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检测抗人疱疹病毒6型IgG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
12
1
作者
刘军连
徐志凯
+4 位作者
王红英
王德堂
张芳琳
杨乔欣
姚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1-182,共2页
目的 :建立检测血清中人疱疹病毒 6型 (HHV 6 )IgG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方法 :用HHV 6国内分离株感染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制备抗原片 ,建立检测HHV 6IgG的IFA方法 ,并用于育龄期妇女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建立的IFA具有特异性。...
目的 :建立检测血清中人疱疹病毒 6型 (HHV 6 )IgG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方法 :用HHV 6国内分离株感染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制备抗原片 ,建立检测HHV 6IgG的IFA方法 ,并用于育龄期妇女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建立的IFA具有特异性。对 116份育龄期妇女血清标本检测表明 ,HHV 6IgG的阳性率为 72 .4 % ,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1∶6 1;在孕妇和正常未孕妇女之间 ,以及不同孕期的孕妇之间 ,HHV 6IgG的阳性率和GMT均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建立了具有特异性的IFA法 ,可用于对育龄妇女H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疱疹病毒6型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GG抗体
育龄期妇女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R-型维拉帕米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方刚
侯亚义
+2 位作者
杨玉龙
陈龙邦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285-288,共4页
目的 :检测 R-型维拉帕米 (R- Verapamil)体外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及动物毒性 ,探讨 R-型维拉帕米成为未来化疗增敏剂的可能性。 方法 :细胞毒性的测定用 MTT法 ,细胞内阿霉素积蓄的测定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动物毒性试验用 BAL B...
目的 :检测 R-型维拉帕米 (R- Verapamil)体外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及动物毒性 ,探讨 R-型维拉帕米成为未来化疗增敏剂的可能性。 方法 :细胞毒性的测定用 MTT法 ,细胞内阿霉素积蓄的测定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动物毒性试验用 BAL B/ c小鼠腹腔注射法。 结果 :1 .2 5 μm ol/ L 的 R-型维拉帕米即可显著增加耐药 KBv2 0 0细胞对长春新碱和阿霉素的敏感性 (P<0 .0 1 ) ,其效应与作用浓度有关。在增敏和增加细胞内阿霉素积蓄方面 ,R-型维拉帕米与混旋维拉帕米效果一样 ,但 R-型维拉帕米的动物毒性低于混旋维拉帕米。 结论 :1 .2 5 μm ol/ L 的R-型维拉帕米能部分逆转耐药 KBv2 0 0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此浓度能被人体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长春新碱
阿霉素
多药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血平对多巴胺所致PC12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
3
作者
方刚
凌立君
+1 位作者
侯亚义
韩晓冬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机制。 方法 :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观察囊泡单胺类转运体 (VMAT)抑制剂利血平对多巴胺所致的毒性作用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 结果 :利血平 ( 10 0 0nmol/L)作用于大鼠嗜铬细胞瘤 (P...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机制。 方法 :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观察囊泡单胺类转运体 (VMAT)抑制剂利血平对多巴胺所致的毒性作用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 结果 :利血平 ( 10 0 0nmol/L)作用于大鼠嗜铬细胞瘤 (PC12 )细胞 96h ,对细胞无毒性效应 ;多巴胺 ( 0 .4mmol/L)作用于PC12细胞 4 8h即出现毒性效应 ;利血平 ( 10 0 0nmol/L)与多巴胺能够明显增强多巴胺 ( 0 .4mmol/L)的毒性效应 (P <0 .0 1) ,二者的协同毒性效应还具有时间依赖性。当多巴胺浓度 ( 0 .2mmol/L)较低时 ,协同毒性效应在药物作用 96h才显现出来。同时毒性效应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来实现的。 结论 :VMAT功能下降加重或触发多巴胺的内源性毒性 ,诱导多巴胺神经元的程序性死亡 ,可能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利血平
多巴胺
PC12细胞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5二羟维生素 D_3对人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4
作者
穆维同
蔡仙德
谭剑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44-146,共3页
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分析淋巴细胞表面IL-2R 和TfR 表达等研究了1.25-(OH)_2D_3对人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25-(OH)_2D_3对PHA 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IC_(50)为19.1nmol/L 外源性IL-2可部分...
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分析淋巴细胞表面IL-2R 和TfR 表达等研究了1.25-(OH)_2D_3对人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25-(OH)_2D_3对PHA 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IC_(50)为19.1nmol/L 外源性IL-2可部分逆转这种作用;低浓度的1,25-(OH)_2D_3能显著增强MLR 诱导的细胞增殖;在由PHA 和MLR 诱导的淋巴细胞表面IL-2R 和TfR 表达中,对TfR 的表达呈抑制作用,对IL-2R 的表达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3
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检测抗人疱疹病毒6型IgG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
12
1
作者
刘军连
徐志凯
王红英
王德堂
张芳琳
杨乔欣
姚堃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第四军医
大学
微生物学
教研室
第四军医
大学
西京医院妇产科
南京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出处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1-182,共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No .392 70 0 34)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No .BJ930 96)
文摘
目的 :建立检测血清中人疱疹病毒 6型 (HHV 6 )IgG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方法 :用HHV 6国内分离株感染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制备抗原片 ,建立检测HHV 6IgG的IFA方法 ,并用于育龄期妇女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建立的IFA具有特异性。对 116份育龄期妇女血清标本检测表明 ,HHV 6IgG的阳性率为 72 .4 % ,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1∶6 1;在孕妇和正常未孕妇女之间 ,以及不同孕期的孕妇之间 ,HHV 6IgG的阳性率和GMT均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建立了具有特异性的IFA法 ,可用于对育龄妇女HHV
关键词
人疱疹病毒6型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GG抗体
育龄期妇女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Keywords
human herpesvirus 6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detection
immunoglobulin G
分类号
R752.1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R373.11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R-型维拉帕米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方刚
侯亚义
杨玉龙
陈龙邦
黎介寿
机构
南京大学
医学院
免疫
微生物学
教研室
南京
军区
南京
总医院药剂科
南京
军区
南京
总医院肿瘤科
南京
军区
南京
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
出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285-288,共4页
文摘
目的 :检测 R-型维拉帕米 (R- Verapamil)体外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及动物毒性 ,探讨 R-型维拉帕米成为未来化疗增敏剂的可能性。 方法 :细胞毒性的测定用 MTT法 ,细胞内阿霉素积蓄的测定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动物毒性试验用 BAL B/ c小鼠腹腔注射法。 结果 :1 .2 5 μm ol/ L 的 R-型维拉帕米即可显著增加耐药 KBv2 0 0细胞对长春新碱和阿霉素的敏感性 (P<0 .0 1 ) ,其效应与作用浓度有关。在增敏和增加细胞内阿霉素积蓄方面 ,R-型维拉帕米与混旋维拉帕米效果一样 ,但 R-型维拉帕米的动物毒性低于混旋维拉帕米。 结论 :1 .2 5 μm ol/ L 的R-型维拉帕米能部分逆转耐药 KBv2 0 0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此浓度能被人体所接受。
关键词
维拉帕米
长春新碱
阿霉素
多药耐药性
Keywords
Multidrug resistance
Verapamil
VCR
Dox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血平对多巴胺所致PC12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
3
作者
方刚
凌立君
侯亚义
韩晓冬
机构
南京大学
医学院
免疫
微生物学
教研室
出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09-111,共3页
文摘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机制。 方法 :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观察囊泡单胺类转运体 (VMAT)抑制剂利血平对多巴胺所致的毒性作用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 结果 :利血平 ( 10 0 0nmol/L)作用于大鼠嗜铬细胞瘤 (PC12 )细胞 96h ,对细胞无毒性效应 ;多巴胺 ( 0 .4mmol/L)作用于PC12细胞 4 8h即出现毒性效应 ;利血平 ( 10 0 0nmol/L)与多巴胺能够明显增强多巴胺 ( 0 .4mmol/L)的毒性效应 (P <0 .0 1) ,二者的协同毒性效应还具有时间依赖性。当多巴胺浓度 ( 0 .2mmol/L)较低时 ,协同毒性效应在药物作用 96h才显现出来。同时毒性效应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来实现的。 结论 :VMAT功能下降加重或触发多巴胺的内源性毒性 ,诱导多巴胺神经元的程序性死亡 ,可能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利血平
多巴胺
PC12细胞
死亡
Keywords
Parkinson disease
Reserpine
Dopamine
PC12 cells
分类号
R742.50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25二羟维生素 D_3对人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4
作者
穆维同
蔡仙德
谭剑萍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南京
铁道
医学院
微生物学
教研室
出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44-146,共3页
文摘
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分析淋巴细胞表面IL-2R 和TfR 表达等研究了1.25-(OH)_2D_3对人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25-(OH)_2D_3对PHA 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IC_(50)为19.1nmol/L 外源性IL-2可部分逆转这种作用;低浓度的1,25-(OH)_2D_3能显著增强MLR 诱导的细胞增殖;在由PHA 和MLR 诱导的淋巴细胞表面IL-2R 和TfR 表达中,对TfR 的表达呈抑制作用,对IL-2R 的表达无影响。
关键词
维生素D3
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2
Keywords
1,25-dihydroxyvitamin D_3
mixed lymphocytes reaction
interleukin-2 receptor
transferrin receptor
分类号
R967 [医药卫生—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检测抗人疱疹病毒6型IgG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的建立及其应用
刘军连
徐志凯
王红英
王德堂
张芳琳
杨乔欣
姚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R-型维拉帕米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方刚
侯亚义
杨玉龙
陈龙邦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利血平对多巴胺所致PC12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
方刚
凌立君
侯亚义
韩晓冬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1,25二羟维生素 D_3对人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穆维同
蔡仙德
谭剑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