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周婧 杨国仪 +2 位作者 李南云 周志毅 杨树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06-1011,共6页
目的探讨罕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平滑肌肉瘤(primary leiomyosarcoma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LCN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PLCNS进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搜索国... 目的探讨罕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平滑肌肉瘤(primary leiomyosarcoma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LCN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PLCNS进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搜索国外24例PLCNS,对25例PLCNS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儿男性,1岁8个月,血清学HIV阴性,肿瘤位于小脑靠近天幕。镜下显示短梭形肿瘤细胞呈短条索状排列于黏液性间质中,细胞明显异型,核分裂多见。免疫标记SMA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80%,EBV原位杂交阴性,患儿行肿瘤全切除术后5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25例PLCNS中免疫缺陷及放疗无关者(简称:无关者)8例,免疫缺陷合并EBV感染者13例(简称:免疫缺陷者),长期放疗者1例。结论PLCNS临床特点:无关者可发生于儿童和中年,免疫缺陷者均为中青年;PLCNS多为单发肿块,常位于幕上,多与脑膜相关,免疫缺陷者可发生于脊髓,可多发,可合并多系统平滑肌肉瘤;无关者病程较免疫缺陷者短。PLCNS常体积巨大伴轻度瘤周水肿,可侵蚀颅骨。组织学上免疫缺陷者分化较好;无关组多为差分化平滑肌肉瘤(包括黏液性平滑肌肉瘤)。PLCNS预后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放、化疗疗效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平滑肌肉瘤 临床病理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hB1在结直肠癌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2
作者 盛蓁 王建东 +3 位作者 董迎春 马恒辉 陆珍凤 周晓军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7-434,共8页
通过检测结肠癌细胞系和结直肠癌组织中EphB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和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情况,探讨EphB1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结直肠癌的基因治疗寻找新的靶基因.取5株结肠癌细胞系和61例配对液氮冻存及对应... 通过检测结肠癌细胞系和结直肠癌组织中EphB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和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情况,探讨EphB1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结直肠癌的基因治疗寻找新的靶基因.取5株结肠癌细胞系和61例配对液氮冻存及对应石蜡包埋组织,运用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EphB1 mRNA和蛋白质表达;同时对mRNA表达下调标本进行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检测.结果显示,5株结肠癌细胞系中EphB1 mRNA均有表达,并且表达存在差异;61例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黏膜相比,EphB1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存在差异.EphB1 mRNA在31.1%(19/61)的癌组织中下调,52.5%(32/61)上调,EphB1 mRNA低表达和组织分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EphB1蛋白在正常肠黏膜和部分肿瘤细胞中呈阳性表达,下调表达62.3%(38/61),上调表达24.6%(15/61);EphB1蛋白的低表达和组织分化(P=0.033)、浸润深度(P=0.038)、性别(P=0.028)以及部位(P=0.039)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发现EphB1mRNA下调表达不是由DNA转录起始点上游的CpG岛甲基化现象引起.上述实验结果说明,EphB1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和浸润深度有关,可能在结直肠癌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发挥肿瘤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B1 结直肠癌 实时定量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病理学中的医学法律问题(Ⅱ)
3
作者 朱芸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4-226,共3页
1外科病理中的诊断错误 文献表明,当第二位病理医生前瞻性复查所有病例,或者由另外一位病理医师随机复查其中的2%时,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诊断错误比例为0.26%~1.2%。
关键词 外科病理学 法律问题 医学 诊断错误 病理医生 病理医师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移植后骨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光新 吴苏稼 +3 位作者 施鑫 赵建宁 王与荣 马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9期788-791,F002,共5页
目的 :通过有关的动物实验来探讨有关异体骨移植骨愈合的规律 ,以达到加速异体骨移植骨愈合的目的。方法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梯度降温、深低温保存的股骨外侧髁植入 ,在接触的骨面置入骨... 目的 :通过有关的动物实验来探讨有关异体骨移植骨愈合的规律 ,以达到加速异体骨移植骨愈合的目的。方法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梯度降温、深低温保存的股骨外侧髁植入 ,在接触的骨面置入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骨基质 ,以金属螺钉固定 ;对照组用取下的自体股骨外侧髁原位植入 ,用与实验组相同的内固定方法固定 ;术后 4、8和 12周行大体标本观察 ,并行苏木精 伊红 (H E)染色及BMP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异体骨愈合的情况。 结果 :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与自体骨相似。BMP染色在新生骨及其周围类基质表达阳性。其愈合是从宿主骨向移植骨 ,从周围向中央 ,从哈佛管向其四周逐渐进行爬行替代的过程。 结论 :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过程主要通过骨传导实现成骨 ,骨诱导亦发挥积极作用。使用BMP、合适的内固定、大小适合的移植物 ,可以使异体骨愈合的过程与自体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段骨移植 骨愈合 同种异体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细支气管肺泡癌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5
5
作者 徐艳 周晓军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2-365,共4页
关键词 肺肿瘤 不典型腺瘤样增生 细支气管肺泡癌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拓扑异构酶Ⅱ在增殖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波 闫伟 +1 位作者 方刚 孟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40-242,245,F003,共5页
目的 :探讨DNA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 )在增生性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10例良性扁桃体组织、8例垂体腺瘤、5例乳腺癌、16例胃癌和 5例肾癌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TopoⅡ的表达情况 ,并与... 目的 :探讨DNA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 )在增生性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10例良性扁桃体组织、8例垂体腺瘤、5例乳腺癌、16例胃癌和 5例肾癌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TopoⅡ的表达情况 ,并与常用的细胞增生标记物P5 3、Ki 6 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进行比较。  结果 :与正常组织细胞比较 ,TopoⅡ在各种肿瘤中的表达显著增高 (乳腺癌组P <0 .0 0 0 1、胃癌组P <0 .0 1、肾癌组P <0 .0 5 )。TopoⅡ标记指数 (LI)与Ki 6 7LI有显著相关性。胃癌组TopoⅡLI与年龄、性别和临床分级、分期无关 (P>0 .0 5 )。垂体腺瘤组TopoⅡLI与年龄和性别无关 (P >0 .0 5 )。在扁桃体淋巴组织中 ,TopoⅡ主要在滤泡基底暗区表达。 结论 :TopoⅡ可能成为反映细胞增生程度较客观的指标 ,特别在胃肠道、乳腺、肾脏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中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拓扑异构酶 肿瘤 细胞增生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腺癌中FHIT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春 郭庆 +5 位作者 刘琦 余波 章如松 陆珍凤 韦玮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在卵巢浆液性腺癌(ovarian serous adenocarcinoma,OSA)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27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ovarian borderline seroustumor,OB...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在卵巢浆液性腺癌(ovarian serous adenocarcinoma,OSA)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27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ovarian borderline seroustumor,OBST)、14例低级别OSA及58例高级别OSA中FHIT蛋白的表达,分析FHIT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FHIT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在OBST和OSA中阳性率分别为81.48%和47.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在低级别OSA中阳性率78.6%,在高级别OSA中阳性率37.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表达与OSA复发、pTNM分期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相关性(P<0.05)。结论 FHIT是重要的抑癌蛋白,其低表达或不表达能促进卵巢浆液性肿瘤病变恶性转化与进展,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液性腺癌 交界性肿瘤 FHIT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分离技术及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丽华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0期916-918,共3页
蛋白质的分离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 ,目前应用于蛋白质分离的方法主要包括二维电泳分离技术、液相色谱 质谱分离技术以及蛋白质芯片。作者通过文献复习 ,对以上三种技术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二维电泳 液相色谱-质谱 蛋白质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长细胞型室管膜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杜军 印洪林 +2 位作者 陆珍凤 周航波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伸长细胞型室管膜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复习2例伸长细胞型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同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GFAP、EMA、S-100蛋白、CKpan、Syn、CD34。结果例1位于腰2... 目的探讨伸长细胞型室管膜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复习2例伸长细胞型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同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GFAP、EMA、S-100蛋白、CKpan、Syn、CD34。结果例1位于腰2~3椎管内终丝,临床上主要表现出脊髓压迫症状,如运动及感觉障碍;例2发生于侧脑室,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病理组织学上肿瘤富于细胞,排列成束状、交织状,细胞胞突细长双极,核异型性小,少数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周围形成室管膜瘤的无核区结构。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GFAP、EMA、CD99,而S-100蛋白阴性。结论伸长细胞型室管膜瘤是室管膜瘤的一种罕见亚型,病理诊断时尤其应注意与椎管内的神经鞘瘤和星形细胞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伸长细胞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及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静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5-729,共5页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预后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在女性生殖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青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1-575,共5页
女性生殖道主要是指外阴、阴道、宫颈和宫体等,这些部位发生的肿瘤一般情况下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些肿瘤形态学特征相似,而有些病变良恶性难以明确,此时免疫标记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有关免疫组织化学在卵巢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 女性生殖道主要是指外阴、阴道、宫颈和宫体等,这些部位发生的肿瘤一般情况下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些肿瘤形态学特征相似,而有些病变良恶性难以明确,此时免疫标记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有关免疫组织化学在卵巢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已做了详细介绍^[1]。本文主要根据国外相关的综述性文献^[2-7],结合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免疫组织化学在女性生殖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肿瘤 女性 免疫组化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叶癫癇患者致癇灶c-fos、fas表达的研究
12
作者 胡志刚 谭启富 +3 位作者 吴波 孙康健 张新华 印红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通过对颞叶癫癎患者致癎灶c-fos、fas表达情况的观察,分析发作间期c-fos、fas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致癎灶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癫癎形成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以15例颞叶癫癎患者为实验组,选取同一时期行手术治疗而没有癫癎... 目的:通过对颞叶癫癎患者致癎灶c-fos、fas表达情况的观察,分析发作间期c-fos、fas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致癎灶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癫癎形成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以15例颞叶癫癎患者为实验组,选取同一时期行手术治疗而没有癫癎症状的颞叶动静脉畸形患者5例为对照组.分别取颞叶、杏仁核、海马组织进行c-fos、fas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组表达情况. 结果:①c-fos阳性细胞百分率在实验组为(71.3±7.5)%,对照组为(4.1±2.6)%,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②fas阳性细胞百分率在实验组为(61.4±12.9)%,对照组为(2.0%±1.9)%,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③c-fos表达与癫癇发作的病程、频率及预后无关. 结论:①发作间期存在c-fos的区域性持续性表达,为以后进一步研究c-fos在癫癎形成中的作用打下了基础.②c-fos参与了癫癎的发病过程,并可能在癫癎形成中发挥作用.③fas表达区域与c-fos一致,其表达可能为c-fos蛋白诱导所致;二者都在致癎灶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了作用.④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c-fos表达检测,对判断致癎灶切除准确与否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痫灶 C-FOS FAS 发作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基因启动子-1082、-592、-819位点多态性与HBV易感性关系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汤亲青 周晓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27-1129,共3页
目的调查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1082、-592、-819位点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CNKI,Medline,ISI等数据库中使用interleukin-10,polymorphism,hepatitis B virus以及相应的中文名等关键词进行检索,筛选... 目的调查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1082、-592、-819位点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CNKI,Medline,ISI等数据库中使用interleukin-10,polymorphism,hepatitis B virus以及相应的中文名等关键词进行检索,筛选1985年1月-2007年12月间发表的关于IL-10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HBV易感性关系的研究文献,最终纳入9篇文献,累计病例3 034例,对照1 289例。结果-1082位点AA、AG基因型的存在与感染HBV无关联(P>0.05),而存在GG基因型时不易感染HBV(P<0.01);等位基因A、G的频率均与HBV感染无关联(P>0.05)。-592位点AA、AC、CC基因型的存在及等位基因A、C的频率均与HBV感染无关联(P>0.05)。-819位点TT基因型的存在与HBV感染无关联(P>0.05),而TC基因型的存在可增加HBV感染的危险(P<0.01),CC基因型的存在可降低HBV感染的危险(P<0.01);等位基因T、C的频率与HBV感染无关联(P>0.05)。结论IL-10启动子区-1082位点GG基因型、-819位点CC基因型的存在降低了HBV感染的风险,-819位点TC基因型的存在增加HBV感染的风险。其余各位点基因型的存在及各等位基因的频率与HBV感染风险均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肝炎病毒 乙型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