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子宫颈小细胞癌18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伟 余波 +5 位作者 王建军 何燕 王海 王建东 周晓军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子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法对18例SCCC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8例SCCC患者年龄30~69岁,平均4... 目的探讨原发性子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法对18例SCCC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8例SCCC患者年龄30~69岁,平均40岁。SCCC患者临床表现均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妇科检查:子宫颈肿块或子宫颈糜烂。组织学特征:SCCC肿瘤细胞小而一致,可呈圆形似淋巴细胞,但较淋巴细胞大,或呈雀麦形,或部分呈短梭形,细胞质少,境界不清,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深染,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通常表达CKpan,并不同程度地表达Syn、NSE、Cg A、CD56和p16。原位杂交:检测4例肿瘤细胞HPV 16/18阳性。超微结构:肿瘤细胞内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随访10例SCCC,6例患者2年内死亡。结论 SCCC属神经内分泌癌,是子宫颈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其发生可能与HPV 16/18感染有关。CKpan、Syn、Cg A、NSE和CD56是SCCC的免疫标志物,有利于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小细胞癌 HPV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2-40在原发性胃腺癌淋巴管浸润中的标记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薇 周晓军 +3 位作者 刘晓红 马恒辉 周航波 陆珍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D2-40在判断原发性胃腺癌淋巴管浸润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74例原发性胃腺癌淋巴管浸润的情况,并分析其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及和癌周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D2-4...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D2-40在判断原发性胃腺癌淋巴管浸润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74例原发性胃腺癌淋巴管浸润的情况,并分析其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及和癌周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D2-40选择性地表达在CD31染色阴性的淋巴管内皮细胞。HE染色和D2-40染色判断肿瘤淋巴管浸润的阳性率分别是16.2%(12/74)和52.7%(39/74),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统计学相关分析显示借助D2-40(r=0.641)和HE(r=0.415)方法判断淋巴管浸润均相关于淋巴结微转移,但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采用D2-40标记判断淋巴管浸润来预测淋巴结微转移是一种更可靠的手段。结论D2-40抗体的应用较HE染色方法更敏感和特异地检测出肿瘤的淋巴管浸润,并且在预测淋巴结微转移方面有更高的可靠性,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病理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腺癌 淋巴管浸润 淋巴结微转移 D2-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病理及病因学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志毅 程静 +4 位作者 石群立 周晓军 马恒辉 周航波 陆珍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1-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指标及病因学。方法复习39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EBER及PCR检测bcl-2/JH基因重排,并对临床资...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指标及病因学。方法复习39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EBER及PCR检测bcl-2/JH基因重排,并对临床资料、免疫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34例PCNSL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46.4%,5年生存率为27.1%,年龄≥60岁及病变部位深对预后不利(P=0.009和P=0.027),bcl-6阳性表达者的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者(P=0.044),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为年龄因素。CD10/bcl-6/MUM-1/CD138分型和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判断无显著性差异(P>0.05)。39例患者EBER原位杂交均为阴性,bcl-2/JH基因重排5例阳性(12.8%),其中3例为CD10阳性病例。结论PCNSL是一种少见的高侵袭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年龄因素是判断预后的独立性指标,CD10/bcl-6/MUM-1/CD138分型未发现有预后意义,但显示PCNSL的同质性较高,可能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亚型。EB病毒感染与PCNSL的病因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瘤 原位杂交 基因重排 预后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郭庆 沈勤 +4 位作者 王少华 马恒辉 陆珍凤 余波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06-1210,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breast,PB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PBL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表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6例PBL均为女性,年龄28~74岁,中位数49岁,...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breast,PB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PBL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表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6例PBL均为女性,年龄28~74岁,中位数49岁,≥49岁者19例,占52.7%,肿块位于右侧乳腺者19例(占52.7%),位于左侧乳腺者15例(占41.7%),双侧乳腺2例(占5.6%);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d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22例,占61.1%;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7例,占19.4%;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2例,占5.6%;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2例,占5.6%;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3例,占8.3%。结论 PBL少见,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PBL大多是B细胞淋巴瘤,DLBCL最常见,其次是MALT淋巴瘤。PBL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标记对明确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瘤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原发性淋巴瘤1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刘芳 王璇 +5 位作者 王建军 涂频 程凯 陆珍凤 余波 饶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64-868,共5页
目的 探讨肾脏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renal lymphoma,PR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PR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结果 19例PRL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37~85... 目的 探讨肾脏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renal lymphoma,PR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PR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结果 19例PRL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37~85岁,平均55岁。以单侧肾脏发病为主,腰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13例行肾脏切除术,6例行肾脏肿物穿刺活检,其中17例接受化疗。病理检查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中14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占73.684%(14/19);4例为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占21.053%(4/19);1例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占5.263%(1/19)。15例获得随访资料,12例存活,生存时间1~78个月;3例死亡,生存时间3~38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23个月(1例死于脑梗)。结论 PR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淋巴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为肾癌,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有助于分型;组织学类型多为B细胞来源的NHL,以DLBCL多见;治疗方式推荐手术切除+化疗。预后可能与患者年龄、临床病理特点、肿瘤分型和治疗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原发性淋巴瘤 免疫表型 临床特征 治疗方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原发性腺鳞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董迎春 周航波 +3 位作者 周晓军 王建东 盛蓁 陆珍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原发性腺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发生、生物学行为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化标记及HPV原位杂交技术对5例发生于结肠的腺鳞癌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 目的探讨结直肠原发性腺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发生、生物学行为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化标记及HPV原位杂交技术对5例发生于结肠的腺鳞癌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3例,女2例,平均51岁。肿瘤位于结肠肝曲、脾曲、横结肠和乙状结肠距肛门12cm及14cm处。主要症状为便血、腹痛、腹泻和消瘦。4例患者分别死于术后12、21、22和33个月,1例术后3个月生存。镜下癌组织有腺癌和鳞癌成分共同组成,可见两种成分的移行。鳞癌细胞表达CK5/6、34βE12和p63,而腺癌细胞均阴性表达。腺癌细胞均表达CDX-2,鳞癌细胞弱阳性或阴性表达,二者均不表达TTF-1。原位杂交显示HPV6/11和HPV16/18均阴性。结论结直肠原发性腺鳞癌是肠道恶性肿瘤的罕见类型,组织起源尚无定论,临床预后较单纯腺癌差。HPV6/11和HPV16/18感染与结直肠腺鳞癌的发生关系还难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原发性腺鳞癌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珊珊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3-556,共4页
脊索瘤(chordoma)是起源于胚胎时期残余脊索组织的一种罕见骨肿瘤,呈低至中度恶性,包含上皮和间叶组织两种成分。脊索瘤呈缓慢的侵袭性生长,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复发率高。其对传统放、化疗不敏感,常发生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脊索瘤(chordoma)是起源于胚胎时期残余脊索组织的一种罕见骨肿瘤,呈低至中度恶性,包含上皮和间叶组织两种成分。脊索瘤呈缓慢的侵袭性生长,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复发率高。其对传统放、化疗不敏感,常发生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预后较差。该文现对有关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研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病理学 免疫组化 预后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生殖系统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卢沭雄 王璇 +4 位作者 周晓蝶 吴楠 王建军 王海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系统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原发于女性生殖道PNET的临床资料,应用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采用荧光原位杂交...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系统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原发于女性生殖道PNET的临床资料,应用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FISH)检测EWSR基因易位。结果 5例患者年龄25~79岁,其中发生于子宫2例,卵巢、外阴、阴道各1例。5例PNET肿瘤大小不等,结节状,呈圆形或者椭圆形,境界清。肿瘤实质切面灰白、灰红色,质嫩,呈鱼肉样,可见出血、坏死。镜下:肿瘤组织呈片状、条索状分布,瘤细胞体积小,大小较一致,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界限不清,胞质少,核圆形,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核分裂象多见,脉管内可见癌栓。免疫表型:CD99均阳性(5/5),vimentin均阳性(3/3),Syn阳性(4/5);其中3例检测有EWSR易位信号。随访:2例术后约1年复发死亡,1例无病生存,2例失访。结论 PNET原发于女性生殖系统罕见,在镜下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符合可以诊断,结合EWS-FLI-1融合基因可用于PNET确诊。早期明确诊断、合理的综合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获得较好预后。由于该肿瘤恶性程度高、易早期发生转移,其长期生存率低,总体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原发性 女性生殖系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癌中HLA-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韦玮 余波 +3 位作者 章如松 陆珍凤 王建东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在卵巢浆液性癌(ovarian serous carcinoma,OS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108例OSC中HLA-G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OSC中HLA-G阳性...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在卵巢浆液性癌(ovarian serous carcinoma,OS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108例OSC中HLA-G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OSC中HLA-G阳性率为58.33%(63/108),HLA-G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复发、发生部位、FIGO分期和MDACC分级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HLA-G阳性组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组(P=0.015),HLA-G表达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0.01)。结论 HLAG表达提示为晚期高级别OSC,且患者预后较差,检测HLA-G表达可辅助鉴别诊断高、低级别浆液性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液性癌 HLA-G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文斌 周晓军 +4 位作者 陈洁宇 孟奎 石群立 马恒辉 陆珍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6-448,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间质和上皮细胞CD10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黏膜中CD10的表达,同时用αSMA标记结直肠癌组织中肌纤维母细胞。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中间质...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间质和上皮细胞CD10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黏膜中CD10的表达,同时用αSMA标记结直肠癌组织中肌纤维母细胞。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中间质和上皮细胞均无CD10的表达,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在间质和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和26.7%。结直肠癌中CD10阳性的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在高、低级别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质细胞CD10阳性在侵及肌层者高于侵及浆膜层者(P<0.01),而CD10阳性的上皮细胞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P>0.05);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表达CD10与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CD10阳性间质细胞在有脉管侵犯者低于无脉管侵犯者(P<0.01),CD10阳性上皮细胞在有脉管侵犯者高于无脉管侵犯者(P<0.01)。CD10阳性间质细胞与αSMA阳性间质细胞分布一致。结论结直肠癌中间质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化可阻止肿瘤的转移,而肿瘤细胞表达CD10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溶解而促进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CD10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病理诊断常用免疫组化抗体的选择策略 被引量:15
11
作者 官兵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共9页
最新《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定义了淋巴瘤的诊断和实践标准,得到了国内外病理学界的普遍认同。但面对50多种淋巴瘤,涉及80多种抗体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检查,如何合理选择抗体迅速获得正确诊断呢?这是目前很多病理医师尤其是普通... 最新《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定义了淋巴瘤的诊断和实践标准,得到了国内外病理学界的普遍认同。但面对50多种淋巴瘤,涉及80多种抗体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检查,如何合理选择抗体迅速获得正确诊断呢?这是目前很多病理医师尤其是普通病理诊断医师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结合我们的实践经验,运用国外报道的"决策树"(decision tree)思维方法,可能对淋巴瘤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O淋巴瘤分类 免疫组化 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TK1和Ki-67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冲 郭庆 +5 位作者 石群立 余波 马恒辉 Staffan Eriksson Ellen He Sven Skog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89-1293,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1(cytoplasmic thymidinekinas-1,TK1)、Ki-67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55例经手术治疗的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TK1、Ki-67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情...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1(cytoplasmic thymidinekinas-1,TK1)、Ki-67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55例经手术治疗的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TK1、Ki-67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意义。结果 TK1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阳性率为72.7%。TK1的表达与肿瘤的最大径、复发、pTNM分期、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Ki-67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阳性率为80.0%,Ki-67的表达与肿瘤的复发、pTNM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0.05)。Kappa检验显示TK1的表达与卵巢浆液性腺癌复发较一致(k=0.559,P=0.000),且判断复发比Ki-67更为优越。Kaplan-Meier检验显示pTNM分期、肿瘤复发、MDACC分级、Ki-67、TK1表达分别与预后有关(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复发是影响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的独立性预后因素。结论卵巢浆液性腺癌的复发影响患者的预后,TK1对判断卵巢浆液性腺癌是否有复发倾向具有参考价值,且优于Ki-67,初次手术后肿瘤组织免疫组化TK1高表达预示患者存在高复发的风险,提示临床要加强术后的治疗方案,并提高随访频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液性腺癌 复发 TK1 KI-67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4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军 印洪林 +4 位作者 张海芳 马捷 余波 金行藻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0-414,共5页
目的探讨4例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原发于骨的EHE临床资料、组织学、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分析并随访,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4例骨EHE中男性和女性各2例,中位年... 目的探讨4例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原发于骨的EHE临床资料、组织学、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分析并随访,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4例骨EHE中男性和女性各2例,中位年龄24岁,发生部位包括右肩胛骨、腰4~5椎体、胫骨下段和左足。临床症状主要为疼痛,影像学资料提示溶骨性改变;镜下示上皮样的肿瘤细胞呈巢状、索状或小梁状排列,肿瘤细胞呈圆形、多边形间或梭形,常见明显的胞质内空泡并伴有周围间质的玻璃样或黏液样变性。免疫表型:瘤细胞CD31、CD34、α-SMA均阳性(100%),CKpan有1例阳性(25%),EMA均阴性(100%),肿瘤增殖标记Ki-67呈低表达。结论原发于骨的EHE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它的诊断要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依据其病理学特征及相关的免疫组化特点综合判断,需与骨转移性癌、上皮样血管瘤、上皮样血管肉瘤(epithelioid angiosarcoma,EAS)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病理学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的靶向分子检测 被引量:28
14
作者 刘标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31-837,共7页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的个体化治疗是目前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分子 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2012年WHO乳腺肿瘤分类 被引量:46
15
作者 刘标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85-1187,共3页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近期发表了2012年WHO乳腺肿瘤分类(第4版,以下简称新版分类)。新版分类单独成册发表,体现了近10年来乳腺肿瘤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与2003年WHO分类(第3版,以下简称旧版分类)比较拉0,新版分类延续了原...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近期发表了2012年WHO乳腺肿瘤分类(第4版,以下简称新版分类)。新版分类单独成册发表,体现了近10年来乳腺肿瘤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与2003年WHO分类(第3版,以下简称旧版分类)比较拉0,新版分类延续了原有分类的基本架构,仍然以形态学特征为骨架,但疾病的分类更加细化,对一些病变的分类、命名和亚型加以调整,增加一些新的、独立的病理类型。此外,新版分类更加注重病理形态学类型、分子学改变、临床治疗与预后方面的联系。本文就新、旧两版WHO分类加以比较,简要分析新版分类中的一些要点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WHO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2010年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Ⅰ) 被引量:99
16
作者 周晓军 樊祥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1-346,共6页
1概述2000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出版了《WHO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1]一书,该书不仅重点介绍各肿瘤的形态学,还强调了各肿瘤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使肿瘤分类标准更加全面、准确。此后10年中,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消化系统... 1概述2000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出版了《WHO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1]一书,该书不仅重点介绍各肿瘤的形态学,还强调了各肿瘤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使肿瘤分类标准更加全面、准确。此后10年中,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消化系统肿瘤相关研究又发生了较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WHO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嗜酸性上皮性肿瘤中碳酸酐酶Ⅸ和Pax2的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铮 杨珊珊 +3 位作者 周晓军 陆珍凤 马恒辉 周航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10-1213,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肾脏嗜酸性上皮性肿瘤碳酸酐酶Ⅸ(CAⅨ)和Pax2的表达差异,进行鉴别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90例肾脏嗜酸性上皮性肿瘤标本进行CAⅨ和Pax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种抗体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结果 CAⅨ在嗜酸型嫌色性... 目的探讨利用肾脏嗜酸性上皮性肿瘤碳酸酐酶Ⅸ(CAⅨ)和Pax2的表达差异,进行鉴别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90例肾脏嗜酸性上皮性肿瘤标本进行CAⅨ和Pax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种抗体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结果 CAⅨ在嗜酸型嫌色性肾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hRCC)(0/27)和肾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0/13)中均不表达。大部分嗜酸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29/37)和2型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10/13)中CAⅨ阳性,CAⅨ在嗜酸性CCRCC中呈弥漫一致的胞膜强阳性,而在2型PRCC中为灶性或多灶性胞膜强阳性。Pax2在RO中100%阳性(13/13),而在嗜酸型ChRCC中几乎不表达(1/27),不同程度地表达于嗜酸性CCRCC(25/37)和2型PRCC(5/13)。结论 CAⅨ和Pax2组合可用于临床病理诊断中各型嗜酸性肾脏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树突细胞增生性病变及肿瘤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焱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0-233,共4页
1 概述 滤泡树突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FDC)又称树突网状细胞(dendritic reticulum cell),是淋巴结生发中心中主要的支持细胞,主要分布在初级和次级淋巴滤泡内,不发生迁徙,并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的连接和桥粒形成稳固的网... 1 概述 滤泡树突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FDC)又称树突网状细胞(dendritic reticulum cell),是淋巴结生发中心中主要的支持细胞,主要分布在初级和次级淋巴滤泡内,不发生迁徙,并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的连接和桥粒形成稳固的网状支架[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树突细胞 增生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1期肺腺癌间质浸润分级及微乳头结构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艳 周晓军 +2 位作者 马恒辉 陆珍凤 何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8-502,共5页
目的探讨病理学T1(pathological-T1,pT1)期肺腺癌中间质浸润分级及微乳头结构(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的预后意义。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的pT1期肺腺癌85例,根据肿瘤的间质浸润分级及MPP含量将其分为3组,即... 目的探讨病理学T1(pathological-T1,pT1)期肺腺癌中间质浸润分级及微乳头结构(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的预后意义。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的pT1期肺腺癌85例,根据肿瘤的间质浸润分级及MPP含量将其分为3组,即间质浸润0-2级组(0-2级组)、间质浸润3级伴MPP阴性组(3级MPP阴性组)、间质浸润3级伴MPP阳性组(3级MPP阳性组),分析各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0-2级组、3级MPP阴性组及3级MPP阳性组的病例数分别为29例、30例及26例。肿瘤大小0-2级组小于3级MPP阳性组(P=0.024),0-2级组与3级MPP阴性组间的差异及3级MPP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淋巴血管侵犯率、淋巴结转移率及病理学分期均为3级MPP阳性组高于0-2级组(P〈0.001)及3级MPP阴性组(P〈0.001),而0-2级组与3级MPP阴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及吸烟史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年生存率3级MPP阳性组为18.9%,低于0-2级组的92.9%(PP〈0.001)及3级MPP阴性组的81.6%(P〈0.001),而0—2级组与3级MPP阴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T1期肺腺癌可根据肿瘤中间质浸润分级及MPP的含量进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pT1期 间质浸润 微乳头结构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IX高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分级、分期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珊珊 周晓军 +1 位作者 余波 官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86-1288,1293,共4页
目的研究碳酸酐酶IX(carbonic anhydrase IX,CAIX)的高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用Meta分析对有关CAIX高表达与CCRCC分级分期关系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CAIX高表达与CCRCC... 目的研究碳酸酐酶IX(carbonic anhydrase IX,CAIX)的高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用Meta分析对有关CAIX高表达与CCRCC分级分期关系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CAIX高表达与CCRCC分级关系研究中,共纳入病例对照试验5个,包括1 404例病患者,其中CAIX高表达组1 086例,CAIX低表达组318例。在CAIX高表达与肾透明细胞CCRCC分期关系研究中,共纳入病例对照试验3个,包括929例患者,其中CAIX高表达组719例,CAIX低表达组2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AIX高表达同CCRCC高分级(G3/G4)及高分期(T3/T4)有一定的相关性,合并比值比(OR)分别为0.43和0.60,95%置信区间(95%CI)分别为0.25~0.74和0.43~0.84,P值分别为0.002和0.003。结论 CAIX高表达同CCRCC分级与分期有一定相关性,且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透明细胞癌 CAIX 分级 分期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