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甲双胍抑制SREBP-1c改善高脂诱导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文君 汤孙寅炎 +4 位作者 时俊锋 尹雯雯 曹殊 朱大龙 毕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二甲双胍已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前期研究结果提示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抑制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基因转录表达,在高脂诱导... 目的二甲双胍已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前期研究结果提示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抑制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基因转录表达,在高脂诱导骨骼肌胰岛素抵抗中起关键作用。该研究探讨SREBP-1c在二甲双胍改善高脂诱导骨骼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经500μmol·L-1PA处理的L6细胞被二甲双胍(1、10 mmol·L-1)干预24 h后,采用2-NBDG方法检测其葡萄糖摄取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REBP-1c、FAS、p-IRS-1(Tyr608/612)、IRS-1、p-AKT(Ser473)、AKT的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二甲双胍对SREBP-1c和IRS-1基因转录的调控。CHIP定量分析二甲双胍处理后SREPB-1c蛋白与IRS-1启动子区域的相互作用。结果 L6肌管细胞经PA处理后,糖摄取下降,SREBP-1c及其下游分子FAS表达升高,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分子p-IRS-1(Tyr608/612)、IRS-1、p-AKT(Ser473)/AKT表达下降;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干预后,L6肌管细胞糖摄取呈剂量依赖性增加,SREBP-1c、FAS表达下降,而p-IRS-1(Tyr608/612)、IRS-1、p-AKT(Ser473)/AKT表达升高。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二甲双胍抑制SREBP-1c启动子活性,增加IRS-1启动子活性。CHIP结果显示二甲双胍使SREBP-1c蛋白结合到IRS-1启动子区域的量下降约30%。结论二甲双胍通过抑制SREBP-1c改善高脂诱导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胰岛素受体底物-1 棕榈酸 骨骼肌细胞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基础上的门静脉和肝静脉三维解读及其解剖变异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唐敏 杨尚文 +3 位作者 马一鸣 栾炜 何健 朱斌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38-340,356,共4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对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进行三维解读分析,观察分析门静脉和肝静脉解剖和变异。方法:收集200例行上腹部64-MSCT增强扫描并排除存在可能改变血管解剖结构的病理状态检查者。利用IQQA-Liver肝脏C...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对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进行三维解读分析,观察分析门静脉和肝静脉解剖和变异。方法:收集200例行上腹部64-MSCT增强扫描并排除存在可能改变血管解剖结构的病理状态检查者。利用IQQA-Liver肝脏CT解读软件对门静脉和肝静脉进行三维定量分析、显示及分支标记,并对其解剖和变异进行分析。结果 :IQQA-Liver分割及标记门静脉和肝静脉耗时短,且个体化门静脉和肝静脉3D定量模型形态逼真,立体感强,真实反映了门静脉和肝静脉的解剖结构和变异。正常门静脉解剖71.5%(143/200),解剖变异28.5%(57/200)。148例(74%)肝中、肝左静脉合并汇入下腔静脉。大于3 mm右后下肝静脉的显示率为36.5%(73/200)。大于5 mm的引流SⅧ段至中肝静脉的属支静脉的显示率为30%(60/200)。结论: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变异并不少见。IQQA-Liver三维定量分析及显示可真实反映门静脉和肝静脉的形态结构,为肝脏的虚拟手术设计提供了可实时交互的血管解剖变异各种3D模型,为上腹部脏器介入插管治疗提供了活体解剖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肝静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T2000定量分析单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后关节稳定性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亮 蒋青 +2 位作者 陈东阳 徐志宏 翁文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评估内侧副韧带损伤后对膝关节前后稳定性的影响并介绍一种新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法。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月,对收治的42例单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使用KT2000 Knee Ligament Arthrometer分别测量... 目的:评估内侧副韧带损伤后对膝关节前后稳定性的影响并介绍一种新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法。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月,对收治的42例单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使用KT2000 Knee Ligament Arthrometer分别测量健患侧膝关节,得出其在15磅、20磅、30磅应力时胫骨股骨之间的移动距离,运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患侧与健侧在15磅、20磅时胫骨前移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0磅时胫骨的前移,15磅、20磅、30磅时胫骨后移均有非常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后膝关节前后稳定性有所降低,且KT2000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手段用于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法简单,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损伤 膝关节 内侧副韧带 诊断 KT2000 KNEE LIGAMENT Arthrome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系统超声筛查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戴晨燕 茹彤 +3 位作者 顾燕 杨燕 杨丽娟 徐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产前系统超声筛查中晚孕期胎儿结构异常对指导进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对我院中晚孕期孕妇行系统超声及超声心动图筛查,发现胎儿异常时经产前咨询及孕妇知情同意后,进行侵入性产前检查即羊水或脐... 目的:探讨产前系统超声筛查中晚孕期胎儿结构异常对指导进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对我院中晚孕期孕妇行系统超声及超声心动图筛查,发现胎儿异常时经产前咨询及孕妇知情同意后,进行侵入性产前检查即羊水或脐静脉穿刺,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分析各种类型的超声异常表现与染色体异常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共有105例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异常的孕妇接受了羊水或脐静脉穿刺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77例超声发现严重异常的病例中检出26例染色体异常(26/77),严重异常组与微小异常组之间染色体异常发病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2.566,P<0.001),尤其是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外畸形时,染色体异常发病率高达55%(11/20)。结论:产前系统超声及超声心动图筛查可以发现大多数的胎儿发育异常,特别是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可以为进一步进行侵入性产前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系统超声筛查 胎儿 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染色体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被引量:139
5
作者 袁玲 叶惠华 +4 位作者 陶立芳 叶明枝 李蓉梅 陈扬 周霞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期66-67,共2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80例住院化疗的PICC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按照 PICC置管的不同时期制订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实施与评价,使得PICC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更加系统完善。
关键词 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 健康教育 护理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未期肝硬化肝移植术中凝血功能的调控 被引量:9
6
作者 蒋忠 马正良 +1 位作者 靳艳卿 周路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硬化肝移植术中如何进行合理的凝血系统调控。方法15例终末期肝硬化肝移植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C级,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凝血障碍,6例入院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0患者等待肝源期间曾行数次人工肝治疗。术...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硬化肝移植术中如何进行合理的凝血系统调控。方法15例终末期肝硬化肝移植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C级,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凝血障碍,6例入院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0患者等待肝源期间曾行数次人工肝治疗。术中主要以血液制品进行调控,并注意保温和Ca2+的补充。分别于麻醉后术前、无肝期(下腔静脉阻断后5min)、新肝期(下腔静脉开放后5min)、关腹时经中心静脉抽取血标本,进行常规凝血项、血生化、血常规及血栓弹力图(TEG)测定。结果与术前相比无肝期、新肝期、关腹时白蛋白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其余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显著改变。结论终末期肝硬化肝移植术中凝血调控应以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为主,必要时补充冷沉淀和纤维蛋白原,加强凝血功能监测,保持适度低凝状态满足临床止血要求即可,切忌盲目追求凝血"正常"而过度治疗,以避免术后血栓栓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硬化 肝移植 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脓毒症患者高乳酸血症时间对预后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妍 顾勤 +1 位作者 唐健 孙冬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5-426,共2页
目的:探讨高乳酸血症对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51例存活时间>24h的重症脓毒症患者,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的高乳酸血症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初始动脉血乳酸值的差异;按高乳酸血症时间将... 目的:探讨高乳酸血症对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51例存活时间>24h的重症脓毒症患者,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的高乳酸血症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初始动脉血乳酸值的差异;按高乳酸血症时间将患者分为<48h组和≥48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死亡组高乳酸血症时间明显高于存活组,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的APACHEⅡ评分、初始动脉血乳酸值无明显差异(P>0.05)。高乳酸血症时间≥48h组的病死率为94.4%,显著高于<48h组的6.1%(P<0.01)。结论:高乳酸血症时间可用于评估重症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乳酸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制备法对吗啡红细胞载体生成数及其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葛卫红 连燕舒 +2 位作者 凌春燕 骆璇 汪小海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0-413,共4页
目的 :了解高渗法制备过程中渗透压变化对吗啡红细胞载体生成数及其血红蛋白 (Hb)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冰点渗透压仪测定高渗法制备吗啡红细胞载体过程中的渗透压变化 ,利用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氰化高铁法、显微镜等仪器及技术 ,对... 目的 :了解高渗法制备过程中渗透压变化对吗啡红细胞载体生成数及其血红蛋白 (Hb)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冰点渗透压仪测定高渗法制备吗啡红细胞载体过程中的渗透压变化 ,利用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氰化高铁法、显微镜等仪器及技术 ,对制备过程中Hb释出量、红细胞计数及其显微图像等进行研究。结果 :高渗法制备过程中环境的最低渗透压为 382 1± 2 2 7mOsmol/L ;载体形成前后红细胞计数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红细胞经高渗法制备成吗啡载体后 ,Hb释出百分率为 (38 6± 2 8) % ;显微图像上高渗液处理的红细胞中有大量圆形空泡。结论 :高渗法制备中渗透压对吗啡红细胞载体的生成数无影响 ,但可导致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大量释出 ,此现象可能与高渗糖处理后红细胞膜通透性发生了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法 吗啡 红细胞载体 血红蛋白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强 王雯雯 +2 位作者 凌静娴 周白 周怀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888-889,共2页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TLH)是指在腹腔镜下游离全子宫,经腹腔镜或经阴道缝合阴道残端,即子宫切除过程在腹腔镜下完成,现已被广泛用于临床[1]。有研究表明,TLH术后患者恢复快,生活质量较高,
关键词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尿激肽原酶对兔缺血后脑血管储备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晓云 贾支俊 +2 位作者 申景涛 陈雪梅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8期659-663,共5页
目的研究人尿激肽原酶(hK)对兔脑缺血后的脑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1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安慰剂组(n=6)和治疗组(n=6),采用线栓法制作兔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人尿激肽原酶(5×10-3PNAU/kg)(治疗组)... 目的研究人尿激肽原酶(hK)对兔脑缺血后的脑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1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安慰剂组(n=6)和治疗组(n=6),采用线栓法制作兔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人尿激肽原酶(5×10-3PNAU/kg)(治疗组)或生理盐水(安慰剂组)处理;术后3、7、14d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采用18F-FDGPET/CT技术检测缺血脑组织局部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变化,从而评价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14d检查后取兔脑行荆豆凝集素免疫荧光染色并进行脑微血管计数。结果(1)脑缺血后安慰剂组与治疗组可见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安慰剂组3、7、14d时评分分别为3.90±0.31,3.32±0.23及2.84±0.28;治疗组3、7、14d时评分分别为3.17±0.32,2.62±0.21及1.09±0.17;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3d和7d时,P<0.05;14d时P<0.01)。(2)PET/CT结果显示对照组兔两侧脑组织代谢水平对称。安慰剂组兔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代谢水平较左侧明显下降,3d时只有对侧的30%左右,14d时恢复至对侧的51%左右;治疗组早期(3d)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代谢水平较左侧下降,为对侧的49%左右,14d时右侧代谢水平明显改善,恢复至对侧的91%左右。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d时P<0.05;14d时P<0.01)。(3)治疗组14d微血管计数为(14.12±1.32)条,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4±0.82)条和安慰剂组的(5.45±0.67)条(P<0.01)。结论人尿激肽原酶通过促进缺血脑组织的微血管再生,提高缺血侧局部的脑血管储备功能,可用于治疗兔缺血性脑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肽释放酶 兔脑缺血 脑血管储备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冯安宁 孟凡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75-778,共4页
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acute fibrinous and organi-zing pneumonia,AFOP)是近年提出的新概念,组织学特征为气腔内纤维素球形成,可存在于多种肺损伤中,也可与其他病理改变混合存在。其是否将作为独立疾病诊断,目前尚存在争议。该文主... 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acute fibrinous and organi-zing pneumonia,AFOP)是近年提出的新概念,组织学特征为气腔内纤维素球形成,可存在于多种肺损伤中,也可与其他病理改变混合存在。其是否将作为独立疾病诊断,目前尚存在争议。该文主要综述其临床病理特征、病因机制及常见的诊断问题,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AFOP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 研究进展 诊断争议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微转移在胃癌中的意义及其与VEGF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殷海涛 刘宝瑞 +1 位作者 禹立霞 钱晓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107-1108,1115,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微转移在胃癌中的意义,探讨骨髓微转移与VEGF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骨髓中的肿瘤细胞,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表达。结果:骨髓微转移阳性胃癌患者较阴性患者肿瘤浸润深,腹腔播散及肝脏转移发生率高(P&l... 目的:探讨骨髓微转移在胃癌中的意义,探讨骨髓微转移与VEGF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骨髓中的肿瘤细胞,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表达。结果:骨髓微转移阳性胃癌患者较阴性患者肿瘤浸润深,腹腔播散及肝脏转移发生率高(P<0.05)。骨髓微转移阳性和阴性患者VEGF阳性率分别为77.8%(21/27),43.4%(23/53)(P<0.05)。结论:骨髓微转移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与VEGF表达水平相关,对胃癌的治疗和预后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微 转移 VEGF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院2008-2012年ICU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率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强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园园 于锋 葛卫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61-566,共6页
目的:回顾2008-2012年本院ICU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强度与病原菌耐药率的相关性。方法:从检验科和信息中心分别统计2008-2012年病原菌检测、药敏实验结果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强度,并采用SPS... 目的:回顾2008-2012年本院ICU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强度与病原菌耐药率的相关性。方法:从检验科和信息中心分别统计2008-2012年病原菌检测、药敏实验结果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强度,并采用SPSS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2008-2012年ICU分离病原菌株数逐年增加,其中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所占的比例变化不大;肠杆菌科,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逐年增加;非发酵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处下降趋势,但非发酵菌仍占最大比例。2008-2012年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分别是96.2%、82.5%、79.6%、74.7%和78.1%,呈下降趋势。尚无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强度与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有相关性(P<0.05)。结论:细菌的高耐药率和抗菌药物高使用强度情况比较严重,必须注意监测,需要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并继续密切监测ICU病原菌耐药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细菌耐药率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使用强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安定在ARDS机械通气患者持续镇静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鹏 董丹江 顾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859-860,共2页
关键词 机械通气患者 持续镇静 ARDS 咪唑安定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衰竭 难治性低氧血症 通气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夏小萍 徐福涛 曾因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932-934,共3页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对大鼠内毒素(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0.01%LPS1mg/kg,16h后在机械通气下气管内滴注1.5mg/kg(0.5ml)LPS建立大鼠内毒素性ALI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急性肺损伤组(...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对大鼠内毒素(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0.01%LPS1mg/kg,16h后在机械通气下气管内滴注1.5mg/kg(0.5ml)LPS建立大鼠内毒素性ALI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急性肺损伤组(LPS组)和己酮可可碱组(PTX组),每组8只。7h后处死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测肺湿/干重比,并观察BAL白蛋白浓度。结果与LPS组相比,PTX组大鼠BAL中TNF-α浓度、肺湿/干重比以及BAL白蛋白浓度显著降低(P<0.05),而IL-10显著升高。结论己酮可可碱能显著抑制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大鼠的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 急性肺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麻醉下小切口圈垫式劈核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晖 李一壮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45-747,共3页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施行小切口圈垫式劈核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表面麻醉对2078例(2316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圈垫式劈核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施行小切口圈垫式劈核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表面麻醉对2078例(2316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圈垫式劈核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丢失率,患者手术前、后的散光,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7.2±4.6)min,绝大多数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1周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9.21±3.7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角膜平均散光度为(0.89±0.72)D,术后1周角膜平均散光度为(0.95±0.31)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术中无明显不适1641眼;明显胀感630眼;19眼因过于紧张或无法合作及时补充球旁或球后麻醉。术中后囊膜破裂41眼;瞳孔缘部分撕裂33眼;巩膜隧道外口裂开22眼;悬韧带局部断裂11眼。结论采用表面麻醉施行小切口圈垫式劈核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简便、合理、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熟悉手法技巧是必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出术 表面麻醉 小切口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晓云 朱文斌 +2 位作者 陈雪梅 陈蕾 徐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线栓法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最适线栓头端直径,并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PET)检查缺血脑组织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变化。方法将兔龄5~6个月的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2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其中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线栓法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最适线栓头端直径,并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PET)检查缺血脑组织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变化。方法将兔龄5~6个月的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2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其中假手术组3只,手术组24只。根据线栓头端直径不同再将手术组随机分为0.25~0.29(A组)、0.30~0.34(B组)、0.35~0.39(C组)及0.40~0.45mm组(D组),每组6只兔。所有兔在手术后30min、3及6h行脑PET检查,6h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查结束后,解剖观察并取脑组织做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FC)染色。结果①有1/3枕动脉起自颈内动脉。②手术组24只兔中,有15只模型成功,线栓进人大脑中动脉,A、B、C及D组插线成功的比例分别为3/6、5/6、5/6及2/6,B、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缺血30min,15只成功模型的PET结果即显示双侧基底核、颞叶、顶叶皮质葡萄糖代谢率的比值(右侧/左侧)下降,且随缺血时间延长下降越明显;似手术组无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A、B、C、D组比值下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P〈0.05)。④A组6h神经功能评分〈2级,TFC染色未发现明显异常:B、C及D组6h神经功能评分≥2级,TTC染色可见明显的梗死病灶。结论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模型最佳线栓头径为0.30~0.40mm。PET检查对早期血流量减少很敏感,可作为研究脑缺血的有效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中动脉 模型 动物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龙 盛蕾 +2 位作者 陈金凤 杨松 沈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164-1168,共5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及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病例和对照均选自社区基础上整群调查人群;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分层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hs-CRP水平与高血压及血压水平关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hs-CRP在高血压患者...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及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病例和对照均选自社区基础上整群调查人群;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分层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hs-CRP水平与高血压及血压水平关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hs-CRP在高血压患者及排除药物治疗的患者和对照人群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女性病例组hs-CRP水平(2.67±2.82)mg/L显著高于对照组hs-CRP水平(2.14±2.35)mg/L(t=2.1034,P=0.043)。吸烟者中校正协变量后,hs-CRP水平变化与高血压的关联有显著意义,OR(95%CI)=1.145(1.001~1.309),P=0.048;排除药物治疗的患者后关联仍有显著意义,OR(95%CI)=1.251(1.041~1.503),P=0.017;而较高hs-CRP水平(>2.4mg/L)患者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也显著升高,OR 95%CI)=5.065(1.597~16.067),P=0.006。在非药物治疗患者及血压正常者中,女性SBP、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在hs-CRP升高组和正常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男性中未见此差异。结论:hs-CRP水平升高是高血压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而吸烟者患病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超敏C-反应蛋白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或奥沙力铂联合热疗对人胃癌细胞系BGC-823抑制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葛少华 刘宝瑞 钱晓萍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目的:比较顺铂或奥沙力铂联合热疗对人未分化胃腺癌细胞系BGC823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确定顺铂和奥沙力铂对BGC823抑制的工作浓度,并以该浓度进行化疗或与热疗联合应用,根据Veleriote法判断热、化疗联合应用后24... 目的:比较顺铂或奥沙力铂联合热疗对人未分化胃腺癌细胞系BGC823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确定顺铂和奥沙力铂对BGC823抑制的工作浓度,并以该浓度进行化疗或与热疗联合应用,根据Veleriote法判断热、化疗联合应用后24h或48h的作用效果,并将顺铂和奥沙力铂联合热疗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以20%~30%抑制率的药物浓度作为试验的工作浓度,确定顺铂和奥沙力铂的工作浓度分别为1μg/ml和5μg/ml。单纯43℃热疗1h后,在24h时和48h时对BGC823的抑制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顺铂1μg/ml和奥沙力铂5μg/ml后24h对BGC823无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48h时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应用两药联合43℃热疗1h,在24h和48h对BGC823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对BGC823的抑制作用增强(P<0.05)。单药化疗在24h或48h时,两药的抑制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顺铂联合热疗对BGC823的抑制作用在24h和48h时均比奥沙力铂联合热疗的抑制作用强(P<0.05)。根据Veleriote法判断:顺铂1μg/ml联合热疗在24h和48h时均呈明显的协同作用;奥沙力铂5μg/ml联合热疗在24h时产生次加作用,在48h产生协同作用。结论:顺铂或奥沙力铂联合热疗在24h和48h时呈现次加或协同作用,两种药物相比,顺铂比奥沙力铂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细胞系 热疗 热化疗 顺铂 奥沙力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红细胞载体制备过程中细胞膜脆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鑫 骆璇 汪小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19-820,共2页
目的了解吗啡红细胞载体制备过程中红细胞膜脆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选择四个可能影响红细胞膜脆性的因素,即静脉血标本与50%葡萄糖注射液的容积比、脱水时间、吗啡剂量以及吗啡浸润红细胞时间,采用均匀设计法制定出试验方案;(2)测定... 目的了解吗啡红细胞载体制备过程中红细胞膜脆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选择四个可能影响红细胞膜脆性的因素,即静脉血标本与50%葡萄糖注射液的容积比、脱水时间、吗啡剂量以及吗啡浸润红细胞时间,采用均匀设计法制定出试验方案;(2)测定各试验条件下吗啡红细胞载体的细胞膜脆性。结果(1)静脉血与50%葡萄糖溶液的比例对红细胞膜脆性的影响最大,呈负相关;(2)红细胞的脱水时间与红细胞膜脆性呈正相关。结论在红细胞包蔽吗啡过程中,为避免吗啡红细胞载体细胞膜脆性的增大,不仅要控制静脉血与50%葡萄糖溶液的比例,而且要尽量缩短红细胞的脱水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载体 吗啡 渗透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