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失神癫痫2种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明泉 杨昉 +6 位作者 戴加飞 刘玲 黄庆松 袁翠萍 张志强 张申宁 陈光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儿童失神癫痫(Childhood absence epilepsy,CAE)是儿童期起病的一种最常见的癫痫综合征。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于1989年及2005年先后提出2种"儿童失神癫痫诊断标准"。文中探讨了2... 目的儿童失神癫痫(Childhood absence epilepsy,CAE)是儿童期起病的一种最常见的癫痫综合征。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于1989年及2005年先后提出2种"儿童失神癫痫诊断标准"。文中探讨了2种诊断标准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2种诊断标准与仅符合2005年诊断标准的CAE患儿分为2组:ILAE1989年诊断标准组(A组)患儿16例;ILAE 2005年诊断标准组(B组)患儿10例,对2组CAE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等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与1989年诊断标准比较,2005年诊断标准更为严谨,条款内容更具体,符合1989年诊断标准的16例患儿中,仅10例符合2005年诊断标准。与A组患儿比较,B组患儿EEG全导联3 Hz棘慢波发放持续时程长,EEG诱发试验阳性率和单药控制率更高。结论 ILAE 2005年CAE诊断标准能保证CAE患者的同质性,更有利于药物选择、治疗及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失神癫痫 诊断标准 国际抗癫痫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梗死后室周带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4
2
作者 郭芮兵 朱武生 +3 位作者 徐格林 马敏敏 李芸 刘新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984-986,I0007,共4页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梗死后室周带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方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将其分为脑梗死后3、5、7和14 d组,对照组为假手术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动态检测大鼠脑内5-溴脱氧尿苷嘧啶(B rdU)、双皮质素(DCX)的表达。结果:与对照...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梗死后室周带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方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将其分为脑梗死后3、5、7和14 d组,对照组为假手术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动态检测大鼠脑内5-溴脱氧尿苷嘧啶(B rdU)、双皮质素(DCX)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室周带B rdU阳性细胞在脑梗死后逐渐增加,并于7 d达高峰,14 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梗死后不同时间组室周带B rdU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DCX阳性细胞具有迁移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并向损伤区迁移,于术后5 d迁移细胞的数量达高峰。结论:脑梗死可激活室周带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并向损伤区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干细胞 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经鼻三叉神经通路入脑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玉苹 马敏敏 +3 位作者 郭芮兵 樊新颖 徐格林 刘新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9-221,共3页
目的通过经鼻给予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来探讨药物经鼻三叉神经通路入脑的可能性。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19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经鼻给药(IN)0.5h组(n=3)、1h组(n=4)、2h组(n=3)、6h组(n=3),即在经鼻给予50μl(20μg)TGF-β... 目的通过经鼻给予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来探讨药物经鼻三叉神经通路入脑的可能性。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19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经鼻给药(IN)0.5h组(n=3)、1h组(n=4)、2h组(n=3)、6h组(n=3),即在经鼻给予50μl(20μg)TGF-β1后0.5、1、2、6h处死动物;对照组为不给药大鼠。取各组大鼠动脉血以及小脑、中脑、脑桥、延髓、上颈髓组织和双侧三叉神经,采用ELISA法检测各样本内TGF-β1含量。结果与对照组(15.01±1.50pg/mg)相比,IN0.5、1、2、6h组大鼠三叉神经TGF-β1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1h(75.46±12.50pg/mg)达高峰。IN1h组大鼠延髓TGF-β1含量为7.57±1.75pg/mg,与对照组(3.30±0.35pg/mg)相比显著提高(P<0.01),脑桥TGF-β1含量(5.92±0.92pg/mg)与对照组(3.41±0.24pg/mg)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实验组大鼠小脑、中脑、上颈髓及血浆中TGF-β1的含量在给药前后均无显著改变。结论经鼻给予TGF-β1后药物可绕过血-脑脊液屏障快速进入三叉神经,并沿三叉神经通路逆行转运至延髓等中枢神经系统(CNS),此种给药途径为治疗三叉神经及CNS疾病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药 鼻内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三叉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翟其金 岳炫烨 +3 位作者 杨松 吴波娜 徐格林 刘新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725-728,共4页
目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痴呆的发生相关,可能与其作为凝血和炎性因子有关。文中拟探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血浆FIB水平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之间的关系,为VCI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 目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痴呆的发生相关,可能与其作为凝血和炎性因子有关。文中拟探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血浆FIB水平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之间的关系,为VCI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提取符合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型(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患者246例,测定血浆FIB水平。将患者分为高FIB组(FIB≥3.0g/L,84例)和正常组(FIB<3.0g/L,162例),运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随访1年半时间,观察患者是否进展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结果随访过程中有8例患者死亡,14例患者失访,64例患者进展为VaD;认知功能下降程度与血浆FI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93,P<0.001);高FIB水平是VaD的危险因素之一(OR=2.152,95%CI=1.266~3.658)。结论血浆FIB水平与VCI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程度呈显著相关,血浆高FIB水平增加VCI患者进展为痴呆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外大动脉无狭窄患者发生后循环梗死的血管反应性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壮丽 杨昉 +6 位作者 孔丽 蓝文雅 白文 胡静泽 黄志新 刘玲 张仁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4-406,共3页
目的通过对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反应性(CVR)与椎动脉CVR的比较,评估颅内外大动脉无狭窄但发生后循环梗死(PCI)患者CVR,探讨前后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在预测PCI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PCI患者27例(PCI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 目的通过对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反应性(CVR)与椎动脉CVR的比较,评估颅内外大动脉无狭窄但发生后循环梗死(PCI)患者CVR,探讨前后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在预测PCI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PCI患者27例(PCI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结合CO2吸入试验检测所有入选患者的大脑中动脉CVR和椎动脉CV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CI组左侧和右侧大脑中动脉CVR明显下降[(25.96±15.90)%vs(34.63±8.60)%,(26.40±14.54)%vs(34.49±9.08)%,P<0.05];PCI组椎动脉CVR较对照组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是大脑中动脉CVR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β=-0.116,P=0.035)。结论大脑中动脉CVR下降,而非椎动脉CVR下降,可作为颅内外大动脉无狭窄患者发生PCI预测指标。对于颅内外大动脉无明显狭窄的患者,糖尿病是大脑中动脉CVR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 血流动力学 椎动脉 糖尿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杨松 周晓辉 +5 位作者 周志明 马敏敏 樊新颖 吴波娜 刘新峰 徐格林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12期961-964,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与颈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经脑血管造影术确诊有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12例,无狭窄者50例。根据造影结果,将颈动脉狭窄分轻度狭窄组45例、中度狭窄组39例和重度狭窄组28例...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与颈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经脑血管造影术确诊有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12例,无狭窄者50例。根据造影结果,将颈动脉狭窄分轻度狭窄组45例、中度狭窄组39例和重度狭窄组28例。单侧颈动脉狭窄有62例,双侧颈动脉狭窄有50例。比较不同组别间SUA水平的差异以及SUA与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狭窄组SUA水平显著高于无狭窄组(343±111μmol/L vs 287±67μmol/L,P<0.01);重度狭窄组SUA水平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408±112μmol/L vs 351±100 μmol/L,P=0.025;408±112μmol/L vs 296±99μmol/L,P<0.01);中度狭窄组SUA水平高于轻度狭窄组(P=0.01 7);双侧颈动脉狭窄组SUA水平高于单侧狭窄组(378±128μmol/L vs 314±85μmol/L,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UA并非颈动脉狭窄与否的独立危险因素(P=0.239);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SUA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401,P<0.01)。结论高血尿酸是颈动脉狭窄与否的重要但非独立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兔颈内动脉狭窄模型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珏 刘景夏 +2 位作者 胡冰新 单华宁 刘新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53-154,158,共3页
目的:研究兔颈内动脉狭窄模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混沌现象,使TCD量化诊断脑血管狭窄成为可能。方法: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不同程度的右侧颈内动脉狭窄模型,用TCD 4MHz的超声探头采集信号,计算健侧和狭窄侧的Kolmogorov熵。结果:健... 目的:研究兔颈内动脉狭窄模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混沌现象,使TCD量化诊断脑血管狭窄成为可能。方法: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不同程度的右侧颈内动脉狭窄模型,用TCD 4MHz的超声探头采集信号,计算健侧和狭窄侧的Kolmogorov熵。结果:健侧Kolmogorov熵为0,说明正常血流呈非混沌状态,而狭窄侧血管Kolmogorov熵为正有限数,并且狭窄程度增加与Kolmogorov熵成正相关,说明狭窄处的血流为混沌状态。结论:本研究使TCD量化诊断脑动脉狭窄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混沌 Kolmogorov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被引量:2
8
作者 裴咏桢 徐格林 刘新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9期853-856,共4页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是一种影响青、中年的神经血管性疾病,由位于19号染色体长臂上的Notch3基因突变引起。其临床表现有偏头痛、精神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和痴...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是一种影响青、中年的神经血管性疾病,由位于19号染色体长臂上的Notch3基因突变引起。其临床表现有偏头痛、精神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和痴呆。其病理特点包括典型的动脉壁变性和血管中层非动脉粥样硬化、非淀粉样物质沉积,电镜下发现嗜锇颗粒(GOM)可作为诊断依据。作者从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等方面对CADASIL进行简要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病 皮质下梗死 白质脑病 NOTCH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状态下血-脑屏障的病理性开放 被引量:2
9
作者 郭芮兵 刘新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8期743-745,750,共4页
血-脑屏障(BBB)可阻止大多数化合物从血液流向大脑,从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CNS)正常功能。但在疾病状态下,BBB可出现病理性开放,不同疾病引起BBB通透性增高的机制不同。随着BBB研究的快速进展,其破坏机制逐渐被认识,将有助于明确BBB的保... 血-脑屏障(BBB)可阻止大多数化合物从血液流向大脑,从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CNS)正常功能。但在疾病状态下,BBB可出现病理性开放,不同疾病引起BBB通透性增高的机制不同。随着BBB研究的快速进展,其破坏机制逐渐被认识,将有助于明确BBB的保护策略并防治与BBB相关的疾病,同时也有助于解决治疗药物通过BBB进入CNS的难题。作者就血-脑屏障病理性开放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疾病 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现状
10
作者 周广怡 徐格林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374-377,共4页
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来源于胚胎和成体干细胞的分离成功、纯化、培养、传代、建立细胞系及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等技术的成熟,为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就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脑梗死 环孢素 免疫抑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