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卫生宣教结合口腔定位支架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护理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敏 黄生富 +2 位作者 郭业松 卢晓林 孙方方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658-661,共4页
目的观察口腔卫生宣教结合口腔定位支架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52例,其中观察组27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在放疗期间接受常规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之外,取模制作个性化口腔支架,并给... 目的观察口腔卫生宣教结合口腔定位支架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52例,其中观察组27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在放疗期间接受常规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之外,取模制作个性化口腔支架,并给予深度口腔卫生宣教。放疗结束时评估患者的口腔舒适度和口腔卫生状况,同时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治疗的满意度。结果2组的口腔舒适度,无症状的患者数量均为0,观察组患口腔轻、中、重度不舒适的发生率为10/27(37.0%),16/27(59.3%),1/27(3.7%),对照组分别为3/25(12%),15/25(60%),7/2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204.5;P<0.05);观察组的口腔卫生状况较对照组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分别为131.0和60.0,P<0.05);观察组对护理治疗的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比率分别为0/27(0%),1/27(3.7%),15/27(55.6%),11/27(40.7%),对照组为1/25(4%),8/25(32%),14/25(56%),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166.0;P<0.05)。结论口腔定位支架的使用结合口腔卫生宣教有利于提高头颈部肿瘤患者的口腔舒适度,改善口腔卫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治疗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卫生宣教 口腔定位支架 头颈部肿瘤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科铸钛酸洗时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霄炎 骆小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研究酸洗法去除铸钛表面污染层的效应.方法:自行配置酸洗液,对铸钛样品分别酸洗0 s、30 s、60 s、90 s、120 s、150 s、180 s,比较检测样品的腐蚀量、显微硬度变化及金相显微结构.结果:酸洗90~120 s可有效去除铸钛表面污染层,但... 目的:研究酸洗法去除铸钛表面污染层的效应.方法:自行配置酸洗液,对铸钛样品分别酸洗0 s、30 s、60 s、90 s、120 s、150 s、180 s,比较检测样品的腐蚀量、显微硬度变化及金相显微结构.结果:酸洗90~120 s可有效去除铸钛表面污染层,但随着酸洗时间延长,钛表面出现了新的氢脆污染层.结论:合理的酸洗工艺可有效去除铸钛表面污染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铸钛 表面污染层 酸洗 氢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FIT磁性附着体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洁 宋雍康 +1 位作者 骆小平 王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目的 :观察Magfit磁性附着体用于全口覆盖义齿和可摘局部覆盖义齿的修复疗效。方法 :为 2 0名患者制作 31只Magfit磁性附着体 ,对义齿的固位 ,咀嚼和使用情况进行为期 2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31只磁性附着体均在正常使用 ,其义齿的固位... 目的 :观察Magfit磁性附着体用于全口覆盖义齿和可摘局部覆盖义齿的修复疗效。方法 :为 2 0名患者制作 31只Magfit磁性附着体 ,对义齿的固位 ,咀嚼和使用情况进行为期 2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31只磁性附着体均在正常使用 ,其义齿的固位力 ,稳定性 ,咀嚼功能良好 ,基牙健康。结论 :Magfit磁性附着体能提高义齿的固位力及咀嚼效率 ,缩短义齿的适应期 ,保护基牙的健康 ,美观效果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FIT磁性附着体 临床应用 疗效观察 全口覆盖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数字化[牙合]垫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力 孟佳丽 +1 位作者 张艺 吴国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20-725,共6页
目的传统的[牙合]垫依赖技师手工完成。文中探讨数字化[牙合]垫其应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临床初步应用效果。方法纳入66名TMD患者并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数字化[牙合]垫组(数字化组)与传统[牙合]垫组(传统组)。数字化组采用数字... 目的传统的[牙合]垫依赖技师手工完成。文中探讨数字化[牙合]垫其应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临床初步应用效果。方法纳入66名TMD患者并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数字化[牙合]垫组(数字化组)与传统[牙合]垫组(传统组)。数字化组采用数字化牙列模型扫描、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数字化铣削等技术制作[牙合]垫;传统组采用传统蜡型制作、装盒充胶等方法制作稳定型[牙合]垫。比较2种方法在技师制作时间、医师初戴调[牙合]时间、患者使用舒适度评分及临床疗效等方面差异。结果数字化组[牙合]垫制作时间约为(124.5±20.3)min,明显短于传统组[牙合]垫制作时间(230.6±3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牙合]垫临床调[牙合]时间约为(40.2±6.8)min,数字化[牙合]垫的临床调[牙合]时间约为(11.7±3.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牙合]垫3个月后,2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Fricton指数)及疼痛指数(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的Fricton指数及疼痛指数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数字化技术能够简化[牙合]垫制作流程、缩短技师及医师的工作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有效改善TMD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牙合]垫 计算机辅助设计 数字化铣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