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I/Bi_2WO_6对甲基橙和苯酚的光催化降解及光催化机理(英文) 被引量:12
1
作者 崔玉民 洪文珊 +3 位作者 李慧泉 吴兴才 凡素华 朱良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1-441,共11页
采用简单的沉积方法制备了不同碘化氧铋含量的BiOI/Bi2WO6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BET比表面积测量对其进行了表征。在紫外和可见光的照射... 采用简单的沉积方法制备了不同碘化氧铋含量的BiOI/Bi2WO6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BET比表面积测量对其进行了表征。在紫外和可见光的照射下,使用甲基橙和苯酚的光催化降解评价了BiOI/Bi2WO6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商业P25和纯Bi2WO6相比,13.2%BiOI/Bi2WO6光催化剂具有更高的紫外和可见光催化性能。这明显增加的光催化活性主要归功于光生电子和空穴在Bi2WO6和BiOI界面上的有效转移,降低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基于BiOI和Bi2WO6的能带结构,提出了光生载流子的一种转移过程。自由基清除剂的实验表明,·OH,h+,·O2-和H2O2,特别是h+,共同支配了甲基橙和苯酚的光催化降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法 BiOI Bi2WO6 光催化 甲基橙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含量对La-SrTiO_3催化剂的结构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慧泉 崔玉民 +2 位作者 吴兴才 洪文珊 华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97-2604,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不同La含量掺杂SrTiO3催化剂。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f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fUV.VisDRS)和BET比表面积测量对其进行了表征.用甲基橙(...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不同La含量掺杂SrTiO3催化剂。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f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fUV.VisDRS)和BET比表面积测量对其进行了表征.用甲基橙(M01催化降解实验评价了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钛酸锶经镧掺杂后仍然保持了钙钛矿结构;与纯SrTiO3相比,0.5%La—SrTiO3样品的粒子大小和形貌没有大的区别,但它的吸收带边发生明显红移;La-SrTiO3样品的紫外和可见光催化活性随La含量增加先增加,当La含量为0.5%时分别达到最大值,然后随La含量的进一步增加而减小;与纯SrTiO3相比,0.5%La-SrTiO3样品明显具有更高的紫外和可见光催化活性,这改善的光催化活性主要归因于比表面积增加、吸附性能提高、在250,650nm区域有较强的光吸收和较低的禁带能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镧掺杂 钛酸锶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纳米光催化剂的低温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慧泉 张颖 +1 位作者 崔玉民 张文保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9-443,共5页
采用水热法低温制备了大比表面积的纯金红石型(R)和纯锐钛矿型(A)TiO2纳米光催化剂。采用XRD,TEM,HRTEM,UV-Vis DRS,BET等方法对纳米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纳米光催化剂的可见光活性和紫外光分解水产氢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蒸馏水作... 采用水热法低温制备了大比表面积的纯金红石型(R)和纯锐钛矿型(A)TiO2纳米光催化剂。采用XRD,TEM,HRTEM,UV-Vis DRS,BET等方法对纳米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纳米光催化剂的可见光活性和紫外光分解水产氢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蒸馏水作为反应介质合成了纯TiO2(R),而无水乙醇作为反应介质合成了纯TiO2(A);纳米TiO2(R)和TiO2(A)颗粒结晶度良好,形貌分别为棒形和六角形;所制得的TiO2(R)在可见光区域比商品纳米TiO2(P25)表现出更强的光吸收性能;在可见光照射下,TiO2(R)对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达到72.7%(光照6.0h),明显高于P25的47.8%;在紫外光照射下,TiO2(A)的光分解水产氢速率为24.2μmol/h,略低于P25的25.8μmo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光分解水 产氢 甲基橙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iO_2催化剂的表征和吸附量热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炳华 陈界平 +1 位作者 张惠良 沈俭一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6-562,共7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S iO2系列的担载型催化剂,采用SBET、TPR、XRD、O2滴定及室温H2、O2、CO和C2H4微量吸附量热等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很好分散,S iO2的含量越高,样品的SBET越大;Co是经由Co3+→Co2+→Co0的还原过程;Co/S iO2...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S iO2系列的担载型催化剂,采用SBET、TPR、XRD、O2滴定及室温H2、O2、CO和C2H4微量吸附量热等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很好分散,S iO2的含量越高,样品的SBET越大;Co是经由Co3+→Co2+→Co0的还原过程;Co/S iO2系列催化剂上,CO、H2、O2和C2H4的初始吸附热数值均比较接近、饱和覆盖度以50Co/50S iO2最高,O2为多层吸附而H2、CO和C2H4为单层吸附,CO为线式吸附并发生歧化反应生成了C和CO2,C2H4吸附解离生成了H2、乙川(C2H3)和C2H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O2催化剂 微量吸附量热 TPR XRD O2滴定
原文传递
Co-Cu/SiO2催化剂的表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炳华 上官荣昌 沈俭一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9-333,共5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Cu/SiO2系列的担载型催化剂,采用SBET、TPR、XRD、O2滴定等技术对该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催化剂在F-T合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样品的SBET较大,Co和Cu组分均很好分散;Cu2+的加入使得Co更易于被氢气还...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Cu/SiO2系列的担载型催化剂,采用SBET、TPR、XRD、O2滴定等技术对该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催化剂在F-T合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样品的SBET较大,Co和Cu组分均很好分散;Cu2+的加入使得Co更易于被氢气还原,Co是经由Co3+→Co2+→Co0的还原过程,Cu的还原为Cu2+→Cu0;Cu2+的引入使得样品中钴的还原度增大,对F-T合成的催化性能有了一定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u/SiO2催化剂 TPR XRD O2滴定 F-T合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