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与硬膜外麻醉导管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
作者 朱江 黄振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与硬膜外麻醉导管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9-01/2013-12我科收治的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62例62眼,其中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组32例32眼,硬膜外麻醉导管组30例30眼。所有患... 目的:探讨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与硬膜外麻醉导管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9-01/2013-12我科收治的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62例62眼,其中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组32例32眼,硬膜外麻醉导管组30例30眼。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寻找到断端并顺利实施吻合手术。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后反应、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组的手术时间为55~120(平均85.17±15.05)min,硬膜外麻醉导管组的手术时间为30~70(平均49.83±10.71)min。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组术后1wk吻合口红肿4例(12.5%),硬膜外麻醉导管组术后1wk吻合口红肿24例(80%)。拔管后1wk冲洗泪道,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组有效31例(97%),硬膜外麻醉导管组有效26例(87%)。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组术后6mo眼睑外翻2例(6%),泪小点撕裂1例(3%)。硬膜外麻醉导管组术后6mo眼睑外翻10例(33%),泪小点撕裂5例(17%)。结论: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与硬膜外麻醉导管均可用于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术后反应轻,术后并发症少,但手术时间长,硬膜外麻醉导管手术时间短,但术后反应重,并发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 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 硬膜外麻醉导管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术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对术后疼痛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璐璐 汪小海 张其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9-251,272,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于术后创面和鼻腔填塞物对鼻内镜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6月我科全麻鼻内镜手术10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50例。A组鼻内镜术后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4 g于鼻内手术创面及涂...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于术后创面和鼻腔填塞物对鼻内镜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6月我科全麻鼻内镜手术10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50例。A组鼻内镜术后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4 g于鼻内手术创面及涂抹浸润医用膨胀海绵进行鼻内填塞;B组在鼻内镜术后涂抹生理盐水4 g于鼻内手术创面及涂抹浸润医用膨胀海绵进行鼻内填塞。观察术后拔管即刻(T0)、拔管后1 h(T1)、拔管后4 h(T2)、拔管后10 h(T3)、拔管后12 h(T4)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记录拔管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A组T0、T1、T2、T3时点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低于B组(P<0.05);T4时点2组HR、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DBP明显低于B组(t=-2.562,P=0.012)。T0、T1、T2、T3时点A组VAS评分明显小于B组(P=0.000),T4时点A组与B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199,P=0.233)。结论鼻内镜术后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于创面和涂抹浸润复方利多卡因的鼻腔填塞物可以有效缓解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的疼痛,取得良好的止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鼻内镜手术 鼻腔填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晶状体囊外摘出联合IOL植入术后干眼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秦书艳 李一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329-332,共4页
目的:观察单纯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晶状体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干眼症的相关情况。方法:选择2011-01/12我院眼科诊治的白内障患者75例78眼,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5例3... 目的:观察单纯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晶状体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干眼症的相关情况。方法:选择2011-01/12我院眼科诊治的白内障患者75例78眼,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5例38眼,B组为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40眼。观察分析术前、术后1d;1wk;1,3mo时两组患者的主观感觉、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merⅠtest,SⅠt)、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泪河宽度检查等情况。结果:术前两组相比各项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1d,1wk时干燥、异物感加重,术眼BUT明显缩短,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d,1wk,1mo时干燥、异物感加重,术眼BUT明显缩短,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各时间点,B组患者干燥、异物感症状明显重于A组患者,角膜荧光素着色点明显多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晶状体囊外摘出联合IOL植入术后早期会出现泪膜稳定性下降,相对于单纯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症状更明显,持续时间更长,但是随时间推移,患者不适症状可逐渐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白内障 干眼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例免疫缺陷隐球菌病临床分析
4
作者 王丽芳 高蔚 苏欣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5期6-8,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免疫缺陷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01年1月~2013年3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确诊的免疫缺陷隐球菌病病例40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预后,并得出结论。结果 40例患者2例因体检发现肺... 目的通过分析免疫缺陷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01年1月~2013年3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确诊的免疫缺陷隐球菌病病例40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预后,并得出结论。结果 40例患者2例因体检发现肺部占位就诊,其余38例均因出现临床症状就诊,其中最常见的为发热23例(57.5%),头痛14例(35.0%),恶心、呕吐10例(25.0%),咳嗽7例(17.5%);经治疗完全或部分缓解15例(37.5%),进展3例(7.5%),死亡22例(55.0%)。结论免疫缺陷隐球菌病病情重,死亡率高,应早诊断、规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病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塞那肽对脱氢表雄酮诱导的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孙宇 沈山梅 +5 位作者 胡明玥 田甜 金露 孟然 毕艳 朱大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脱氢表雄酮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30只,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建立PCOS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艾塞那肽组,每组10只。另取SD大鼠10只作为正常...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脱氢表雄酮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30只,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建立PCOS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艾塞那肽组,每组10只。另取SD大鼠10只作为正常组。成模后,二甲双胍组、艾塞那肽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0.265 g/(kg·d)灌胃、艾塞那肽10μg/(kg·d)皮下注射,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处理28天。观察各组每周体质量变化。实验结束时行腹腔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胰岛素(INS)水平;隔日下腔静脉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IL-6、内脂素(visfatin)和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LH、LH/FSH、FPG、2 h PG、INS、HOMA-IR、IL-6、PEDF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艾塞那肽组血清T、LH、LH/FSH、FPG、2 h PG、INS、HOMA-IR、IL-6、PEDF、visfatin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FSH、SHBG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二甲双胍组、艾塞那肽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艾塞那肽组、二甲双胍组体质量均降低(P均<0.05),且艾塞那肽组体质量降低的时间更早。结论艾塞那肽在改善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及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方面与二甲双胍相当,但其降低体质量的起效时间较二甲双胍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炎症因子 二甲双胍 艾塞那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