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杨继玉 宫剑滨 +5 位作者 王立军 彭永平 程训民 江时森 张启高 孔娜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2-386,共5页
目的近年来,对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的认识有了明显的转变,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主动的炎症性过程,而不是单纯的脂质被动浸润。文中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nterleuki... 目的近年来,对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的认识有了明显的转变,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主动的炎症性过程,而不是单纯的脂质被动浸润。文中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eitive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18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者,其中129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为ACS组,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6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组63例,另6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0、IL-6/IL-10、TNF-α及hs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CS:6.38±2.52 ng/L vs 1.62±1.71 ng/L,P<0.01),各亚组间进一步比较(AMI:4.84±8.74 ng/L,UA:2.57±2.87 ng/L,对照:1.62±1.71 ng/L,3组间比较,P<0.05);IL-10均高于对照组(AMI:17.56±2.08 ng/L,UA:16.84±2.74 ng/L,对照:15.69±1.78 ng/L,P<0.05),但AMI和UA2组间无明显差异。IL-6/IL-10比值高于对照组(AMI:0.27±0.48ng/L,UA:0.22±0.17ng/L,对照:0.10±0.09ng/L,P<0.05);TNF-α高于对照组(AMI:44.56±30.62 pg/ml,UA:41.12±24.34 pg/ml,对照组:28.61±17.52 pg/ml,P<0.05),但AMI与UA间无明显差异;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AMI:25.5±29.5 mg/L,UA:9.93±11.05 mg/L,对照:4.02±4.29 mg/L,P<0.05);ACS患者中,IL-6与hsCRP成正相关,(r=0.395,P<0.05);IL-6与TNF成正相关,(r=0.249,P<0.05)。结论 IL-6/IL-10、TNF-α及hsCRP水平变化和ACS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对其斑块的不稳定性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炎性因子 斑块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钾血症致窦室传导患者的临床及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晓华 李萍 张启高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231-1232,共2页
窦室传导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心律失常,如不及时处理,可迅速转变为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脏停搏。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例高钾血症导致窦室传导患者的临床及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 高钾血症 窦室传导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aVR导联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徐海 张启高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112-1114,共3页
心电图中的aVR导联常被忽略,好多临床医师甚至把十二导心电图看成十一导心电图,认为aVR导联不会提供有用的临床信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电图研究的不断深入,并逐渐认识到aVR导联在临床上除可用来判别心肌肥厚、心律失常、肺栓塞等,甚... 心电图中的aVR导联常被忽略,好多临床医师甚至把十二导心电图看成十一导心电图,认为aVR导联不会提供有用的临床信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电图研究的不断深入,并逐渐认识到aVR导联在临床上除可用来判别心肌肥厚、心律失常、肺栓塞等,甚至可预测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R导联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6例患者不同心脏起搏模式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海 张启高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心脏起搏器广泛运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但不同起搏模式对心功能的影响不同。文中旨在回顾性分析不同起搏模式对左心重构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比较AAI、VVI、DDD 3种起搏模式前后患者的心电图、心脏超声、临床症状、... 目的心脏起搏器广泛运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但不同起搏模式对心功能的影响不同。文中旨在回顾性分析不同起搏模式对左心重构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比较AAI、VVI、DDD 3种起搏模式前后患者的心电图、心脏超声、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相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AAI组患者植入前后的左心房收缩末期直径(left atrial end-systolic dimension,LAESD)、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发生的心血管事件较少;而VVI、DDD组患者植入后LAESD、LVEDD大于植入前水平,且相关心血管事件也较多,但这2组之间未见有统计学差异。按起搏适应证分类,传导阻滞组的LAESD、LVEDD变化及相关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及心房纤颤(简称房颤)伴长间歇组;在VVI组起搏的患者,术前发生房颤与未发生房颤的患者长期随访比较未发现LAESD、LVEDD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AI起搏模式在对患者左心重构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面优于VVI、DDD。VVI、DDD起搏模式对患者左心重构以及相关的心血管事件的不良影响主要与心室起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房收缩末期直径 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 左心重构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和性别差异对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亮亮 程训民 +5 位作者 张启高 宫剑滨 王立军 彭永平 卢光明 王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adiposetissue,EAT)与冠心病的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运用双源cT(dual.sourceCT,DSCT)心脏成像测定心外膜脂肪体积(epicardialadiposetissuevolllme,EATV),... 目的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adiposetissue,EAT)与冠心病的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运用双源cT(dual.sourceCT,DSCT)心脏成像测定心外膜脂肪体积(epicardialadiposetissuevolllme,EATV),探讨EATV和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以及其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中的差异。方法采集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301例接受DSCT心脏冠状动脉造影且接受介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资料,①根据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50%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②依据年龄≥75岁、60~74岁、〈60岁分为高龄、中龄、低龄3组;③根据性别分组,比较同一性别组内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结果①冠心病患者EATV明显增加,EATV是影响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②低、中、高龄组间EATV分别为(88.05±35.46)Cm2、(103.85±33.53)cm2和(117.51±34.81)cm2,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发生率均呈现出随年龄增加的递增趋势(从低到高分别为55.1%、75.9%和89.1%,P〈0.05)。③低龄组男女EATV[(90.81±35.92)Cm。vs(70.41±30.07)cm2]和冠心病发生率(60.7%傩37.9%)差异存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年龄组内两性间EATV和冠心病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男性中冠心病和非冠心病EAT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41±32.33)cm2(98.30±31.23)cm2,P=0.026]。结论EATV是影响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EATV随着年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在〉60岁的患者中EATV不存在性别差异,EATV对男性冠心病发生的影响较女性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膜脂肪组织 冠心病 年龄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杨继玉 宫剑滨 +5 位作者 王立军 彭永平 程训民 江时森 张启高 孔娜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何有效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是一项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旨在观察磷酸肌酸钠(creatine phosphate,Cr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 目的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何有效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是一项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旨在观察磷酸肌酸钠(creatine phosphate,Cr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PCI术后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180例ACS患者成功行PCI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男53例、女37例,平均年龄(63.6±12.4)岁]和对照组90例[男56例、女34例,平均年龄(65.3±12.6)岁]。对照组于PCI术前、术后只给予ACS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于PCI术后静脉应用CrP治疗5 d。监测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钙蛋白T(troporin T,cTn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nyde,MDA)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术后血清中SO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41.2(10.3~168.2)pg/ml vs 32.4(10.5~96.8)pg/ml,P<0.01)];而血清MDA、LDH、CK-MB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22(1.00~7.84)pg/ml vs 3.67(0.58~9.82)pg/ml;156.2(84.0~703.5)U/L vs 176.5(94.0~983.7)U/L;11.0(5.0~104.0)U/L vs 14.5(5.0~196.5)U/L,P<0.01)];2组术后血清中cTnT及NO含量变化无明显差异[1.25(0.01~8.5)ng/ml vs 1.37(0.01~9.2)ng/ml;165.5(22.5~437.7)μmol/L vs159.6(20.3~414.4)μmol/L,P>0.05)]。结论 CrP对ACS患者PCI术后心肌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治疗策略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广彬 彭永平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77-481,共5页
目的有关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早期治疗策略的选择存在很大争议,高危患者的早期行介入治疗未受重视,文中回顾性分析比较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142... 目的有关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早期治疗策略的选择存在很大争议,高危患者的早期行介入治疗未受重视,文中回顾性分析比较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142例,按早期治疗策略的不同分为早期保守治疗组(60例)和早期介入治疗组(82例),早期介入治疗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根据造影结果选择进一步血运重建术,随访患者(至少6个月)心源性死亡率和(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主要终点),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因心绞痛再入院的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次要终点)。结果在6个月的随访中,早期介入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早期保守治疗组(7%vs23%,P=0.007),病死率也显著降低(5%vs20%,P=0.005),2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终点事件(27%vs37%,P=0.21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行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保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内啡肽和内皮素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肖继明 陈锐华 +5 位作者 江时森 许瑞吉 宫剑滨 王立军 彭永平 严宝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55-357,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和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58例ACS患者被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分别于发病后12、24、48、96h...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和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58例ACS患者被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分别于发病后12、24、48、96h及7天,应用固相免疫放射分析(immnoradiometicassay,IRMA)法测定血浆βEP、ET水平。结果:AMI组、UA组发病后24h的βEP峰值分别为(104.2±30.1)ng/L和(42.7±11.4)ng/L;AMI组、UA组发病后12h的ET峰值分别为(87.9±24.1)ng/L和(84.1±20.3)ng/L。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 MB)>100U/L患者的βEP为(144.3±31.0)ng/L,明显高于CK MB≤100U/L者[(70.8±18.9)ng/L,P<0.05)]。心功能不全组患者βEP水平高于心功能正常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组βEP分别为(47.0±14.9)ng/L、(56.8±18.0)ng/L、(89.7±24.6)ng/L和(121.2±22.2)ng/L。结论:①βEP在ACS发病后24h达峰值,其升高程度与心肌梗死面积有关,与心功能变化有相关性;②ACS发病后ET迅速升高,12h达峰值,是急性血管内皮损伤时一种强烈的内源性致病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内啡肽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罗根艳 宫剑滨 +2 位作者 汪俊军 蒋建红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723-726,共4页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LDL-IC)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39例冠心病患者(ACS组76例,非ACS组63例)及111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LDL-IC浓度。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LDL-IC)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39例冠心病患者(ACS组76例,非ACS组63例)及111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LDL-IC浓度。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多支病变组(病变≥2支)及单支病变组(1支病变)进行比较。结果:①ACS患者LDL-IC水平显著高于非ACS冠心病患者[(2.78±1.08)AU(相对单位)vs(1.74±0.45)AU,P<0.01]和正常对照组[(2.78±1.08)AUvs(1.55±0.71)AU,P<0.01]。②多支病变组LDL-IC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2.60±1.10)AUvs(1.82±0.50)AU,P<0.01]及正常对照组[(2.60±1.10)AUvs(1.55±0.71)AU,P<0.01]。③LDL-IC水平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48,P<0.01)。结论:LDL-IC与ACS的发生发展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周亮亮 王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97-1101,共5页
近年来,不同学者运用各种影像学测量技术研究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使得EAT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已基本明确。其中CT测量EAT体积因其准确度高于超声测量的EAT厚度,且成本和效率均优于MRI而被广泛... 近年来,不同学者运用各种影像学测量技术研究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使得EAT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已基本明确。其中CT测量EAT体积因其准确度高于超声测量的EAT厚度,且成本和效率均优于MRI而被广泛运用。文中就EAT数量与冠心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膜脂肪组织 冠心病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心血管保护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承燕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37-640,共4页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尤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黄芪被广泛使用了千年。作为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TⅣ)不仅能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ce,SOD)等自由基清道夫的活力,而且本身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尤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黄芪被广泛使用了千年。作为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TⅣ)不仅能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ce,SOD)等自由基清道夫的活力,而且本身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它还能通过升高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水平,减轻细胞内钙超载,抑制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过度表达和改良细胞骨架重构来改善心血管功能。ASTⅣ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上也有相当的潜力,其机制可能为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mecrosis factor-α,TNF-α)、提高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的表达等。另外,ASTⅣ还能升高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水平,这提示了其在免疫系统的作用。ASTⅣ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备选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心血管 自由基 钙超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广彬 彭永平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27-432,共6页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NSTEACS)已成患者急诊和入院的主要原因,其抗血小板、抗凝、调脂、介入治疗等方面研究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关于新的治...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NSTEACS)已成患者急诊和入院的主要原因,其抗血小板、抗凝、调脂、介入治疗等方面研究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关于新的治疗药物、治疗方法的选择、介入治疗的时机及特殊人群的处理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抗血小板 抗凝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偶联蛋白-2在肠缺血预适应大鼠心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吕磊 江时森 +1 位作者 黄兆琦 马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肠缺血预适应(iI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以及心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在iIPC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结扎肠系膜上动脉(SMA)制作iIPC大鼠动物模型,对模型大鼠进行心肌持续缺血-再灌注(IR),评价心肌损伤程度,并采用RT-PCR方... 目的:探讨肠缺血预适应(iI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以及心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在iIPC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结扎肠系膜上动脉(SMA)制作iIPC大鼠动物模型,对模型大鼠进行心肌持续缺血-再灌注(IR),评价心肌损伤程度,并采用RT-PCR方法、计算机凝胶成像分析心肌UCP2的相对含量。以未结扎SMA的心肌持续缺血-再灌注大鼠为IR对照组,假手术大鼠为空白对照组。结果:①IR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程度明显超过空白对照组,而iIPC组在iIPC后的0和24 h均轻于IR对照组。②与IR对照组大鼠心肌中UCP2mRNA水平比较,iIPC 0、6、12、24和48 h组均明显升高(P<0.01);iIPC后UCP2 mRNA水平呈双相变化,0 h心肌UCP2水平最高,6 h后下降,24 h再次升高,此后逐渐回落。结论:iIPC能对心肌IR产生保护作用,预适应大鼠心肌UCP2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UCP2可能参与iI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偶联蛋白-2 肠缺血预适应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线粒体膜分子异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唐香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1005-1008,共4页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而线粒体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于线粒体膜结构的稳定。对糖尿病心肌线粒体膜分子改变及相关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而线粒体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于线粒体膜结构的稳定。对糖尿病心肌线粒体膜分子改变及相关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人们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深入认识,对其治疗措施有所突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线粒体膜流动性 线粒体膜通透转换孔 跨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性预激射频消融对心室肌复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海 张启高 徐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52-955,共4页
目的长期显性预激可引起心室肌复极变化,显性预激对心肌复极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文中探讨射频消融术后心肌复极改变与旁路位置及Δ波向量方向的关系。方法成功施行射频消融的显性旁路患者46例,比较消融前后心电图各参数的变化,并依据... 目的长期显性预激可引起心室肌复极变化,显性预激对心肌复极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文中探讨射频消融术后心肌复极改变与旁路位置及Δ波向量方向的关系。方法成功施行射频消融的显性旁路患者46例,比较消融前后心电图各参数的变化,并依据旁路位置、Δ波向量方向分组,比较消融前后心电图的ST段及T波的变化。结果消融后ST段抬高及T波高耸在各组旁路均出现,T波倒置主要在左右后壁、左右后间隔。ST段抬高、T波高耸均出现于Δ波呈(+)的导联,而ST段压低、T波倒置主要出现于Δ波呈(-)的导联,少数出现于Δ波呈(±)的导联。结论长期显性预激可通过电张力调整机制引起预激部位心肌除极、复极异常,导致ST-T改变,这种改变与旁路位置及Δ波向量方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预激 除极 复极 电张力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长期随访 被引量:6
16
作者 钟勇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1219-1222,共4页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药物涂层支架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作者简要介绍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长期随访的主要结果及其意义,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随访 再狭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肌梗死6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海 张启高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17-118,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性疾病,其常见的心脏受累有心包炎、心肌炎、瓣膜病、心内膜炎、冠心病等,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心肌梗死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晓华 徐海 张启高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340-1344,共5页
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又称沃尔夫-帕金森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W-P-Wsyndrome),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研究发现预激综合征不仅可促进心房纤颤的发生、改变心肌的除极顺序、诱发多种心律失常,还可影响... 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又称沃尔夫-帕金森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W-P-Wsyndrome),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研究发现预激综合征不仅可促进心房纤颤的发生、改变心肌的除极顺序、诱发多种心律失常,还可影响多种心脏活动,故进一步研究预激综合征对临床疾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房室结 PJ间期 心室除极复极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全潜在性房室旁路的电生理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海 马晓华 +1 位作者 张启高 徐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不全潜在性房室旁路是指旁路前传预激较小部分心肌,致使患者静息心电图相关指标在正常范围,但与射频消融术后比较仍可发现变化。文中旨在探讨这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成功射频消融的单支房室旁路159例患者,将其分... 目的不全潜在性房室旁路是指旁路前传预激较小部分心肌,致使患者静息心电图相关指标在正常范围,但与射频消融术后比较仍可发现变化。文中旨在探讨这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成功射频消融的单支房室旁路159例患者,将其分为3组:显性旁路组46例,不全潜在性旁路组32例,隐匿性旁路组81例。比较消融前后各组患者心电图参数的变化,以及旁路位置分布。结果消融前显性旁路组患者PR间期较不全潜在性旁路组及隐匿性旁路组患者缩短、QRS及QTc间期延长(P<0.001),但不全潜在性旁路组与隐匿性旁路组在PR、QRS及QTc间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全潜在性旁路组患者消融后PR间期较消融前延长,QRS间期较术前缩短,而QTc间期及心室率(heart rate,HR)消融前后无差异。显性旁路组患者的右侧旁路所占比例相对较大,而不全潜在性旁路组中的左侧旁路显著多于右侧。结论不全潜在性旁路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此类患者旁路多分布左侧,同时发作心动过速多为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尽管消融术前心电图参数改变在正常范围,但将消融术前后的QRS波形向量比较仍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全潜在性旁路 射频消融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与高血糖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金 陈锐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98-301,305,共5页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但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亦常伴有血糖升高。有临床研究表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糖增高提示病情重、梗死面积大、并发症多、预后差及病死率高。血糖增高的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但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亦常伴有血糖升高。有临床研究表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糖增高提示病情重、梗死面积大、并发症多、预后差及病死率高。血糖增高的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时血糖升高及其加重心肌损害和影响患者预后机制的认识,对伴有高血糖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积极的血糖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就血糖水平与无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加强对其进行血糖控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