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醛酮还原酶AKR1C3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周婷 张晓昕 +3 位作者 张磊 金万勇 泥艳红 胡勤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00-1205,共6页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AKR1C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86例OSCC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KR1C3的表达,分析AKR1C3的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应用Kaplan...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AKR1C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86例OSCC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KR1C3的表达,分析AKR1C3的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法对OSCC患者进行生存期分析,运用Cox回归模型对OSCC患者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与TCGA数据库结果比对验证。结果AKR1C3在OSCC肿瘤组织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肿瘤浸润前沿比肿瘤中心高表达,在肿瘤细胞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呈高表达,肿瘤相关炎性细胞无表达。χ^(2)检验比较OSCC患者中AKR1C3不同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AKR1C3的高表达与较高肿瘤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P=0.023)、肿瘤分化程度低(P=0.018)、最差浸润方式(P=0.024)及浸润深度(P=0.012)密切相关。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AKR1C3高表达与OSCC患者的总生存期(P=0.004)、无瘤生存期(P=0.019)以及无转移生存期(P=0.05)相关。Cox回归模型预后分析,单因素分析表明AKR1C3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是患者的肿瘤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01)、最差浸润方式(P<0.001)和浸润深度(P<0.001)的高风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AKR1C3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是OSC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5)。结论AKR1C3表达与OSC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OSCC中AKR1C3高表达患者的预后差,提示AKR1C3在OS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AKR1C3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性始基瘤4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2
作者 张磊 李慧玲 +6 位作者 夏舒 帕克扎提·色依提 陈盛 杨艳 叶传进 泥艳红 黄晓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5-709,共5页
目的 探讨牙源性始基瘤(primordial odontogenic tumour, PO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例颌骨POT的临床资料,采用影像学检查、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发... 目的 探讨牙源性始基瘤(primordial odontogenic tumour, PO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例颌骨POT的临床资料,采用影像学检查、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发病年龄5~21岁;男女性各2例;发病部位于上、下颌骨各2例。临床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切面呈灰黄、灰白色,周围多与1枚未萌牙牙冠相关。肿瘤由黏液样背景中散在疏松梭形或星形细胞组成,周边可见单层立方、柱状上皮被覆,部分区域可见乳头状反褶内陷,2例可见钙化。结论 POT是罕见的良性牙源性混合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掌握其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可作出正确诊断,行完整切除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肿瘤 牙源性始基瘤 病理学特征 免疫表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