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秒激光辅助板层角膜移植术切削角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孟虎 陆燕 +3 位作者 葛易睿 王春红 杨丽萍 黄振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40-1142,共3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板层角膜移植术中切削角膜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12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眼科行飞秒激光辅助板层角膜移植术的患者氉12例(12眼)为研究对象,术后1 d、2周、1个月随访,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测量...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板层角膜移植术中切削角膜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12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眼科行飞秒激光辅助板层角膜移植术的患者氉12例(12眼)为研究对象,术后1 d、2周、1个月随访,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测量角膜移植片最薄点及0°~180°经线上角膜中央及距离角膜中央-3 mm、3 mm位置上的角膜厚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 d植床最薄点的厚度为(148.33±49.11)μm,高于术前预留的(86.33±12.17)μm(P=0.002)。术后1 d、2周、1个月距角膜中央-3 mm位点的角膜厚度分别为(704.90±203.32)μm、(623.10±119.77)μm、(637.30±139.73)μm,角膜中央各时间点角膜厚度分别为(608.00±174.98)μm、(536.90±164.75)μm、(561.10±168.67)μm,距角膜中央3 mm位点各时间点角膜厚度分别为(732.40±151.80)μm、(665.80±129.76)μm、(649.80±138.68)μm;同一位点不同时间点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91、3.76、7.05,均为P【0.05)。术后2周、1个月3个位点平均角膜厚度均较术后1 d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是术后2周与1个月时3个位点平均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结论飞秒激光辅助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安全性高,不易出现植床穿通。移植术后2周角膜水肿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板层角膜移植 角膜水肿 角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眼症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尹婕 黄振平 +2 位作者 杨丽萍 石尧 倪利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69-470,共2页
关键词 干眼症 角膜地形图 泪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爆炸伤后早期角膜内皮细胞扫描电镜下改变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穗桦 王华 +3 位作者 黄振平 王理理 姜涛 石尧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0期955-956,共2页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爆炸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治疗后裂孔愈合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6
4
作者 朱欣悦 朱小敏 +1 位作者 刘亚军 黄振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治疗后影响裂孔愈合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行玻璃体切割+内界膜撕除+气体充填手术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35例(35眼)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术前、术后常规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最佳...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治疗后影响裂孔愈合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行玻璃体切割+内界膜撕除+气体充填手术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35例(35眼)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术前、术后常规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 visual acuity,BCVA)、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并测量裂孔底径(base diameter,BASE)、裂孔最小径(minimum diameter,MIN)、裂孔高度(height,H)、裂孔两侧外界膜的断端与光感受器脱离起点之间的距离(M、N)、水平方向光感受器内外节缺失区直径(diameter of IS/OS absence,DIOA)。采用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记录矫正视力。根据患眼术后的SD-OCT图像结果,将黄斑裂孔愈合级别分为A、B、C3组。根据患眼术前术后BCVA情况,将术后视力分为:视力提高组、视力不变组、视力下降组。观察黄斑裂孔愈合和视力变化情况,并结合患者年龄、性别、术前黄斑裂孔各测量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5例中黄斑裂孔愈合A组23眼,B组6眼,C组6眼。视力提高组27眼,视力不变组、视力下降组均为4眼。结果显示:(1)黄斑裂孔愈合情况与BASE、H、MIN、黄斑裂孔指数(macular hole index,MHI)、裂孔牵拉指数(tractional hole index,THI)、孔径指数(DHI)、手术前BCVA(logMAR)弱相关(均为P<0.05);与黄斑裂孔指数(macular hole healing index,MHCI)显著相关(r=-0.588,P=0.000);与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2)术后BCVA(logMAR)与BASE、MIN弱相关(均为P<0.05);与THI、DIOA、术前BCVA(logMAR)显著相关(均为P<0.05);与年龄、性别、H、MHCI、MHI、DHI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3)术前DIOA与术前BCVA(logMAR)显著正相关(r=0.658,P=0.000);术后DIOA与术后BCVA(logMAR)显著正相关(r=0.565,P=0.000);术后BCVA(logMAR)和术后DIOA较术前均有所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1)MHCI与裂孔愈合等级的相关性最高,可作为手术前预测术后裂孔愈合情况的一个指标;(2)术前DIOA、术前BCVA(logMAR)、THI与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性最高,可作为预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的指标;(3)BCVA与DIOA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视力改善与否的关键取决于DIOA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冲击伤后早期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穗桦 薛春燕 +4 位作者 姜涛 张慧 郑颖鹃 姜忠翠 姜少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通过对兔眼冲击波损伤后早期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的动态观察,探讨眼冲击波损伤后视网膜结构改变及演变过程。方法:用激波管制成兔眼冲击波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伤后不同时点处死动物,摘取全眼球,取视飞纹下方后极部全层眼球壁,在透... 目的:通过对兔眼冲击波损伤后早期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的动态观察,探讨眼冲击波损伤后视网膜结构改变及演变过程。方法:用激波管制成兔眼冲击波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伤后不同时点处死动物,摘取全眼球,取视飞纹下方后极部全层眼球壁,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冲击波造成了一系列的视网膜结构改变。首先表现为视网膜视细胞结构损伤,如视细胞的外节出现微丝微管的断裂肿胀和结构紊乱、视盘肿胀和崩解、视细胞核肿胀碎裂;继而出现视网膜水平细胞和节细胞的反应性肿胀,线粒体等膜性细胞器明显肿胀,细胞间骨架破坏;随后视网膜内网状层肿胀,节细胞膜性细胞器明显肿胀,细胞间骨架破坏消失,细胞间结构异常、溶解消失。结论:眼冲击波损伤后视网膜视细胞的早期超微结构改变可能是冲击波的直接致伤效应所致,节细胞的结构紊乱可能是继发性改变,均是不可逆性视功能损害的病理改变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冲击伤 视网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神经血管内皮细胞在透射电镜下的改变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穗桦 夏元 +2 位作者 姜涛 姜忠翠 姜少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血管内皮细胞透射电镜下形态改变的观察,分析其超微结构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6例因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眼球摘除术患者的眼球,术中取球后视神经2mm,经戊二醛固定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血管内皮细胞透射电镜下形态改变的观察,分析其超微结构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6例因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眼球摘除术患者的眼球,术中取球后视神经2mm,经戊二醛固定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视神经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视神经血管内皮细胞表现出显著的超微结构改变,主要表现血管内皮肿胀明显、核肿胀、细胞绒毛减少、内皮细胞坏死缺失、血管腔狭窄闭塞、血栓形成。结论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视神经血管内皮细胞出现显著超微结构改变,并与血栓形成互为因果,可能是迅速加重视功能损害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