯 +4 位作者 智慧 江翊国 张悦翎 钱晓萍 季士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219-1226,共8页
目的:基于ROS-NF-κB-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榄香烯(ELE)联合硼替佐米(BTZ)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SPF级裸鼠构建人源性骨髓瘤移植瘤模型,设立对照组(NC组)、BTZ组、ELE组及联合处理组。Tunel染色观察肿瘤... 目的:基于ROS-NF-κB-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榄香烯(ELE)联合硼替佐米(BTZ)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SPF级裸鼠构建人源性骨髓瘤移植瘤模型,设立对照组(NC组)、BTZ组、ELE组及联合处理组。Tunel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Bcl-2、NF-κB及p38 MAPK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人源性骨髓瘤U266细胞周期、凋亡及活性氧(ROS)表达。结果:当4.0μmol/L ELE联合50 nmol/L BTZ处理U266时,细胞活性均显著低于其他组。BTZ组、ELE组及联合组裸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NC组(P<0.05),联合组体积最小;Tunel染色显示NC组凋亡水平低于BTZ组、ELE组及联合组(P<0.05),联合组最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TZ组、ELE组及联合组Caspase-3及p38 MAPK表达显著高于NC组,Bcl-2及NF-κB表达显著低于NC组。BTZ组、ELE组及联合组细胞凋亡水平及细胞内ROS表达显著高于NC组(P<0.05)。结论:ELE可能通过调控ROS/NF-κB/p38 MAPK信号通路增强BTZ促骨髓瘤细胞凋亡,从而实现其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榄香烯 ROS/NF-κB/p38 MAPK信号通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丰富环境的增强现实训练对脑卒中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魏天祺 罗家麒 +5 位作者 李紫娟 吴雪良 许攀攀 张艳美 赵晓萌 吴勤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39-1445,共7页
目的观察基于丰富环境的增强现实(AR)技术对脑卒中步行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脑卒中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和试验组(n=18)。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辅以常规步行训练... 目的观察基于丰富环境的增强现实(AR)技术对脑卒中步行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脑卒中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和试验组(n=18)。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辅以常规步行训练,试验组辅以基于丰富环境的AR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10米步行测试(10MWT)、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步态参数。结果治疗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治疗后,两组BBS评分、TUGT时间、10MWT步速、BI、步速、步频、患侧单腿支撑相占比均显著提高(|t|>5.161,P<0.001);除BI外(t=1.099,P=0.282),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2.106,P<0.05)。结论基于丰富环境的AR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效果优于常规步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增强现实 丰富环境 步行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颞浅动脉额支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12
作者 戴一平 王晨 +4 位作者 徐铅 顾栋桦 徐晓峰 黄强 朱文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57-760,768,共5页
血管平滑肌瘤是由血管和平滑肌组成的皮下或真皮深部良性实体瘤,以下肢多见,发生在颞浅动脉额支的血管平滑肌瘤尚未见报道。此类血管平滑肌瘤与该部位同样少见的颞浅动脉真性动脉瘤有些相似,临床诊断和鉴别具有挑战性。该研究报道1例经... 血管平滑肌瘤是由血管和平滑肌组成的皮下或真皮深部良性实体瘤,以下肢多见,发生在颞浅动脉额支的血管平滑肌瘤尚未见报道。此类血管平滑肌瘤与该部位同样少见的颞浅动脉真性动脉瘤有些相似,临床诊断和鉴别具有挑战性。该研究报道1例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筛查、CT血管成像和术中治疗确定为颞浅动脉额支真性动脉瘤,经病理检查纠正诊断为颞浅动脉额支血管平滑肌瘤的病例,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瘤 颞浅额支动脉瘤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