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例涎腺肌上皮癌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兰柱 丁洁 +2 位作者 唐恩溢 邓润智 苟黎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7-259,共3页
目的:总结13例涎腺肌上皮癌的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经病理确诊肌上皮癌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3例病例中男8例、女5例,好发年龄35~60岁,平均发病年龄43岁;4例发生于腮腺区,有3例颈淋巴结转... 目的:总结13例涎腺肌上皮癌的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经病理确诊肌上皮癌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3例病例中男8例、女5例,好发年龄35~60岁,平均发病年龄43岁;4例发生于腮腺区,有3例颈淋巴结转移,2例发生血循转移;术后复发4例,死亡3例。结论:涎腺肌上皮癌局部侵袭性强、治疗后易复发,可发生颈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该瘤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依赖病理和免疫组化。首次治疗时根治性切除是关键,颈部或远处转移时,则须考虑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上皮癌 涎腺 临床 病理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骏 丁洁 +2 位作者 贾支俊 吴鸿雁 孟凡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结合文献对3例肝脏EHE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70、75和36岁。2例为肝...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结合文献对3例肝脏EHE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70、75和36岁。2例为肝脏内多发,1例为单发。典型的组织学特征表现为短梭形上皮样细胞伴多量胶原化的纤维间质,肿瘤细胞形成网眼状结构,并可见印戒样细胞,胞质内可包含单个红细胞。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延肝窦及肝内小血管生长。免疫表型:vimentin()、FⅧRAg()、CD34()、CD31()、D2-40()。而CK、CK7、CK8/18、Hep-1、AFP均(-)。结论肝脏EHE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并且预后有差别,部分病例可迅速死亡。D2-40在肿瘤中有一定的阳性表达,是鉴别诊断中有价值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89例涎腺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黄晓峰 丁洁 +2 位作者 胡勤刚 牛宇翔 李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了解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489例涎腺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840例,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居其前3位;涎腺良性上皮性肿瘤1649例,多形性腺瘤、Warthi... 目的:了解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489例涎腺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840例,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居其前3位;涎腺良性上皮性肿瘤1649例,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基底细胞腺瘤居其前3位。涎腺恶性、良性上皮性肿瘤男女之比为1.13∶1和0.99∶1;平均发病年龄47.86岁和44.86岁;腮腺和腭部为好发部位。结论:腺样囊性癌和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良性上皮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 上皮性肿瘤 病理学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面颈部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菲 张庆庆 +1 位作者 陆东辉 王三锡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6-98,共3页
Castleman病(CD)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交界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本文报道了4例面颈部CD,其临床分型均为局灶型,组织学分型为透明血管型,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同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等进行了文献复习。
关键词 CASTLEMAN病 临床病理 局灶型 多中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3例颌下腺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亮 黄晓峰 +1 位作者 胡勤刚 陈湘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3-755,共3页
目的:了解颌下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构成比及发病性别、年龄、体积、复发等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303例颌下腺肿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上皮性肿瘤216例(71.29%),恶性上皮性肿瘤79例(26.07%),软组织肿瘤6例(1.98%),淋巴... 目的:了解颌下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构成比及发病性别、年龄、体积、复发等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303例颌下腺肿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上皮性肿瘤216例(71.29%),恶性上皮性肿瘤79例(26.07%),软组织肿瘤6例(1.98%),淋巴造血系统肿瘤2例(0.66%)。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瘤和Warthin瘤居良性上皮性肿瘤的前3位,腺样囊性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泡细胞癌居恶性上皮性肿瘤的前4位。良、恶性上皮性肿瘤的男女比为0.79∶1和1.82∶1;平均年龄为37.5岁和47.8岁;平均直径为2.55 cm和3.43cm。颌下腺肿瘤复发率为6.93%,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占76.19%。结论:多形性腺瘤和腺样囊性癌分别是最常见的良、恶性上皮性肿瘤;良性上皮性肿瘤多见于女性,恶性上皮性肿瘤多见于男性;恶性上皮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和体积均大于良性;多形性腺瘤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 涎腺肿瘤 病理组织学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27与Skp2蛋白表达及其意义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方亮 胡勤刚 +1 位作者 黄晓峰 陈湘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p27与Skp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p27、Skp2蛋白在6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 目的:探讨p27与Skp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p27、Skp2蛋白在6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27蛋白的阳性率63.73%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组织92.72%(P<0.05),Skp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19.02%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4.24%(P<0.05)。p27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则与以上临床病理特征呈正相关(P<0.05);二者的阳性表达率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p27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Skp2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Skp2蛋白表达与靶蛋白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7降解相关,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p27和Skp2蛋白表达有助于判断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P27 Skp2(p45)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骨肉瘤临床与病理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菲 陆东辉 +2 位作者 张庆庆 陈湘华 王三锡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总结颌骨骨肉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32例颌骨骨肉瘤的临床表现、X线影象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36.9岁;病变位于下颌骨20例,上颌骨12例;临床多以颜面部肿胀伴皮肤麻木和牙痛就诊,X线... 目的:总结颌骨骨肉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32例颌骨骨肉瘤的临床表现、X线影象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36.9岁;病变位于下颌骨20例,上颌骨12例;临床多以颜面部肿胀伴皮肤麻木和牙痛就诊,X线主要表现为境界不清的骨破坏区;镜下均可见到肿瘤性成骨,并可分为骨母细胞型(13例)、软骨母细胞型(11例)和纤维母细胞型(8例)3种类型。获得随访15例,其中死亡2例,均为骨母细胞型骨肉瘤患者,分别发生于上颌窦和下颌骨升支。结论:肿瘤性成骨是病理诊断重要依据;颌骨骨肉瘤发病年龄较晚,其预后较好,但发生于上颌窦、下颌升支的骨母细胞型骨肉瘤预后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骨肉瘤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粒细胞肉瘤2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陆东辉 陈菲 +1 位作者 张启国 管得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口腔粒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生长于髓外、由未成熟的髓样细胞构成的孤立性肿瘤。本文对2例口腔粒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治疗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对口腔粒细胞肉瘤进行讨论。
关键词 粒细胞肉瘤 口腔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颈部皮肤钙化上皮瘤临床及病理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陆东辉 陈菲 王铁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97-299,共3页
目的:面颈部皮肤钙化上皮瘤为一类较少见的真性肿瘤,本文总结并讨论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南京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及病理科1991~2005年已经确诊并经手术治疗的钙化上皮瘤共9例临床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患者以青少年俱多,... 目的:面颈部皮肤钙化上皮瘤为一类较少见的真性肿瘤,本文总结并讨论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南京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及病理科1991~2005年已经确诊并经手术治疗的钙化上皮瘤共9例临床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患者以青少年俱多,其中~19岁组占42%,P<0.05,性别趋向女性,男女之比为1:2。本病临床上极易误诊,本文资料中9例其误诊率达66%。组织病理观察,表现为影细胞及嗜硷性细胞片状排列为特征。本病经外科手术切除后未见复发。结论:皮肤钙化上皮瘤好发于青少年,且女性占多数。钙化上皮瘤临床易发生误诊,利用影像学手段可提高诊断率。手术切除彻底可以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母质瘤 皮肤钙化上皮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颌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东辉 陈菲 +2 位作者 王铁梅 童欣 陈湘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0-451,共2页
关键词 颌骨嗜酸性肉芽肿 临床病例 病理研究 郎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 临床表现 X线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性钙化囊性瘤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菲 张庆庆 +1 位作者 陆东辉 王三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91-894,共4页
目的探讨牙源性钙化囊性瘤(calcifying cystic odontogenic tumor,CCOT)的临床病理分型对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9例CCOT的临床表现、X线影象、病理特征及治疗随访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中男性26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29.6岁... 目的探讨牙源性钙化囊性瘤(calcifying cystic odontogenic tumor,CCOT)的临床病理分型对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9例CCOT的临床表现、X线影象、病理特征及治疗随访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中男性26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29.6岁;病变位于下颌骨21例,上颌骨18例;临床多以颜面部肿胀就诊。X线主要表现为颌骨内界限清楚的放射透光区,单房或多房,其中伴有钙化斑点或团块。镜下均可见到特征性的影细胞,可分为4种类型:单纯囊肿型(17例)、CCOT伴牙瘤型(12例)、CCOT伴成釉细胞瘤增生型(7例)、CCOT伴其他良性牙源性肿瘤型(3例:伴成釉细胞纤维瘤2例,伴成釉细胞纤维牙瘤1例)。治疗均采用囊肿摘除术或刮治术,获得随访33例,复发6例,其中3例复发者均为CCOT伴成釉细胞瘤增生型且有囊壁内浸润(1例复发为牙源性影细胞瘤,1例20年后复发恶变为牙源性影细胞癌)。结论 CCOT伴成釉细胞瘤增生且有囊壁内浸润型行单纯囊肿摘除术或刮治术容易复发,可形成牙源性影细胞瘤或恶变成牙源性影细胞癌,此型肿瘤的手术范围应适当扩大并进行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肿瘤 牙源性钙化囊性瘤 临床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迷芽瘤1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洁 李威 +3 位作者 廖波 陈湘华 陈盛 黄晓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71-1372,共2页
目的探讨腮腺迷芽瘤(choristoma)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对1例腮腺迷芽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童,2岁,右侧腮腺区见一直径1.5 cm、界清、囊实... 目的探讨腮腺迷芽瘤(choristoma)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对1例腮腺迷芽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童,2岁,右侧腮腺区见一直径1.5 cm、界清、囊实性、无痛性肿块。镜下见肿瘤由非腮腺的上皮和间叶组织构成,囊性区含多量角化物,衬里复层鳞状上皮,周围纤维结缔组织中含有皮肤附属器,如毛囊、皮脂腺等,伴慢性炎症反应,并见透明软骨、横纹肌及脂肪组织构成的实性区。细胞分化均成熟,未见明显异型性。肿块切除术后2年未复发。结论腮腺迷芽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其定义与错构瘤、畸胎瘤不同,发生在涎腺的迷芽瘤病理诊断尤其应注意与多形性腺瘤鳞化、黏液表皮样癌、腮腺角化囊性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迷芽瘤 组织学特点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黏液瘤临床与病理研究
13
作者 陈菲 陆东辉 +3 位作者 陈湘华 张庆庆 邓润智 王三锡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总结颌骨黏液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9例颌骨黏液瘤的临床表现、X线影象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中男9例,女20例,平均年龄31.8岁;病变位于下颌骨17例,上颌骨12例;临床多以颜面部肿胀而就诊。X线常表现为边界不... 目的:总结颌骨黏液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9例颌骨黏液瘤的临床表现、X线影象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中男9例,女20例,平均年龄31.8岁;病变位于下颌骨17例,上颌骨12例;临床多以颜面部肿胀而就诊。X线常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多房性泡沫状透光影,其中间杂有不透光区。该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主要是在黏液样基质中散在分布一些星芒状、梭形、三角形的瘤细胞。镜下依据胶原纤维的含量分为(纤维)黏液瘤(15例)和黏液纤维瘤(14例)2种类型。结论:临床上颌骨黏液瘤与其他一些颌骨病变很难鉴别,最后确诊仍需病理检验。通过分析表明,该瘤预后相对较好,但由于其具有局部浸润性,黏液纤维瘤型及保守性手术如刮治术不彻底可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黏液瘤 (纤维)黏液瘤 黏液纤维瘤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临床病理研究
14
作者 陈菲 陆东辉 +1 位作者 张庆庆 王三锡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研究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AFH)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方法:报道了3例该病变,并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等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分型主要有局灶型及多中心型2类,组织学分型主要有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2...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研究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AFH)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方法:报道了3例该病变,并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等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分型主要有局灶型及多中心型2类,组织学分型主要有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2型。本文3例均为局限性肿块、透明血管型,手术切除预后较好。文献指出,AFH是一种交界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局灶型肿块为良性,而多中心型常为恶性结局。结论:手术切除肿大淋巴结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单中心型多可通过手术达到治愈的目的,多中心型手术切除后有复发可能,需结合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对于多中心型AFH其生物学行为及治疗预后,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对于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鉴别诊断免疫组化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 临床病理 局灶型 多中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NOR染色法与免疫组化在检测口腔白斑的念珠菌感染中的应用
15
作者 蒋文晖 王文梅 黄晓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3-495,共3页
关键词 口腔白斑 念珠菌病 AgNOR染色法 免疫组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种植体涂层材料rhBMP-2/PDLLA诱导成骨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计艳 胡勤刚 +2 位作者 童昕 陈强 黄晓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rhBMP-2/PDLLA涂层诱导钛种植体周围新骨形成情况。方法:选取8只比格犬,在其双侧胫骨随机植入PDLLA/rhBMP-2、PDLLA、rhBMP-2涂层和空白种植体,术后2、4、8、12周进行生物力学测定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比较各组新骨形成和骨结... 目的:观察rhBMP-2/PDLLA涂层诱导钛种植体周围新骨形成情况。方法:选取8只比格犬,在其双侧胫骨随机植入PDLLA/rhBMP-2、PDLLA、rhBMP-2涂层和空白种植体,术后2、4、8、12周进行生物力学测定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比较各组新骨形成和骨结合情况。结果:rhBMP-2/PDLLA涂层种植体周围新骨形成早于其他组;4周时rhBMP-2/PDLLA涂层种植体骨结合明显优于PDLLA组、空白组(P<0.05),8周和12周时PDLLA/rhBMP-2涂层种植体骨结合优于PDLLA组,并有大于其他两组的趋势。结论:新型涂层材料PDLLA/rhBMP-2具有促进新骨形成和提高骨结合率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涂层 成骨 生物力学 骨形态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delung病:病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勇 徐明耀 +4 位作者 唐恩溢 韦元 王志勇 陈菲 鲁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0-271,共2页
回顾性分析1例Madelung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讨论此病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该病病因不清,多发男性,肿块对称性地分布在头、颈及上躯干皮下的多个部位,呈现"马颈"或"驼峰"样外形,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脂肪样组织沉积... 回顾性分析1例Madelung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讨论此病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该病病因不清,多发男性,肿块对称性地分布在头、颈及上躯干皮下的多个部位,呈现"马颈"或"驼峰"样外形,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脂肪样组织沉积。目前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其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病 Madelung病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肉瘤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兰柱 唐恩溢 +1 位作者 丁洁 邓润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7期714-716,共3页
目的:探讨颌面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44例颌面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好发年龄为19~49岁,平均36岁,男女比例1.2∶1,病理分型以骨肉瘤居多,多发生在下颌骨,总生存率59%左右。结论:颌... 目的:探讨颌面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44例颌面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好发年龄为19~49岁,平均36岁,男女比例1.2∶1,病理分型以骨肉瘤居多,多发生在下颌骨,总生存率59%左右。结论:颌面部肉瘤病理类型多样,恶性程度高,易复发,淋巴转移罕见,晚期可有肺及多脏器转移。首次治疗时根治性切除是关键,如果切缘不足,或者有远处转移时,则须考虑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骨肉瘤 颌面部 根治性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H_1、P^(53)、PCNA的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晓峰 胡勤刚 蒋文晖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04-606,共3页
目的 :探讨nm2 3-H1、P53 、PCNA的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 18例淋巴结转移组和 5 7例非淋巴结转移组肿瘤原发灶中nm2 3-H1、P53 、PCNA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nm2 3-H1在非淋巴结转移组中... 目的 :探讨nm2 3-H1、P53 、PCNA的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 18例淋巴结转移组和 5 7例非淋巴结转移组肿瘤原发灶中nm2 3-H1、P53 、PCNA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nm2 3-H1在非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 (86 .0 % )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组 (2 7.8% ) ,与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 ) ;淋巴结转移组中的P53 阳性率 (77.8% )和PCNA阳性指数 (91.2± 3.4 % )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 (38.6 %、70 .7± 2 .2 % ) ,与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nm2 3-H1、P53 、PCNA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转移 NM23 P^53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报告
20
作者 陈菲 陆东辉 +1 位作者 陈湘华 王三锡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08-509,共2页
目的 :报告两例以淋巴结首发的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表现。 方法 :复习临床资料、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两例首发于淋巴结的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结果 :1例为局灶性反应性良性病变 ,1例为多灶性低度恶... 目的 :报告两例以淋巴结首发的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表现。 方法 :复习临床资料、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两例首发于淋巴结的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结果 :1例为局灶性反应性良性病变 ,1例为多灶性低度恶性病变。两例均具备典型Langerhans细胞增生和灶性的嗜酸粒细胞 ,CD1α,S - 10 0 ,CD6 8蛋白在Langerhans细胞中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CD1α ,S - 10 0 ,CD6 8蛋白标记对本病的诊断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ERHANS细胞 组织细胞增生症 淋巴结 CD1 首发 CD68 S-100 蛋白 组织学观察 嗜酸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