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气管切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旭东 唐恩溢 +2 位作者 李刚 邓润智 文建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59-560,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气管切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进行微创性新型气管切开术,对2005~2007年间住院患者共109例因手术需要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结果:106例均按上述方法完成手术,最短用时3 min,最长10 m... 目的:探讨微创气管切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进行微创性新型气管切开术,对2005~2007年间住院患者共109例因手术需要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结果:106例均按上述方法完成手术,最短用时3 min,最长10 min,平均为5.1 min。3例患者该法未能完全实施。术中未发生死亡、气胸、气管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经随访,无声嘶、声门下狭窄等并发症发生,颈部瘢痕均不明显。结论:微创气管切开术可单人完成,操作方便,时间短、出血少,手术并发症少,可在口腔颌面外科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口腔颌面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中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志勇 李声伟 +1 位作者 胡勤刚 田卫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3-105,131,共4页
目的 通过分析口腔鳞癌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特征性表型 ,以探讨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功能状态。方法 选择未经任何非手术治疗的初发口腔鳞癌患者标本 34例作为实验组 ,30例口腔正常粘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标记组织中树... 目的 通过分析口腔鳞癌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特征性表型 ,以探讨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功能状态。方法 选择未经任何非手术治疗的初发口腔鳞癌患者标本 34例作为实验组 ,30例口腔正常粘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标记组织中树突状细胞 (DC)的CD1a,HLA_DR和CD83抗原 ,观察两种组织中的DC表达 3种抗原的状况 ,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CD83+ DC ,但均有CD1a+ DC ,其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浸润程度低于正常口腔粘膜组织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在口腔鳞癌组中有 2 7例癌实质内的DC表达HLA_DR抗原 ,其HLA_DR的阳性表达率为 79 4 1%。结论 口腔鳞癌组织中的DC ,其浸润程度下降并存在功能成熟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树突状细胞 免疫组化 DC 肿瘤抗原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洁悠神物理抗菌喷雾敷料对口腔癌瘤术后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邓润智 曾以周 +3 位作者 周炳荣 符义富 黄兰柱 卢明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41-543,共3页
目的:在口腔癌瘤术后创口局部应用物理抗菌喷雾敷料,了解其对患者口腔菌群的影响,为口腔癌瘤术后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64例口腔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从手术当日开始,术创采用常规的换药和口腔护理方... 目的:在口腔癌瘤术后创口局部应用物理抗菌喷雾敷料,了解其对患者口腔菌群的影响,为口腔癌瘤术后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64例口腔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从手术当日开始,术创采用常规的换药和口腔护理方法。治疗组:从手术当日开始,在术创喷涂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剂量为0.1mL/次,每日3次,直到术创愈合。观察两组术创外观,进行创面细菌培养。结果:术创均顺利愈合,64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实验组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奈瑟菌属检出减少(P<0.05)。结论:口腔癌瘤术创局部使用物理抗菌雾敷料对预防术后感染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 物理抗菌 口腔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卢明星 杨旭东 +3 位作者 唐恩溢 胡勤刚 曾以周 周炳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8-480,共3页
目的:探索影响口腔颌面部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因素,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模式。方法:回顾分析1970-2004我院收治的54例口腔恶黑的临床资料。结果:依照AJCC分类标准,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35例、Ⅳ期14例,本组Ⅲ、Ⅳ期5年生存率... 目的:探索影响口腔颌面部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因素,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模式。方法:回顾分析1970-2004我院收治的54例口腔恶黑的临床资料。结果:依照AJCC分类标准,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35例、Ⅳ期14例,本组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34.3%、0,Ⅲ、Ⅳ期明显低于Ⅰ、Ⅱ期的生存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冷冻活检者23例,有复发转移13例,3、5年生存率为43.5%35.5%、常规活检者31例,有复发转移26例,3、5年生存率为30.4%25.8%。原发灶手术治疗组与原发灶综合治疗组3、5年生存率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的差异(P〈0.01〉。共50例颈淋巴清扫术后淋巴结阳性检出率70.0%(35/50)。54例3年生存率38.9%、5年生存率27.8%、3例存活10年以上。结论:冷冻活检是术前正确的诊断方法,利于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颈淋巴清扫是必要。原发灶冷冻、手术扩大切除病灶、颈淋巴清扫术、术后免疫治疗和放化疗的综合序列治疗能明显提高恶黑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外科治疗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周炳荣 邓润智 +3 位作者 唐恩溢 胡勤刚 曾以周 黄晓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的发生时间、部位,诊断和治疗。方法: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多原发癌患者9例,男性6例,女性3例,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60.4岁。8例作了根治性治疗,1例作了姑息性治疗...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的发生时间、部位,诊断和治疗。方法: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多原发癌患者9例,男性6例,女性3例,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60.4岁。8例作了根治性治疗,1例作了姑息性治疗。结果:9例均为异时癌,第二原发癌与第一原发癌平均间隔时间为107.4个月。不同部位的多原发癌分别为:颊+软腭1例,舌+腭1例,鼻咽+口腔5例,口腔+颈下部1例,食道+口腔1例。组织学类型:鳞癌+鳞癌6例,恶性淋巴瘤+鳞癌2例,鳞癌+恶性黑色素瘤1例。二重癌8例,三重癌1例。结论:第一原发癌治疗后要长期密切随访,力争早期发现多原发癌,并注意与复发癌、转移癌鉴别,使多原发癌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原发癌 口腔颌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抗菌喷雾敷料在口腔癌术创预防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曾以周 邓润智 +3 位作者 周炳荣 符义富 黄兰柱 卢明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08-310,共3页
目的:研究口腔癌术创全身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局部应用物理抗菌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从手术当日开始,在口腔、口咽、鼻咽部以及颈部术创喷涂洁悠神物理抗菌喷雾敷料,剂量为... 目的:研究口腔癌术创全身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局部应用物理抗菌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从手术当日开始,在口腔、口咽、鼻咽部以及颈部术创喷涂洁悠神物理抗菌喷雾敷料,剂量为0.1mL/次,每日3次,直到术创愈合。对照组,常规口腔护理、换药。观察两组术创外观、愈合等级和愈合时间,血常规、肝肾功能等血液学检测。结果:两组术创愈合等级无显著差异(P>0.05),术创愈合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缩短(P<0.05)。60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用药后血液学检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腔癌术后创面局部使用物理抗菌雾敷料在预防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综合指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物理抗菌喷雾敷料 物理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粒细胞肉瘤2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陆东辉 陈菲 +1 位作者 张启国 管得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口腔粒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生长于髓外、由未成熟的髓样细胞构成的孤立性肿瘤。本文对2例口腔粒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治疗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对口腔粒细胞肉瘤进行讨论。
关键词 粒细胞肉瘤 口腔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保存性功能性涎腺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威 杨旭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86-187,190,共3页
涎腺中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对大涎腺,以及小涎腺均能分泌唾液,涉及到吞咽、消化、味觉、言语、口腔黏膜防护及龋病预防,因此,保存涎腺的外形及功能对保留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微创外科( Minimally Invasive Sur... 涎腺中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对大涎腺,以及小涎腺均能分泌唾液,涉及到吞咽、消化、味觉、言语、口腔黏膜防护及龋病预防,因此,保存涎腺的外形及功能对保留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微创外科(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概念和技术的兴起,大大提高了腺体功能保留的成功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 小涎腺 微创技术 功能性 Surgery 存性 下颌下腺 龋病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颈清术式对口腔鳞癌患者术后肩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蒲玉梅 唐恩溢 杨旭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目的:比较4种不同颈清术式对患者术后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接受不同颈清术式的患者,其中7例保留副神经及C2-C4斜方肌支(A组);8例仅保留副神经(B组);11例保留C3-C4斜方肌支(C组);14例切除副神经及C2-C4斜方肌支(D组),分别于术前... 目的:比较4种不同颈清术式对患者术后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接受不同颈清术式的患者,其中7例保留副神经及C2-C4斜方肌支(A组);8例仅保留副神经(B组);11例保留C3-C4斜方肌支(C组);14例切除副神经及C2-C4斜方肌支(D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及6个月检测各患者的肩功能和斜方肌肌电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B组术后肩功能恢复最好;C组在6个月时的各项指标也明显优于D组。结论:在根治性颈清扫术中保留有功能的颈丛斜方肌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 颈丛 肩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游离组织瓣血管危象的预防和处理 被引量:23
10
作者 卢明星 杨旭东 +2 位作者 王育新 唐恩溢 文建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和处理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血管危象。方法:对我科1998年1月至2008年7月间完成游离组织瓣移植手术的23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成功预防和处理头颈部游离组织瓣血管危象的因素。结果:本组采用5种游离组织...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和处理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血管危象。方法:对我科1998年1月至2008年7月间完成游离组织瓣移植手术的23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成功预防和处理头颈部游离组织瓣血管危象的因素。结果:本组采用5种游离组织瓣修复,共231块,包括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背阔肌皮瓣、腓骨肌皮瓣、髂骨肌皮瓣;临床成功率为96.1%,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为9.1%,抢救成功率为57.1%。结论:组织瓣类型及受区血管的合理选择,熟练的皮瓣制备和血管吻合技术,患者的基础情况以及术后有效的血运监测是头颈部游离组织瓣血管危象预防和处理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组织瓣 血管危象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涎腺肌上皮癌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兰柱 丁洁 +2 位作者 唐恩溢 邓润智 苟黎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7-259,共3页
目的:总结13例涎腺肌上皮癌的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经病理确诊肌上皮癌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3例病例中男8例、女5例,好发年龄35~60岁,平均发病年龄43岁;4例发生于腮腺区,有3例颈淋巴结转... 目的:总结13例涎腺肌上皮癌的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经病理确诊肌上皮癌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3例病例中男8例、女5例,好发年龄35~60岁,平均发病年龄43岁;4例发生于腮腺区,有3例颈淋巴结转移,2例发生血循转移;术后复发4例,死亡3例。结论:涎腺肌上皮癌局部侵袭性强、治疗后易复发,可发生颈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该瘤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依赖病理和免疫组化。首次治疗时根治性切除是关键,颈部或远处转移时,则须考虑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上皮癌 涎腺 临床 病理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肌皮瓣供区发生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组织缺损的修复 被引量:5
12
作者 文建民 朱锋 +2 位作者 唐恩溢 杨旭东 孙国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2-743,747,共3页
目的:介绍腓骨肌皮瓣制备术后,小腿供区发生筋膜间室综合征致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修复方法。方法:对2例腓骨肌皮瓣行下颌骨缺损重建时,供区发生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造成的软组织缺损,采用股前外侧肌皮瓣进行修复。结果:2例手术都获得成功... 目的:介绍腓骨肌皮瓣制备术后,小腿供区发生筋膜间室综合征致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修复方法。方法:对2例腓骨肌皮瓣行下颌骨缺损重建时,供区发生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造成的软组织缺损,采用股前外侧肌皮瓣进行修复。结果:2例手术都获得成功,小腿外形满意,运动功能基本恢复,保留了足、踝关节功能,未行截肢。结论:股前外侧肌皮瓣血管恒定,制备方便,可以提供较大修复组织,对腓骨肌皮瓣供区的组织缺损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肌皮瓣 腓骨肌皮瓣 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组织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9例颌骨重建固定钛板取出原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陆东辉 金友仁 +1 位作者 汪海波 吴云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54-556,共3页
目的:本文通过39例颌骨因肿瘤或骨折复位开放内固定术后钛板取出原因分析,探讨临床减少或者避免产生上述并发症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因颌骨切除后植入钛板修复重建失败和骨折复位开放内固定术后再入院行钛板取出术共计39例临床病案资料,... 目的:本文通过39例颌骨因肿瘤或骨折复位开放内固定术后钛板取出原因分析,探讨临床减少或者避免产生上述并发症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因颌骨切除后植入钛板修复重建失败和骨折复位开放内固定术后再入院行钛板取出术共计39例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因感染原因取出内置钛板共计22例,其中肿瘤术后重建组14例含放疗后患者8例,骨折内固定组8例。非感染因素取出内置钛板12例,其中肿瘤术后重建组7例,骨折内固定组5例。生理性不适取出5例。钛板取出时间最短为术后3周,最长8年,平均为术后6个月。结论:术后感染是钛板植入后失败取出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恶性肿瘤术后放疗更加剧了感染的危险性。钛螺钉松脱或钛板折断移位以及创缘张力过大(裂开)是钛板重建或固定术后感染的直接因素。颌力负担及钛板桡曲力度大小与植入钛板稳固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板 重建 内固定 颌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膜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卢晓林 徐青峰 +2 位作者 童昕 戴建武 胡勤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7期630-634,共5页
目的:观察胶原膜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CM)促进兔颅顶部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建立兔颅顶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2cm×2cm)。将5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胶原复合bFGF组(bFGFCM)、胶原组(CM)和空白对照组(Control)。分... 目的:观察胶原膜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CM)促进兔颅顶部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建立兔颅顶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2cm×2cm)。将5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胶原复合bFGF组(bFGFCM)、胶原组(CM)和空白对照组(Control)。分别于术后1、2、4周处死实验动物,采用大体观察、石蜡切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创面愈合状况。结果:术后1周,胶原复合bFGF组创面显著缩小(P<0.05),肉芽组织增生及胶原合成明显;胶原组次之;空白对照组无明显肉芽增生及胶原合成。术后2周,胶原复合bFGF组创面愈合率仍较另外两组显著(P<0.05),肉芽组织成熟程度较高,胶原合成量大;胶原组次之;空白对照组最小。术后4周,各组实验动物创面基本愈合,胶原复合bFGF组瘢痕挛缩较另两组轻。镜下观,胶原复合bFGF组表皮及真皮层发育较另两组成熟,空白对照组胶原纤维的状态和排列似瘢痕组织。结论:胶原复合bFGF膜比单纯胶原膜能更有效的促进兔皮肤缺损后的再生并减少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胶原 皮肤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唇裂继发鼻下端畸形张力平衡的重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黎萍 胡勤刚 +2 位作者 唐恩溢 卢明星 杨家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继发鼻下端畸形两侧张力平衡重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健侧降鼻中隔肌的处理及"C"形鼻中隔的纠正,重建鼻小柱两侧的肌张力及软骨弹性张力平衡;将鼻翼软骨外侧脚充分游离,解除鼻翼软骨周边组织的...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继发鼻下端畸形两侧张力平衡重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健侧降鼻中隔肌的处理及"C"形鼻中隔的纠正,重建鼻小柱两侧的肌张力及软骨弹性张力平衡;将鼻翼软骨外侧脚充分游离,解除鼻翼软骨周边组织的病理影响;用三点缝合二点高位悬吊法重塑外鼻下端软骨支架结构;最后施鼻翼外侧脚软组织的移位。结果:32例患者鼻下端形态恢复满意、持久。结论:用重建鼻下端两侧组织张力平衡的手术方法整复单侧唇裂继发鼻下端畸形,可获得可靠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 鼻下端畸形 张力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牙支持式牵张器治疗上颌骨畸形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苏峰 唐恩溢 +1 位作者 杨旭东 达式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5-849,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自制牙支持式牵张器治疗上颌骨畸形。方法:利用自制牙支持式牵张器进行上颌骨牵张,治疗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发育不足、重度上颌后缩畸形、上颌骨获得性畸形等,共28例。结果:除2例因牵张器松动致牵张失败需重新手术外,余者... 目的:探讨运用自制牙支持式牵张器治疗上颌骨畸形。方法:利用自制牙支持式牵张器进行上颌骨牵张,治疗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发育不足、重度上颌后缩畸形、上颌骨获得性畸形等,共28例。结果:除2例因牵张器松动致牵张失败需重新手术外,余者术创正常愈合,牵张过程顺利,达到预期牵张目的。结论:牙支持式牵张器可有效的治疗上颌骨发育不足及软组织量不足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支持式牵张器 牵张成骨 上颌骨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网在颌骨粉碎性骨折复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陆东辉 童昕 +1 位作者 汪海波 吴云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评估钛网在颌骨粉碎性骨折复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2年12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颌骨粉 碎性骨折患者12例,常规手术径路。选用内固定复位材料包括钛网(0.6mm),微型/小型钛板(0.9~1.5mm)和 单、双层皮质骨钛螺钉。结果:本组手... 目的:评估钛网在颌骨粉碎性骨折复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2年12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颌骨粉 碎性骨折患者12例,常规手术径路。选用内固定复位材料包括钛网(0.6mm),微型/小型钛板(0.9~1.5mm)和 单、双层皮质骨钛螺钉。结果:本组手术均为一期愈合,外形恢复满意,其中10例完全恢复咬合关系。术后X线检 查,钛网固定骨折碎片对位良好,未见螺钉松脱、愈合不良或骨不粘连。结论:1)钛网应用于颌骨粉碎性骨折较钛 板具有更好的三维稳定性,并且易于操作;2)钛网对骨折碎片的覆盖固定作用,利于维持颌骨外形完整;3)对于颌 骨缺损者,钛网作为整形重建的支架,具有良好的塑形作用;4)在颌骨功能荷重区,钛板较钛网更具固位支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网 颌骨 粉碎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肉瘤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兰柱 唐恩溢 +1 位作者 丁洁 邓润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7期714-716,共3页
目的:探讨颌面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44例颌面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好发年龄为19~49岁,平均36岁,男女比例1.2∶1,病理分型以骨肉瘤居多,多发生在下颌骨,总生存率59%左右。结论:颌... 目的:探讨颌面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44例颌面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好发年龄为19~49岁,平均36岁,男女比例1.2∶1,病理分型以骨肉瘤居多,多发生在下颌骨,总生存率59%左右。结论:颌面部肉瘤病理类型多样,恶性程度高,易复发,淋巴转移罕见,晚期可有肺及多脏器转移。首次治疗时根治性切除是关键,如果切缘不足,或者有远处转移时,则须考虑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骨肉瘤 颌面部 根治性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腭咽肌瓣重建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明耀 胡勤刚 +2 位作者 胡黎萍 寿卫东 王卫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14-416,共3页
目的:研究改良腭咽肌瓣重建腭咽闭合功能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5例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的患者实施改良的腭咽肌组织瓣转移术。结果:手术效果好,高位形成新的咽环,腭咽肌瓣同软腭协同作用完成腭咽闭合。鼻音计检测鼻音化率明显降低,语... 目的:研究改良腭咽肌瓣重建腭咽闭合功能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5例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的患者实施改良的腭咽肌组织瓣转移术。结果:手术效果好,高位形成新的咽环,腭咽肌瓣同软腭协同作用完成腭咽闭合。鼻音计检测鼻音化率明显降低,语音功能改善。结论:改良腭咽肌组织瓣转移术用于治疗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少,手术效果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咽肌瓣 腭咽闭合 语音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颈部皮肤钙化上皮瘤临床及病理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陆东辉 陈菲 王铁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97-299,共3页
目的:面颈部皮肤钙化上皮瘤为一类较少见的真性肿瘤,本文总结并讨论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南京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及病理科1991~2005年已经确诊并经手术治疗的钙化上皮瘤共9例临床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患者以青少年俱多,... 目的:面颈部皮肤钙化上皮瘤为一类较少见的真性肿瘤,本文总结并讨论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南京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及病理科1991~2005年已经确诊并经手术治疗的钙化上皮瘤共9例临床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患者以青少年俱多,其中~19岁组占42%,P<0.05,性别趋向女性,男女之比为1:2。本病临床上极易误诊,本文资料中9例其误诊率达66%。组织病理观察,表现为影细胞及嗜硷性细胞片状排列为特征。本病经外科手术切除后未见复发。结论:皮肤钙化上皮瘤好发于青少年,且女性占多数。钙化上皮瘤临床易发生误诊,利用影像学手段可提高诊断率。手术切除彻底可以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母质瘤 皮肤钙化上皮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