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及雌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梁元姣 张慧明 +3 位作者 郝群 徐艳 季爱华 胡娅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72-476,共5页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参与肿瘤的发生,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生生物学效应,但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作用机制不明,文中旨在探讨IGF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R)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参与肿瘤的发生,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生生物学效应,但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作用机制不明,文中旨在探讨IGF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R)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ERβ蛋白质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表型特征的关系。方法子宫内膜样腺癌(癌组织组)石蜡包埋组织80例患者,正常内膜组织(正常组)22例患者,不典型增生内膜(不典型增生组)33例患者,采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Rα、ERβ、IGF-1R、IGF-2R蛋白质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ERα蛋白质的表达在正常组、不典型增生组及癌组织组中阳性率分别为100%、95.7%、73.8%;强阳性率为100%、93.9%、12.5%。ERβ蛋白质表达在3组中的阳性率为59.1%、78.8%、97.5%;强阳性率分别为13.6%、45.5%、93.8%。IGF-1R蛋白质表达在3组阳性率分别为63.6%、75.8%、90.0%,强阳性率分别为5%、27.3%、4%;IGF-2R的阳性率分别为72.7%、81.8%、18.8%,强阳性率分别为45.5%、75.8%、12.5%,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α的蛋白质表达与临床分期、分级呈中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68、-0.386,P<0.05,与浸润深度及绝经状态无相关性。ERβ与分期、分级、浸润深度及绝经状态无相关性;IGF-1R蛋白质表达与分期、分级、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6、0.628、0.546,P<0.05;而IGF-2R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379,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临床特征无相关性。结论 ERα、IGF-2R蛋白质的高表达是内膜样腺癌预后良好的象征;相反,ERα蛋白质低表达、IGF-1R蛋白质高表达提示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雌激素受体亚型 免疫组化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董迎春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1101-1104,共4页
Castleman病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个较为少见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病因不清。其临床上分为单中心型和多中心型,组织病理学上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和混合型。在临床过程中,不同的分型有着不完全一致的治疗和预后。作者主要... Castleman病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个较为少见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病因不清。其临床上分为单中心型和多中心型,组织病理学上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和混合型。在临床过程中,不同的分型有着不完全一致的治疗和预后。作者主要从Castleman病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并着重强调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中的一个特殊亚型—间质增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间质增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或癌前病变术后再发阴道癌或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琦 施雅 +3 位作者 张秦 税迎春 管群 石群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3-626,共4页
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与子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相关性已众所周知,但对于与子宫颈癌及CIN有相同发病原因的阴道癌及其阴道上皮内瘤样... 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与子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相关性已众所周知,但对于与子宫颈癌及CIN有相同发病原因的阴道癌及其阴道上皮内瘤样病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IN)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文中通过对子宫颈癌或CIN手术后出现阴道癌或VAIN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期为临床医师针对该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入住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妇产科的15例子宫颈癌或CIN术后出现阴道癌或VAIN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8例患者(阴道癌3例、VAINⅢ4例、VAINⅡ1例)行全阴道切除(total vaginectomy,TV),其中1例加行盆腔淋巴结切除;2例(阴道癌1例、VAINⅢ1例)行阴道上段部分切除(upper vaginectomy,UV);3例阴道癌行放疗或放化疗;2例(VAINⅢ1例、VAINⅡ1例)给与干扰素-α肌内注射及局部雌激素、阿昔洛韦治疗。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53.60±10.82)岁(39~73岁),平均发生阴道癌或VAIN的间隔为(25.07±18.31)个月(1~60个月)。原疾病为子宫颈癌者10例,CINⅢ者5例;10例子宫颈癌患者中再发为阴道癌者4例、VAINⅢ者4例、VAINⅡ者2例;5例CINⅢ患者中再发为阴道癌者3例、VAINⅢ者2例。15例患者初发及再发时高危HPV均阳性。在进行12~52个月随访后发现10例手术患者仅1例复发,3例放疗患者病情控制欠理想。结论持续hrHPV感染的子宫颈癌或CIN患者手术后仍有发生阴道癌或VAIN的风险,应严密随访。一旦发生,手术切除阴道效果较好。对手术困难的VAIN者,给与干扰素-α肌内注射及局部雌激素、阿昔洛韦治疗有一定作用,放疗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术后 CIN术后 阴道上皮内瘤变 阴道癌 HPV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上皮性肿瘤的分子病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夏秋媛 印洪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4-318,共5页
文中综述了有关胸腺上皮性肿瘤分子病理的研究现状,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WHO胸腺瘤分类的A型和AB型,出现遗传学变异率较低(7%~8%),B2及B3型胸腺瘤变异率较高(近20%)。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该类肿瘤的信号通路及靶向治疗。从免疫组化... 文中综述了有关胸腺上皮性肿瘤分子病理的研究现状,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WHO胸腺瘤分类的A型和AB型,出现遗传学变异率较低(7%~8%),B2及B3型胸腺瘤变异率较高(近20%)。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该类肿瘤的信号通路及靶向治疗。从免疫组化研究提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胸腺瘤及胸腺癌表达水平通常较高,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则发现,EGFR几乎很少出现基因突变(1.9%),少数报道肯定了胸腺肿瘤EGFR靶向治疗的应用前景。对v-kit猫科肉瘤病毒转化基因(v-kit Hardy-Zuckerman 4 feline sarcomaviral oncogene hemolog,KIT)的研究表明,有2%胸腺瘤及79%胸腺癌中KIT呈高表达,而仅7%的胸腺癌存在KIT的突变,且KIT高表达与KIT突变无相关性。有人认为,在胸腺肿瘤中KIT突变的临床意义具有局限性。此外,对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信号通路运用于胸腺上皮性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其相关临床研究尚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胸腺癌 分子病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v-kit猫科肉瘤病毒转化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逆转肠外营养所致肝损害的实验室观察 被引量:24
5
作者 胥子玮 李幼生 +3 位作者 王剑 吴波 李元新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从临床实验室和组织学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对成人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PNALD)的作用。方法:选取15例长期行PN导致胆汁淤积(直接胆红素≥34μmol/L)的成人短肠综合征病人。动态观察病人应用ω-3PUFA前和治疗1个月内肝... 目的:从临床实验室和组织学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对成人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PNALD)的作用。方法:选取15例长期行PN导致胆汁淤积(直接胆红素≥34μmol/L)的成人短肠综合征病人。动态观察病人应用ω-3PUFA前和治疗1个月内肝功能和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的变化。同时行肝穿刺活检,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的肝组织学改变。结果:ω-3PUFA治疗1个月后,80%(12/15)病人直接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所有病人肝功能指标和血清游离脂肪酸谱均得到改善,从肝组织学上亦证实了这种效果。结论:ω-3PUFA能很好地逆转成人PNALD,并改善病人的血脂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鱼油 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 短肠综合征 胆汁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受体在结直肠癌和正常黏膜表达及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小冬 刘福坤 +7 位作者 许哲 陈彻 李刚 吴晓宇 张新华 孙桂勤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受体 (SSTR)在结直肠癌和相应正常黏膜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指导临床结直肠癌病人应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治疗。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 4 2例结直肠癌及其附近正常黏膜生长抑素受体 ,并同时检测...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受体 (SSTR)在结直肠癌和相应正常黏膜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指导临床结直肠癌病人应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治疗。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 4 2例结直肠癌及其附近正常黏膜生长抑素受体 ,并同时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 ,结直肠癌中生长抑素受体蛋白表达率为 83.3% (35 / 4 2 ) ,正常黏膜为 92 .9% (39/ 4 2 ) ,P <0 .0 0 1,表达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但表达强度差异明显 ,结直肠癌生长抑素受体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黏膜 ,生长抑素受体表达阴性或弱阳性的肿瘤 ,相应的正常黏膜生长抑素受体表达中等强度或强阳性 ,而生长抑素受体中等强度阳性或强阳性表达的肿瘤 ,相应的正常黏膜均呈强阳性表达。而且不同表达强度的结直肠癌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P <0 .0 0 1)。生长抑素受体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病理分期、分化程度相关 (P <0 .0 0 1,P <0 .0 0 1) ,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显著相关性 (P =0 .6 82 ,P =0 .789,P =0 .342 )。 结论 :生长抑素受体在结直肠癌中有阳性表达 ,但表达强度明显低于相应正常黏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受体 正常 黏膜 结直肠癌 表达 强阳性 肿瘤 中等 研究生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蛋白过表达和P53基因突变与胶质母细胞瘤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丁粉干 张新华 +1 位作者 官兵 王中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预后不良。寻找与胶质母细胞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大意义。P53异常是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的重要因素。文中探讨P53蛋白过表达和P53基因突变对GBM预后的影响... 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预后不良。寻找与胶质母细胞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大意义。P53异常是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的重要因素。文中探讨P53蛋白过表达和P53基因突变对GBM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有关P53蛋白过表达和P53基因突变与GBM预后相关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纳入的文献中研究P53蛋白过表达与GBM预后关系的文献6篇,累计病例539例,阳性率53.4%;P53基因突变与GBM预后关系的文献7篇,累计病例514例,阳性(与预后不良有关)率25.3%。P53过表达和P53突变与GBM预后的合并相对危险度(relative hazard,RH)分别为0.95和0.61,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5~1.08和0.51~0.73,P值分别为0.829和0.000。结论根据所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提示P53蛋白过表达与GBM预后无关,而P53基因突变是GBM预后良好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胶质母细胞瘤 预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后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程静 张正祥 +4 位作者 石群立 赵有财 涂频 周晓军 王修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1187-1190,1194,I0016,共6页
目的:从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角度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预后因素。方法:复习47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D3和CD20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对临床资料、肿瘤坏死及血管周围反应性T淋巴细胞浸润(RPVI)情... 目的:从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角度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预后因素。方法:复习47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D3和CD20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对临床资料、肿瘤坏死及血管周围反应性T淋巴细胞浸润(RPVI)情况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47例PCNSL患者中,25例(53.2%)有RPVI,13例(27.7%)有肿瘤坏死。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学分析均显示,年龄<60岁和RPVI阳性的患者与预后好相关(P<0.05)。结论:RPVI和年龄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有效预后因子。RPVI指标简单易得,有潜在的治疗指导价值,值得进一步的生物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 病理学 预后原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薛春燕 黄振平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767-770,共4页
翼状胬肉是一种与阳光照射有关的威胁视力的眼表面疾病。组织学上包括高度血管化的组织和肥厚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包括联合一些辅助的治疗措施,均有一定的复发率。翼状胬肉的病因仍未完全明了,文中对其研究进展作... 翼状胬肉是一种与阳光照射有关的威胁视力的眼表面疾病。组织学上包括高度血管化的组织和肥厚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包括联合一些辅助的治疗措施,均有一定的复发率。翼状胬肉的病因仍未完全明了,文中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病因学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BRCA1的蛋白表达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善鹏 于泽平 +2 位作者 顾军 王海 周航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新辅助化疗是重要的乳腺癌综合治疗手段之一。BRCA1的过表达可以使损伤的DNA迅速修复,从而导致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文中探讨BRCA1蛋白的表达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Envision法检测接受了新辅助化疗(TEC或CEF方案... 目的新辅助化疗是重要的乳腺癌综合治疗手段之一。BRCA1的过表达可以使损伤的DNA迅速修复,从而导致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文中探讨BRCA1蛋白的表达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Envision法检测接受了新辅助化疗(TEC或CEF方案)的40例患者的BRCA1的蛋白表达,对比新辅助化疗前后B超检查结果以及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来综合评价化疗的有效性,分析这新辅助化疗有效组与无效组中BRCA1蛋白表达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在20例新辅助化疗无效组中,16例的BRCA1蛋白呈高表达,20例新辅助化疗有效组中9例呈高表达。BRCA1蛋白在新辅助化疗无效组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有效组,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RCA1的蛋白表达程度可以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CA1 蛋白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庆 程凯 石群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1-215,共5页
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是2007年发现的一种癌蛋白,它能够抑制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对c-Myc蛋白降解,稳定c-Myc蛋白的过表达水平,进而导致细胞恶性转... 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是2007年发现的一种癌蛋白,它能够抑制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对c-Myc蛋白降解,稳定c-Myc蛋白的过表达水平,进而导致细胞恶性转化和肿瘤形成。文中就CIP2A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 C-MYC 蛋白磷酸酶2A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BRCA1的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善鹏 于泽平 +2 位作者 顾军 王海 周航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49-53,共5页
目的乳腺癌易患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变异及其蛋白产物功能的改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对调节细胞周期,修复DNA损伤,诱导细胞凋亡起重要作用。对BRCA1功能及蛋白产物的研究有利于阐明肿瘤的发生机制。... 目的乳腺癌易患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变异及其蛋白产物功能的改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对调节细胞周期,修复DNA损伤,诱导细胞凋亡起重要作用。对BRCA1功能及蛋白产物的研究有利于阐明肿瘤的发生机制。文中分析BRCA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80例乳腺癌手术标本的存档蜡块,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BRCA1蛋白。分析BRCA1的表达和患者的年龄、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Her-2、p53表达的关系。结果经多样本χ2检验,无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转移组之间的BRCA1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35),转移1~3个淋巴结、4~9个淋巴结、10个以上淋巴结3组之间的BRCA1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23)。BRCA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14,P<0.05)。BRCA1蛋白在ER阴性组的表达率高于ER阳性组(P=0.002),在PR阴性组的表达高于PR阳性组,在HER-2阴性组的表达高于HER-2阳性组,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RCA1蛋白在p53阳性组的表达高于p53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RCA1蛋白在≤45岁年龄组与>45岁年龄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9)。BRCA1蛋白在不同肿瘤大小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3)。结论 BRCA1的表达与ER、PR、HER-2呈负相关,与组织学分级及p53表达呈正相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肿物大小及年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CA1 蛋白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与细胞骨架的改变 被引量:24
13
作者 高清 吴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877-880,共4页
细胞凋亡时,细胞形态会发生一系列特征性的改变。近年来,发现细胞骨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包括细胞骨架网状结构降解、凝聚和分布不均等。通过对细胞骨架蛋白的生物活性、功能及细胞凋亡时细胞骨架结构形态的动态变化、相关调控因素等研... 细胞凋亡时,细胞形态会发生一系列特征性的改变。近年来,发现细胞骨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包括细胞骨架网状结构降解、凝聚和分布不均等。通过对细胞骨架蛋白的生物活性、功能及细胞凋亡时细胞骨架结构形态的动态变化、相关调控因素等研究,显示凋亡细胞骨架改变是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的基础,提示可通过改变细胞骨架结构来诱导细胞凋亡,以达到治疗肿瘤及其他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细胞骨架 肌动蛋白 凋亡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受体亚型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长生 全竹富 +3 位作者 张新华 孙桂勤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3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亚型(SSTR1~5)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为临床生长抑素治疗胰腺肿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法检测50例胰腺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SSTR)5种亚型的表达。结果:SSTR1~...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亚型(SSTR1~5)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为临床生长抑素治疗胰腺肿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法检测50例胰腺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SSTR)5种亚型的表达。结果:SSTR1~5亚型在胰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强弱有明显差异。SSTR1表达阳性率为50%,SSTR2为94%,SSTR3为82%,SSTR4为90%,SSTR5为96%。胰腺癌SSTR表达优势是SSTR5〉SSTR2〉SSTR4〉SSTR3〉SSTR1(P〈0.01)。胰腺癌SSTR各亚型表达阳性率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大小、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中有SSTR1~5表达,可为将来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治疗胰腺癌提供理论依据。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胰腺癌组织中SSTR各亚型表达,可作为病理学分析肿瘤组织中SSTR亚型表达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生长抑素受体 胰腺癌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与雌激素受体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元姣 郑大东 +2 位作者 郝群 季爱华 王建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13-819,共7页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是多肽类生长激素中的一类,是细胞增生、分化过程中的促有丝分裂因子。有研究表明IGF在肿瘤细胞的增生分裂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文中探讨IGF-1和2及其受体基因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是多肽类生长激素中的一类,是细胞增生、分化过程中的促有丝分裂因子。有研究表明IGF在肿瘤细胞的增生分裂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文中探讨IGF-1和2及其受体基因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模式,分析它们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亚型α、β间的关系以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58例患者临床不同期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标本(内膜癌组),同时选取癌旁组织31例(癌旁组)、正常内膜组织42例(对照组),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TaqMan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3组患者的IGF-1、IGF-2、IGF-1受体(insulin-like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IGF-2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ERα、ERβ的mRNA表达,分析3组标本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在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和相关关系。结果 IGF-1、IGF-1R、IGF-2、IGF-2R、IGFBP-3的mRNA表达量在内膜癌组中分别为1.19±0.79、6.23±3.98、2.44±2.32、4.32±2.98、14.47±12.31,在癌旁组中分别为2.66±1.73、35.34±22.02、8.59±7.13、0.39±0.36、8.28±4.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0.58±0.30、0.54±0.32、0.33±0.19、0.04±0.03、4.58±3.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与内膜癌组比较,IGF-1、IGF-1R、IGF-2的mRNA量明显升高,而IGF-2R、IGFBP-3的mRNA则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α、ERβ-mRNA表达水平在内膜癌组分别为10.67±7.63、31.44±25.22;对照组中分别为16.24±10.10、50.10±21.60(P<0.05),癌旁组中分别为45.54±33.58、529.62±296.70,较对照组及内膜癌组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ER与IGF之间无相关性。内膜癌组中ERα与IGF-1、IGF-2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6439、0.5228;与IGF-2R呈轻度正相关,r为0.297 0;ERβ与IGF-1、IGF-2、IGF-2R呈轻度正相关,r分别为0.415 5、0.355 5、0.275 6;癌旁组中,ERα与IGF-1R、ERα与IGF-2、ERβ与IGF-2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554 5、0.850 2、0.932 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均显示无相关性。在内膜癌组织中IGF-1、IGF-2、IGF-2R、ERα、ERβ-mRNA表达量随着分期、分级以及浸润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IGF-1R、IGFBP-3-mRNA表达量变化不明显;IGF-1、IGF-2、ERα、ERβ-mRNA与内膜癌分期、分级以及肌层浸润深度呈高度负相关,IGF-2R与分期、分级、浸润深度呈轻度负相关(P<0.05),IGF-1R和IGFBP-3与上述临床病理特征间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IGF-1、IGF-2、IGF-1R的基因呈明显高表达,尤以癌旁组织中更明显;癌旁组织中ERα、ERβ的基因活性亦明显高于癌组织,癌组织中ERα、ERβ与IGF-1及IGF-2呈高度正相关,提示IGF-1和IGF-2可能激活ERα/ERβ,是正常内膜发生癌变的重要机制之一。IGF-1、IGF-2、IGF-2R、ERα、ERβ-mRNA高表达可能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雌激素受体亚型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偶联蛋白-2在肠缺血预适应大鼠心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吕磊 江时森 +1 位作者 黄兆琦 马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肠缺血预适应(iI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以及心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在iIPC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结扎肠系膜上动脉(SMA)制作iIPC大鼠动物模型,对模型大鼠进行心肌持续缺血-再灌注(IR),评价心肌损伤程度,并采用RT-PCR方... 目的:探讨肠缺血预适应(iI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以及心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在iIPC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结扎肠系膜上动脉(SMA)制作iIPC大鼠动物模型,对模型大鼠进行心肌持续缺血-再灌注(IR),评价心肌损伤程度,并采用RT-PCR方法、计算机凝胶成像分析心肌UCP2的相对含量。以未结扎SMA的心肌持续缺血-再灌注大鼠为IR对照组,假手术大鼠为空白对照组。结果:①IR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程度明显超过空白对照组,而iIPC组在iIPC后的0和24 h均轻于IR对照组。②与IR对照组大鼠心肌中UCP2mRNA水平比较,iIPC 0、6、12、24和48 h组均明显升高(P<0.01);iIPC后UCP2 mRNA水平呈双相变化,0 h心肌UCP2水平最高,6 h后下降,24 h再次升高,此后逐渐回落。结论:iIPC能对心肌IR产生保护作用,预适应大鼠心肌UCP2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UCP2可能参与iI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偶联蛋白-2 肠缺血预适应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小鼠肠道Toll样受体4的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丁可 王汉东 +3 位作者 成惠林 吴波 杭春华 史继新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道的表达变化。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损伤后4 h、24 h和7 d组,每组5只。观察小鼠脑损伤后肠黏膜组织的改变,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TLR4蛋白表达,实时RNA检测肠道TLR4mRNA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道的表达变化。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损伤后4 h、24 h和7 d组,每组5只。观察小鼠脑损伤后肠黏膜组织的改变,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TLR4蛋白表达,实时RNA检测肠道TLR4mRNA表达。结果:小鼠创伤后4 h肠黏膜出现病理改变,并逐渐加重。TLR4蛋白阳性细胞伤后4 h升高,24 h达到高峰,7 d下降。TLR4mRNA水平伤后4 h升高,24 h达到高峰,7 d下降。结论:小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可引起肠道TLR4表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创伤性脑损伤 肠黏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幼年型粒层细胞瘤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程静 石群立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86-90,共5页
幼年型粒层细胞瘤(JGCT)是一罕见的卵巢性索间质瘤。作者对近年来幼年型粒层细胞瘤的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粒层细胞瘤 幼年 卵巢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免疫标记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冲 石群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985-988,共4页
卵巢癌是发生于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卵巢癌免疫标记物尤其是癌干细胞标记物的研究为卵巢癌的预后及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和尝试。文中对卵巢癌免疫标记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卵巢癌 癌干细胞 免疫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实体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杜军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213-216,共4页
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分子遗传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利用荧光标记DNA探针来检测细胞内染色体异常的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可检测基因缺失、扩增、异位等异常,并结合组织形态学,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文中主要综述其在实体瘤诊断... 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分子遗传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利用荧光标记DNA探针来检测细胞内染色体异常的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可检测基因缺失、扩增、异位等异常,并结合组织形态学,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文中主要综述其在实体瘤诊断方面的一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FISH 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