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pi-LASIK术后视觉质量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周璐 黄振平 +1 位作者 薛春燕 夏元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275-1280,共6页
目的:上皮瓣的机械法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视觉质量下降。文中研究Epi-LASIK术后视觉质量下降患眼的高阶像差特点及其与某些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术后患眼出现眩光、雾视以及单眼复视... 目的:上皮瓣的机械法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视觉质量下降。文中研究Epi-LASIK术后视觉质量下降患眼的高阶像差特点及其与某些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术后患眼出现眩光、雾视以及单眼复视的原因。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2008年8月行Epi-LASIK手术治疗近视的患者,术后3月行视觉质量评分,选取其中评分低于80分,并有明显症状的患者27例34眼,其中夜间眩光者20例25眼,雾视者5例7眼,单眼复视者2例2眼。并选取无症状患者22例42眼作为对照组。采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6mm瞳孔直径下的波前像差值及调制传递函数值。结果:Epi-LASIK术后有症状各组与无症状组在暗视瞳孔直径下的全眼高阶像差存在显著差异。空间频率为15cyc/deg时调制传递函数值雾视组及单眼复视组均较无症状组低(P<0.05)。有症状各组的偏中心值均较无症状组高,且夜间眩光组及单眼复视组与无症状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偏中心切削与术后全眼散光、高阶像差、彗差、球差、三叶草差有相关性(P<0.05)。切削直径与眼轴长度及患者术前的屈光度负相关,与患者术后的高阶像差、球差、彗差负相关。结论:Epi-LASIK术后视觉质量下降症状与术后高阶像差较高有关。影响高阶像差的因素主要有偏中心切削值和切削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像差 高阶像差 调制传递函数 机械法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